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簡運書生
-
2 # 問噵
形式是內容的載體,任何內容都需要一定的形式表現。清明祭拜祖先,不僅是家族文化的傳承,更是中國人的文化基因,並藉以表達對歷史的尊重,孔子說:“慎終追遠”,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祭拜祖先,每個時代的形式或許有所不同,但只要心存緬懷,就不會因一時的暫停而淡化。
-
3 # 夢裡花絮0223
暫停拜祖後,我覺得以後清明節也不會變淡。因為今年的疫情影響,暫時不能舉行祭祖這一儀式,但是清明節自己獨有的民風民俗已經滲透到老百姓的心中。與清明節有關的登高,踏青,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所以不可能淡忘。把對古人的思念寄託給天地。
-
4 # 使用者言午澤群
清明節始於周代,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也是後人祭祀先祖的重要習俗,經過幾千年歲月更替,直至今日,清明掃墓悼念已逝親人的習慣仍然盛行於民間。
今年清明節因為處在防疫抗疫的特殊時期,可以採取家庭或其他祭典形式,對以後不會帶來大的變化。
-
5 # 美酒內參
清明祭祖是中華文化的傳承,是一個我們祭奠先祖,緬懷前人的一個傳統節日。無論何種境遇,對於已逝的親人、祖先的追思和緬懷永遠不會淡忘。
-
6 # 藏地風俗
不會,以後清明節會越來越受到重視,且被賦予更多意義,因為:
一、現在講文化自信,國家會保護清明節並且引導大家重視清明節,但祭祖形式會有轉變,為了保護生態環境防止火災,可能不提倡燒紙燃放鞭炮。
二、清明節在維繫家族成員情感方面會越來越凸出。市場經濟時代,一個大家族成員往往會分散在多個地方,平時除了過年很難聚在一起,清明節可以讓大家聚在一起,聯絡感情。
三、人們對自身家族的歷史越來越重視。隨著人們物質越來越豐富,人們逐漸對自身家族的歷史越來越重視,如修家譜,清明節祭祖涉及到對祖先的歷史的追溯,修家族族譜也多安排在清明節,有利於廣泛徵求大家的意見。
四、近幾年清明節的祭祖規模越來越大,容易形成磁吸作用,把更多的同一姓氏的人員吸收進來,形成一種文化,如網上經常曝出的某某姓氏不分地域幾千人加入共同祭祖,一方面有利於加深對祖先和彼此之間的認同感,另一方面形成規模後可以形成具有觀賞娛樂價值的旅遊現象,從而會有更多人加入(現在只是因為疫情)。
-
7 # 不平事
2020年情況特殊,暫停拜祖,箇中原因大家完全支援。
中國擁有幾千年文明史,祭祀文化由來已久,毎逢祭祀節日,擺上銀錢香燭酒菜叩拜,以告慰先祖,意欲沒有忘本。
今年國家有規定,祭拜先祖燒錢化紙汙染環境,獻花敬亡靈,這無疑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情!
應該說,不但不會漸漸淡化,喪葬文化仍將永永遠遠傳承下去……
-
8 # 蔡四二
你說的暫停拜祖應屬因疫情需要而採取的臨時性措施,並且我的理解不是暫停,而是不應過於集中於各陵園處,解決辦法現在也有,網路祭掃、請人代掃、預約祭掃等各種形式相結合。個人觀點“厚養薄葬”,對活著的人好一點,死後就沒有什麼遺憾了……
-
9 # 白玉子
不會淡化!中國的"孝"文化以及感恩祖先的意識是不會改變的。只是會將拜祖的形式加以革新,會與現代文明禮儀更接近,更相融的。
-
10 # 楓林晚185736420
不會的,暫停拜祖後,人們更注重清明的重要性意義性。為什麼暫停,就是讓活著人,好好的活著,只有生著的人,知道生命的意義和不可複製性。敬畏生命,緬懷先人,要有一個儀式感,便是清明這個點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春。一首古詩,清明的景象,嵌入中國人的骨子裡去了,讓清明是踏青的季節,也是追思憑弔先人的時令。
是的,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是微乎其微,在疫情面前,一切的儀式節點,都可以忽略。但忽略,不是忘卻,只是暫時延續。今年暫停拜祖,不會淡簿模糊清明,而是清明愈加凸現它的存在意義與象徵。
-
11 # 張晴柔
不會的。因為清明節不是憑空出現的日子,它順應了我們大多數人的情感需求和文化需求,這比它呈現的形式更重要。拜祖只是清明節的一項活動而已,暫停也不會停了清明節要帶給人的更多東西。受疫情影響,最先波及到的是我們的春節。
和往年春節完全不同,沒有串門、沒有禮尚往來、沒有壓歲錢,連日常出門都能省則省。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今年的年味也沒有變淡,以後更不會變淡。過年辭舊迎新的意義、對他人的祝福、對未來的期待都沒有變。大家改登門拜年為影片拜年,身體健康的祝福被多次提起,早日結束疫情成了全體華人對新一年的期待。人與人沒有疏遠、人與節日更沒有疏遠。
非常時期非常對待,我們是應變能力很強的民族。即將到來的清明節,也許我們仍然不便出門祭祖,但我們總有辦法繼續傳承清明節的情感需求和文化需求。
清明節主要有兩項意義,一是追懷先祖,二是踏青賞春。追懷先祖有很多形式,重要的是我們不會丟掉對逝去的親人的思念。
《尋夢環遊記》已經放映很多年了,我仍然忘不了它給我們的慰藉。雖然是一部異域電影,但它很好地表達了我們中國人追懷先祖的意義:人一生中會經歷兩次死亡,逝去的親人們活在另一個世界裡,如果在我們的世界裡沒人再思念他們,他們會走向第二次死亡,那才是此生的終結。有了思念和時時追憶,逝去的親人就好像在以另一種方式活著。所以,不能前去祭拜沒有關係,我們把他們放在心裡,以我們能做的方式去回憶他們生前的種種和帶給自己的諸多美好就是在過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清明節。
踏青賞春是為了感受萬物復甦的氣息。
若不能欣然前往,那確實遺憾。但即使我們錯過了這個春天,還會有很多個春天等著我們。我們對美麗大自然的嚮往並不會因為這一次疫情而阻斷。開啟窗子,我們可以看看春天。開啟書本,我們可以讀讀春天。播放歌曲,我們可以聽聽春天。一想到沒能雙腳踏進春天的遺憾會在戰疫勝利的那天一次性補給我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
12 # 黃國升古易的現代應用
今年因為新冠狀病毒肺炎的肆虐,由於此病毒肺炎的高度危險性,所以國家暫停今年清明節的拜祖傳統活動。這主要還是以人為本,愛護國民健康出發,把病毒的危害降到最低。即使今年暫停清明拜祖活動了,但這一後人在清明莊嚴拜祖行動已留傳幾千年,在華夏民族已根深諦固,示為後人對祖宗的一種孝敬的延伸,所以這一傳統會代代相傳,並不會一年的暫停而談化!
-
13 # 珠浦黃佳祥
會,而且是必然的,現在年輕人的傳統思想慢慢被改變!往後除了父母百年後祭拜,其他祖先會隨者時代的變化慢慢的淡了甚至沒有了!
-
14 # 耕書堂文化傳播
個人觀點認為是傳統節日,不會被淡化,清明節是一個我們對與先輩的一種尊重與緬懷,就算是受到疫情的短暫影響,都不該會被淡化,中國古話講孝道,這就是很具體的表現,不論今後發展如何,我們都應該將這些傳統節日保護下來。今年的清明節受疫情的影響,可能會暫停祭祖。但絕不會被淡化。
-
15 # 土右鍾海濱
暫停拜祖,這是面對突如其來疫情需要做好防控工作的臨時選擇,根本不會影響人們對清明節的風俗傳承,更不會談忘清明節墳墓前祭祖,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清明節,已於2006年5月20日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中華傳統節日,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古代王朝有墓祭之禮,後來在民間亦流傳推開。在清明節這天,祭祖掃墓是頭等大事,這樣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風俗,也成為一種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富於清明節新的內容:踏青、遊玩等,在不斷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
-
16 # 古硯古墨齋主
即使暫停團體祭祖,人民也不會淡化清明節的思念。首先,清明節是傳統紀念故去先人的日子!從傳統下來幾千年,不是國家團拜祭祖而形成的。是人民自覺祭祀各自先人流傳下來的。所以,清明節前後人民各自還要用自己的方式來祭祀先人!
今年的特殊情況,不搞團拜祭祀是對人民負責,人民是認可的!並且會認真配合國家過好清明節的!
-
17 # 偷得半日遊
不會的,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古人云,國之大事,唯祀與戎。祭祀大地,報天地覆載之德;祭祀先祖,報先輩養育庇佑之恩。我們不應該忘記這個節日,可能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回鄉祭祖人數減少。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
-
18 # 白髮丹心CH
清明節、春節、端午節和仲
秋節為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與
其它三個節日相比,清明節既是
傳統節日,又是自然節氣點,還
是掃墓祭祀的肅穆節日。
清明節祭祀祖先的習俗,由
來已久,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屬於中國人感恩、不忘本的傳統
文化,其觀念根深蒂固,已被列
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年清明節暫停人們回鄉祭祖,是防控疫情的需要。現在,
國家倡導文明祭祖,人們可以通
過在家中祭拜、網上祭拜等方式,以寄託對先人的緬懷之情,思念
之意。所以,以後清明節絕對不
會因為今年的暫停回鄉拜祖而漸
漸淡化的。
-
19 # 雲門道家養生
我個人說這個不好,清明節是我們傳統的風俗,停了就等於放棄,我不贊同。
我就說一個比方,那麼多佛都有那麼多人拜,為什麼不可以停了?
現在把祭祖都不要了,你是從哪裡來的?沒有祖先還會有我們什麼事?
沒有祖先那有佛什麼事?
不言不語靜觀天下!
-
20 # 嶺頭雲
不僅僅是清明節,隨著新式文化的衝擊,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中國傳統節日均在受到了程度不一的衝擊下被淡化
暫停某一節日風俗,會對這節日文化造成實實在在的衝擊近幾年,在春節期間普通有網友在網路平臺上發出疑問“為什麼感覺這年味越來越淡了?”。記得小時候得過年,那真叫一個熱鬧。門口的鞭炮從白天放到半夜,特別是在吃完年夜飯之後,煙花爆竹一齊上陣,煙火滿人間的美景只有這時候能碰著。但是自從為保護環境,減少空氣汙染,連過年也見不著滿城的煙火了。這便是年味淡了最直觀的原因。對習俗行為的改變,影響最大的是春節,而後是清明。清明時節家家雨,家家燒香拜佛燒紙錢。這是烙印在90後一代人記憶裡的情形,為了祭奠家中逝去的親人。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不遭受今世的苦,能夠有花不完的錢,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在清明節燒紙錢。而近十多年來,起因燒紙錢而引起的山火,年年清明都在上演。對這一習俗的勸告屢禁不止,只好出臺法令,以護山林。但相應的副作用,就是淡化了清明的節日氣。為了保護環境所做出對節日習俗的改變,恰恰是文化在演進過程中的“大浪淘沙”。一些千年流傳的儀式,已不能完全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反而還起到了阻礙發展的作用。這時就需要進行改變,而改變,總是會帶來陣痛的。
節日給人們心靈帶來震撼的原因,往往是因為環環相扣的儀式,所帶來“彷彿穿越於時間長河中,見證了血脈相連”的超脫感一個能從歷史中走到現在的節日文化,少不了精彩故事的烘托。而故事要保持精彩,就必須給人以儀式感。回憶小時候清明插香祭祖的情景,在燃香的同時,閉上雙眼虔誠的匍匐於墓前,起身後方可念出心中所想。或是坦誠秘密,請求原諒;或是許下心願,望顯靈保佑。足夠的儀式感會賦予人一種使命在我身的光榮,使得一代又一代的人對這個行為深信不疑。而暫停這一行為之後,對節日的衝擊可想而知。但這樣的衝擊並不是不可抵抗的,在改變中尋求新的節日文化,帶來新的節日習俗,這是對傳統文化更好的傳揚。
對於春節,我們做出的改變。掃五福,看春晚,參活動,抽紅包。傳統的除夕夜線上下年夜飯之餘,多了線上網路大家庭的熱鬧。五湖四海的人們一齊在網路平臺上許下願望,互相為陌生的人們送去祝福。這是我們新時代對節日新的傳承。春節如此,清明也是如此。暫停拜祖這一行為,並不一定會減少人們內心的虔誠。反而人們會用許多其他更符合時代要求的形式,來表達對先輩們的敬畏。節日習俗改變帶來的文化淡化只是某一時刻的,並不影響傳統節日文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相反,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過程哪怕需要很多年。但可以讓傳統節日裡不能適應新時代要求的行為會被篩去,留下的不僅是一個符合當下價值觀合時代環境的節日,還會是一個穿越千年的民族血脈與精神!
回覆列表
暫停拜祖只是基於當前疫情形勢做出的調整吧。一次不拜還不至於被淡忘吧,等情況穩定了,清明不拜重陽拜也是一樣的。這個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