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肖彈Bass

    假如未失荊州,假如關張健在,假如.......對於三國我們做了很多的假如,但就算是褒劉貶曹的三國演義裡,我們也能看出最終一統三國的也只能還是曹魏。早在劉備三顧草廬與孔明做隆中對之時,諸葛亮就指出了曹操佔天時,孫權佔地利,劉皇叔只能努力佔個人和,彼時曹操已經透過多年的征戰擁有了華中華北華東廣大的平原地區,平原就意味著農業發達,農業發達就意味著人口集中,在人多即是正義的冷兵器時代,這是最重要的戰爭保證;再者,曹操經過多年的經營積累,在漢末的政治體制中也建立了不可動搖的地位,在劉備窮途來投征伐呂布之前,就有讓曹操取漢獻帝而代之,行“王霸之事”的說法,雖然曹操終其一生也未曾稱帝,但實際上無論是口碑還是威勢還是統領朝野的能力和影響力曹操都是孫劉無法相比的。就算是演藝描寫的赤壁之戰中,諸葛亮也表示之所以令關羽守華容道,就是為了放曹操一條生路,曹操一死則北方必亂,沒人能收拾這個爛攤子,足見當時曹操對於北方大地的影響力。再看孫吳勢力,在整個三國時期,江東也是一塊不好啃的硬骨頭,意氣風發如曹操,血海深仇如劉備都在這裡栽了大跟頭,諸葛亮所說的孫吳佔地利絕不是空口白話。孫吳政權建立之後對比其他梟雄是對外擴張戰爭最少的,反而屢屢在防衛戰中取得勝利,依託的就是長江之險,嫻熟的水軍戰術。反觀劉備,取得了西川,但是在最鼎盛時期的勢力範圍也是三家之中最小的,雖然在漢中戰爭中取得了勝利,拿下漢中,取了三郡,也只是鞏固了自己剛到手的益州政權,雙方在消耗戰中都損失不小,曹操損兵折將折了夏侯淵,劉備一方也由於兵力不足到了“男子當戰 女子當運”的地步。

  • 2 # petetr100967281

    我們常說時事造英雄,從來沒有英雄造時事之說,不要說是在三國時期,就是在中國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隨便舉例,任何人的存在與否都無法改變時事的命運,無法改變歷史的篇章。

  • 3 # 江東故塌雁歸來

    很難,舉個例子,蜀國在郊區有一家店鋪,魏國在市區有三家店鋪,吳國在市區有一家店鋪。同理,魏國敗了擁有強大的再生資源,而蜀國呢?一次夷陵之戰就耗光老本。

  • 4 # 丈八蛇矛809

    即使是這樣,也很難判斷劉備會統一天下。因為統一天下的因素很多,有必然因素,有偶然因素,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

  • 5 # 王術伍

    這些個如果若都不存在,劉備也不能統一中國。三分之一天下已是孔明的最大目標,實現了這個目標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如龐統。曹魏幅員遼闊,猛將如雲,謀臣眾多,尤其曹操雄才大略,統一天下尚需時日,而況吳蜀乎?

  • 6 # 小睿影視文化

    不會,荊州有一半在孫權手裡,即使劉備入川之後,依然實力上不如孫氏。諸葛的規劃雖然好,但是過於理想。首先,出川的話,難度很大,除了高祖皇帝出川,其他的四川政權均失敗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而且曹氏經營關中多年,可不是楚漢時期的形式。當時關中可謂兵強馬壯。又是朝廷正統。第二,從荊州出兵,不合實際。從來都是從荊州南下揚州。況且,荊州的背部是孫權故意讓給劉備抵禦曹操的。南部孫權有佈防。一旦荊州空虛,孫權取荊州不是探囊取物。第三,劉備入川之後,內部也不是鐵桶一塊。益州本土士族大多是誰來做老大都無所謂,最好能向朝廷拋橄欖枝,這一部分是求和派。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曹氏手裡的資源太多了。隆中對中這個計劃有一個重要的前置條件,那就是待天下有變。這個怎麼理解呢?就是曹氏內部分裂。怎麼,曹操經營了那麼多年,就一定會不如昭烈帝經營蜀中要好?所以,看起來隆中對沒毛病,但是他的大前提很難實現。隆中對可以實現的機率遠低於曹氏入蜀,順江而下,滅亡孫氏的機率。大概是1:9吧。給他一成是給他面子。

  • 7 # 雲中錦客

    蜀國不說誰死不死,就算是給他們永久的生命又如何?戰爭打的從來不是某個人的能力,而是整個地區的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在三國中,很明顯不管是可再生還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都是曹魏佔的最多,如果蜀國不是倚仗地利之險,他連國家都成立不了,更遑論去統一三國了。

  • 8 # 天庭財神

    多麼愚蠢的提問!歷朝歷代戰爭打的都是國力!一兩個人沒啥用!尤其是冷兵器時代哪裡有什麼萬夫不當之勇!蜀漢就算從普通士兵到將軍都有關羽張飛的實力它也統一不了

  • 9 # 一介常人

    不會。

    其實,如果在這個假設之上再增加一個人或幾個人的話,那麼統一三國就真的有希望了。

    首先是龐統。龐統,龐士元,號“鳳雛”。劉備創業期的主要謀士,被劉備任命為副軍師,委以重任,在劉備進軍蜀中的路上,攻打雒縣時,中箭死亡,年僅三十六歲。

    我在一篇文章中曾經提到,如果龐統不死,由他為主輔導劉備坐鎮成都,諸葛亮幫助關羽主持荊州工作(這種情況下荊州應該不會丟掉),與東吳搞好關係是不存在困難的。

    這樣,一旦“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從荊州方向,劉備從蜀中方向,雙線進兵,滅魏就有希望了。

    其次,需要法正。法正,法孝直,善奇謀。曾經輔佐老將黃忠和嚴顏取得漢中大捷,並斬殺魏國名將夏侯淵。可惜,英年早逝,終年四十五歲。

    根據分析,在軍事層面,法正要比諸葛亮強一些,如果法正不死,可以輔佐張飛、魏延等從漢中出發,配合諸葛亮、關羽,雙線進兵。

    如此,在取得伐魏勝利之後,以區區東吳的一隅之地,統一是早晚的事情。

    回到題目本身,如果單獨的關羽張飛存在,雖然能夠在戰場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是,戰場上事情絕不僅僅是武將的事情,還需要大量的後方支援,包括糧草、兵力補充和後方穩定等,所以,僅僅留下關羽、張飛是沒法保證在三國爭鬥中取得優勢,統一就不用想了。

  • 10 # 易讀春秋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當然可以說可以或者可以認為不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所以,這個問題的設定本身就是有矛盾的。不成立的。

    為什麼可以?荊州天下之腹地,北可以逐鹿中原,南可以制衡湖廣,西可深入川渝;東可盡佔東吳,先北後南,先上後下。總結起來就是高祖劉邦走的路線,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出子午谷取長安,一統中原,而後自北向南,自上而下一統天下,並非不可能。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案例, 就像漢高祖劉邦、靖難之役的朱棣、滿清的多爾袞、搶佔先機的林彪。

    為什麼不可以?曹魏久居中原,統治者當時天下最大的地方,而且中原自古有稱得中原者的天下之說,後來的司馬家族就是這樣統一天下的。這裡我們不扯遠,只說為什麼不可以的問題。第一,蜀漢在人才團隊建設上是有巨大缺陷和先天性不足的,人才斷層是最致命的。就有了後來的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二,在天時和法統上劉備已死,後主劉禪太弱,諸葛孔明一死,蜀漢氣數已盡。

    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出蜀作戰幾番都是因為糧草不濟,而被迫撤兵。連年的戰爭讓蜀地人民不堪重負,內部矛盾不可忽視,後方的平定是一時的矛盾調和。因此,蜀漢統一天下的大業,在天時、地理、人和、神鬼四個層面都是不具備的。

  • 11 # 獨行彩雲間

    不可能。即便五虎上將加魏延都健在,孔明龐統法正劉巴等謀士都正值壯年,那麼劉備也不可能統一三國。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上學時候學過一個“下層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理論,一個蜀國,不過彈丸之地,和孫權比不佔地利,和曹操比不佔天時,劉備只能占人和。劉備再占人和,但是他地方小啊,每次打仗能不死人嗎?每次死點每次死點,禁不住一直打啊。人從小到參軍起碼也得15以上吧再晚點就是18,蜀國人口基數少,導致他們繁衍生息的也慢。一來二去,人口就青黃不接了,就是老的老,小的小,年輕壯年的都GG了。

    曹操的北方就不一樣了,基本北方都是曹操的地盤,人多啊,物質資源也豐富。當三足鼎立的時候,北方的錢糧支撐曹操打10年都不是問題,而且夏侯惇在那個年代就以屯糧著稱。曹操手下兵多將廣,就是人多,充分分擔了曹操的壓力,這也使得曹操從一開始就佔據了主動,從局勢上看,曹魏一統只是時間問題。

    蜀國就不一樣了,路不好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蜀國的物資供給一直是一個大問題。諸葛亮幾次出祁山多數都是因為糧草供應不上導致功敗垂成。尤其是夷陵之戰以後,蜀國幾乎損失了80%的主力,沒個百八十年,根本恢復不了國力。從那以後,劉備留給孔明的就是一個爛攤子了。諸葛亮能做的就是沒事騷擾騷擾曹魏,但是根本傷不到人家的核心力量。

    越拖越久,人總要老去,劉備的人和一點點都耗沒了,蜀國離亡國也就不遠了。

  • 12 # 順160015604

    不會的,年輕的時候,荊州沒失,張飛沒被殺,都沒有統一,何況老了,在說魏國人才濟濟,不是那麼好統一的。唯一有統一機會的是魏國,可惜火燒赤壁元氣大傷,但是守疆還是沒問題,如果赤壁之戰魏國勝了,就是三國統一,但是在赤壁之戰之前,有能力一挑二的只有魏國。

  • 13 # 電視劇裡看歷史

    首先,劉備底子太薄。

    打仗不是打架,打仗拼的是國力,是軍隊,不是一兩個將領就能決定的。就算關羽沒失荊州,張飛也不被殺,劉備跨有荊州益州,此時劉備的勢力達到頂峰,然而就算在此時,《三國志》中記載劉備也只不過擁兵20萬餘,相比之下曹操佔據青州,幽州,幷州,冀州等中原九州,擁兵40萬,孫權佔據揚州,交州和荊州三郡,擁兵20餘萬。所以從兵馬和屬地來看,劉備沒有把握打敗魏吳兩國之中任何一方,自然也就不能一統天下。事實上,劉備在漢中之所以能打敗曹操不過是因為劉備把老本壓上了,而曹操需要在東南留兵以防東吳而已。

    其次,孫劉聯盟名存實亡

    自從劉備據有荊州賴著不還後,孫權就對劉備懷恨在心,幾次三番討要不成,孫權已經動了殺機,不然也不會趁關羽北伐時奪取荊州而不是攻打同樣空虛的合肥了。所以劉備也不能聯盟孫權與曹魏爭鋒,自然也就不能一統天下了。

  • 14 # 璞玉點評

    如果關羽張飛都健在,劉備如果按諸葛亮隆中的規劃,可以一統天下。前提是本著東聯孫權北拒曹操,在保證荊州安全的前提下,關羽從荊州起兵,劉備率益州之中出於秦川,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也。

  • 15 # 獨舌視界

    三國時代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那就是關羽北伐曹魏時被東吳偷襲丟了荊州,關羽被俘身亡,緊接著張飛急報兄仇被部下殺害,而後登基為帝的劉備打著為兄弟報仇的旗號,傾全國之力伐吳,在夷陵被新上任的東吳大都督陸遜擊敗……一連串的反應慢慢消耗掉了蜀漢積攢多年的力量。至此,諸葛亮出山後已有一統華夏之勢的大好局面不復存在了!

    那麼,如果關羽恪守孔明“北拒曹魏、東和孫吳”的戰略方針,張飛也沒有遇刺身亡,那麼奪取漢中、佔據益州荊州的劉備能否統一三國嗎?我認為,是有可能統一三國的,但是蜀漢統一三國有一個自始至終的變數!

    我們先分析一下劉備能夠統一華夏的可能性!

    諸葛亮出山前,劉備是比較落魄的!其麾下的武將有關羽、張飛、趙雲等,謀臣也只有孫乾等三流謀臣。按照曹操的說法,在劉備得到諸葛亮、龐統後是龍生兩翼,羽翼豐滿!

    諸葛亮與劉備初見時,便為劉備制定了聞名天下的中興漢室的進軍方略-“隆中對”。劉備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聯東吳、立荊州、取益州、佔漢中,可以說劉備已經走完了隆中對三步走的前兩步,只差兩路進軍伐魏、進軍中原的最後一步了!可惜,因為關羽的大意失荊州,蜀漢集團丟了北伐根基重地-荊州,兩路伐魏成了空想,只能從難於上青天的的岐山伐魏!

    若荊州不失,益州部分主力從漢中方向居高臨下逼近雍涼,伺機攻佔長安。而蜀漢主力駐守防禦東吳,荊州精銳從荊州出發伐魏,那麼曹魏將面臨分兵三路拒敵(漢中方向、荊州方向、揚州方向),最終將被各個擊破。魏亡則東吳必將勢魏,佔據長江中上游的蜀漢必將以荊州為跳板,順流而下,配合揚州方向的蜀漢軍隊東吳形成合圍之勢,如此,東吳必亡!

    至於三國時鹿死誰手的變數,我認為這個變數就是長期實力第二的孫吳!客觀的講,孫吳是一個退可守、進不得的保守集團,且陰險無比!用魯肅臨終的遺言講,東吳要想在三國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只能是“魏強則連蜀,蜀強則連魏”的戰略!因此,在分析三國時期劉備能否統一天下這一類的話題,我都會講,無論蜀吳關係如何,劉備集團要想有所作為都不能放鬆對東吳的防備,即使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去機械的執行,也要將主力放置荊州,除了北伐還要留守重兵防守荊州!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 16 # 前塵舊事已成雲煙

    不會,諸葛亮的草廬對,提出的是大致戰略方向。但你想統一全國,不僅僅靠人和,地利,還有天時,氣運。蜀吳聯手還有機會,但讓蜀國自己來,很難,因為還要防備吳國的偷襲。

  • 17 # 逸楓煙雨

    題主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也不好回答,荊州,劉備只是佔有南郡,關羽也確實是一代名將,關羽不亡,荊州還在,那麼隆中對還有實現的可能,因為關羽不死,也就不會有夷陵戰敗,人才凋零,不過,戰爭除了名將以及謀略,更多拼的是國力,蜀漢國力最弱,人口最少,只能像諸葛亮說的,待天下有變,不過劉關張年紀也不小,後面的演變也只能是互相拉鋸,赤壁之戰之後,三足鼎立已成,誰也沒有實力吞併誰,就像戰國之初一樣,統一天下也不是沒有可能,但很大可能,不是在劉備這一代

  • 18 # 大白話說金融

    只能說有這個可能,因為諸葛亮的隆中對講的很清楚,這是其中一段:若跨有 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所以說一統是有前提條件的,首先是跨有荊州和益州,固守險要,對內將少數民族安撫好沒有內亂,對外交好孫權,內修政理,使國力強大,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要等天下有變,如果天下沒變,那就呆在荊州和益州,依然可以有霸業,現在我們看這個天下有變應該指的是曹操死或者是北方叛亂,最後,如果天下有變,那麼是兩路出兵,一路由一上講率領,這個上將基本認為就是關羽,從荊州出發,向宛城和洛陽進軍,另一路是主公從益州出發,出漢中以向長安,長安和洛陽在主公手裡,那麼漢室可興,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旦據有長安洛陽,那麼關中腹地沃野千里,劉備將有一個廣大和富裕的後方,另外,潼關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可確保關中地區安定,且長安是東漢都城,如此重要之地,若入劉備手裡,漢室有可能復興的,所以即便關羽張飛不死,劉備有可能一統,但實際情況卻很複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蜀漢不會過早滅亡,諸葛亮也不用嘔心瀝血,功敗垂成了。

  • 19 # 阿老47

    以關羽的人品和智力而論,不失荊州也失益州,守哪失哪,無法改變。若把關羽留在劉備身邊當保鏢而不讓其將兵,仍有強敵曹操和孫權。因此,能夠三分天下已是難得。想一統江山絕無可能。

  • 20 # 沐芊煥

    不會,當時人口差距,兵力差距懸殊。魏國人口總數是吳國的兩倍,吳國人口最多也就六七十萬,吳國人口又是蜀國的兩倍,蜀國總人口不足三十五萬人。那麼,三個國家的可支配兵力比較之下差距懸殊,蜀國可支配兵力不足二十萬,精兵能有十萬就不錯了,吳國兵力是蜀國兵力的兩倍,魏國兵力又是吳國的兩倍。大魏在北方根深蒂固,本來就是打不過的,但是諸葛亮又不得不打,蜀國本就勞民傷財,但是他只能靠打仗來另圖發展…大勢已經註定在北方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孩子考完試了,家長總是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