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越劇朱丹萍
-
22 # 大林小文
人與人的不同,就在於思想,感受,其實所有人都經歷過一生的悲歡離合,生離死別,但是有些人神經大條,可以不放在心上,可以坦然處之一笑而過,有些人就多愁善感自艾自憐,感受多多,相對而言,我認為那些多愁善感的人更能體會人生的精彩和美好,更會珍惜人生遇見的種種人和事,更能知道人生的不容易和辛苦,更有幸福快樂感,更能理解他人。
-
23 # Sissy愛生活
人生的過程中有兩條紅線,一個生理的紅線,即由生到死;一個是感情的紅線,由最初的父母之間的親子感情,到同學同事之間的友情,到情侶之間的愛情,其實這條路線最終還是會迴歸到親情。前者是我們肉體成長的必經之路,最終歸為塵土。後者則是我們隨著生活範圍的擴大,閱歷的增加而日益成熟的精神世界,由嬰兒期的父母養育之恩,到少年朋友之間的友誼,再到青年時期的男女情慾萌發,迸發出愛情的火花,最後再演變為親情,意味著步入老年,生命快要到盡頭了。
隨著生活的壓力,疲於奔波,必然會放棄一些東西,得到另外一些更需要的東西,也必然經歷親情的疏遠,友情淡化,愛情分合……,因為人在長大,感情在成熟!
-
24 # 有夢想的鹹魚丁一
人從生下來是不斷成長,所以,認識也是一樣的,有些人,我們自動疏遠,有的人是人家自動疏遠,友情和愛情也一樣,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也是不一樣的,
年輕的愛情是有情飲水飽,成年人的愛情,就是麵包+房子了,貧賤夫妻,長久不了
-
25 # 魚十四書評
人生是一個旅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
這個旅途中我們會遇到親人,好友,愛人。
遇到的年輕人朝氣蓬勃,充滿著希望,老年人人生閱歷豐富,充滿了睿智。
最吃緊的大概是人到中年的這個階段,很多時候顧不上感懷別人的喜怒哀樂。
這個時候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老人家忙著在家裡作,孩子叛逆不聽話,職場又是中年男女不如狗的階段。
1
一個人由出生到死亡這段過程,他會遇到很多旅行的同行者。
比如讀書時你會有很多的同窗,你們有很多的共同語言,上班時也會有很多的同事,同事之間比學生時代的關係要更淡漠一些。
職場有一些利益關係的糾葛衝突,人總是提防心理更嚴重一些。
共同的一點就是,漸漸不喜歡同父母交流心事,在小說家毛姆關於《人性的枷鎖》中有幾個關於死亡的過程。
《人性的枷鎖》是毛姆的一本半自傳小說,主人公菲利普和毛姆真實的人生經歷有些許重合。
毛姆是八歲喪母十歲喪父,沒有他更能體會到死亡對於別人的意義。
2
在母親死亡的時候,菲利普還是一個孩子,他絲毫感覺不到悲傷。在一個至親的人離開自己的時候,那一刻感覺整個心靈是麻木的。
他只想要得到別人更多的關注。
在內心深處,母親的早逝帶給他的傷痛,實際是他一輩子所無法走出來的。
主人公菲利普去了伯父家,他的伯父伯母沒有子女,基本拿他當親生子女對待。
伯父是一個吝嗇自私虛偽的人,菲利普很是瞧不慣他表裡不一的作派。
在學業和職業選擇的很多問題上,他和伯父都有著不同的意見。
主人公菲利普和毛姆本人近似,他在劇本中有很多的職業選擇。
3
第二個死亡的人物是他的伯母。伯父是一個古怪的人物,但是伯母是一個慈祥善良的人,她一生為這個自私的男人奉獻,忍耐。
在伯母去世的時候,毛姆描寫她死亡的場景,有些許滑稽。
和她走過一輩子的伯父,並沒有如毛姆所料想的那樣,很悲傷的樣子,他的食慾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只顧想著自己。
到伯父去世的時候,情景就更滑稽了。
4
此時的主人公菲利普,深陷困境,他由於投資不當,花光了父親留給他的遺產,還欠下了很多的債。
此時的他滿腦子都在算計,伯父到底什麼時候死,他可以得到他的遺產,解除他的困境。
他每天都在夢想著伯父死亡。
從菲利普這些至親去世的場景中,你可以發現人生的真相,從生到死這樣一個過程。
感受只是你自己的感受。你的憂傷悲痛甚至死亡,對別人來說都是無關緊要的。
每個人都只想著自己。新生的幼兒,哪怕是罪大惡極的罪犯見了都會露出慈祥的面孔。
人年齡越大,基本越被人討厭,即使是自己的子女都如此,更別提自己的伴侶。
所以每一個人都會經歷親情的疏遠,愛情分合,友情的淡漠。
毛姆是一個偉大的劇作家小說家,他影響了全世界很多人,他的偉大在於,他能夠把這些普通人的情感,很真實的展現給大家。
人都喜歡粉飾太平,錦上添花。選擇說一些人生的真相,其實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回覆列表
人活於世,經歷的事情太多太多,親情,友情,愛情需要點點滴滴的經營管理,幾分耕耘幾分收穫,只有在不斷呵護各種情感的過程中體味其中的快樂和幸福,才能使你真正的願意去堅守這份難能可貴的,甚至可以說是奢侈的“情”,任何人都會經歷分分合合,就像經歷生生死死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