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使用者1851032810735

    不在同一層次上的人說話,做事都有差別,會讓人感到自卑做什麼都要謹小慎微,很不舒服,所以沒必要在一起,何苦為難自己。

  • 22 # 琴147506291

    我覺的不應該以,文化程度來品論朋友,三人同行必有我師,毎個人身上都有著自己的優點,或許他文化不如你高,但他身上卻有著你沒有的優點,交人要交心!

  • 23 # w的嚮往

    有時候會覺得很彆扭,由於閱歷、學歷、家教、審美、追求等的差異,造成溝通上落差特別大,她說的我理解不了,我的所指對方也不明白。

    不過在聊家常話時還是可以的,所以知音難遇、知己難求,找同頻率、同節湊的夥伴是很難的,能達到心靈默契的就更少。

    世界上不可能有另一個我存在的,如果真有,感謝上帝![大笑][大笑][大笑][捂臉][捂臉][捂臉]

  • 24 # 青山不掩

    一個人結識的朋友,五花八門,不同的層次,包括文化,見解,立場,認識方法,脾氣等。這沒有什麼奇怪,也沒有什麼不好。

    不同的人,來自不同的階層,不同的環境,瞭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這樣的人交朋友,可以擴充套件視野,增加見識,全面瞭解社會,這對於瞭解民情,國情,大有裨益。對於深化認識,更精準的認識社會現象,有著良好的幫助。《神探狄仁傑》裡,其之所以能夠迅速的瞭解現象,掌握民情,獲取破案線索,就得益於此。往往使對方驚詫莫名,佩服得五體投地,並且極大的震懾敵手。所以聖賢也說,他也有不少下里巴人的朋友。

    結識不同的朋友,有助於擴充套件看問題的視野,理解不同層次的意見,訴求,做到兼聽則明,防止偏聽則暗。

  • 25 # 瑤村I溫暖I墨歌

    中國民間,自古有“忘年之交”“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等等;形容情深誼厚的摯友。而現在的人,總是會教你如何用“置換”的理念交朋友,特別是生意場上與搞政治的人。這個“置換”理念用得最是恰到好處。

    首先:忘年之交,就是說兩個年齡相差懸殊或者年輩不相當的友人之間的情誼。自然而然兩個人的水平和層次是不一樣的。

    出處:《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南史·何遜傳》:“弱冠州舉秀才,南鄉範雲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一回:“陳泰歎服曰:“公料敵如神,蜀兵何足慮哉!於是陳泰與鄧艾結為忘年之交。”

    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樂乎;出自《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共同研究學習),不也快樂嗎?

    一個人有了原則(將心比心)站在朋友的立場想事情(關心朋友),朋友自然就會交好,不是很快樂嗎?

    然而現在的社會,許許多多的培訓機構,會用“置換”的理念去教你交朋友,交同層次的朋友。這應該是越來越商業化的社會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告訴你一切皆可用一種“有價”的東西去交換另一種“人們想要”的東西,也包括親情、友情,愛情,金錢。

    當下社會,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後,就是想要有品質的精神生活。所以人們會越來越多發現,會有許多這樣的忘年之交,黃昏戀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在追一個銀行的女生?給我點建議要不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