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養狗大全
-
2 # 怪咖娛小樂
在我們老家那裡,沒有蛻皮之前的蟬,方言叫老古蛹,它爬出土地之前會埋好卵,此時是可以吃的,可以用油炸著吃,如圖所示是可以吃的。
蟬蛻皮之後叫麻知了,蟬蛻稱為爬蚱皮,知了皮,是一種中藥,可以入藥。
此時蟬已經經歷了“金蟬脫殼”,成為會叫的麻知了,壽命一般是3-5天,會變成黑色的知了,據我所知是不能吃的。
-
3 # 彩雲東昇戴寶山
這種東西叫季鳥猴,現在還沒有從地下鑽出來呢。大約月底前後就陸續出來了。它出來後便有人去尋找,據說炸著吃很有營養,我沒有吃過。它鑽出地面後便爬到樹上,三兩天出殼脫皮,在陽光下兩三天翅變硬,身體變黑變硬就是季鳥了。雄性季鳥高聲鳴叫,等交配後雌性產卵,過不了幾日便死去。還有兩種類似的,一種是伏IL,個頭IL稍小,鳴叫聲似伏而的聲音。一種是烏哇,個頭近似伏IL,嗚叫聲是烏哇,這兩種知了嗚叫聲傳得遠,不是噪音,而季鳥的聲音是噪音,因為不悅耳。
-
4 # 樂山樂水317317
俺們山東淄博市家鄉有叫它“梢雀猴”“知了猴”,小時候,曾經把產有知了子的柳樹枝條和楊樹枝埋在土裡,期待大批的“梢雀猴”產生。
-
5 # 中華王爺
該說的大家都說了,我要說的是在出洞末脫蟬衣前名叫爬叉時,弄到飯店賣得老貴了。我不明白的是,生命期限僅幾天的它,會有什麼養生價值呢?未出洞前的十年間,如同肉瘤寄生在熟土中,想想好恐怖,我是不敢食之,勸喜食者也不要食之。
-
6 # 食在郴州
知了猴兒,河南北部的稱呼。聽起是不是很有親切感。猴字要兒化音。
小時侯這個東西一抓都有幾大碗。如果下雨後去找,每棵大樹上都有十多個。現在不好找了,平原上樹少了,果園倒是多了起來。有人回收一個三毛錢,弄到夜市一盤四五十。哎,小時侯的回憶了。
-
7 # 三農工坊
在我們老家叫它為密亞思,特別是熱天,中午大太陽的時候,都會去大樹下面抓,一隻手可以抓6.7只,一般都只會抓雄性的,因為雄性的會叫,大概那時的農村沒有什麼玩的,總覺得抓密亞思特別有意思,它會脫殼,脫的殼可以入藥,小時候家裡特窮,所以經常會去撿這種殼去賣,撿特別大一方便袋還沒有一斤,零幾年的時候賣20塊一斤,一般一個夏天能撿個10來斤,那時家裡很少給生活費,都是靠這些小產物來掙自己的生活費的
-
8 # 葡萄依舊酸
我們那裡,蟬,分三種,1.叫知了(知了龜),體長也就一釐米多,一般很少吃,都是玩,2.節了(節了龜),叫聲就一種聲音,比較煩人,大家平時就喜歡吃這種,3伏了,體瘦長,發綠色,比知了小,一般入伏左右才出,家裡都說有毒,不能吃。
-
9 # 老李108121881
我們這地方叫知了猴,有叫老古蛹的。
夏季傍晚從地下鑽出,再爬到樹幹上或更高的樹枝上,抓住樹皮或樹枝退皮。大約一兩個小時後,皮完全退去,就變成了成蟲。
我們叫這種成蟲為“馬知了”,也有稱“知了”的。
剛脫皮的“知了”和“知了猴”都可以用油炸著吃。
-
10 # 小科棧
蟬,每個地方的叫法都不一樣,如:知了龜、知了猴、爬杈、知拇吖、螞知了。我老家那塊叫“weng ying”,但是我不知道怎麼寫,尷尬。每到夏天,中午出去的時候,旁邊大樹上“we ying we ying ~ying~”(大家自行體會啊),但是隻聞其聲,未見其影。那時候就對這種東西很好奇,想見見是誰在叫~然後見了,感覺還挺好看的。他有兩對翅膀:一對大的,一對稍微小點的;通體是黑的,一雙大大的眼睛像那中黑的發亮的石頭一樣(現在想想應該有黑曜石一般吧);然後腹部有節,腿還挺多,這就是我對蟬的最初印象!唯一可惜的是那隻蟬死了,然後我就把它的翅膀取下來壓在了我的字典裡,好像再看一眼啊!
近年的一個夏天在書上找到了兩個蟬蛻後來學了生物之後蟬是節肢動物門六足亞門昆蟲綱有翅亞綱有翅目蟬科的一種。蟬一生經過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夏天他們在地下的受精卵會孵化成幼蟲,然後鑽入土壤中以植物根莖的汁液為食,他們一般在土壤中生活好幾年。幼蟲成熟後爬到地面褪去外骨骼,然後就變成了我們所見的“蟬”,但是成年的蟬僅能存活幾個月。蟬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在有的地方會人們會在晚上去捉來炸著吃。而蟬蛻則有很好的藥用價值:“宣散風熱、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風止痙。用於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咽痛音啞,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目赤翳障,急慢驚風,破傷風證,小兒夜啼不安。”
-
11 # 王侯將相那些事兒
爬扎猴,為什麼我們那叫它爬扎猴,看過後就知道這個名才是最貼切的!1.爬,很顯然就是它會爬樹,這個不多解釋。2.扎,因為它的爪子特別尖,而且放在手上,如果它夾住你的手指頭或肉,能扎的你生疼生疼的!3.猴,它在幼蟲開始一直到退殼之前,那都是彎腰駝背的,像個猴子一樣,所以又叫猴。把它連在一起就是傳說中的爬扎猴了!是不是被我們那的語言藝術所折服。成蟲蟬,我們那叫介個嘮子
一種翅膀薄而透明,以吸食植物汁液為生的昆蟲。種類很多,雄的腹部有發音器,能發出尖銳的聲音。常在夏秋之間出來活動,壽命很短,也叫“知了”
蟬是昆蟲綱同翅目半翅亞目的其中一科。蟬具有透明且有脈紋的翅膀和分得很開的小眼睛。雄性蟬身體兩側有能夠發出很大聲響的“鼓室”,他們趴在樹幹上,向前或左右扭動腹部來調節發出的聲響。雌的不發聲,但在腹部有聽器。蟬各地俗稱略有不同:山東南部稱姐溜;西南的泰安東平一帶,剛出土的叫爬叉,蛻皮後的叫嘟了,平陰、黃縣叫蛣蟟(jié liáo),棲霞叫蠽蟟(jié liáo);菏澤叫爬叉,鄄城叫堵了;青島萊西和河南開封、許昌、平頂山等地稱知了;江蘇徐州叫"jie gun";順天叫蝍蟟。
蟬的幼蟲期叫蟬猴、知了猴或蟬龜。最大的蟬體長4~4.8釐米,翅膀基部黑褐色。夏天在樹上叫聲響亮,用針刺口器吸取樹汁,幼蟲棲息土中,吸取樹根液汁,對樹木有害。蟬蛻下的殼可以做藥材。
最重要的是他是一道菜,雖說本人從來不吃,因為吃了過敏。
集贊做公益了!點最下面的贊,本人無任何收益,只是鍛鍊自己組織語言的能力。
-
12 # 南山囈
哈哈哈,這個就很好玩了,我相信你們一定沒聽過這種叫法。我小的時候大人教我喊它“妮阿子”其實中間那個字也不是阿的音,但是我沒法用拼音和漢子給它表達出來。上了高中我跟同學聊到這個她說她們那邊叫“幾嘎子”。老實說,要是不上學,我連它叫蟬,叫知了都不知道。
不過我們那邊的叫法確實很有意思~有沒有叫法差不多的可以找找老鄉。
-
13 # 澎湃小博
在我這裡叫小溪牛(幼蟲),長大了叫小溪(成蟲)
不過在麥子熟了的時候還有一種小點的,叫麥小溪牛,這個圖就是麥小溪(這是成蟲了)
-
14 # 夜半聽雨落
山東濟寧,節流龜(方言)。在我老家還有一種生物,方言叫做 山水牛。它是立秋之後,每逢打雷下雨天氣會出現在山邊的草地,有兩條觸鬚,嘴上似鉗子的,身上有倆硬翅膀,外觀黑色。可以吃尤其是雌性的,味道極好
-
15 # 一蓑煙雨v
山東濰坊的,這東東有好幾種,體型較大的這種叫節流,大節流,沒脫皮的叫節流龜,成蟲黑色。還有一種叫問影娃子,成蟲綠色,個頭較大節流略小,不喜歡固定在一棵樹上,叫完一聲“wenyingwenying~wa~”後立即飛到另外一棵樹。還有一種體型更小的,叫聲為“dulaoerdulaoer~”身上為棕色花紋。最小的一種,叫吱吱,體型只比大蒼蠅略大
-
16 # 手撕二兩風
在魯西北德州老家,我們叫爬爬!這個名字最簡單明瞭!爬爬退皮之後叫曉曉!爬爬短短一生只喝露水,是一種非常乾淨的美食,一般都是先隔鹽水裡奄一宿,第二天就可以油炸,炸成金黃色,外酥裡嫩美味可口,百吃不厭。
-
17 # 往事如煙141871906
照片上的這種叫節流,蛻皮之前叫節流猴,或者叫節流龜!我看到網上許多人叫它知了,其實知了是知了,節流是節流,他們是不同的品種,除了這兩個品種以外,還有哇歐,吱吱等!它們的身體大小顏色有所不同,區分他們最大差別在於叫聲,根據不同的叫聲區分比較合適一些!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親自觀察一下,目前正是採集標本的最佳時機!錯過了每一年的7.8.9月份,就要再等上一年了!!!!
-
18 # WADE34
我是北京通州區人,我們這叫它肉蛋,現在那麼多人把它當高蛋白的營養食品來吃,還真是名副其實,但其實我們小時候很少吃這東西,都是看它如何變化。孵化出來以後我們叫他馬界鳥兒,帶兒化音的音譯是這樣的,具體字我不清楚。
-
19 # Co秀
我們那叫爬扎猴,每年暑假的時候開始有,每天下午6點左右就爬出來。從我小時候2分、5分一個,那個時候家裡窮,每天晚上找的都不捨得吃,第二天早上就賣給專門收購的..現在貴的時候7毛8毛,現在還5毛呢!它的蛋白質含量非常高,用鹽醃製好後用油煎一下...完美
-
20 # Tu圖
學名叫蟬蛹!方言叫法就海了去了,我們村跟隔壁村叫法都不一樣!
我們那管這東西叫做知了龜,還有叫知了猴的!
這玩意用油炸一下挺好吃的,價格也不便宜,農曆六月這段時間每天晚上都有人在地頭收,最貴的時候五 六毛一個,不過現在很多都是人工養殖的,吃起來就差了很多!
知了是一種同翅目昆蟲,其種類較多,我國就有一百二十種。雄知了的腹部有一個發聲器,能連續不斷地發出響亮的聲音;雌知了雖然在腹部也有發聲器,但不能發出聲音。一到夏天來臨,雄知了就會站在樹上"知了-知了-知了"地叫個沒完,聲音傳出很遠,正是因為它的叫聲音,而稱它為知了。
在我們老家稱之為麻知了,期待大家的回答!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特意去搜了搜我小時候見過的3種,發出來,全博一笑。
第一種就是很普通的那種,學名嘛,不知道....我們那裡就叫 節溜 (就是這個音),沒脫殼的叫節流猴。樣子嘛,大約長這個樣。叫聲好像是“哇 哇 哇 ”的那種叫聲。這種是最多的,也是我們吃的最多的。對,不僅吃脫殼之前的它,也吃這種硬硬的,不過說實在的,硬硬的口感不行。不過這種後期交配之後會,怎麼說呢,我們本地叫做 “瘋了”。在樹上落的很低,也很好抓。不過沒人吃,據說對人有害,不明白為什麼。
數量:☆☆☆☆☆
口感:幼蟲☆☆☆☆,如果是下圖這種的,三星吧,☆☆☆,實在太硬了。
還有一種是我們那叫做 節流完 的。對,你沒看錯, 就是“完了完了”的叫的。它出土最晚,基本上它活躍的時期就是其他節流都瘋了的時候。基本上它出現,再過幾天就沒有節流了,或者節流基本上都瘋了,所以可能因為這個,叫節流完。
它的體積比上圖的蟬要小很多,大約只有上圖的三分之二那麼大。顏色好像是帶點綠。由於出土最晚,所以幼蟲我小時候是沒抓到過,也沒吃過,不敢吃。
樣子嘛,大約就是下圖。隔得太久了,而且很多年沒見了,大約就是下圖吧。
數量:☆
口感:O
第三種我們那裡叫 津津,也是音譯。很小,加上翅膀也很小。體積上,最多就是第一個圖的四分之一那麼大,或者稍微大點。以前的時候數量也不少,它的叫聲是 “津~津~” 那麼叫的。可能以為這個才叫津津吧。不過個人認為它的口感是最好的,因為一下子就炸透了,很香,很酥。
樣子嘛,大約就是下圖的樣子。飛的很低,可能是因為體型太小,飛不高。
數量:☆☆☆
口感:☆☆☆☆☆
多說一句,現在也不是小時候那個環境了。小時候的蘋果園現在全沒了,路的兩邊的那些榆樹也沒了。所以在我們那裡,蟬也很少了。加上上學,工作的原因,很久沒有在老家長時間呆過了,所以偶爾回去一次,基本上也見不到這種東西。加上其他一些因素,感覺蟬是越來越少了。以前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夏天弄點面,洗了麵筋去粘知了,晚上就打著燈去找。不過現在應該是體會不到了。還有捉螞蚱。有種很大的那種螞蚱,叫 蹬倒天。很大很綠的一種。現在估計也找不到了....有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