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窪學者
-
2 # 我的詩意人生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這樣。但有這種情況也可以理解,關鍵是如果家人也理解就好了。
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不過,不管怎樣煩心,都不好與朋友或同事發脾氣,只能忍耐或埋在心裡。
但對於家人,就放鬆了很多,畢竟是自己的親人,感覺好壞都能擔待自己,便把情緒轉移給家人,把心中的怨氣跟家人發出來,以緩解心中的壓力。
其實,凡事還都得剋制,最好也不要把情緒轉移給家人。
-
3 # 猴子的小鹿
謹以我個人的體會,來回答這個問題:
朋友是外人,在外人面前,總要顧忌自己的形象,因為人們總是渴望獲得別人的認同,所以在面對外人時,就分外注意自己的言行,想獲得他人的誇讚,敬佩,既滿足自己的自尊心,又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
還有就是,外人終究是外人,總要有一些更多的忌憚,你對人家不心平氣和,人家也一樣不會慣著你,這樣一來就造成了矛盾,結了怨,得罪了別人。
而對待家人,我們無需顧忌自己的形象,我們可以把最壞最糟糕的一面袒露給他們,因為我們知道他們不會嫌棄。我們也無需擔心,今天這樣差的表現,就會使他們不再愛我們,遠離我們,唾棄我們,所以無論和家人多麼地不心平氣和,我們都不害怕也不擔心。
就是所謂的“被愛的都有恃無恐”。
實際上,家人才是我們最值得珍惜的人,我們應該因為被愛而感恩,一個人最好的修養,真的就是從好好和家人說話開始。
讓我們把溫暖和溫柔更多地留給家人,因為他們愛我們。
-
4 # 嚼芳吐華
因為能力有限,因為格局太小。因為你知道無論怎樣,家人都不可能離你而去,朋友就不一樣了,人家憑什麼忍受你的壞情緒?
-
5 # 愛陪伴媽媽
1、首先是相處時間的問題,時間越久就會越暴露出自己。
利益點考慮:家庭是最安全的港灣,沒有利益瓜葛,家恰恰是你最真實的寫照,而朋友你要顧慮很多,你怕被孤立,顧及你的形象,朋友間的關係。所以你隱藏了很多自己陰影部分。
2、其實無論是和家人相處還是和朋友相處,終究是自己和自己的關係的處理和和解。
-
6 # 輒止閒談
我在諮詢工作中使用的一派理論,經常使用「認知」這一概念去理解人的主動行為。換句話說,人所以做出這樣那樣的事,無論看上去多麼荒謬不可解,都是背後或明顯或隱蔽的想法所致。
想法有不同的層次,外顯層次的想法當然一目瞭然,例如:「我就是要氣氣他」。
你看,家人有親疏遠近,有愛恨情仇。越是親近的家人,因為朝夕相處,摩擦碰撞,積累負面的情緒和想法的可能性,反而比普通的外人(同事、鄰居、朋友)更為高發。賭氣也好,怨恨也好,鄙夷也好,疏離也好,失望也好,關係層面的衝突表現到態度層面,實在是太正常不過的事。
但真正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一些內在不可見的想法,我們稱之為潛在信念。
比如這樣一個潛在信念:「我們可能會受到外人的傷害」,就可能導致題目所說的行為。
因為有危險,所以要討好。舉個例子就好說了:就是在一個事實上的危險情境,這種信念直接上升到現實的層面,行動策略可參考一個最近很熱的回答:女友被調戲應該怎麼辦? 如果從表面現象來看,斌哥給了女人一巴掌,給小混混點菸,這態度倒掛得是有點匪夷所思。但仔細想,從那時的條件來看就只能這樣。態度差的背後,是真心愛護你;而態度好的背後,是遲早把刀子捅回來。
當然你會認為斌哥是明白人,這樣做很明智。因為當時的情況確實兇險。
可是很多人在不危險的情境中,會持有同樣的信念,當然是潛在的,未必能上升到意識層面。比如我有天在商場坐電梯,人多氣悶,有個小朋友嫌不舒服,一直在大哭要下去。他的媽媽——面紅耳赤的一個農村婦女,嚴厲地捏住他的嘴:「不要哭!哭什麼?」橫眉怒目地瞪她的孩子,試圖用這種兇狠來加重命令的效力。然後,她又有點驚慌地抬起頭,看了一圈我們,尷尬和乞憐地笑了笑。
如果做個類比,這位婦女在電梯執行的半分鐘內,行動策略和斌哥一模一樣:打擊親人,討好外人。區別只是一個是真危險的情境,一個其實很安全——只是在她的信念中存在風險。這樣的信念會導致她情不自禁地驚慌:如果孩子繼續哭叫,會不會惹惱旁邊的人?會不會遭到敵意?會不會受到指責和攻擊?——儘管仔細一想,就算是吧,哭叫聲是會讓人們不耐煩,可那又怎樣?難不成下一步有人就戴上黑手套掏槍?——但是通常來不及向下想。她的想法剛到達前一步,就會立刻促發行動。以後她再形成了習慣,做出反應的速度還會更快。這就是潛在信念影響行為的整個過程。
「老婆,受不了你拖拖拉拉的!趕緊!遲到了他們會不高興的!」
「寶寶不許哭!在叔叔家要是不聽話,叔叔阿姨要生氣了!」
「別人問你話要答應!在家裝深沉也就算了,在外邊就別給我這副死樣子,聽見沒有!」
凡此種種,驚慌失措地生怕惹外人不高興的,都是源於這種信念。
另外一種潛在信念,可能導致對家人態度不好的,可以叫做「態度有啥用,物質最重要」。
有這種信念的,覺得已經為家人付出不少了。每天忙得昏天黑地,賺那麼多錢就為給你買這個買那個,現在怎麼了?我脾氣不好不可以嗎?在外面裝了一天孫子,還讓我回家在老婆面前裝孫子?
也有知友提到了這樣一種信念:「家人安全,不會真的對我生氣」。
還有人的信念是:「跟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還長,以後可以慢慢彌補」。
還有很多很多……大家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例項對號入座。這些信念有時是適應的,有時則弊大於利。比較麻煩的一點是,很多信念內化之後,自己是不自知的。這就是很多人會長期保持著一些外人看來離譜的信念的原因。好在透過內省和交流(尤其是交流,旁觀者清),還是能讓它們慢慢清楚起來。只要能意識到自己的信念就好了,隨著閱歷增長,心智成熟,它們總會越來越適應的。
-
7 # 黃梅嬌
一家人一起生活了幾十年,方方面面都很熟悉,有什麼就說什麼,沒有什麼顧忌,自然想幹嗎就幹嘛,對朋友就不一樣了,沒有那麼熟悉,也不瞭解,也不知道脾氣,能力,還有他們的關係網,心想著對朋友好點,覺得自己有素質,對他們抱有指望,說不定哪天朋友能幫忙,介紹賺錢多多,也不敢對朋友不好拍朋友生氣,其實無論對家人還是對朋友都要替別人想想,對別人好,那是正常的為人處事原則,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做個積極正能量的人。
-
8 # 民傳文化
為什麼我們對待家人沒有像對待朋友那樣心平氣和?這個問題提得好!這其實是個常態性問題,這樣的態度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都存在著。
導致這樣的局面其實很簡單,就是由遠近親疏,也就是“界限”造成的。在日常生活行為中,我們對朋友對外人總是客客氣氣,禮數有加。因為在對外交往過程中,我們“界限”的概念會很明確,隨時都在起著作用,生怕自己的言行會讓對方不高興,從而在對方心裡留下不好的印象。而對待家人,這種“界限”感往往就不存在了,所以,我們總是把自己的情緒,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都一股腦兒地端給家人,完全不管他們的承受程度。
在我看來,這實在是人性的一種扭曲!在外人面前,我們總是極力掩藏自己的真實面目,用一種修飾過的面貌示人,有時候“假”到連自己都厭惡自己!而對待家人,我們又毫不掩飾自己的“真”,有時候“真”到全無底線!
我多麼希望這樣的現象有一個好的改變或改觀!家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人生路上的精神支柱,我們應該把所有的好首先獻給他們,而對待朋友和外人,在真誠的基礎上,其實我們可以應該表現得更真實和率性一點!
-
9 # 手機使用者6989917137
有這種觀點的朋友沒毛病,家人怎樣對待都是親人,不會因態度不好而遠離親情這是最真實的生活,而朋友則不然,尤其是現實的人很虛偽總想聽到好聽的言語,如果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他們那就不一樣了,有一句話說的好,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懂吧,但有多少人會仔細體會呢
-
10 # 綠葉小杏
對待朋友一般都很客氣,和對待多日不見的親戚一樣,盡撿好聽話說。道理很簡單,朋友們好不容易見一次面,都帶著意外的驚喜,即使對有些“朋友”內心裡並不熱絡,也要裝出熱情的樣子,給對方一些面子。朋友們一年說不上幾句話,若言語不投機,馬上就“拜拜”了,還不如遠房親戚,好歹有血緣來維持,你不辦事我就把爺爺奶奶搬出來,讓他們去找你。
-
11 # 淺柒墨
因為,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家人是無論我們做什麼都會原諒我們的存在,不論我們傷害他們與否,他們始終在我們身旁。正因為有這個底氣,我們才能肆無忌憚的去傷害一直關心我們的家人,把我們不能發的脾氣都宣洩給他們。但其實,我們忘了,是人受傷都會痛,只不過他們深藏在心底。
所以,希望我們大家可以珍惜那個讓我們肆無忌憚宣洩,不聽包容我們的家人!
-
12 # 晚風輕拂稻花叢
身邊很多朋友,包括我在內,都是“把好脾氣留給了陌生人,壞脾氣丟給了家人”,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行為。
總擔心給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和別人相處時,事事謙遜,處處忍讓。相反,到了家裡,熟悉的自我空間,卸下了偽裝,也收起了自己的虛偽,對朝夕相處的妻子,總是一不小心,就說出了尖酸刻薄的話語。總覺得自己在外邊辛苦辛苦賺錢,家人應該體諒,應該包容自己。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
一個家庭要和諧,首先是夫妻關係的和諧,夫妻關係和諧最根本的就是要好好說話,說話不能夾槍帶棒,要軟言細語。夫妻之間,應該相互體諒,相互敬重,這樣一個家庭才能和睦相處,幸福才能長長久久。
-
13 # 獨釣寒江雪
朋友和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對待朋友是從心裡的小心,而不是口無遮攔像和親人一樣的一點不忌諱。就像陌生人從你身邊過,他咋樣你都無動於衷,朋友的交往需要經營,同樣親人也需要彼此尊重,只是有些人覺得太近了無需掩飾,心不設防情佔滿就是這樣吧!
-
14 # 時事評論與創作
一家人在一個屋子裡生活,各種矛盾在所難免,就像舌頭和牙齒打架一樣沒有迴旋餘地,日積月累就會產生積怨。與朋友相處就不同了,關係可近可遠,可親可疏,交往空間大,迴旋餘地大,隱惡揚善是常態。
-
15 # 一個有生活的人
要求家人和要求社會人是不一樣的,要求越高,關係越親近,要求他人跟自己一樣或比要求自己還高,這是寄以希望。對待親近的人如同找事的時候對待異己的人一樣,但一個有指責打擊的情緒,一個只是發發靠騷緩解釋放一下個人情緒。
-
16 # 泰安方圓
家人是親情,朋友是友情!
朋友之間要以禮相待,以和為貴!你來我往要公平合理,朋友的缺點可以指出來,但朋友不以為然自己不要再三指正!不然,會失了和氣!君子之交淡如水,交君子朋友!
家人是親情,不是講理的地方,比如,父母對待兒女,只講付出,不求回報!即便兒女有不當之處,父母依然是無怨無悔的付出!可憐天下父母心!
但願家人、朋友和睦相處,共建和諧美麗社會!
-
17 # 新視界4208
謝謝邀請!還是從孝順父母方面討論這問題吧。在生活中我們對周圍的每個人都語言平和,極具耐心,唯獨對待父母語言惡劣,總以為父母不會計較,殊不知,我們常常為此傷了父母的心。不得不承認,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毛病。父母需要的從來都不是華服美食,他們要的僅僅是你平和尊重的語言而已。所以說,好好說話,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
18 # 65後正義之人
因為家人是親情,相互之間更包容,有什麼事過了,就不會再計較。朋友是友情,稍不注意,很容易得罪,疏遠後就很難恢復了。
-
19 # 王石行
想來最起碼有那麼兩個原因,一個是性情問題——急、勤奮和追求完美;另一個是自認為家人有別於外人,外人不可以有過高的要求,家人則不同。
-
20 # 纏鬥
因為你的脾氣家人太瞭解了,無論怎樣你展示你不好的一面,家人都已形成一種適應性。所以你平日裡你跟家人在一起時,你可以任性。而對朋友,你為什麼會把最優秀的一面展示給他們,那是因為,對於你在他們面前所表現的醜陋一面,他們不但不能適應你,而且還會牴觸你,甚至給你傳播你的不良性格。所以,我們對待朋友只能心平氣和。
回覆列表
因為你覺得就算傷害了他們自己也不會有損失,也不會失去什麼,所以心態上的無所謂就會導致行為、言語上的不注意。
一般而言,關係一般越客氣,越注重分寸,越會考慮後果。
但是你能傷害的只有愛你的人,所以對一切對你抱有善意的人保持友好的態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