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鏜犁之華範國世原創作

    這個問題問得好,推給我也很合適,因為我正好恰值中年。“人到中年萬事休”和“人到中年正當時”其實並不矛盾也並不衝突,它們應該像一對孿生兄弟一樣共存同在。人到中年有許多事情該放下的就必須放下,還有許多事情才剛剛開始,所以,也正當其實:

    《中年以後》

    輕輕拂去身上那一點點自戀

    洗一洗油膩塵蟎的臉

    揮揮衣袖告別春風沉醉的夜晚

    中年,迷惘也已漸行漸遠

    中年以後,不必謹小慎言

    談談敏感的話題卻別讓它來糾纏

    可以相信命運和因果

    也同樣能用時間把靈魂點燃

    我已中年的軀體畏懼冬寒

    曾經的豪情已被融化成淡然

    而我心絲結成的小繩啊

    卻老繫著對往日時光和對你的顧眷

    人到中年,時間的河流開始湍急,但也還有大把的時光可以支配。雖然不能像年輕人那樣“來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時光”去折騰去去消耗了。但是中年的河流並未歇息。

    《中年的河流》

    夜幕褪去深沉的面孔

    被雨打醒一簾幽夢

    揉一揉滿目懵懂睡眼惺忪

    清晨有些深邃有些凝重

    剪一樹清脆一樹朦朧

    採擷幾枝光離疏影的平靜

    擇一處朝來新雨晚來風

    去邂逅夢寐以求的再次相逢

    少年時我們追求激情

    成熟後卻迷戀平庸

    撫一撫我已漸孱弱的心胸

    眼前都是曾尋尋覓覓的憧憬

    人生無聲地從手中滑落

    生命就是不斷流逝的過程

    在中年的河流捕撈一網珍重

    讓餘生變得清澈、沉著、從容

    總之,中年以後,你是選擇“萬事休”還是選擇“正當時”那要取決於你自己的人生設計,這個選擇的自由屬於每一個人到中年的你。

  • 22 # 夕陽族生活

    認同。此語出自元•關漢卿《蝴蝶夢》楔子:“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休。那時人的壽命短,平均壽命35歲。(知乎資料)是針對古時社會背景及人的壽命所說。現今中國人平均壽命已達73歲,(知乎資料)平均壽命已翻倍。故年齡推後就出現了“人到中年正當時”的論點。符合客觀發展規律和事實。

    “人到中年正當時”,是社會普遍現象,而且事實證明,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人的平均壽命還將推後,遠期達80歲以上。青壯年期則會延長許多。建國七十年來,伴隨時代的快速發展,社會福利和醫療設施的完善,人體健康指數的提高,社會風氣更加好轉,人們的幸福指數也會提高,在兼顧家庭生活條件下,中老年人可以選擇力所能及為社會做有益的事情。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會更加豐富更加美好,生活無憂健康體魄,心情會愈加舒暢,人至中老年同樣會感到正當時,罷休止休已成為中老年人共識,國家好人就好,踴躍爭獲屬於自己的那一片無限風光瑰麗的晚霞。讓生命煥發出光彩。託福享福。

  • 23 # 王立彬大哥

    這是古人所說,古人沒有駐足過今天,他們那個時代不到二十就當爸爸,三十幾歲不到四十就當爺爺了,可是現代人是三十幾歲剛剛走出青年即將步入壯年,有的還在啃老呢。進入壯年正是人聲鼎沸的二十年,成熟,穩健,睿智,成熟的美感,無一不是黃金難求!怎麼會休已呢!當然了也有例外!

  • 24 # 百姓哲學

    我對過去是“人到中年萬事休”,現在可是“人到中年正當時”這個觀點不認同,理由如下:

    1、當今社會是人類百年之大變局的時代,人類社會進步節奏,科技的發展,創新的頻繁,新專業業態的不斷出現,使人類適應的生命週期大大延長,在當今時代,別說人到中年萬事休,就是人到中年正當年都是非常落伍的觀念了。

    2、中國社會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早就形成了適應這個社會大變革時代的人生共識:“終身學習,刻刻進步”。這個共識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

    3、中華民族本身就有“幹到老學到老;小車不倒只管推,一直推到共產主義;蠟燭燃盡淚始幹”的文化基因,這就是中華民族生命不止,奮鬥不止的精神寫照。

    綜上所述,如果按題主所說的觀點去認識事物,即使不被淘汰,也會落伍於時代,為理想奮鬥終身,是中華之魂魄,是中華振興之源,是中華復興的基石,中華不興,天理難容。

  • 25 # 時代頻道張曉紅

    應該說因人而論,因為有的人在中年就開始規劃享受生活,有的人卻還在拼搏奮鬥,這就是說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追求。我是這麼認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吐槽大會》第二季好尷尬,“洗白”後的綜藝是不是都沒法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