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春龍
-
2 # 風兮雲兮
桃花源是古人對生活的一種嚮往,現實中是不存在的。但是做為一種精神安慰及精神食糧來講,也是一種希望吧!人與人之間對生活的態度和追求不同,所以桃花源也是不相同的。如人間多善少惡,那裡不都是桃花源嗎?
-
3 # 成熟男子漢24
如果有人問我人間何處桃花源?我的回答是:人間沒有桃花源,人間處處桃花源……
所謂桃花源是東晉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理想的塑造了一個空想的“世外桃源”。桃花源是詩人超越現實世界的幻想,是一個自由的理想化的東西。這個理想化的世外桃源,是在他辭去縣令沉默布衣後在腦海深處加工合成的。他理想的桃花源裡的情景,有可能是 他沉默後自己生活的寫照,也可能是他非常想要的一種生活,也可能是他為了逃避現實給自己畫了一個大餅——與世隔絕的理想樂園。
之所以說人間沒有桃花源,是從人的本性而言。人的本性就是嚮往平等自由,追求和諧快樂的幸福生活。但人與人相比較是有差異的,誰和誰都不一樣,一是生物學特性有差異,有的身強力壯,有的瘦小軟弱,如果都向往無限自由的話,身強力壯人的自由就會妨礙瘦小軟弱人的自由,弱肉強食不可避免。二是生理學特性有差異,有男有女,有生老病死。如果都向往無限的自由,男人妨礙女人,大人妨礙礙孩子,中青年人妨礙老年人,壯士妨礙病人不可避免。三是生態學特性有差異,人與環境,人與動物不可避免的會產生矛盾。四是社會學特性有差異,每個人有著自己的是非標準,有不同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有不同的階級立場。在私慾的作用下,剝削、壓迫、反抗、爭鬥不可避免。在上述種種矛盾的人類世界裡,就沒有理想中的桃花源。
之所以說人間處處桃花源,是源於人是高階動物,人是有理性的,人是有感情的,人是講道德的,人可以制定規則,人也可以遵守規則,在一個人人講道德,人人守規則的社會里,大家可以和諧共生,共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人類共同的桃花源,即使不能在全人類建立一個理想的世界,也可以在一個區域或者一個國家建立這樣的桃花源。
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認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加強道德建設,加強法制建設,加強經濟建設,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打造人類的桃花源。
-
4 # 錦繡三月春
亭臺樓閣多耀眼,
未必裝下一寸心,
心浮氣躁景難留,
桃花園裡也浮躁。
心若寧靜似塘水,
任憑仙景也不住,
心中若有桃花園,
何處不是彩雲間。
-
5 # 浴吙鳳凰1
桃花源,本是我神往之地。可半生已過,卻未能往之。漸漸的好像明白了什麼。那就是讓自己活的清新淡雅,處處皆是桃花源。
-
6 # 好人一生平安喬中華
人間何處桃花源?
我認為,一個人的嚮往,思想的追求,奮鬥的目標,事業的成功,就是桃花源。
人的思維不同,追求就不同,得到的就有差異,但在追求者心目中會感到成功,滿足,快樂。由於人與人智力性格能力環境的不同,成功和得到的結果就不同,所以人間這個桃花源的答案就不同。
-
7 # 郭維宗
桃花源,不指桃花開放之根,而指士途失敗者,落難者的隱居之地,與世外隔絕,過殘年休閒之地。如陶淵明《桃花源記》。古詩一句: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園裡可耕田。
-
8 # 趙宇宏
陶翁筆下的桃花源應該是他心裡的理想樂園,並不曾真正存在過,其實我個人認為,只要心裡存有桃花源,人間處處皆有桃花源。
-
9 # 山谷裡的野菊花
俗話說:“眼不見心不煩。”如果你找不到人間的桃花源,那麼就泡杯清茶,放段音樂,靜靜打坐。聞著茶的清香,跟著音樂的旋律,慢慢地閉上眼睛,向內心找尋。
拋卻一切雜念,只要心足夠靜,心足夠誠,養成打坐冥想的習慣,你想要的桃花源,就會在心中出現。
桃花源不在人間,它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
10 # 李烈
桃花源:應該是是一個既有美麗的風光,又有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且豐衣足食的公平社會。就現實而言,它只能是存於人們心中的美好幻境。
-
11 # 領袖詩人盧偉宗
人間的桃花源,在你心中。只要你胸懷寬廣丶心底純淨丶奮鬥不息丶與人為善丶放棄雜念丶知足常樂,你的心中就永遠存在一個草長鶯飛丶無限春光的桃花源。
-
12 # 塗之人995
桃源吟
綠草溪流雨連綿,
斷橋驛外盡桃源。
請君行到心安處,
淡飯粗茶堯舜天。
-
13 # 費玉山
人間何處桃花源,
世外桃源在心間。
滾滾紅塵心未動,
兩間草舍一畝田。
-
14 # 悠閒典雅
心中若有桃花源,
處處都是水雲間。
成佛無須菩提葉,
梧桐樹下亦參禪。
-
15 # 卞和順
人間何處桃花源,我的答案是:桃花源就在自己的心裡。
人,興奮之時眼中無壞景。真可謂好心情自生‘’桃花源’’。
當一個人的心情好時,眼前的一切都感覺是美好的。尤其與心怡的人在一起,情人眼裡出西施,眼前的世界即是‘’桃花源‘’;
當一個人的心情不好,眼前有再美的東西,也不會有情趣,甚至產生反感。因此說:好心情自生桃花源。
-
16 # 曾國華33
人間何處桃花源?遙指粵北陽山城。韓愈貶為陽山令,曾嘆天下之窮處:山窮水惡閉塞地,秦軍難過陽山關。古道交道靠連江,易漲易退鬼門關。出門見山山連山,最是廣東第一峰。貧困日子度千年,迎來解放寫新篇:劈山治水修公路,水利水電兩手抓。連江整治梯級化,全國內河為首創。村村通了水泥路,家家有電燈電話。縣級農村電氣化,中國農村水電鄉。古城翻天又覆地,日新月異已鉅變。四橋連結南北城,十一條公車貫東西。古城充滿現代化,山青水秀繞城轉。鄉鎮生態大環境,旅遊聖地遍山川。要問何處桃花源,當數廣東陽山城。
-
17 # 流芒流
在你的心靈深處。心靜也就能品味美好,想象美景。把你所看到的聽到得美的景色,好的人,靚麗的美女,新鮮空氣,皓月朝暉,白雲藍天...也就是桃花源。現實中就是咋嘛好,也成了景點,人流如織,小車汽車動車,人聲啦叭聲,音樂聲...還是桃花源嘛?就是終南山也寧靜不下來。
-
18 # 學而時
桃花源,陶淵明筆下的"理想境界",它究竟在哪兒?後人不斷探索,認為可能有如下幾處。
1,在湖南常德桃源洞
桃花源是今湖南桃源縣桃源山下桃源洞。桃源縣屬武陵郡(今湖南常德),在文獻和歷史遺蹟方面均有證據。南齊黃閔《武陵記》"武陵山中,有秦避世人居之,故陶潛有《桃花源記》。"唐人《桃源觀山界記》“桃源洞,大江南岸漁人黃道真見桃花處,備於陶淵明雲。“宋葉夢得《蒙齋筆談》“桃花源,今鼎州(今常德)桃花觀,即是其處“。從唐代起,宋元明清於此處皆留勝蹟。唐有"桃源觀",宋有"延請樓",明清有"淵明祠"等。毛偉人1959年《登廬山》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裡可耕田?似亦贊同此說。
2,在武陵山區苗族村寨
部分學者認為,陶公之桃花源即是武陵山區的苗族原始村寨。古代苗區既無官員管理,又無土司壓榨,“專於農,無貴賤皆耕,不繇役。“《新唐書南蠻傳》。巜桃花源記》中的"林盡水源"有小口,初極狹,"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與此地自然風光極為吻合。此地廣種桃樹,請客吃飯的習俗與陶文基本一致。因而劉自齊馬少僑等傾向於把桃花源定在武陵山區苗寨。
3,在江蘇連雲港宿城山
據考,陶淵明公元400年任東晉鎮軍將軍劉牢之的參軍,因戰事到過高公島。他的《飲酒》詩云,在昔曾遠遊,直至東海隅。而宿城山離高公島甚近。其地三面環山,一面臨海,風景美麗。有人說此處即是桃花源。清兩江總督陶澍,自稱淵明後人,曾親向道光帝言及此處風光,道光帝也以為“此境與桃花源何異"?陶澍因雲在宿城建“陶靖節先生祠堂",至今尚存。宿城山西麓,至今還保留武陵古邑的地名。
4,在河南或陝西
陳寅恪先生《桃花源記旁證》一文提出,陶氏之文,既有寓意,也為紀實,乃據417年劉裕率師入關時途中見聞而寫成。軍隊所經有"桃原""皇天原“等處,與陶文中"落英繽紛",“土地平曠"相合。故桃花源本在弘農(今河南靈寶北)或者上洛(今陝西商縣)。
5,是民間傳說
日本學者橋川時雄認為,六朝士人喜錄異聞,陶文當為誌異之作。中國有學者支援橋川的說法。並引《異苑》《武陵記》諸書證之。著名學者逯欽立說,此記當是根據民間故事寫成。既是傳說,桃花源在何處,就難以確指了。
6,其社會理想的作品,反映作者對當時現實社會的否定私對烏托邦理想國的嚮往之情。他們認為桃花源並不存在,是陶氏的藝術虛構。清沈德潛甚至說,對於桃花源,"必辨其有無,殊為多事“。果真如此麼?實際也不盡然!詩曰:
桃花源記古奇文,
於今蹤跡渺難尋。
學而欲往桃源去,
-
19 # 自在樂行真
人間何處不桃源
2020年元月24日
草木濃郁夾溪流,劃過斷橋舟漫遊。
穿過山澗一線天,雞鴨鵝狗耕田牛。
孩童戲耍遊戲抖,黔首勞動地理頭。
莊稼茂盛豐收望,懷抱童兒老培優。
人人蘊道規範秀,自然和諧物足有。
欣欣歡樂一桃源,人間到處桃源酋。
-
20 # 1526052265被褐翁
人間何處桃花源?桃源就在責任田。
改革開放新道路,農業稅收都已免。一身福氣觀耄耋,兩種Teana聽雞犬。淵明若在人必笑,我的理想已實現。
回覆列表
詠桃花源
人間處處桃花源,
資訊時時使人全。
不是陶令所描繪,
秦之何在魏晉遠。
桃花源源桃花開,
春風暖暖空氣鮮。
生態優美環境在,
日子大好如人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