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縷陽光247012863
-
2 # 一懷清茶品味人生
中藥是因人而異的,湯頭有加減的沒有統一用藥的,每個人相同的病因個人身體原因藥方加減不同的,所有中藥方都做成中成藥是不可能的,中醫治病需要辯證,有緩有急,許多中藥靠的是快捷,需要用湯劑,需要緩的才用到丸劑,中醫藥幾千年來的發展,理論體系已經非常成熟非常系統,只需對症治療即可。如果一味追求創新,那是拿病人的生命做實驗,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
3 # 宗哥54760812
個人觀點應該是可以,採收中草藥方面人力資源較大,季節性,人工種植質量控制較難,質量監控很重要。中成藥系列化,溫溼涼人群藥用分類等,講真要做好中成藥路子還得加速及提高,中醫界加油加油加油!!!
-
4 # 3619085914846
處方中成藥可以有專利!除中成藥外處方不應當有專利,因為一個人就可以成千上萬,既不現實也不利於監管,還容易被投機者擾亂市場,假冒偽劣出現!
-
5 # 思考者的鄰居
中藥最重要的就是根據病情辯證用藥,中藥治病是一個用藥的過程,方子千變萬化,不宜固定。除非一些所謂的“保健”中藥之類。
-
6 # 熊老師03
這種方法理論上完全可行,但是申請專利並不容易,你需要研究出新方或舊方新用,已經在用的中藥方是得不到專利授權的。
但是,想透過做成專利藥做大做強形成產業鏈增加就業,像西藥那樣的,恐怕很難實現,一是中醫用了這麼多年中藥方,能挖掘的基本都挖掘了,漏網之魚不多,只能透過深挖看能不能提高療效,然後申請工藝的發明專利,二是中國藥方研究方面的力量和西藥製劑研究相比還是太弱了,想搞出重磅炸彈很困難。
-
7 # 慕學聖
:中醫藥申請國家專利,事在必行!
日韓為樣板;這也是中醫藥發展的必然舉措!
推向世界,惠以人類;而名揚天下!
-
8 # 良循善待
最好不,變了真本性!其實我們的國學要的是清靜無為,是要慢下來,一快就失去了基本的體會過程,失去了那怕一點,都是失去了所有!慢下來體會更長遠!
-
9 # 無風無雨也有雷
常見病、保健藥,可以做成品取得專利。但中醫藥的精髓在於因人因病對症施治,先治標,再治本,終獲標本兼治,達到防病治的目的。
-
10 # 五好帥鍋
可以,但會成為中醫消亡的基礎!中醫用藥會因人、因時區別對待,同樣的病人,重病加大藥量,但有一定限度,體重大的加大藥量,有些藥適合冬季用,有些則適合夏季,有些要早上服,有些則要晚上服,有些藥服用後要加喝熱粥,有些藥要禁食大魚大肉,溼氣大的要加祛溼成分,三焦不通的要加通三焦的成份,還要解決內熱外寒、外寒內熱、陰虛火旺……等一系列毛病!
-
11 # 三月森林
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保證回答靠譜。
把中醫方做成中成藥申請專利,可以說百分百能成,形成產業鏈增大就業,也不難。難的是不能被病患者接受。沒有消費者接受這一項,前面所有的工作和投入,都是白費。
這裡涉及到“專利”和專利變現與保護兩個問題。分別來談。
專利問題:誰都可以申請專利,只要所提內容符合專利要求,沒人提出異議,按要求繳納相關費用,公示期過後,一般就可以授予專利。
中醫藥方子做成中成藥,申請專利,基本可以百分百透過。
專利保護和變現問題:大家需要明白的最至關重要一點是,專利只能證明你有專屬權利,但它並不意味著就是金錢。也並不意味著可以根據專利就能建起產業鏈。再淺白一點說,拿到專利,並不意味著治病有效。沒有效的專利,一文錢都不值。
如果真的有效,申請專利之後,你的權利和利益就會得到保護。在國內申請,整個中國國內的權益,就會是你的;在全球範圍申請專利,全球性權益也都是你的。一個專利形成一個產業的例子,多的很。
這也是現代專利制度在權益保護方面遠勝過古老師徒傳承的魅力所在。
扯遠了,回到最關鍵的問題上來。
中藥方做成中成藥申請專利,最重要的不是專利,而是中成藥到底有沒有效果。
如果真正有效,正確的做法是:透過雙盲對照試驗並申請專利。這樣才有建起產業鏈的可能。
雙盲對照試驗的全稱叫“大樣本隨機抽樣雙盲對照試驗”,是全世界醫療行業檢驗藥物有效與否的科學標準。唯有透過這個基本試驗檢驗,才會被全球同行認可和接受。比如青蒿素。那就不是一個產業鏈的簡單問題啦,那將會是一個巨大的產業群,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全球影響,將會是巨大的。
中藥方唯有透過“雙盲對照”檢驗,證實真正有效,才能產生巨大價值。別無出路。
科學能夠助力中藥方走向世界,別的方法,不行!
-
12 # 大老表
不可以的,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就像中餐,所有的魚香肉絲,酸菜魚能統一標準配方嗎?中醫有點像麻將牌,按照一定理法隨機組合
-
13 # 亨利543
我沒有查閱相關法律,無法從法理的角度來分析其可行性。我就從產業化方面表達一下個人觀點。
現在社會的高速發展,離不開產業化,這也是各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有產業化思維,沒錯。但是,產業化要找準其可實施和落地的方法。那就必須要在理解中醫的基礎上看問題。
僅僅靠中藥方,或者中成藥作為產業化的驅動點或是核心是不夠的。為什麼這麼說?
就算通過了相關法律法規,合法上市。那依然只是拉動了某個企業或者為一個行業帶動了活力。但是這種量產化的思維是違背中醫治病“因人而異”的基本原則。
所以,其實施風險和可持續發展有待商榷!
那中醫的產業化核心在哪?
中醫產業化發展的核心在“人”,從業人員才是拉動整個中醫發展的核心。有越來越多的從業人員,當然就會有越來越多的需求,有了需求自然就會帶來商機,帶來利潤!
最後,祝願更多的朋友關注中醫,為中醫的傳承發聲!
-
14 # 4949147318802浮雲
就這偏面產業只會大大影響中醫學術技術的深化發展、會讓中醫藥事業走進昏暗!只有特顯中醫珍辯技能、使患者得到最快、適合的配方、方便攜帶服用、才會使中醫得到普及和認許,其中實時按方快捷地製成口服藥、就是發展中醫藥產業鏈條的關健環節、(解決抓藥漫、淆藥煩、吃藥苦等歷史煩題解困中醫藥),中醫、藥的鏈條式發展,定會 讓醫道、學述、種藥、半成藥、裝置、研發、配售服務等整體發展創造碩大社會效益,讓中、西醫形結成兩朵健康奇花造福世界。
-
15 # 使用者105047338372
完全可以,中藥透過固體秘製,藥性就具備了穩定性,藥用價值絲毫不會受影響。中成藥是人們求之不得的期盼,發展中成藥不僅促成藥農,相關產業都被激活了,就業增大就更不在話下了,但需避免壟斷行業奪取市場活力,有錢大家賺,市場才能活起來。
-
16 # 使用者小太的
中藥方做成中成藥申請專利,形成產業鏈,絕對能增加就業和收入。假如沒有上市的批准文號也沒用,專利爆光了還要交年費,最後到期無效
-
17 # 一路人生一路修行
中醫需要辯證用藥,哪怕你看起來和說明的症狀是一樣的,或者八九不離十,然而你很可能吃下去卻起了相反的作用。
有訊息說小學開始普及中醫,照這趨勢下去,中成藥可行。大家自己得能分辨自己症狀的陰陽,表裡,寒熱,虛實之後,才可以對症購藥。
-
18 # 廣東三線市民
行內人來答下這個問題吧。中國現在有很多的中成藥,就是類似說的這種情況。把一些有名的經驗方,或者根據經驗再稍微改一下,做成中成藥。按照規範的新藥申報流程,可以上市銷售。比如現在很有名的六味地黃丸,麝香保心丸,腦心通膠囊,穩心顆粒。甚至都成了上市公司了,銷量也很可觀。一般在清熱類的或者是活血化瘀類的領域比較多。多數是適應症很廣的神仙藥,很少能夠進入國家推薦的指南。
-
19 # 明德懷遠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你還不去看看有多少中藥方劑被小日本申請專利了?根據世界醫學雜誌提供的資料,現在中醫藥市場小日本已經佔了百分之九十了。
-
20 # 手機使用者60204347992
不太合適。西醫講究共性。中醫治病講究的是個體,也就是每個人的體質,病症嚴格的講是唯一的。並且病因發展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要對症施治。
回覆列表
所有中藥方都做成中成藥是不可能的,中醫治病需要辯證,有緩有急,許多中藥靠的是快捷,需要用湯劑,需要緩的才用到丸劑,中醫藥幾千年來的發展,理論體系已經非常成熟非常系統,只需對症治療即可。如果一味追求創新,那是拿病人的生命做實驗,是不負責任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