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福善易學講堂
-
2 # 福源文化講堂
國學精粹有:
《論語》
《大學》
《中庸》
《孟子》
《詩經》
《尚書》
《禮記》
《易經》
《左傳》
《公羊傳》
《榖梁傳》
《皇清經解》
《孝經》
《國語》
《戰國策》
《史記》
《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
《資治通鑑》
《新唐書》
《新五代史》
《宋書》
《通典》
《通志》
《文獻通考》
《明史紀事本末》
《太平御覽》
《冊府元龜》
《明儒學案》
《宋元學案》
《水經注》
《四庫全書總目》
《考信錄》
《廿二史札記》
《史通》
《老子》
《莊子》
《列子》
《韓非子》
《墨子》
《管子》
《鬼谷子》
《孫子兵法》
《淮南子》
《呂氏春秋》
《晏子春秋》
《孔子家語》
《商君書》
《論衡》
●補錄道教常識
《道德真經》
-
3 # 有本有末
從小接觸的也就是學校課本上支離破碎的一點東西,畢業後就全盤還給了老師,真正引起我的興趣還是近兩年,原來一直以為這些東西都過時了,可真正靜下心來學習才發現,能受教育的東西太多了。最近又開始從四書和歷史開始學習,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鑑以往可以知未來。
-
4 # 東方史證
厚德載物,自強不息。
上善若水,下智不愚。
見賢思齊,溫故知新。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千經萬典,孝義優先。
事以密成,語以洩敗。
和而不同,泰而不驕。
-
5 # 星展2TOM
非常好。國學精粹是什麼?首先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按現在的觀點認為,書法,武術,麻將,孔子,老子,孟子,,,等等。數不勝數。我們上下五千年,從橫九萬里的河山孕育的文化,文明,,,而精粹也如繁星,數之不盡。鑑可此,本人由小到大的認識是:
一,麻將。
二,功夫(武術)。
三,書法 。
四,舞獅子。
五,文字。
六,論語。
七,,,
很多,很多,,,
-
6 # 我是過期雜誌
從小即讀《百家姓》《三字經》《唐詩三百首》《西遊記》《三國演義》隨著長大,又對《大學》《唐宋八大家》《花間集》《中庸》《論語》《道德經》《山海經》《詩經.小雅》《易經》以及《奇門遁甲》《周易》《八卦》感興趣,但並無深耕,只是偶爾讀一讀,因為我要生活,讀國學經典並不能餬口,但能充實我們的精神世界,豐富內心,若遇茶道酒場,吹個牛逼扔個炸彈,談他人之不知,論古人之所以,唯此耳!
-
7 # 君羽易學研修班
何為國粹? 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全民公認的文化層面和應用層面的大的集合點,能夠為廣大民眾服務。一、文化層面的感悟
我認為我們中國的國粹,可以比方說,1⃣儒家以孔子為代表,2⃣道家以老子為代表,3⃣釋家以釋迦摩尼為代表的等,這樣的國粹不僅是體現在文化層面上,給全社會提供的理論體系和行為標準體系,讓我們如何做事做人,修行修煉修心,這個我就不多分享,因為典籍太多了,我就不一一贅述。
二、應用層面的感悟1、提升人身體健康的
(1)、比方說太極,這個每年的全球世界各國人民每天在習練太極的人數以億單位計算,比如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等,我從小是跟父親習練陳式太極拳,只是頗有荒廢,沒有堅持;
(2)再比如武術,我們家譜的第一個名字是清朝的兩廣總督陳彪,當年的武狀元,我從小學習,我們家傳楊家將拳法,150斤我還可以劈叉,現在體重太重了,準備再回到150斤,大家都叫我柔軟的胖子。
(3)中醫,道醫,我父親就是道醫的傳承人,我從小跟隨父親學習道家氣功,為鄉里鄉親看病,那個時候還不知道所謂的能量,可是這個可以治病,父親治好了無數的疑難雜症。長大了後認識了現在的導師,7代中醫世家,跟他也沒有深入學習中醫,可是我學習了有關於中醫的思維和邏輯關係,知道了人的五行生剋制化的關係,這個對我影響非常大,我可以隨時隨地的去調整自己平時的飲食和規律。
2、豐富人的生活層面的(1)戲曲,如京劇、豫劇、越劇、蘇州評彈,相聲如現在的德雲社,我去德雲社聽相聲,對我的觸動最大,臺上兩個人,逗笑幾百名觀眾,絕對是真功夫,假的登不了臺。
(2)雜技,各個地方都有
(3)地方性舞蹈,這個就更多了。
最後,說了很多,也談了一些自己的感受,這個裡面有很多對我們很有用,比方說這次的疫情,中醫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國家也特別在4大體系中提出建設全科醫生的建議,總之,老祖宗給我們的智慧和經驗,我們要不僅要傳承,更要發揚。
最大家,一切安好
-
8 # 來龍居士
1、易經、道德經、論語為代表的經典。
2、中醫、武術、導引術為代表的養生療愈技術。
3、京劇、古琴、書法、國畫為代表的中國民族藝術。
4、長城、故宮、西安古城為代表的古蹟及中式建築。
5、龍井、茅臺為代表的茶、酒等特產。
6、司毋戊方鼎、勾踐劍為代表的文物。
7、唐詩宋詞四大名著為代表的中國文學。
-
9 # 天好地和
國粹文化從低至高都是維護其原有的封建統治,久而久上之,便成為一片汙泥濁水。只有開拓創新,嫁接先進文化,才是國富民強的精粹。
-
10 # 偏倚世繁華
知之甚少。文化水平低,小時候不怎麼愛學習,好像很笨。不怎麼努力。
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了一些,《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是文言文的書籍沒有看完。《水滸傳》看的書籍看了。
那麼其他的古典型的詩詞文章,也很少知道了。
讀書時沒有讀到三字經,那是件遺憾的是,因為那裡面有很多教導你,勤奮好學的古代人的故事。
其他的什麼《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都沒有接處過。
-
11 # 暖暖255458078
知道的真不多,詩詞、中藥看過一點點,三字經、論語、大學、中庸也看過一點點,但都連通讀都算不上。四大名著受電視劇影響還是蠻大的,書翻了翻,讀古文的水平有限,許多地方看不懂只是跳著看了一下下。剩下的就是九年義務教育時所學習過的那些國學精粹…
-
12 # 甘甜的純淨水
中國的文化之根是易學,還有儒家,道經,佛學是後期傳入中國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也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另外還有中醫,中醫看病根是起源於易學。
-
13 # 古堯一
主要涉獵道教思想,道教是走實證路線的,夠客觀,說的都是自然規律,你自己可以透過實踐去判斷他是否正確。至於其他像法家、縱橫家、兵家等等,雖然都懂一點,但都是輔助作用。如果把各家思想比做樹木,那麼道教思想就是樹根,其他各家是枝葉。這裡說道教,而不是道家,自然有其原因。
有些東西就是給你,你也拿不住,根基不夠莫強求。
-
14 # 使用者52888439045
兵法,武術,書畫,戲曲,古琴,古玩,道家,佛家,易家,有機農業,產品製造工業,商業,林業,養殖業,藝術品收藏。
-
15 # 泉說國學
國學集大成者《四庫全書》:經史子集。精粹以經典為主,恆古不變為經。經典是近代百年教育的缺失。為此,國學文化,當代表達,是現在傳承文化的主要方法。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基礎國學,共同成長,教學相長,會有真正的國學精粹認識。
三歲會背《弟子規》、《千字文》。四歲識字2000個;五六歲能吟誦《大學》、《中庸》、《老子》等儒道經典;七歲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孝悌謹信懂感恩,知書達理有禮貌……這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有這樣的潛力。
-
16 # 順天理憑良心
國學不但是要知道,而且最重要的是做到才能算真知道,然後,順天理,憑良心,做自己該做的事,做利益眾生的事,現在的人大多數都知道,但是做不到!
-
17 # 力銘
國粹無大小,千百年來在民族血脈中繁衍生長源遠流長,兵法,武術,琴棋書畫,曲藝雜苑,佛道偳家,詩詞歌賦,工藝美術,剪紙刺繡,飲食文化。。。林林總總數不勝數,五千年的文明淳厚濃重,誰能評判大小輕重?
-
18 # 數年物語
中國五千年文化,國粹精髓,又有誰把國粹念進心❤裡?恆之有效的操行呢?誰又能根據國粹古言訓語來整裝自己的行為品質呢?每個國人都要反思一下,包括提問者和我本人。
國學精粹有:《論語》《大學》《中庸》
《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皇清經解》《孝經》《國語》《戰國策《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新唐書》《新五代史》《宋書》《通典》《通志》《文獻通考》《明史紀事本末》《太平御覽》《冊府元龜》
《明儒學案》《宋元學案》《水經注》《四庫全書總目》《考信錄》《廿二史札記》《史通》《老子》《莊子》《列子》
《韓非子》《墨子》《管子》《鬼谷子》
《孫子兵法》《淮南子》《呂氏春秋《晏子春秋》《孔子家語》《商君書》《論衡》
●補錄道教常識:《道德真經》
-
19 # 相見歡古法釀造白酒
國學精粹廣義上來說,包含不少,構成封建社會的思想文化,包括一些地方民俗和戲曲,以及除了儒家文化之外的諸多流派文化都可以納入進去。
-
20 # 逍遙詩影
說實話,在我的理解裡“國學”其實是一個偽概念,何為國學?我喜歡的一個學者流沙河先生說:“現在取一個名字叫‘國學’,但這個學完全沒有規範,具體指的是什麼?這根本不是一種學術,不能夠單獨成為‘學’。”所以,本人理解的題主所說的 “國學精粹”應該是 能體現華夏優秀傳統文化 的一些有形或無形的載體。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本人覺得從小處來說,每一個漢字(繁體字)、各地的方言,也都算是精粹;再大一點的就是《論語》《孟子》《莊子》《史記》《二十四史》、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優秀的文學作品;再往大了點說就是“仁者,愛人”、“天人合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以民為先、尊重生命、人人平等的儒家思想。
回覆列表
中國傳統國學範圍比較廣,又言《易經》是群經之首,很多國粹、傳統文化都是以易經為源頭不斷派生或演變出來的!如傳統風水、中國古建築、道教、武術、中醫、中國書法、中國水墨畫、古琴、京劇戲劇、中草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