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樺姐談養育

    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在面臨。昨天,我參加了一個交友會,主辦人專門請了老師來跟我們分享“如何擇校”。老師講的非常專業,但她在分享的過程中,說了一點:“你現在對孩子教育的缺失,以後是要全部還回來的。” 我記得李嘉誠也說過一句話:“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現在孩子很多讓父母崩潰的問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在童年時,父母陪伴的缺失。

    我身邊有很多外地朋友,都是自己帶孩子,每天還得上班,而且,還沒有長輩幫忙。所以,問題的關鍵是,你到底想要什麼?

    但,這個問題沒有好或者不好,也沒有對和錯。因為,每個人情況不一樣,考慮的東西也不同。一切只是你的選擇,然後,為你所選擇的結果負責。

    你要從結果導過來思考這個問題,你是否會為錯失孩子的成長而遺憾和後悔?

  • 2 # 愛唱歌的康

    有家的地方沒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容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鄉村!農村人學歷不高,想在城市立足,都是舉全家之力支援的,像我們無家人支援,無人幫帶娃家裡還有老人要養的,真的是難。一人掙錢全家花,迷茫呀

  • 3 # 初心莫忘525

    我的實際情況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陪伴孩子絕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童年就那麼幾年,等懂事了咱們就可以自由職業了,我家就是老公一人掙錢養家,我在家看孩子,生活雖然不是很寬裕,但是有孩子的歡樂我就覺得什麼都值了,等過幾年孩子大點了懂事了,咱們就可以考慮多掙錢養家了,提高生活質量,靠老人也靠不上,再說了,和老人在一起時間一長也會有矛盾發生,還是選擇自己帶孩子好了,日子總會熬出來的。

  • 4 # 金巧兒

    有很多時候魚與熊掌不能兼得,選擇註定就有得有失,最關鍵的是平衡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兒子的陪伴是不可逆的行為,當你缺失了這塊,以後想去彌補很難,性格的培養不是一天養成的,而賺錢的面要大很多,夫妻在沒有穩定工作的情況下,要進行分工,至少有一個留在孩子身邊,不能都出去賺錢,而現在也有很多的工作是可以選擇的,比如網店,孩子小的時候需要的更多是父母的關愛和陪伴,影響至深!

  • 5 # 農人朱四姐

    現實生活不允許,孩子房子車子養著,在家低收入遠遠不夠,孩子的補習班,興趣班,想給家人孩子好點生活,必須外出打工。有得就有失,努力賺錢吧!希望早點回去陪父母孩子。

  • 6 # 豆豆媽說育兒

    都很重要,孩子需要物質的餵哺,還需要精神的滋養!但實在沒得選的話,就得想:物質是生存的保障。但不要忽略了不在身邊的時候的精神聯絡,這就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好處

  • 7 # 想聽你聲

    我不希望你特立獨行,也不希望你出類拔萃,因為那是一條很辛苦的路,也是一條很危險的路,我只希望你快快樂樂,庸俗而安穩的過一輩子。

    我覺得這個問題取決於你對孩子的期待有多高,有錢當然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環境,但是,就現在的教育模式來說,現在提倡的教育模式是家校配合,如果家長完全不配合或者沒有時間配合的話,再好的教育環境也不一定能達到期望的效果。另一方面就是孩子情感的方面,其實父母能陪孩子的時間沒有幾年,孩子稍微大一些就不要父母來陪了,也不想和父母在一起了,所以還是要珍惜能陪孩子的時光……

  • 8 # 暖暖的日常生活

    我覺陪伴孩子長大更重要。

    看過一句挺經典的話,是這樣的,不用辛苦給孩子攢錢,如果孩子有出息的話一年掙的就頂你一輩子掙的,如果孩子沒出息的話更不用給他攢錢,你掙一輩子,還不夠他敗家的。這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

    孩子的成長過程只有一次,轉瞬即逝,而且孩子成長的非常快,小的時候不教育,大了就不聽你的了,教育出一個好孩子比什麼都強。

  • 9 # 誠言呈語

    不知您夫婦二人今年多大年齡。如果35歲以下,個人並不建議您在這個問題上做單選題!畢竟,這個年齡在事業上仍然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穩定與否只是相對的概念,而且今天看似不穩定並不代表將來不穩定。

    當然,孩子的成長需要家人的陪伴,夫妻雙方有一人更側重於陪伴孩子當然也是很重要的,但這並不影響另一人的事業發展。我想這個時候您二人需要更好的家庭分工,雖然無法在事業和家庭上完全兼顧,但至少可以在兩個方面都保留下可能性。

  • 10 # 我鑫飛翔zz

    孩子的陪伴固然重要,但是一定要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首先還是解決溫飽問題吧。

    就拿我來說吧。2007年結婚,11月11日生了老大。老公家在山窩窩裡頭,自然是祼婚了。生孩子做月子後更是一分積蓄沒有。沒有哪個媽媽不想看著自己孩子從呱呱落地到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怎麼辦呢?我只能先解決經濟問題,開始想讓婆婆幫帶孩子,但是婆婆說要6000塊錢才幫帶,沒辦法只能給媽媽帶。孩子六個月斷奶給媽媽帶,我們夫妻二人努力賺錢,每年暑假接來玩兩個月,寒假回去陪半個月。這樣一帶就是十年,孩子上小學六年級了,房子也買了。有了一定經濟基礎,我們選擇將孩子接來身邊學習教育。可以給他報些補習班,假期帶他出去玩,一家人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 11 # 奔跑萌漢子

    對於經濟能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月入三四千的,也沒餓死,月入上萬的,也喊著不夠花。在考慮自己希望過上怎樣的生活的情況下,可以問下孩子,他們希望過上怎麼樣的生活。

    對於陪伴孩子方面,我是會第一選擇陪伴孩子成長,孩子一轉眼就長大了,缺失孩子的成長,是無法彌補的。

    我們家條件也不算好,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能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我全職在家帶娃三年,孩子上幼兒園之後才出來工作,雖然在事業上沒有什麼成就,但每天看到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自己就很知足。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是自己帶孩子,沒有長輩幫忙,上幼兒園之後才出來工作,夫妻倆一邊努力工作,一邊操持家裡,充實並快樂著。

    所以,問題的關鍵是,你和你的另一半,你們到底想要過怎樣的生活?

    每個人的原生家庭不一樣,對生活的最求也不一樣,這個問題要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如果自己心裡有答案了,就要好好奮鬥,爭取早日過上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加油!

  • 12 # 淡月輕風2006

    從孩子成長的角度來講,一定是陪在孩子身邊重要。

    特別是6歲前,孩子的教育是在無意中,在生活的細節中完成的,孩子接觸誰就模仿誰,如果你把孩子這個最重要的早期教育階段錯過了,以後你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都不一定能夠挽回。

    李嘉誠說過,”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錢什麼時候都能掙,孩子的成長過程不可逆,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你把孩子交給別人帶,孩子大一點後出現很多很多的問題讓你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也無法解決。

    有多少孩子學習上或行為上出現問題,讓大人崩潰,想盡一切辦法也無法讓孩子變得品學兼優,

    這就是小時候的教育缺失造成的。

    我的看法是陪在孩子身邊重要。

  • 13 # 邵寶貝的媽咪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財富,孩子的世界不會這麼複雜,因為錢的多少而快不快樂,他們只希望自己的童年有父母陪伴。大房子小房子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家。

  • 14 # 如意如意824

    最穩妥的辦法還是沒有穩定工作就不要要孩子,這是極為不成熟或者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如果已經形成這樣比較尷尬的現狀,那麼可以折中,不是說有了工作就不能陪著孩子了,孩子不需要全天24小時的陪伴,每天花幾個小時陪著孩子說說話,做一些親子教育,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都是有好處的。

  • 15 # 使用者6021625001649丘

    過去,人們都奔北上廣深,因為那兒的工資高呀,近處無工可打呀。現在,好像這種現象有所改變。近處用工的企業和個人增多了,如農家樂,大棚蔬菜,養殖場等。而且,工資也不比大城市相差太多,夫妻二人完全可以在近處找事做,這樣,既可掙錢,又可帶娃,是最好不過的了。有父母在身邊,孩子生活方便,學習也有人督促指導,這對孩子的學習、成長、性格形成是大有好處的。反之,父母不在身邊,孩子就有一種失落感,甚至膽子都要小一些,怕在學校被人欺侮,不能放開與小夥伴玩、遊戲等,加之學習上缺少父母指導,成績自然就會\往下降,性格也將逐步變得孤僻。

    有人說家裡不是還有爺爺奶奶嗎?不錯,爺爺奶奶除在生活上可以照看之外,其它方面也就無能為力了,更代替不了父母的親情。

    當然,在近處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你上有老,下有小,呆在家裡也不是辦法,那就去大城市掙錢唄,現在交通發達,節假曰特多,到時多回家看看,寒暑假接孩子進城去親近一段時間,這樣也算行吧。

  • 16 # 康爸說

    其實現在人所謂的教育都是在人類能夠吃飽以後形成的,試想一下,原始人類在每天都為吃的發愁的時候何來的教育?即使有也是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

    現在社會同樣也是,你可以選擇不那麼富有,不那麼完全為了財富放棄陪伴孩子,但是基本的生活保障還是一定要有的。如果每天為了生活發愁,同樣也會把這種負面情緒帶給孩子,吼叫、不耐煩對孩子的傷害可能不比不陪伴少。

  • 17 # 艾米媽媽加油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每一代孩子的童年都不一樣,童年回憶是最美好的,無論貧窮還是富貴,有父母陪伴著成長的童年才是完整的童年。

    我的童年在農村長大,那時候家裡窮,由於這個原因我的童年是媽媽帶大的,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媽媽忙地裡莊稼時都是我做飯(就是簡單的下麵條),從小就窮怕了的我性格變的內向,看問題簡單沒有主見,媽媽也是沒文化的,學習就是老師課堂上的一些知識,屬於書讀傻了的型別。長大了出來打工,也比較普通,非常容易相信人,發生的事情太多就不說了。

    現在的孩子教育,國家和家庭都非常重視,不管我們怎麼樣生活,孩子要在父母身邊,一家人在一起,孩子才能感覺到家庭的溫暖,才有安全感,教給他們知識,陪伴他們成長,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 18 # elary

    我覺得經濟大於一切,沒有經濟也給不了小孩好的物質和生活,但是現在這個社會也可以實現一邊陪伴小孩一邊工作,只要你想,雖然會困難,但是肯定能實現

  • 19 # 一筆伊人

    網上流行一句話,我搬起磚頭就沒法抱你,我放下磚頭就不能養你,這句話雖然很沉重,但是說的確實事實。

    夫妻沒有穩定的工作,老家一般不好就業,不出去的話,沒有能力給孩子一個好的物質生活,但是如果兩個人都出去,孩子由爺爺奶奶帶,就會有一個不完整的童年,很多資料都說,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的孩子,性格上特別容易有缺陷,我覺得夫妻兩個人,出去一個就可以了,畢竟孩子童年只有一次,如果失去了就彌補不了了。

    家裡的寶寶兩歲多了,爸爸經常出差,母親白天上班,孩子現在會說了很多話,每天早上把他送去爺爺奶奶那裡,或者他奶奶過來接他,自己再去上班,時間長了他就明白了,奶奶來了媽媽就要去上班了,不陪著他了,好長一段時間,他看見奶奶就在門口攔著,不讓奶奶進屋,怎麼說都不管用,他好像覺得只要奶奶不來,媽媽就不會走一樣,有一天早上,他抱著奶媽的腿,一邊哭一邊說,媽媽,別走,跟我玩,不上班去了,求求你,那一刻眼淚都要流出來了,上車之後趴在方向盤上哭了好久。

    為了照顧孩子,特地找了一個下班早的工作,每天下午四點半下班,到家還不到五點,但是每次寶寶看見了以後,他就會撲在你懷裡,又親又要抱著,黏在你身上,特別沒有安全感,長期在家裡上班,孩子還會這樣,別說長時間看不到了,爺爺奶奶在好,也替代不了父母在孩子心裡的位置,有時候陪著孩子就是什麼也不幹,他也自己很開心的玩看電視,但是爺爺奶奶要什麼給什麼,他還經常發脾氣。

    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我知道這個社會沒有錢當然不行,但是父母不在,爺爺奶奶寵溺,孩子如果散養了的話,誰也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千萬不要讓辛辛苦苦賺的錢,讓孩子一把花出去了,那樣一點意義也沒有,夫妻兩個人,要不然就一起帶著孩子出去打工,要不然就留在孩子身邊一個,別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那樣太可憐了,也有可能會可悲。

  • 20 # 小風車媽咪

    沒有穩定工作的的夫妻,是陪在孩子身邊重要,還是給孩子更好的生活重要?這個看似是個很難的選擇題。其實答案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

    我們先要弄清楚,什麼樣的生活對於孩子來說才是更好的生活?是爸爸媽媽都不在身邊,一年見不到兩次面,只能從電話裡聽到爸爸媽媽的聲音;還是爸爸媽媽陪在孩子身邊,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任何孩子都會選擇讓爸爸媽媽陪在自己身邊,因為爸爸媽媽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能夠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讓爸爸媽媽陪著自己長大,對於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生活。

    但是在這裡我們還是要先弄清楚題主的問題,問題的關鍵在於夫妻兩個人沒有穩定的工作,需要掙錢養家,養孩子。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爸爸媽媽該做出什麼樣的決定呢?

    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行的。作為父母,掙錢養家,這是最基本的責任和義務,為了自己的家人而努力工作,掙錢,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個榜樣。那到底怎麼樣才能兩全其美呢?

    一、一家人居住在城市裡:如果一家人是居住在城市裡,這種情況就很容易解決。因為城市裡的工作種類多,工資水平也不低,只要肯吃苦,肯幹,就一定能找到一份工作可以養家餬口。爸爸可以側重於掙錢養家,辛苦一些;媽媽側重於對孩子的陪伴,可找一些時間相對自由一些的工作或者兼職。

    這樣爸爸媽媽就既能工作,掙錢養家,也能同時陪伴孩子成長。雖然說這樣會有些辛苦,有些累,但是生活本來就不容易。忙碌一天後,一家人在一起,吃完飯,聊聊天,看著自己的家人都在身邊,孩子享受著父母的關愛和陪伴,這就是最好的生活。

    二、一家人原本居住在農村或者偏遠的地方:這種情況就是家裡條件不好,或者當地的經濟水平發展不太好,需要父母出遠門打工掙錢。只是我們現在的社會發展,已經不像之前那樣只有北上廣才能掙到錢,工資高等,只要是一箇中等發展城市,只要你肯吃苦,肯幹,都會找到工作機會,哪怕是送外賣、快遞、送水等這些靠體力的工作,也能養家。

    那麼這種情況下,建議可以由爸爸先出門,在離家近點的城市先找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以確保家裡的經濟收入。媽媽則可以在家裡陪伴孩子。等有了一些積蓄或者時機成熟的時候,媽媽也可以帶著孩子到爸爸工作的城市,一家人租房子,讓孩子讀幼兒園或者小學,這樣媽媽也可以利用空閒時間找一份合適的工作。在城市裡工作機會相對來說要多一些。而這種生活狀態估計是很多的家庭現在的生活狀態:離開老家,出門打工,把孩子帶在身邊,爸爸負責掙錢養家,媽媽負責照顧孩子,這樣既能給孩子陪伴,也能掙錢養家。

    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需要父母陪伴的就那麼幾年,確切地說是在孩子讀12歲之前。孩子小的時候,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期,在這個階段,孩子要經歷第一叛逆期、第二叛逆期,同時還有心理的變化、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等,這些都需要父母的陪伴、關愛、保護和引導。時光是不可逆轉的,這些一旦錯過,就無法彌補,也是多少金錢都彌補不了的。記得看過一個宣傳片:一個單親爸爸每天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之後,就會去工地搬磚,可是為了不讓孩子知道自己這麼辛苦,他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後都要換上西裝,告訴孩子自己工作的地方很好,不要擔心。直到有一天,爸爸下班晚了,來不及換衣服就去接孩子。孩子看到爸爸,並沒有嫌棄,而是緊緊的抱住了爸爸。兩個人擁抱在一起的溫馨畫面應該是感動了很多人。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陪伴是最好的禮物,也是最好的教育。我們父母完全可以在努力工作掙錢的同時,兼顧對孩子的陪伴。這兩者其實是不矛盾的。因為有孩子在身邊,我們有更多的動力和理由支援我們的內心;而我們努力的樣子也會成為孩子心中的榜樣,讓孩子也成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安新款逸動1.4T藍鯨版跟吉利繽瑞哪個值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