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純野生科學家

    我是認同這一觀點的。

    燦爛輝煌的人類文明在地球上是座飛速上升的高峰,但在宇宙中八成是粒沙子。人類擁有地球上最先進、適應性最強的軀體,但在宇宙中八成是條蟲子。有兩大原因,註定了人類不可能是宇宙中最高等的生命和文明。圖:火山閃電。人類文明在大自然的偉力面前脆弱不堪。

    原因一:“小字輩兒”的太陽系。

    宇宙形成於138億年前,此後過了近90億年,太陽才形成。按恆星系內部重金屬元素的含量估算,這90億年裡應該先後有兩顆恆星統治過今天太陽系這片空間(這個天區)。第一代恆星質量巨大,不含重元素,也就沒有類地行星。它們聚變速率超高,所以壽命一般都在1億年以內。圖:暴烈的第一代恆星想象圖。

    第二代恆星的質量小一些,壽命要長一些,它們繼承了前代恆星爆炸產生的重元素,所以有可能帶有類地行星。而太陽只是顆富含金屬的小質量黃矮星,所以它很可能已經是宇宙中第三代恆星了。以人類目前對宇宙的觀測結果來看,我們很少找到正在形成或剛開始執行的原始恆星系,暮年恆星倒是發現了不少。就是說,太陽在宇宙大量恆星中很可能是個“晚輩”。圖:太陽系形成模擬。

    最早的類地行星在第二代恆星統治時期開始出現。假設,宇宙形成20億年後,某個二代恆星星系中,一個岩石行星上出現了生命和文明。如果這個文明發展比較順利,成功逃脫了二代恆星滅亡的災難(或者恆星超級命長),那麼,這個物種,這個文明,很可能領先我們人類文明幾十億年。圖:我們難以想象外星文明的發達程度。

    原因二:多災多難的地球生命歷程。

    從生命誕生到今天,地球已經經歷了5.5次生命大滅絕事件(第六次正在進行),小型滅絕事件更是數不勝數。每當某種生物興旺到一定程度,大自然就得用某種天災給地球來個“大清洗”。頭足動物、節肢動物、魚類、類哺乳爬行動物、恐龍等生物依次從巔峰跌落,成了命運的犧牲品。

    宇宙的某個地方會不會存在這樣一個行星,它的地質、氣候等條件都比地球穩定得多,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生物滅絕的情況。那麼在這個地方,早期的生物(相當於地球上的頭足動物或節肢動物等)會不會產生智慧,發展出文明呢?退幾步講,就算同時起步,就算他們只比地球生物少經歷一個希克.蘇魯伯小行星撞擊事件(恐龍滅絕那次),那他們也得比人類文明先進6000多萬年呀。圖:如果恐龍了沒有滅絕……

    所以說,人類文明在宇宙中很可能位同螻蟻,即使不招惹鞋底,也難保不被碾碎。開拓與探索沒毛病,只是我認為人類應該低調些,對未知事物保持基本的敬畏。《三體》中有句話說得非常在理:“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所以,諸如向外太空發射標有地球位置的探測器、隨意向深空發射大功率訊號之類的蠢事,還是少乾點兒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徐少華和遲重瑞,誰演的唐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