-
21 # 而立歷程
-
22 # 雄蜂產蛋
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只要將現在的農村跟以前的農村對比一下,答案就很明顯了。
先看看以前農村
1、人口眾多全國大部分人口生活在農村,農村人丁興旺,勞動力充足。
3、每家每戶養牛。牛作為農民的生產工具,每家每戶都養一頭牛或多頭牛。牛要吃草,大家都到處去割草,所以地裡基本沒什麼雜草。
再看看現在農村
1、人口稀少城鎮化發展,農民紛紛離開農村,湧向城鎮。農村常住人口少,基本是老弱病殘在留守。
2、基乎沒人種田糧食價格低,農民寧願選擇外出打工,也不願留在農村種田。大量農田丟荒,只有少量農田被一些農村老人耕種。
3、幾乎沒人養牛農村很少人養牛,牛作為生產工具,它的這一功能逐漸被小型農機取代。牛少了,荒田裡的雜草長得特別高。
透過以上對比,我們不難發現鄉下農田雜草叢生的原因了,那就是農村人口少,田地沒人耕種,少人養牛。
其實,鄉下農田被被廢棄,無人耕種,雜草叢生只是中國農村發展的一個階段。
隨著人們對糧自給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現在新冠疫情下,人們對糧食安全的認識,我相信,鄉下的農田一定會被重新利用起來。以上是我的回答。
-
23 # 蒲國營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為何現在許多鄉下農田雜草叢生?小時候的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道出了農民在田地的辛苦勞作,記得小時候和父親去田間鋤地,有一根草沒鋤掉,也要用手給拔出,地裡真的是除去糧苗沒有一顆雜草,而為何現在許多鄉下農田雜草叢生呢?
由於種糧產值低,使得大多數人出外打工,使土地撂荒或不種,還有部分土地退耕還林沒有時間及時管理,到了雨季必定長出許多雜草。
現在種地的都是中老年人,打工出不去,只能在家種點地維持生活,現在不像以前人工手拿鋤頭,在地裡鋤草,而是使用半機械化鋤草,拿著土地也不太重視,在加之現在人們從種地上也不願意去吃苦,不影響長莊稼就順其自然了,在趕上連雨天就雜草叢生了。
還有一部分種上莊稼後,為了省事省時間,抽出空來打一遍除草劑,有的藥量掌握不好,有的打的時間不對,導致藥效不理想,沒有起到徹底除草的果效,使得地裡也是雜草叢生。
-
24 # 信陽超哥616
大家好!本人對此說一下我的看法與見解,是我們當地的真實寫照
因為現在就算在農村生活,開支也是挺大的,不但要養活自已,還要贍養老人,照顧小的,隨著孩子長大讀書,父母年長,花錢的地方就更多了,如果每家僅靠那幾畝田地的收入,再扣除種子、化肥、農藥、灌溉等的費用,所剩無幾,所以老家人被迫離家,出外求生,一年能存下幾萬塊錢,有錢人在城裡買的房子,田地沒人種了,沒錢的出外求生了,在家裡的老人,由於身體原因,想作又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造成荒草從生。
我們老家現在有新的改革:1.將原來的荒草田開墾過來,種上值錢的苗木或者草藥,或者分季節種值草莓或葡萄等;2.將原來的荒草田用推土機推成塘,種值蓮藕或養魚、養龍蝦或養野生魚類;3.響應國家號召,退耕還林,再加上有些田地供水困難,靠天吃飯,所以就在荒草地上栽上樹了
-
25 # 淸風拂山崗
近年來,農村土地撂荒問題越來越嚴重,看著一年比一年多的土地雜草叢生,實在令人痛心。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棄耕對農民自身來說其實也是非常無奈的事情。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糧食價格偏低,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和人工費用越來越高,種糧食比較效益差,這是造成土地荒蕪最根本的原因。
在北方生產條件好的平原地區,一般每年種一季小麥和一季玉米。小麥按畝產1000斤計算,毛收入超不過一千一百元左右。扣除種子、化肥、農藥、灌溉,以及播種和收割等費用,最多剩下四五百元。種玉米情況稍好,收入也不過五六百元。遇到比較嚴重的水旱災害,收入還會減少。
其次,近年來農民收入呈現多元化趨勢,打工成了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我們村共有300人,其中六十多人常年在北京和周邊地區打工,每人月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即使不能外出的婦女,也會在旅遊季節到景區周邊賓館飯店作服務員。村裡六十歲以下的中青年都不會下地勞動,有的年輕人甚至連自家地在哪兒都找不到。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客觀因素,就是有些地方自然條件太差,不適合糧食種植。我們村的地都是山坡地,地塊零散,不具備灌溉條件,只能靠天收。遇到極端乾旱年份,往往都是顆粒無收。
老王算了一筆賬。他全家一共七畝地,今年只打算種一畝多。僱人用機器耕地150元,買玉米種子和化肥280元,農藥60多元,一共支出500元左右。按照平常年景,可以收穫玉米200多斤。不算自己的人工,僅僅從賬面算就要虧300元。
難怪,即使那些愛地如命的老人,也不得不放棄一塊又一塊土地,任由其雜草叢生。
回覆列表
很多雜草,類似野菊花之類的雜草對土壤要求低,生命力強,適應多種環境,生長快,沒人踩踏,還有人和動物帶來很多外來物種都是這樣的,所以雜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