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強哥與麗姐

    哪個孩子生來就會體貼父母的?不要把概念弄混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怎麼教育孩子的怎麼做的,你是看不到的。有一個孩子是誰都喜歡的,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你看到的只是別人孩子的好,卻沒看到孩子的父母是怎麼教育的,懂事的孩子是因為父母教育的好,知道從各方面來教育。而那些只會開口向父母索要的孩子也是父母教育的結果。

    因果關係大家都懂,沒有哪個孩子會無緣無故的優秀,也沒哪個孩子生來就一事無成,你想要孩子變得優秀那從自己做起,孩子會把你當成他的榜樣。

    莊稼你精心培育了你收穫的就多,你把莊稼種下去從不澆水施肥,等到收穫的時候你發現雜草和莊稼一樣高。你會說怎麼別人家的莊稼那麼好,我的莊稼那麼差。卻沒有看到別人辛苦勞動的情景。

    孩子也是一樣,只是孩子的一個成長曆程比較長,大家沒辦法很快看到結果而已,但有遠見的人都會從小培養孩子,所以會看到很好的孩子和很讓人頭疼的孩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羨慕別人家孩子的時候先問問自己,是否有別的家長那麼用心,是否做好了自己,是否是個合格的家長。

  • 2 # 不二學子

    題主好,這個現象特別普遍,我們總是發現,彬彬有禮、體貼父母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自己家的娃兒老是不停的索取,不懂得體諒父母。其實,孩子的性格和這些現象的產生肯定和孩子受到的環境和教育有關係。

    沒有一句話的育兒經,沒有省事簡單的教育辦法,孩子的教育是在一點一滴隨著成長過程中進行的,一次的縱容,一個錯誤的方式,可能就會毀了孩子。

    孩子無限制的索取,是沒有培養出節儉的優秀品德。

    很多父母都很慈愛孩子,但是這種慈愛變成了溺愛,缺少了教育,嬌慣孩子,孩子今天要個棒棒糖,明天給個麵包,後天買雞腿,然後下飯店,穿品牌,開轎車,要樓房……

    索取無止境,但是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太縱容孩子了呢?是不是自己教育孩子節儉了呢?如果自己就是這樣隨隨便便養大的孩子,壞習慣是不是自己一天天縱容起來的呢。

    還有一些人誤解教育的一句話,或者斷章取義教育孩子。

    就像前幾年流行的“校園貸”事件,毀了多少可愛的青春期孩子。本來在校的孩子應該是青春陽光,活潑可愛的年齡,卻被虛榮心、貪婪心給毀了,那可是一個孩子的一生啊。有些人就認死理,不解其義,以為孩子要窮養,所以方方面面都很摳門,結果反而把孩子逼上了不歸路。窮養不是讓孩子受窮,是要在艱苦的環境中,樹立孩子節儉的品德。

    孩子無止境的索取,也和社會風氣有關。

    孩子看到周圍的同學朋友都穿品牌,自己也要吧,周邊同學都用好手機,也有這個想法吧,身邊同學家長都是開好車接送,自己也有這想法吧……

    社會現狀很拜金,崇尚物質,無形中自己的孩子就會深受其害,被同化,也變得一味索取。

    所以,無論環境怎麼變,品德教育總不變,若是品行教育有缺失,孩子很難成好人!好習慣的形成日積月累,壞習慣的形成可能是朝夕之間。壞習慣形成日久,就像小病成癌,再治難矣!所以教育孩子沒有好的辦法,就是時時刻刻防微杜漸,以品德教育為主!謝謝大家。

  • 3 # 星空談情感

    每一個人,除了天生殘疾,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他的小腦袋裡是一片空白的,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會體諒父母,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只知道索取,因為他一出生腦袋只有一片空白,連父母什麼任何東西都不知道,別人會體諒父母的孩子,是因為父母用了很多時間去陪他教他,而不是放任不管,試問你有和自己的孩子談過心嗎,你有告訴他,有耐心的教他陪他嗎,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孩子是要父母花費很多精力去教育,才會懂事,沒有天生的好壞。你可以嘗試一下和他談談心。按照你孩子的年齡大小來教育,了。(歡迎關注)[呲牙]

  • 4 # 楊志軍

    佛經雲,小孩生來就知體貼父母,哪是來報父母恩的,哪些小孩生來只知向父母索取,哪是來討債的。你前生做的好事或孽事,今生來報了

  • 5 # 好奇豆HiKiddo

    每個孩子的天性不同,但是後天的生長環境和父母的教育是可以成就孩子後天的性格。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父母因材施教,正確的愛和引導是可以成就一個孩子的性格的。

  • 6 # 靜坐思sun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奧地利心理治療師、個人心理學創始人Alfred Adler懷疑:出生順序會導致兄弟姐妹之間的差異。

  • 7 # 歸去來兮001

    家庭是一臺影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無疑,孩子什麼樣肯定是家長的投射。

    如果你天天對著孩子嚷嚷,嘮叨,埋怨,唉聲嘆氣,孩子有一天也會如此。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沒錯,孩子是父母生的,剛生的孩子有什麼問題嗎?為什麼在你家養幾年了這也是問題那也是問題呢?

    所以,有這樣的疑問的時候,我們要內觀自己,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

    我們是如何對待我們的父母的,那麼孩子就會怎麼對你,這個是潛移默化的遺傳。冥冥之中就形成了的。

  • 8 # 隨風飄散的自由自在

    孩子天生都是白紙,大人在做孩子再看。糾結孩子為什麼不好,不如在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

    父母是需要被理解的,孩子更需要。

  • 9 # 脆皮大腳板

    體貼從哪來?一個孩子只有愛父母,才會體貼父母,如果恨父母那體貼何來?所以孩子要上的第一課就是讓他們懂得愛。

    有的父母只注重技能知識的教育,最重要的道德教育卻往往被忽視,這是一個誤區。例如前些日子網上看的北大留學博士因上錯車在火車上拉緊急制動閘的事,這樣的人是不懂體貼的。

    只有讓孩子感受到愛,才能懂得愛。有的家長一個勁要求孩子學習技能知識,甚至強迫他們,以孩子多會認幾個字為榮。這樣的孩子是很少得到父母的愛的,又怎麼懂體貼。

    很難期待一個不懂愛的人會體貼別人,也包括他的父母。

    人生最重要的是先學會做人,才能再談其它。

  • 10 # 梁梁小多多53804540

    “天生”是個很有意思的概念,天生就是出生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其實從媽媽肚子裡孩子就已經能感受到家庭的氛圍和磁場了。我生二胎的時候,病房裡的幾個媽媽一起聊天,我就發現,凡是提到“我還沒準備好要這個孩子ta就來了,我不太想這麼早生孩子”的媽媽,她們的孩子剛出生就缺乏安全感,只要不抱著,馬上就會哭鬧。因為這些孩子天生能感受到媽媽的態度。

    所以孩子的性格在於家人,特別是父母的處世態度。如果媽媽在孩子面前為家裡每一個人著想,關心每個家庭成員而不是隻關心孩子,孩子就會明白,每個人都很重要,我們不能只考慮自己或只關注一個人。ta就不會覺得自己是全家的中心,自然不會只懂得索取。

    我家孩子從可以吃水果開始,每次吃水果一定是全家分享,一人一個、一人一口。等孩子再大些了就把分配的任務交給ta。所以老大現在三歲了,即使是她最喜歡的巧克力,她也能做到主動分享。這是一個整體家庭氛圍決定的。同時,做家務也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分工,孩子也要做力所能及的事,當孩子主動做或做得好時,還給予誇獎和鼓勵(不是物質獎勵)孩子一樣很有成就感的。

    所以要想孩子情商高,就要從原生家庭做起,給孩子一個平等、相互關愛、共同承擔的家庭氛圍。

  • 11 # 鈴花育兒

    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說孩子在出生之後,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而隨著後天生活環境、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孩子必然會出現很大的差異。

    孩子出生的時候,一無所有,需要依靠父母的撫養才能夠長大成人。因此,孩子從生下來的那一刻開始,就是在一直索取,直到孩子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

    為什麼我們會發現,別人家的孩子體貼孝順,而自己家的孩子總是在不停地索取?

    我很能理解您現在的心情,然而當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不同,所帶來的結果也會不同。或許我們只看到了別人家的孩子好的一面,卻沒有看到他淘氣,不好的一面。而我們自己家的孩子,由於相處的時間久了,反而很容易忽略孩子好的一面,放大孩子的缺點。

    1、 別人家的小孩,或許並不是那麼好

    在我接觸到的小孩裡面,有的調皮搗蛋,而有的卻溫順又聽話。那種在外人看起來特別乖巧的小孩,回到家中,可能搖身一變就成為了家中的小皇帝,而那種在外面特別調皮的孩子,回到家中又對父母異常的體貼孝順,這就是孩子的兩面性。

    2、 源於父母的影響

    孩子出生後就是一張白紙,之後無論孩子做了什麼事,都是在父母的影響下形成的。如果父母本身對自己的父母不好,也不經常往來,或者是當著孩子的面說家中長輩的壞話。當孩子的是非觀沒有形成之前,是很容易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認為孝順父母,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

    3、 來自環境的影響

    孩子的生活環境,會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也是孟母三遷的意義所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會接觸到幼兒園裡的老師和同學,孩子去其他小朋友家中玩耍時,會效仿別的小朋友的做法。孩子並不會加以區分孰對孰錯,而會一成不變的照單全收。

  • 12 # 薛瑞瑤

    我的孩子從小很少買零食,但是隻要有吃的就會留給我吃,念幼兒園小班時睡覺起來發的餅乾握在手裡要等我接她時給我吃!餅乾握著都潮了,我出門她就像我媽一樣,讓我注意安全早點回家,現在長大了也很體貼

  • 13 # 設計師亨亨

    可以先從佛家討債,還債,報恩,抱怨四個觀點的看,每個孩子和父母成為親人都是有因緣的。這個是先天的因,我們也許無法改變。

    其實還有後天的因,就是作為父母,從孩子小的時候,有沒有給孩子充足的愛和正確的教導。這點是我們作為父母能做到的。

  • 14 # 風鈴許願者

    孩子會有先天性格,有的霸道,有的溫和,但後天父母正確的引導更為重要。

    孩子是一張白紙,你塗黑他就黑,你塗七彩他就七彩。孩子也因經常和父母在一起,即使父母不做什麼,平時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並默默學習。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生而不教或者放逐溺愛就會有小霸王的出現,甚至以後成為啃老族一員。

    部分生來就溫和孩子如果家庭氛圍不好,以後也不會好。當然遇到好父母,就像魚兒遇水一樣,會好上加好。

    我正好兩個寶貝,大寶屬於霸道型的,小寶屬於溫和些的。但兩個在一起呆久了小寶就會學大寶,現在也變得稍微霸道些。不過還好,至少大寶講道理的時候還是會聽。所以現在總結經驗就是教大寶,然後讓大寶無形中教小寶。這樣媽媽省事,大寶也會越來越有範兒。

    父母遇到省心省事的孩子,是一輩子的幸運。遇到霸道只知道索取的孩子,也是一輩子的幸運,因為孩子在提醒父母錯了,該改了。所以對孩子多些耐心,畢竟錯誤還是父母造成的。

  • 15 # 寶貝與我

    這是你教孩子的呀!孩子不可能出生就知道體貼父母,父母、家庭環境是塑造他是否體貼長輩的關鍵因素。

    看似別人家好像也沒有對孩子有什麼特殊的教育,實則,一切都在自然生活中,都在父母的言談舉止中。如,孩子經常看見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好,給他們買各種生活所需,分擔老人的生活瑣事等。

    這些可能不是作為像學校那樣由老師上課講出來的知識,在家庭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一生,他會模仿,大人的所作所為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孝順、體貼該有的樣子。所以,當你發現別人家的孩子那麼體貼,而自己家卻只知道索取,請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的過程中是否做到了言傳身教、身體力行。

  • 16 # 鹿瓜瓜

    用“生來就這樣那樣”形容未免過於牽強,哪有生來就會的事呢!?畢竟那些所謂的神童也都是後天培養的吧。身為父母的我們都會體會到,孩子都是慢慢成長的,他的變化與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所以,不要說他生來就怎樣,要看的生活環境怎樣?他的主教人怎樣?

  • 17 # 蕭瑟浪子

    任何一個孩子的教育都是鼓勵式教育。孩子的每個行為本身並無任何實際的意義。但是當孩子做某個動作的時候。大人的行為給予了孩子某種暗示。使得孩子會因為大人的暗示性行為而重複或停止某些行為。大人不經意的暗示性行為是孩子養成習慣性行為的原因。

  • 18 # 76小孩兒

    哪有生來就知體貼父母的?身教重於言教,在你無形中行為就影響著孩子,在他成長過程記下學到很自然就成為自己的行為。俗稱嬌養出逆子,嬌生慣養的孩子就是索取,父母一味的順從久之習以為常,他對父母的付出視而不見,認為他的生活就應該這樣。是父母教育失敗的後果,俗稱慣子如殺子。

  • 19 # 費玉山

    胎兒母子已同心,

    父母言行勝師尊。

    孝敬老人兒女孝,

    書香門第出貴人。

  • 20 # 陰陽魚315

    有的孩子體貼父母,不是生來,是後天,是後天的現實條件,影響孩子知道體貼父母。有的孩子只知道索取,全是父母“嬌生慣養慣的,給的他太多,不知道感恩只知道索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錢幣的種類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