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福米糕的歡喜

    學校工資低,還要處理和校長及同事關係,職務職稱晉級都難。而且學校是按教綱來教學,學生的天資和接受能力不一樣,985大學畢業也不一定能把全班成績提高。機構可以小班制、個性化、因材施教。清北畢業的人把自己學習的總結、秘籍,甚至完全和教綱不同的方法及順序來教給學生,一對一,一對小班制,更能出成績,更能體驗自己的價值,且收入高。

  • 2 # 畢達哥拉斯與達芬奇

    機構掙錢快,管理寬鬆。這是我看到的畢業生選擇機構的主要原因。

    長期看,還是學校穩。待遇開始不夠高,但是長期看會越來越好,福利待遇也好。

  • 3 # 平山齊小老師愛分享

    自身條件,經濟能力,個人職業規劃等等好多問題決定了你的工作你的城市,你的生活。

    各人和各人的因素不一樣吧,有的可能需要快去賺錢,有的可能不喜歡學校裡固定的工作生活,有的可能是一時興趣沒做好當長久職業老師的準備。。。。等等等等

  • 4 # 妮娜兒

    第一,發展問題,相對於學校,培訓機構的個人發展空間比較大,也相對自由一些。

    第二,就是工資待遇問題,培訓機構的工資一般比學校的會高一點。

  • 5 # 忠實的花匠

    首先是收入,很多好的教育機構的收入可能是學校的幾倍幾十倍甚至更高;

    其次是職業發展,教培機構屬於企業,個人的發展和職業機會,通常會高於一般的公立學校。特別是名校畢業生企業願意給更多機會和回報,因為他能夠吸引更多家長和孩子;

    再次是工作氛圍,教培機構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居多,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大家很少論資排輩;

    最後學校屬於事業單位,通常需要編制考試,招聘的人很少。因為事業編制大家印象裡鐵飯碗,離開的人很少,如果學校不擴大規模,基本招聘人員名額也不多。

    ps:其實現在很多一線城市的學校開始高薪招聘清華北大等名校的畢業生,屬於合同制,所以我感覺你說的情況正在慢慢改變。打破機制體制束縛是發展必然!

  • 6 # 快樂的時光荏苒

    這個說法不全面,我有兩點理由,一,很多優質學校要求學歷很高,985甚至北大清華並一定被錄取,二,名牌大學畢業生沒有多少願意當老師,尤其是鄉鎮農村,主要是工資低,沒有成就感。

  • 7 # 讓水清點

    首先是國人都重視孩子應試教育,捨得出血本補習;其二入補課機構門檻低,幾乎有教證(或無都可考慮)可聘,有工資分紅課時少一起忽悠賺人幣;其三真正編制教師難考,擇地教還需有後臺關係。

  • 8 # 小魚老師講數學

    這個觀點太片面,我的同事大多都是985清華北大北師大,都是來學校教書。我的很多想當老師的同學畢業第一選擇也是學校。有些人沒有透過考試,進不了學校,之後去了機構。當然,也有一些直接選擇去機構的,比較機構工資高,只要努力就有工資翻倍的可能,不像在學校裡。但是畢竟是少數,而且本科生居多。

  • 9 # 彭城教育網

    很難進在編,合同制薪資待遇較低,自身投入和彙報不成正比。再加上公立學校的管理和獎罰制度沒有培訓機構或民辦學校靈活。當今社會生活壓力大,促進了更多人選擇了先守住當前的決定。

  • 10 # 重頭收拾山河

    原因很多,工資待遇是最關鍵點,大學教師課時少,作業量幾乎沒有。教學效果都是自說自畫。應付的多,教書育人的少。受認可和尊重也不同。

  • 11 # 思茗情感

    回答您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來確認一點教師是不是公務員?答案是:不是。教師不是公務員,教師屬於事業編制而公務員是行政編制,很多人會把公制教師與公務員混為一談。教師與公務員還是有很多本質上的區別的。明確了這一點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學校教書與機構教書有哪些不同?

    1.工資待遇不同

    在明確了教師不是公務員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機構教育與公制教師的工資待遇對比,很明顯機構教育的工資待遇要遠遠高於公制教師的工資待遇。雖然近年來公職教師的工資待遇有所提高,但還是無法

    叫教育的工資待遇相比。很多機構教育採用的是提成制,只要您有足夠的生源和學生的續讀量,那麼工資會非常的高。

    2.工作時間不同

    公制教師的工作時間是早7點到晚6點,而且在這個時間內是必須在學校裡的。而機構教育則相對寬鬆的多,只要教學完單天的課程後,基本可以自由活動。而且基本每兩週放一次假

    3.其他工作

    公制教師除了常規的教學、學生工作以外,還要負責學校的一部分黨建工作。每次學校的黨課學習都是他來安排和通知。而機構教書只要完成常規教學任務即可。

    綜上所述,機構教書與公制教師在教書育人這一點上面是沒有任何區別的,而且都不是公務員,都是園丁。但機構教書相對會比公制教師待遇高,工作時間短,教學環境好等優勢,所以有一部分學生還是

    喜歡到機構去教書而不是學校。

  • 12 # 老杜大語文

    名校畢業生到底去學校還是機構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分析下來有這樣的邏輯,先去一線城市的名校,再考慮一線城市的輔導機構,再往下才會考慮二三線城市的名校,再然後大概就是二三線的輔導機構了。這樣的順序大概基於兩個邏輯,那就是機會和平臺。

    機構的收入一般都會比學校高,名校畢業生為什麼先選擇學校呢?

    兩個原因。

    原因一是方便落戶。眾所周知,一線城市是很難落戶的,即便是北大清華的畢業生都很難,而學校是可以落戶的,所以很多同學都是先找個學校把戶口落下再說。

    原因二是名利雙收。進入名校,就有了名氣,即便工資不高,週末到機構上課或者在家裡補課都是非常賺錢的。在上海,四大名校(上海中學、復旦附中、交大附中、華師大二附中)的年輕老師,一年工資之外補課的收入三五十萬是不成問題的,這也是現在很多名校畢業生擠破頭也要進知名中學的原因。名校老師出位補課不僅不道德,而且是違法的。但是在可以預見的利益面前,很多人是不講底線的。

    進不了名校,就進機構。知名機構給出的工資,也比他們早早進500強的同學要高,所以他們也會欣然接受,但是幾年之後,與名企的同學差距就拉開了。機構長江後浪推前浪,吃幾年的青春飯就被機構邊緣化了。機構的成長空間也是有限的,除非他們出來創業。

    然後是二三線城市的名校。各個地區和城市都有當地的名校,進入這些學校的邏輯與我上文分析的一樣,像成都綿陽這些地方的名校老師是非常吃香的,一年不到十萬的工資相比較幾十萬的補課收入實在算不了什麼。但是如果你進了一個一般的學校,這樣的“福利”是沒有的。

    進了二三線城市機構的同學演繹的絕對是苦難的人生,平臺小,機會少。他們進入機構的第一天就開始了人生的下一步規劃。首先考研,給自己爭取三年走向人生巔峰的機會,很多同學半途就羊癲瘋了;其次是考公務員,爭取一個為人民服務的鐵飯碗,最後成了老鐵;然後就是考教師資格證,考編,進入當地的公立學校,爭取一個穩定的工作,設想著詩與遠方,結果就是隻有詩與遠方。

    我是一名從公校和體制逃離的老師,十一年前來上海創業。如今有兩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全國十一家培訓學校,我希望未來五年能打造一家科創板上市的公司。我用了二十年的時間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起點不必高,人生精彩不求穩。

  • 13 # 初高中劉老師

    很多名牌大學的學生,畢業後去開輔導班,去輔導機構上班,原因不在於下面幾點:

    第一,想掙錢,輔導機構能掙錢,比去學校當老師掙錢多。

    第二,在編老師不好考,即使筆試過了,面試也是一道坎,有些東西不是靠努力就能得到的,比如人際關係,個人的情商等等,這些無形的東西,左右著一個人的發展方向。

    第三,整個社會風氣的影子,房子貴,結婚難,扭曲的金錢觀,都會左右著大學生們的健康發展。

  • 14 # 真相只在這

    有好多人都認為現在985,211出來的好搶手,但你們殊不知這種情況都是公司,社會造成的,形成思維定式,以前看出身,現在看學校,難道真的只有985,211出來的人是人才其他的學校出來的不是嗎,難道只有985,211出來的能給你們帶來效益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例:一個公司老總聘用普通大學的人才,需要的錢又少,這個普通大學出來的人才,因為有人賞識,感恩而拼命為公司產生效益,就不算感恩,為了工資普通大學的人才也會為公司帶來更多效益;反觀名校出來的,你拿聘用普通大學的工資,人家都不願意來,就算來了,也得把他們當“爺”一樣的供起來,請問那個公司老總願意請個“爺”。其實這些老總找名牌大學的人,根本不是看重他們是人才,專業學的厲害而是品牌效應,他們的品牌就是“985,211”,這跟買東西認名牌一個道理。公司花了品牌的錢,請的這些人,沒給公司帶來等量的收益,最後裁員的都是這類“985,211”這些所謂的品牌出來的,被外界看到,都是這麼傻眼的“985,211”出來的,然後被外界瘋傳連“985,211”都沒工作,好好學習,其實都是人自己造成的,和學校好壞沒關。先別急著反駁我,仔細想想吧!

  • 15 # 曾見秋月白

    為了實現財務與理想的自由!

    本人身處學校,知道學校老師的艱辛,學生是無法選擇的,任務是無法抗拒的,每天無數的壓力來自於無人理解!工資更別提了,看似好幾千,常年不增長,可是工作時間每天高達十二個小時或以上,時薪有多低。學生有的不聽話也就算了,還有不認可不理解又找事的那些家長。

    機構裡不同,家長求著來補課,學生也是可以選擇的,家長更是聽話!再不用說工資不錯,誰都願意的!這些高材生腦子就活,工資升的更快!

  • 16 # HX教師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麼認為的。

    (1)985甚至清華北大的學生,不是真的想教書,而是為了賺錢,他們知道老師在教室裡上一節課多少錢,在一些培訓機構講一節課又是多少錢,這之間的差別是你知我知大家都知的。

    (2)培訓機構請清華北大的學生去上課,不是因北大清華學生會教書上課,而是借清華北大的招牌招攬學生,借北大清華之幌子行招收學生之目的。

    (3)清華北大等985大學的學生走進校園去做老師,效果不一定很佳,因為他們沒有直接的教學經驗,他們的特長是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複雜化不一定是他們的強項。如把1+1=2,傳授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和幼兒園的幼師相比,可能效果差不多。

  • 17 # 教書匠木石

    工資和榮譽

    這可能就是個雞頭和鳳尾的選擇問題。

    工資

    我之前回答了關於培訓機構教師工資的問題,舉了我之前在重慶工作的例子。

    當時我們的工資課時費是110塊錢左右一節,985不清楚,如果是清華北大畢業,這個數字要翻一番。這麼算下來,每個月10000+很簡單。

    認同感

    985甚至清北畢業生,拋開學而思、新東方這些一線的教育機構,隨便去個二三線營收還不錯的教育機構,所獲得的認同感和晉升機會應該都要多很多。

    可能我比較膚淺,但是我感覺大部分人應該都會對清北或者985的學生有高一些的認同感。

    舉個不合時宜的例子。

    當時在重慶,我們部門有個清華的畢業生來面試,本來試講只能部門主管聽,但是一聽說他是清華畢業的,大家都挺震驚的,畢竟也沒見過幾個清北畢業的,於是我們幾個在教師裡的老師都聽了。

    說實話,有點失望。那個老師好像是學古代文學的,講課可能不是很在行,後來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可能還是我比較膚淺。

  • 18 # 寶前坤堂課文語

    懷疑這個觀點!!但是機構工資高是一定的!!而且進相對容易!公立學校還得考,不見得能考上!!考上了,限制比較多!!

  • 19 # Tta

    回答您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來確認一點教師是不是公務員?答案是:不是。教師不是公務員,教師屬於事業編制而公務員是行政編制,很多人會把公制教師與公務員混為一談。教師與公務員還是有很多本質上的區別的。明確了這一點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學校教書與機構教書有哪些不同?

    1.工資待遇不同

    在明確了教師不是公務員之後,我們再來看看機構教育與公制教師的工資待遇對比,很明顯機構教育的工資待遇要遠遠高於公制教師的工資待遇。雖然近年來公職教師的工資待遇有所提高,但還是無法

    叫教育的工資待遇相比。很多機構教育採用的是提成制,只要您有足夠的生源和學生的續讀量,那麼工資會非常的高。

    2.工作時間不同

    公制教師的工作時間是早7點到晚6點,而且在這個時間內是必須在學校裡的。而機構教育則相對寬鬆的多,只要教學完單天的課程後,基本可以自由活動。而且基本每兩週放一次假

    3.其他工作

    公制教師除了常規的教學、學生工作以外,還要負責學校的一部分黨建工作。每次學校的黨課學習都是他來安排和通知。而機構教書只要完成常規教學任務即可。

    綜上所述,機構教書與公制教師在教書育人這一點上面是沒有任何區別的,而且都不是公務員,都是園丁。但機構教書相對會比公制教師待遇高,工作時間短,教學環境好等優勢,所以有一部分學生還是

    喜歡到機構去教書而不是學校。

  • 20 # 善國夫子

    現在教師能力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教書匠的能力,另一部分是內涵能力。

    很多普通畢業生進入教育行列被認可就是教書匠的能力被認可,換句話說,其實國家重視的教育就是投入,而不是解決教育病的根源。畢竟,很多很多的無形資產是後期培養不出來的。

    其實,你看看211,985學校的學生,他們讀的書,思維能力,很多很多都是普通學校學生所不急的。就像我們看看訪談,看看辯論,那個套路就是匠,一學就會,而真正的內涵,確實一本本書,一次次思考所堆積的。

    說句大白話,你和好學校的學生講話,你會發現他們的思維,清晰度,他麼抓主要問題的能力,引經據典,口出成章,這是普通學校學生難以相比的。所以。教育就像寫字,寫好了是匠,寫出精神才是藝術。

    教育的重視不僅僅要解決教師工資問題,更要解決師資改出身問題。以及後續培養。

    教師考試不僅僅教育學,心理學,更是文學,歷史,等等,比公務員那種考試還要更寬泛。所以高學歷,名校出身,再配上高工資。這才是教育的未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秀賢、宋仲基、劉亞仁誰是視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