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農村老人言:清明斷雪,穀雨斷霜。在中華大地上最近許多地方下雪了,不是稀奇的事。
9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960427663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這是我們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經驗總結。稱為農諺。即是農諺,就有它的規律性,正確性,可行性。可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地球村的形成,自然資源的無限開發,開採,天人關係發生變化,這傳統文化也發生了變化,如去年冬天,南方出現電閃雷鳴,前不久,湖北地區下棗子大的冰雹,許多地方冬季下暴雨。這樣看來,老諺語就會被新事物打破。

  • 2 # 樹德漢碩

    謝謝邀答!清明斷雪,穀雨斷霜。這句氣象農諺是說,到了清明時節,就沒有雪下,到了穀雨時節就不落霜,冬天之寒冷全無了,春暖真來了,穀雨後就立夏,開始炎熱了,霜雪會跑得無蹤影了。其實,農諺是有時限與空限的。我國南北東西跨度大,是不可能處處適宜靈驗的,如在黑龍江漠河,新疆阿勒泰就適合。在我南方的兩廣,特別是北迴歸線之下,常常是小寒大寒一年最冷時也無霜雪可下,驚蟄前就斷雪,春分前就斷霜了。

    隨時代發展,工業化擴大,人員活動增多,工業生產影響氣候改變,溫度變暖,斷雪斷霜更是提前了,所以舊時的一些農諺,放在今天不一定準確了,氣候反常的事也多了。看什麼都要用變化發展的眼光,不可機械教條,一點不變,凡事有變,有特殊,有偶然,不可絕對。

  • 3 # 大河塗塗

    清明斷雪不斷雪

    清明斷雪不斷雪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清明節到來的時候,這段日子裡面說起來是不會下雪的,但往往還會出現少量的降雪。今天已經2019年3月28日,我一禮拜時間就到了清明節。這句話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古代很多農村俗語,都是產生於古代咱們的中原地區,這些地區相對於長江以南的緯度偏高,在清明節這段日子裡面特別容易出現,氣溫升高很快,但是氣溫下降也很快的情況。因此在清明節前後的這段時間裡,氣溫晝夜溫差很大,而且氣溫來回波動很明顯,往往這個時候經常性會出現突發性的降雪,給農作物造成很大的傷害。

    穀雨斷霜不斷霜

    今年穀雨這天是陽曆4月20日,農曆三月十六。農村一直有句老話叫做“穀雨前後,種瓜種豆”意思是說到穀雨這個時間段,氣溫已經上升起來,適合種植瓜果蔬菜,而且種植起來之後氣溫比較高,蔬菜生長的速度非常快。穀雨斷霜不斷霜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穀雨前後,基本上夜裡已經沒有霜,但是這也不是確定的,偶爾夜裡面還會出現一些霜凍,所以在農村穀雨前後種蔬菜的時候,夜晚都要將剛出土壤的苗芽用草蓋起來,就是為了預防夜裡突然下霜將作物凍壞。

    清明斷雪不斷雪,穀雨斷霜不斷霜,這句話是咱們老祖宗留給咱們日常氣候的完美總結,事實上這句話老張覺得在現在還是非常具有指導意義的。比如說去年清明節很多人都沒在意天氣預報所釋出的降溫提示,但是事實上,去年清明節的倒春寒,是近5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倒春寒,讓很多農民朋友都措手不及。所以老張覺得平時農村婦女瞭解一些還是很有必要的,不知道各位怎麼看,歡迎分享。

  • 4 # 閒客193223645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是一句氣象諺語,是千百年來我國人民根據歷年的氣象規律總結出來的,並且用於農業種植,是我國農耕文化的寶貴財富。

    “立春”之後天氣逐漸轉暖,過了“雨水”節氣,有“一場春雨一場暖”的說法。“驚蟄”過後,氣溫又進一步升高,這時已見小昆蟲出現。清明過後已不再下雪,穀雨過後不再見霜,這是正常規律。但是在我國北方地區,“五.一”節之前冷暖氣流交替頻繁,氣溫忽上忽下,極不穩定。“五.一”以後氣溫才穩定下來,開始有了入夏的感覺。

  • 5 # 孤竹國人1

    這句俗語現已不太適用,因地球變暖,氣候也隨之變化,24節氣已不太準確了。拿河北省地區來說,冬季一過,用不了一個月氣候就進入夏季。

  • 6 # 牛牛航

    俗語中的意思是說,清明之後天就不會下雪了,穀雨之後,就不會結霜了。清明一般是在四月初,在這個時間,氣溫正是舒服,人們也一般會選擇在這個時間出去遊玩。這時溫度正好,不算冷也不算熱,也不會碰上惡劣的天氣,有時會伴著一點小雨,也算是給生活稍加點綴。

    透過老祖宗們的觀察,發現雪這時在這個時間跟我們說再見。一般來說是這樣的,但是也難免會碰到天氣異常的時候,如果碰到清明之後還下雪的日子,那可是有著嚴重後果的,那就是所謂的“倒春寒”。首先這就是對莊稼有著非常大的影響,而收成又直接關乎這人們的生活。

    其實在現在的環境下,氣候變得越來越不正常了,尤其是北方。穀雨是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過完之後也就是真的要步入夏天了。因為我國在北半球,這時候太陽對我們的照射變得強烈了。過完清明和穀雨也就說明我們已經過完了春天,那麼冬天也就再也影響不到我們了,所以雪和霜也不能成為束縛我們活動的因素。老祖宗們透過對生活細心的觀察給我們總結出了這樣的俗語,也讓我們後來人知道了很多的小知識,不得不說老祖宗們的智慧還是厲害啊。

  • 7 # 棲雁林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是古時先人根據河南中原地區以及現在黃淮海平原的氣候而形成的諺語,大多數時候都是比較準的,還有九九歌謠這些是先人依靠日常的見識和經驗創造出那些易懂好記的諺語用於耕作和生活,儘管現在世界工業化程序加快大量的鋼鐵冶煉,火力發電等造成的熱排放也影響了些氣候的變化,但總體上先人的留下的諺語如今大體上還是比較準的。

  • 8 # 少年心態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節氣不等人,清明不會下雪了,穀雨也不會有霜了。古語,人到小滿吃飽飯,牛到穀雨吃飽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節氣到了,天氣回暖了!

  • 9 # 人間天使以斯帖

    現在不適合了!古時人類沒有破壞自然環境,一切都按自然規律而生存!順天意而勞作!現今都是破壞自然環境!違背自然規律逆向行駛!自然當然會對抗人類了!

  • 10 # 湘江源

    這句俗語,當不當,這不好說。我國地域遼闊,南北之面,東西之間氣候差異和變化相當大,即使是同緯度地區,由於海拔高度的差異,氣候變化也不同。比如西藏的墨脫縣,都有幾種氣候型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句語,在我們這粵頭楚尾的地界上,是相當應驗和明顯。故而,我只能這樣說,在北方,西藏或者新疆某些地方,無霜期短的地方,一年只能種一季農作物的地區,可能這句諺語,就不太適合了,所以我認為因地而言是合適的!

  • 11 # 高華145802541

    清明斷雪`是在清後不會下雪了,穀雨斷霜也就是穀雨後,霜是變成晚上叫露水了,有不有道理,這是古話農村古語,是天氣氣侯變化,原來農村人靠天吃飯,古人經驗,象清明瓜穀雨種豆,現在科學發達了,改不了天的問題他怎麼要下雪,打霜人們無法改決,所以中華有二十四節氣了,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春要成懇苦種田,早起晚歸莫貪眠,夏季你莫困,擔擔黃土是擔糞,秋收無破醫,無太婆,8o歲的老太婆都幫忙曬穀,冬季收壙積肥,備耕明年生產,。

  • 12 # We7667深山居士

    這是一句農業氣象諺語。指到了清明時節,才不會在下雪,過了穀雨才不會凝霜。這是華夏幾千年的總結和邏輯推理。當今,這句農業氣象語對農業生產仍有一定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很多農作物的播種,必須避開一定的低溫,否則就會出現濫秧濫種現象。如水稻的大田育秧播種,就會有這種風險。這裡指的是老式農業,當今農業多采用溫室育秧,可不受此限制。如果採用兩段育秧,也還是要考慮移栽小秧時天氣氣溫。當然,中國地域寬廣,經緯度跨度大,氣象氣節不盡一致。如南方已進入氣象學的春天,而北方還處在氣象學的冬天,等等。這句農業諺語(俗語)在不同地域存在一定的差異,但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 13 # 李謙洪

    農家人都知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長江以南,北方就不一樣,特別天氣,清明還有雨雪,撐握季節,目前國家氣象更加準確,給農業生產,旅途出行帶來更加方便,

  • 14 # 軒1949

    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面積,南北天氣差別巨大,只能按地區而論,比如說南京有一句俗語,三月三凍的把眼翻(指農曆)就比較確切,也不是完全絕對,因為氣候在變暖。

  • 15 # 闞繼勝

    這句話在以前應該適用,可是在近代就不一定了。因為隨著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造成環境的破壞。隨之氣候也會慢慢的也會發生改變。所以我說這句話在現代來講不一定適用。

  • 16 # 文都楊稼

    我們這裡叫“清明斷雪才斷雪,穀雨斷霜才斷霜”,這是古人根據節氣來推測天氣,做好農耕工作的諺語。

    這句古話所指是帶有地域性的,所指範圍是長江中下流北岸,(長)江淮(河)之間,並非全國適宜。

    象我國幅源遼闊,地勢高度和地理緯度都左右著自然溫度。象緯度低的兩廣、雲桂他們這裡,終年無霜;當他們春耕正忙時,而緯度高的東北地區還冰封雪地,溫差相比二三十度。

    在江淮地區,有些怕霜凍常規農作物只有過了“清明”節才適宜播種,若提前播種,必須在寒潮來臨時,做好幼苗防凍措施。

    過了“春風”節令(黃經0°),太陽光直射北移,北半球至“夏至”節時,逐漸進入晝長夜短階段,地表溫度也逐步升高,各種植物很快開花發芽。可這地表溫度並不是緩步平穩向上的,一旦北方有強冷空氣(寒潮)下降,自然溫度下降二十多度是有的,這乍曖還寒和陰雨寡照的天氣會對怕霜凍農作物造成很大的傷害。

    由此,老人的古話是有科學道理的。

  • 17 # 鄉村小老頭3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清明斷雪,穀雨斷霜這句諺語估計是黃河流域的,諺語有區域性限制,不是全國各地都適用。以長春市周邊為例,二十四節氣歌是說: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又有農諺說:麥子蓋被,枕著饅頭睡。意思是種完了麥子以後下雪麥子會豐收。而本地小麥播種期是清明前後,所以清明是不斷雪。本地斷霜是五月二十三號前後,而穀雨是在四月二十號左右,所以穀雨也沒有斷霜。

    農諺是一個區域範圍內農民幾千年來總結出來的規律性語言,只能在這一區域範圍內適用。

  • 18 # 使用者536989971322

    以過時的諺語,氣溫變化無常,地球植被以被破壞,大氣,南北級,太陽黑洞等等。快啦,地球就要毀滅啦,還談什麼斷雪斷霜。你說是嗎?

  • 19 # 一路長淡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現在怎麼不適當啊,只要是種田的人要根據本地的特點,也就是老話,來預防極端天氣。雖然這種天氣現像不是每年都發生,但還是要注意,像種蔬菜的,不耍看暖和了就把一些早熟的菜早早的定植在露天,突然吹北風氣溫突降到零度或者五度以下。那可是耍吃虧的,因農業是要看天吃飯的。和工廠不同,可以加班加點生產出更多產品,農作物一個災害來可絕收,天氣是最重要的。

  • 20 # 布衣新徵

    俗語是莊稼人長期農村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有很多天氣氣侯和時節上的俗語,對農民的日常生話農耕生產有一定的指導性,如“日落烏雲漲,半夜聽雨響”它告知人們,當你看到這樣情景,晚上是有雨的,別忘了把屋外曬的衣服糧食什麼的都要收進到屋裡,以防被雨水打溼。“

    中國疆土遼闊,東西南北溫差較大,各個區域都有著各自相應的俗語,再加全球氣侯都在變暖,俗語的適應恐怕小有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歲寶寶早餐吃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