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江山js

    清明寄思:

    清明梅子雨,

    祭者相思淚。

    朦朧天地間,

    魂魄再相會。

  • 2 # 坐看雲天風起時

    好,就以清明節的來歷賦詩一首。

    七絕《清明》

    平水韻·下平八庚)

    清明遠古始春耕,

    寒食巧合共一名。

    祭祖尋春同種樹,

    中華傳統寓深情!

  • 3 # 狼煙一九三一

    介丘山上飛白雲,

    介丘山下清明雨。

    不為榮華只為孝,

    子規飛去自在啼。

  • 4 # 費玉山

    冬至過後百八天,

    踏青祭祖去墓園。

    上墳掃墓責任大,

    吾輩兒孫代代傳。

    注:百八天,108天。

  • 5 # 王西真

    《清明》

    禮敬先祖祭祀至,

    踏青郊遊賞花時。

    春和景明清氣爽,

    慎終追遠逐夏日。

  • 6 # 李爾勳1

    《清明祭》

    清明草木漸現青,

    風光旖旎雨淋淋。

    敬祭先祖教後人,

    全民掃墓顯孝心。

  • 7 # 阿祥79874

    應邀寫新韻詩一首。

    火燒綿山晉文公,

    介子背母枯樹冥。

    “割肉奉君盡丹心,

    但願主公常清明。”

    來年再看老柳樹,

    逢春枝茂綠葉生。

    此日寒食祭掃墓,

    演變清明古今風。

  • 8 # 飛哥144718450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再後來的晉國,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清明寒食招故魂,

    棄菸禁火盼故人。

    祖輩萌陰後世福,

    懷思掃墓謝前恩。

  • 9 # 林1538307

    古風《清明節探源》

    先民宗孝道,祭祖正逢春。

    天高氣清爽,自然兼人文。

    恭敬且肅穆,踏青除舊塵。

    禮儀傳承久,良習到如今。

  • 10 # 梁69853253

    《清明節》

    花枝葉茂自深根,

    時節清明祭祖墳。

    孝德流芳千載遠,

    兒孫幸福萬年真。

  • 11 # 東張西望客

    清明節文化,就是要人們記住,你是哪裡來的,要知道緬懷、感恩已故先人。這樣,把一個人想表達的情緒感懷,選擇適當詩體寫出來。

    清明遙祭詩詞六首

    《鷓鴣天--清明心祭》

    逝去元知萬事空,遺身羽化入蒼穹。

    盡心行孝遵倫理,追遠懷思重世風。

    殤別後,憶尊容,多番夢裡又相逢。

    今生只憾離家早,欠報親恩無數重。

    《蝶戀花--清明遙祭》

    羽化登仙人已去。楊柳依依,空展鵝黃縷。灑灑飄飄如夢雨,清明亂落花千樹。

    父母天堂聽我語,下世重來,還認親兒女?老屋門前田埂路,蹣跚足跡無尋處。

    《卜算子--清明遙祭》

    有願盼春來,無計留春住。幸好春風得意時,我即迎春去。

    目斷故鄉遙,心曉春歸處。伴我清明祭故親,點點桃花雨。

    《七絕--清明花祭》

    芬芳在樹落歸根,遊子清明憶故園。

    到處紛紛飛落瓣,我將思念寄花魂。

    《七律--清明時節登高遙祭》

    清明時節謝芳菲,遠眺花濃近見稀。

    對景遐思人北望,懷鄉常夢雁南飛。

    遙憐父母迎門老,久盼孩兒作伴歸。

    兩代如今天地隔,憾無來日報春暉。

    《七律--清明心祭》

    一朵鮮妍一闕詞,清明開放寄懷思。

    塵寰聚散知何故,世事悲歡問幾時。

    往日親情縈夢在,來緣遠意託心期。

    他年我若為天帝,不讓人間生死離!

  • 12 # 粵北空谷

    清明

    自古禮儀觀華夏,清明祭祖孝為先。

    亦隨萬物逢春喜,插柳踩青沐甘泉。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

    清明節的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春秋二祭,古己有之。祖先的信仰與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禮俗形成的重要因素,上古的干支曆法的制定,為節日的形成提供了先決條件。清明節氣是干支曆法中表示季節變遷的二十四個節令之一。這一時節吐故納新,生氣旺盛,氣溫升高,萬物潔齊,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

    清明節融合了寒食節和上巳節的兩大習俗。即禁火冷食和踏青、祓楔(臨河洗浴,以祈福消災)。晉代陸機有詩云: 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穢遊黃河。

    在民間,清明節還有許多習俗,如:扦柳、拔河、盪鞦韆、鬥雞、射柳、蹴鞠、蠶花會等等。

  • 13 # 老兵221772921

    《清明》

    清明原本農耕節,

    介子孝忠盡稱賢。

    寒食緊臨而合一,

    後人祭祖至今傳。

  • 14 # 賀虹橋1958

    清明詠歎調

    山自翠綠水自清,洞庭衡嶽春色明.

    寒食深悼芥子推,雲夢長懷屈靈均.

    華夏泱泱江河祭,神州莽莽英雄魂.

    安知百善孝為首,誠信譜寫中國情!

    東方行者

  • 15 # 雨後嬌陽518

    據《詩經》記載,早在周代就已經開始流行清明節,關於使用清明二字之語,《歲時百問》上解釋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原本為農事節令,傳說春秋時代,晉文公為了逼迫患難大功臣介子推出來做官,命人在清明節前二日火燒綿山,結果適得其反,反倒把不願出山為官的介子推母子全燒死了。晉文公非常懊悔和自責,自此下令每年清明前夕全國禁火三日過寒食節,為了懺悔和祭奠介子推,因此留下了清明節與寒食節同過的習俗。使清明節成了祭祀之節日,一直延續至今二千五百多年。筆者乃地地道道的炎黃子孫,歷來尊崇公德良俗,所以,幾乎每年過清明節都要燒紙祭祖,同時謅上幾句祭祖詩,有古風、有律絕。今年也寫了七律《清明祭考妣》一首,為答謝網友盛情之邀,班門弄斧,獻醜錄之如下:

    眺望邊關路五千,嚴慈葬骨故鄉山。

    三旬歲月存遺訓,萬日音容留人間。

    鳥語花香風奏樂,天高地厚雨呈丹。

    開來繼往需堅志,笑看今朝盛世天

  • 16 # 最美是詩詞

    寒食紀念介子推,

    細雨植樹柳枝垂。

    修墳祭祖兒孫孝,

    踏青郊外沐霞歸。

  • 17 # 孫繼東877

    七絕•清明

    (平水韻下十一尤)

    文/孫繼東(內蒙古)

    清明節日始於周,已有雙千五百秋。

    祭祀祖先弘孝道,踏青賞景去郊遊。

    附清明節簡介: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經歷史的發展演變,清明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

    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氣象物侯的特點有關,據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

  • 18 # jingji529

    清明

    古往今來祭祀日,

    人來人往赴墳地。

    追憶前人音容貌,

    淚溼雙腮燒錢紙。

  • 19 # 白溪釣客

    【寒食年年為子推】

    重耳流亡賢友隨,

    荒郊草野倍飢累。

    忍心割得腱邊肉,

    寒食年年說子推。

    一一詠史(閬水漁民白溪釣)

  • 20 # 梧桐樹邊羽

    如何為清明節的來歷寫一首詩?

    清明節的來歷說來有點長。

    今天我們清明節放假都是用來掃墓,祭奠祖先,並且視之為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但是我們真正深入瞭解之後,就發現其實清明節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悲傷節日。

    清明節是快樂的時光。

    中國自上古時代一直到今天,都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國。除了少部分權貴之外,在沒有出現職業軍人之前,幾乎全民皆農。農民在一年中的作息時間到如今都沒有大的改變,春耕秋收,夏出冬伏。老百姓最有空閒,又適合外出的時間就是初春和秋天。春耕就忙了,秋收也忙了。秋天天氣轉寒,樹木凋零,呈現出敗落蕭瑟之相,所以“秋後無事”,一年之中抓到的死刑犯也是這個時候開刀,“秋後問斬”。一是氛圍肅殺,二是老百姓不忙,可以來看殺頭,也是執法機構的立威。

    而春耕前的無事,最適合的就是出遊、聚會、戀愛了。

    所以從很早起,中國老百姓在三月上旬(春耕前)有三個傳統節日。

    第一個是上巳節。這個節日就是個大家歡快相聚、一起下河沐浴、插柳招魂辟邪的日子,也是元宵節之後男女相約最好的日子。在古代十分流行,由於過於開放,到了理學興起之後,覺得有傷風化,就進行官方打壓,最終取締了。只留下了插柳條、吃地菜煮雞蛋這些民俗。

    另外一個是寒食節。寒食節是禁火的,也就是不能生火,所以只能吃涼的。這是為了紀念被重耳燒死的介子推,制定的官方性質節日。剛剛過完熱鬧歡樂的上巳節,忽然一下連火都不能用了,又沒有娛樂活動,吃冷食(青團),這日子就有點慘。正好這個時期天氣多雨,悽悽慘慘,大家就想起老祖宗來了,所以一般就利用寒食節去祭祖,順便去清理墳頭上春天瘋長的雜草。

    這種不許用火的節日,雖然是祖宗規制,但總歸是不討喜的。到了唐朝,寒食節就被縮短到三天,但還是對正常生活有影響,所以最後也就消失了。不過這段時間掃墓的習俗就留了下來。

    清明一般是寒食節最後一天或者第二天。正好是寒食節過完了,老百姓最舒心的一天,所以清明節其實是很開心地出去遊玩、踏青的日子。因為前兩個節消失了,習俗就都被清明節接了過來,插柳、掃墓、踏青就都歸清明一個日子給負擔起來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地方掃墓要在清明之前完成的原因,因為本來就是寒食節掃墓。

    搞清楚這一點,再看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恍然大悟,行人都是被吃冷食、祭祖搞得欲斷魂了,終於到了清明,還不得找個酒家大吃一頓,所以牧童遙指杏花村。

    那麼我們要寫清明詩,也不妨開心一些。清明淫雨霏霏,連綿不斷,坐在山中屋內,不想出門,接了些山泉水煮茶,隨口占一首七絕交差。

    清明

    延綿三月清寒雨,打盡西窗豔李花。

    我與春山相對久,清明撿水煮新茶。

    這是一首平起不入韻,押平水韻“六麻”部的七絕。沒提掃墓,但是也沒有出去踏青,只是在房中枯坐,煮茶寫字,消磨春光。

    沒有深意,聊以交差。

    隨手寫成,難免粗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朋友圈越“乾淨”的男生,真的越可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