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踏雪驪山

    咱不論這種觀點的對與否,我以一個親身經歷的事情來說明一下,我的書法學習是從行書開始的。當時在參觀一個書畫展,看到了許多行雲流水般的作品,被深深地震撼了,當時以一個外行的眼光看待楷書,感覺不咋樣,於是回來就慢慢學習,臨摹的是王羲之的《聖教序》大概一年多吧!感覺沒什麼進步,筆畫浮躁,運筆輕重把握不到位,更對字的結構不能很好的掌握,東倒西歪,虎頭蛇尾的字比比皆是。我後來就感覺遇到了瓶頸,放棄了。這樣又過了一兩年吧!偶然機會跟著一位熟人練習楷書、就這樣寫了四年多的顏體書法,回過頭來再練習行書,我發現就會事半功倍了,而且越寫越有信心,行書書寫效果明顯增長,還對原來楷書書寫起到了促進作用,增加了對楷書的重新認識,楷書不在那麼僵化,反而覺得楷書也發生了質的變化。所以不要急於求成,腳踏實地地邁好每一步。至於說瘦金體書法,我感覺唐朝的薛曜是瘦金體之祖,薛曜書學褚遂良,瘦硬有神,用筆細勁,結體疏朗,但較褚書險勁,更纖細,他對褚書不作亦步亦趨的模仿,而是加以發揮,只不過到了宋徽宗趙佶的手裡,趙佶對此發揚光大了,最有名的首推《楷書千字文》了,筆法遒勁、飄逸,氣質優雅,,細瘦如筋的長筆畫,在首尾處加重提按頓挫,頗有瘦勁奇崛之妙。咱應該體會別人的長處和閃光點,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取起精華,棄之糟粕。

  • 2 # 仙人球花442

    常言,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書法是藝術,不能和寫字混談。藝術有一個根本要求,要把作者的思想,感情透過藝術的表現方式展現在讀者面前。能使讀者產生共鳴的便是好的作品。書法亦然。

    蘭亭序表現的是看透世事的灑脫。祭侄文稿是表現親人逝去的悲痛之心。讓座位帖更是對奸臣的憤慨。

    所以要先提高自身修養,加強理論積累,樹立正確的美醜觀念,才是快速提高書法藝術的不二法門。

  • 3 # 難得糊塗276924836

    簡單說下個人看法:

    楷書練習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才可以見成效,把楷書一點一點寫好絕對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累積成果,所以說練上六年或者再多一些也不為過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有了楷書的基礎練習起來自然能快一些,三年的時間也能小有所成

    而瘦金體是宋朝皇帝趙佶所創,書法功底相當深厚,而且瘦金體個人風格很強,對於點畫、結字要求都很高,這可能就是瘦金體十年不入門的原因吧

  • 4 # 丁德忠1

    目前中國書法大概是篆,隸,楷,行,草。很多書畫家就是在此基礎上加臨帖自我發揮。最難寫的是楷書,大人小孩會識字的都會辨別楷書,知道寫的如何。其次是行,隸書法,大部分人都能認出。篆,草書法除內行人點評,其`它人認不到沒發言權。瘦金體是在仿宋字基礎上加點行書化,是宋朝皇上獨創的細筆劃工筆字,也很有意義。所以,楷書十年甚至畢生寫的很好,最好的人不多,只有持之以恆堅持練才能有個差不多。小小寸毫見高低。

  • 5 # 想想都可笑

    說這話是有道理的,我對今人仿古人書法有點興趣,發現行楷辯別較難,而仿宋金體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形象神不似,要寫出古人金書神韻似乎是不可能的,這就是中國書法的奧妙。

  • 6 # 狂喜淡墨a

    此視點,驗證多久能造行、楷之魅力,實為因人而異,而瘦金體,其形能著,其意難進,說的有至理。

    凡是古人之字,都有其形,而都難入意情,其一歷史背景之牆,已無法逾越,而古人之情感更是無法克隆。

    歷史為過往雲煙,其真象,只能透過遺留的文字記錄而達及,文字記錄不可概全之。且有不同敘述人有不同的意性,侷限性大,甚而以假傳假,真假難辨。

    故,今人只能憑著慧性而研究古人之作。作為趙佶,宋代首長,玩書畫不愛江山。

    瘦金體,靈動快捷,筆跡瘦勁,瘦不失肉,風姿綽約。因瘦硬,法外露,運轉提頓明顯,

    趙孟頫這樣評價宋徽宗的瘦金體:“所謂瘦金體,天骨遒美,逸趣藹然。”

    可見,今人怎能有徽宗趙佶玩墨之逸,也無其墨情鬼才。更不可能臨出真神。

  • 7 # 雲中觀音

    寫書法不是練出來的,是靠天賦感悟出來的,絕非行書練幾年,楷書練幾年………就成書法家,如果這麼簡單,那天下書法家就氾濫了。

  • 8 # 熱樂99

    我現在開始練習楷書,堅持是最必須的條件!無論什麼字型,都需要不懈努力,再就是對書法的熱愛和對寫字的悟性吧!我堅持!我努力!

  • 9 # 荷園觀荷

    沒有聽說過這種觀點,這個不應該成為共識的觀點,但是,楷書相對其它書體要學的時間較長這個是必須的,五年的,十年的,二十年的,甚至終生的都有,這是因為它是基礎,它要求用筆正確,結構合理,脫帖能形真神似,甚至有個性的發揮,楷書寫好了寫行書就很自然些,用筆結構變化不是特別大,瘦體字它也有楷、行,只是線條細瘦,應該不是很難練。

  • 10 # yuki96861

    別把毛筆字說的那麼深奧!!古人只是寫字而已!!那時沒鉛筆鋼筆,全是毛筆寫字!!!現代用毛筆書字是懷古而成了書法。

  • 11 # 一枝獨秀憶紅蓮

    首先,先說一下瘦金圈內瘦金體最有代表性的一是邱金生老師,二是其學生蒯法易道長,這是圈內公認的瘦金最好的兩位。瘦金體鐵畫銀鉤,小字瘦硬,大字肥勁。練習瘦金有書法基礎事半功倍。其筆法和傳統的有不同之處,從握姿來講就不同。其次是筆畫練習,不要急於寫字,要耐心練習筆畫。臨帖瘦金首先是瘦金體千字文,每個字用米字格寫50到100遍,直到寫的很像為止,會形成肌肉記憶性,日後寫起來得心應手。當然,還要強調筆法和結構,找對方法才能練下去。最後一句還是不斷練習。本人透過邱金生老師的書籍自學了三年,進步也是很明顯,硬筆和毛筆同時練習,幾乎每天都練習兩個小時,付出才有收穫。還要囉嗦一句,一定要有筆法,不僅寫的好,動作也很雅觀看著舒服。

  • 12 # 芥藏山房

    首先,能提出這種觀點的肯定不是什麼書法高手。簡直是個笑話。

    其次,瘦金體是一家之體,也不足以和楷行體並列而論。就好比論證蘋果與水果孰甜,你覺得能得出有價值的結論麼?

    瘦金體是畫家字,作為歷代書法風格的一枝,個性鮮明,但是不值得專門效法,不必去放大推廣,學起來很容易匠氣,庸俗,類美術字。

    至於楷書與行書,楷書的高峰在唐代,唐之後也就趙孟頫一人而已,直至清代碑學興起,楷書才打破唐楷籠罩的局面。楷書相對易學,但是難出個性,當代楷書能與古人較量的,僅孫伯翔幾人而已。

    行書相對於楷書,還是比較容易推陳出新的,宋元明清以及當代,行書創作百花齊放。藝術貴在繼承,更貴在個性。所以,歷代書家,藝術成就多體現在行書方面。

    無論何種書體,都要一生追求的。每個人天分、工夫、學問、門徑都不相同,怎麼可能用幾年之類的時間標準去衡量呢?學習三年比學三十年寫得好的社會上比比皆是,這點沒什麼可爭議的。

  • 13 # 一笑貫長天

    書法需按一定步驟練習,有的可以顛倒,有的顛倒了,一生都不可能有成就。

    如果你喜歡宋徽宗的瘦金體,開始就矢志不渝,積年沉淫,可以負責任地說,你今生休矣!為什麼?瘦金體乃精妙絕倫之作!就如徽宗的花鳥一樣每一筆都是精雕細琢,完美無瑕,而且筆筆線條如金絲鐵線一般,剛勁韌強,無與倫比。試想沒有堅實功底之人如何能達到此等效果。

    初練楷書,小有所成間習行草,正規的學習方法,然而先習行書後練楷書,也不失為年齡稍大些人練書法的路徑。但是,只練行草不練楷書,其書就容易犯筆劃不夠飽滿,或是重心不穩的毛病!

    學習書法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先打好基本功,然後再精進發展是最穩健的腳步,我們也不能排除一些非常之人,不守常規也能確定非凡成就,但,誰又敢自稱是那種人呢?

  • 14 # 斐梵物語

    提問貼裡的所謂“書法高手”提出這種觀點一定是一位主修瘦金體的朋友,出於對瘦金體的崇拜和熱愛,同時也為了標榜自己書道的高明,於是有此說。

    也有可能是在某些場合,為了恭維或者誇讚所說下的,不要太以為然就好。

    瘦金體只是楷書的一個演變分支,這句話本身就存在邏輯問題。

  • 15 # 屈建徽

    我認為這是由培養興趣,到練基本功,再到創作的一個過程。為什麼說行書是培養過程呢,我們現在從小學生起開始寫字,基本上沒有按照楷書的要求來規範書寫,學習漢字是從基本的筆畫和字的間架結構開始,書寫工具是鉛筆,那麼,寫出來的字基本趨向於“行書”,於是,隨著書寫量的增加就有一部分人對書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系統的練習書法。大多數人是從楷書開始練習,打基本功的,這也是很多的書法家講的(但我認為,練習書法不一定非要從楷書練起。從書法的發展史來看,是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的一個演變過程,楷書並非書法的起源,那麼為什麼練習非要從楷書開始呢?所以我認為,練習書法,先培養興趣,喜歡上了哪一種字型,就從哪一種字型開始練。比如,我喜歡行書,我就是從行書開始練習的,在練習行書之前,我沒有練習過楷書,只是在後來的學習中接觸了楷書,再開始練習楷書,但在日常的練習中還是以行書為主的。當然,書法的練習,一定要臨帖,不是自己胡亂寫,我就走過這樣的彎路,開始沒有臨帖,都是自己胡亂寫,就是看到了自己認為寫的好的字喜歡的字,就學習積累,後來,經過老師的指導才開始臨帖)。基本功紮實了,就開始了創作的過程,而“瘦金體”的書寫,就是創作的過程。總而言之,我理解就是,學習書法,首先要有濃厚的興趣,再要紮實認真的練習,打好基本功,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要有天賦有靈感。書法的練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是一個熟練的過程,更是一個靈感昇華的過程,這都是需要時間的沉澱!

  • 16 # 中州耕牛堂主

    我認為這種說法沒有任何道理!說這些話(順口溜)的人,只是圖個人快樂而已。

    上圖為古人寫的行書。

    三年就能把行書學好嗎?王羲之學行書多少年,不知道大家都知道不?王羲之學行書師法劉德升,後又通過幾十年的潛心研究和領悟,才形成他自己的行書面貌,其書法作品得到歷史的檢驗和人們的認可,並流傳後世,成為後人臨摹的範本。我認為,學行書三年,只能得王羲之行書的皮毛,而不能把行書寫好。當代行書大家張旭光也學行書幾十年,他把《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臨了多少遍,又有誰能知道呢?可以說,張旭光學行書,臨《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多少遍,是無法用數字來計算的。在當今書界,張旭光可謂是行書高手了,但他從未說過行書三年就能學好的話,相反的是,張旭光一直說的“學行書,臨帖是書法人一輩子的事”。

    上圖為張旭光行書斗方作品。

    學書法,六年就能學好楷書嗎?盧中南和“二田”臨摹歐陽詢的《九成宮》幾十年,最終才得其“歐楷”七八分形似和神韻。六年就能把楷書學好的這種說法,其根據何在?楷書六年就能學好,只有“神人”才能做到。可是,近代以來,又有誰聽說過有書法“神人”出現過呢?可以肯定的說:沒有!一個也沒有!

    上圖為田英章寫的“歐楷”對聯。

    上圖為盧中南寫的“歐楷”作品。

    上圖為盧中南的楷書作品(區域性)

    關於瘦金體十年未入門的說法,也是沒有任何根據的!其實,瘦金體與晉楷和唐楷相比,瘦金體是最好學的一種楷書書體。

    上圖為網友寫的瘦金體對聯。

  • 17 # 如你本來

    因為沒有標準的答案,造成了這種說法!後人寫字✍,形似就可以了!追求神形兼備也不是不可以,但沒有絕對的標準。

  • 18 # 宋詳軍

    前一句是外行話,後一句有些道理,梅園老人認為行書才是書法中最難的,行書雖是楷書的快寫,但其中部分草法的書寫需要功力,也需要處理應變能力,行書風格的形成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應該是"“六年行書三年楷",即使六年也未必把行書練好,楷書三年差不多吧。

    瘦金體也稱瘦"筋"體,結字筆畫帶過之處的遊絲纏綿飄逸,書風瘦挺疏朗俊秀。瘦金體其實是楷書的快寫加異寫,也可算行書一類的書體,兼於筆法、筆畫的特殊性,操作起來很難,不可能直接從楷書過渡,這也是練"瘦金體"的一大難點,瘦金體的突破也存在諸多限制,就是"瘦金體"寫得再好,能突破宋徽宗趙佶的樊籬嗎?在梅園老人看來可能性很小,即使透過十年努力寫好了"瘦金體",也不能超過趙佶,一旦寫不好就會成為瘦骨伶仃的醜八怪,淪為笑柄。

  • 19 # 川渝二妹

    針對這個問題回答:

    書法是我國的歷史瑰寶,首先是應該傳承下去,現在都是電腦智慧打字,毛筆鋼筆都用的比較少了,但葉別忘記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書法有五大字型楷,篆,行。草。隸。要學好書法首先要練習臨摹楷書,楷書是首要,練幾年楷書,楷書寫好了,寫其他才不是問題,楷書是打基礎挖地基,楷書寫好了寫其他字型才有型!

    提倡我們歷史悠久的古文化,我們都是傳承者!

  • 20 # 左翼翩然

    能不能別把書法搞得那麼神秘?書法既是藝術,又是技能,只要是技能,就要過肌肉關,練個三五年學會控筆也是正常的,但人人不同,有的人一年的功力頂得上別人三年的,所以三年五年,也只是概論,當不得真。

    至於瘦金,我始終就不喜歡,這個瘦金的入門究竟指什麼也不清晰,如果只是要寫得有七八分象,一個熟練寫手精攻半年,應該是可以達到的,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是入門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搞笑番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