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21 # 沱湖岸邊009

    不叫支援,叫同意。

    支援有主動的意思,你這麼想找後爸,你爸豈不傷心。

    同意是你媽想走一步,你為你媽,可以同意。

  • 22 # 小文情感錄

    在綜藝節目《奇葩說》中有一期主題是“父母再婚,該不該阻撓”的話題。

    節目中的陳銘說了肖驍小時候的經歷,因為當時還小做了很多事情來阻撓媽媽的男朋友融入這個家庭。但是當他長大,他才慢慢的明白,其實媽媽也不是超人,媽媽也需要呵護,需要被愛和照顧的。我們是父母帶到這個世界的,我們首先學會愛的人就是我們的父母,如果父母離異了或者一方不在了,要再婚時,該如何對待呢?我覺得,其實父母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就好像和我們一樣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作為子女,應該支援,鼓勵她。子女總會有長大的那一天,也會有離開父母會組成自己的家庭的那一天。那麼到時父母如果還是孤身一人的話該怎麼辦呢?

    其實父母再婚的話,最起碼在自己夜半生病的時候有個人給她端茶遞藥,在吃飯的時候有個人陪你共同進餐,孤獨的時候一個人陪她說說話,陪她出去走走看看,這樣既可以讓她的晚年生活的幸福,也避免了孤獨造成的老年痴呆症。最後,其實父母和我們一樣都是需要被愛的,如果她真的找到了一個很適合的另一半,我覺得子女應該是支援她的,這其實對父母是莫大的關愛。

  • 23 # 小雅觀生活
    很多人心理想法是這樣的:我只有一個爸爸,我不想要其他任何人做我的後爸。其實這種想法有點自私,為什麼呢?有的角色兒女無法替代

    父親去世,你會說,你會多陪伴媽媽,多陪她說說話,多打幾通電話,但是,我相信你也是個成年人,你也會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愛人和家庭,你不可能一直陪在你母親身邊,母親年紀越來越大,如果突發急症身邊連個打120的人都沒有。

    當你的母親一個人坐在空蕩的房間裡的時候,她腦海裡都是你父親的影子,都是從前生活的畫面,這樣狀態的媽媽你想嗎?如果有個可靠的男人陪伴你的母親,她就不會那麼寂寞,也不會胡思亂想。母親有選擇的權利

    母親是個人,然後成為母親,我們不能神話她的角色,讓她像聖母一樣,這樣是不道德的。

    依據中國婚姻法的規定,配偶死亡的,另一方是處於無婚姻的狀態,如果遇合合適的人時,是可以再婚的。母親需要走出陰霾

    父親去世,如果母親有可靠的人選,我們不應該反對,不應該跟她發生衝突,所謂“孝順”,最難的就是“順”。

    母親有想法重新開始生活說明她已經走出父親去世的陰霾,想用全新的面貌面對生活,這樣的母親很堅強很樂觀,我們應該支援,只要她健康快樂其他都是次要的。

    建議

    母親年紀大了,比較感性,選擇另一半可能會判斷錯誤,需要兒女幫忙把控,確定對方人品好是個可靠的人才可以把母親交給他。不要像《都挺好》裡的蘇大強和小蔡一樣,勸解母親也要耐心柔軟,不能強硬,以免母親加受刺激。

    最後,祝願你和你的母親健康幸福。

  • 24 # 想文韜韜

    在沒有回答問題前,我覺得我應該表明一下我的立場:絕對應該支援母親再婚。人生再世,最重要的是我們親人的陪伴,如果父親去世了,我們的母親,其實是很需要人陪伴的,也許她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走出來。

    1、角色轉換的問題

    也許很多人並不同意自己的母親再找老伴,覺得母親有兒有女的,用不著,到時候還擔心什麼分家產什麼的,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的角色是沒辦法代替老伴的,老伴能一天不說話的陪著發呆,你能嗎?老伴能一起回憶往事,你能嗎?這些你都不能,所以有些並不是兒有女的就能成。

    2、母親也有許可權選擇自己的人生

    母親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也有權利選擇以後的生活怎麼過,路要怎麼走,我們做兒女的,都希望老人在剩下的日子能過的開心,所以,如果母親選擇有人陪她,那麼我覺得我們應該支援。

    3、可以幫助母親快點開心起來

    我們沒有能力幫母親走出來,那麼如果有人可以沖淡她的陰霾,那麼何樂而不為呢?有些時候母親並不是不想找,而是擔心兒女的心情,所以才說了慌話,母親都是為了兒女著想 ,但是兒女有幾個能為母親著想呢?

    總結:

    這是一個好事,我們應該支援,但是老人有時候判斷不準,我們要加以幫助,幫助老人找到一個能共度餘生的老伴,一方面老人開心,另一方面也會相對減輕兒女們的擔心,我覺得是可以支援並贊成的。

  • 25 # 暖暖的雲彩

    如果沒有相似的經歷,你的這個問題

    我會和你一樣,會有些為難,會有些矛盾,會向別人請教,會不支援你的母親再婚。

    我親身經歷過,親身感受過而且也深深的自責過,所以我毫不猶豫的說,作為女兒,支援你的母親再婚!

    我母親去世時,父親62歲,沒過多久,院子的長輩和親戚就建議讓父親找個老伴,對於男性來說這個年齡也不大,聽到這個建議我和家人都特別反對,內心也特別牴觸。生活這麼久,有這麼深厚的感情,再找能對得起母親嗎?而且以後要和這個沒有一點感情的陌生人面對會有多麼的尷尬!院子的人會指手劃腳,說長道短,朋友們又會怎樣議論紛紛,幾十年來家人共同相處得感情怎麼還能容得下別人,不行,不能再找。父親一直沉默著,但是從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落寞與無奈,雖然我也能體會到他生活的孤獨(因為他每天基本上不在家呆,不是出去轉,就是出去下棋打牌)但華人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對母親深深的懷念讓我對父親當時的心情無法顧及,我只是自私的想到了自己,想自己的感受,想自己揹負的心裡包袱。我也自認為父親可能慢慢適應就好了,而且大部分的老人失去老伴後不都是一個人這樣在過著嗎。父親也就一直這樣的過著,直到他有病了,直到他只能半自理,直到他時常的哭泣,我這時才覺醒,當初要是給他找個伴就好了,有人說話,有人陪伴,他就不會整天不在家待著,不會整天出去玩,不會寂寞與孤獨,也不會有病,更不會難過,更不會常常的不由自己哭泣。老來伴老來伴,人老了最需要的就是陪伴,就是需要人說說話,拉拉家常,但是在他最需要這些陪伴的時候我們卻沒有給他,而這種遺憾卻永遠無法挽回。

    還有個老人,我的大姑媽,她是一位好強的人,性格開朗,姑父去世後,兒子都已成家,她也沒有任何負擔,在家裡閒著沒事就出去瞎跑,到保健會所,泡腳,做理療,那裡阿姨長阿姨短的把她叫的心花怒放,幾年下來在保健品花了不少錢,家裡塞得到處都是她買的藥,在兩個兒子家輪著住,兒子們也都很孝順,看似她平常樂觀高興,其實她的內心也很孤單,她時常跟我說起,說在誰家都不如在自己的家自在,她也不想出去,不想去保健會所,但保健會所有人能說話啊,有和她相同的老年人在一起說說笑笑,還有年輕人像兒女一樣對她虛情假意的關心問候,她都知道,到那裡又是讓你買保健品又是讓你買成千上萬的儀器,保健品起不到作用還特別花錢,每月就這點退休金都花完了,她也知道是上當受騙但又不由自己,別人在保健會所還給她說給她介紹個老伴,被她拒絕了,她說為了孩子就這樣糊里糊塗的過吧。言語之中也是許多的無可奈何。

    兩個老人,兩個例子,想想如果當初我們能多站到他們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多體諒他們的心裡感受,結果也許有不一樣。父母也和我們一樣,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們也有追逐自己幸福的權利,所以對於老人們再婚,只要父母願意,只要他們覺得幸福,我覺得做兒女的應該支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96工作制比855一個月多上多少小時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