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雲嶺科技
-
22 # 馮阿元
說實話,談不上有多熱愛。而之所以從事現在的工作,也只是為了養家餬口而已,解決最基本的生存問題。
現在從事的工作和大學所學專業也沒有太大的關聯性,只不過說起來比較穩定、是大家眼裡的“鐵飯碗”餓不死,也發不了什麼大財,至於職場發展空間,也是熬年限、混資歷,等歲數上去了,自然工資也就慢慢上去了。
聽起來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剛進來的時候還有點激情,慢慢的也就不再那麼有動力的幹活了,至於熱愛就更談不上了。
每天只求工作不出差錯,是自己的活本本分分幹好,不是自己的活能推就推,畢竟在這種單位呆久了,越來越明白乾得越多,錯的越多,最後責任什麼的也得你承擔,所以屬於自己本該承擔的,那就認真做,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
好的一點是,能夠保證正常的節假日休息,也沒什麼加班的時候,所以一天除了工作還可以有自己的一些時間。下班後,我會利用這段時間學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如畫畫、跳舞,也是為了豐富一下自己的生活,多學點東西總是沒錯的。
而所謂的工作,真的就是為了每月發的那點工資,讓自己的生活有最基本的保障,可以自己養活自己,不讓父母擔心。
大學的時候,還憧憬自己可以去什麼外企大公司,在北上廣透過自己的能力闖出一片天地,但是真的畢業後在社會上混了一圈才發現,所謂的闖出一片天地也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而已,理想總是很豐滿、而現實總是這麼骨感。
在被社會碰的頭破血流之後,還是聽從父母的話,回到家鄉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安安穩穩地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過自己的小日子,週末可以陪陪爸媽,也可以去周邊逛逛,總之再也不用為了自己腦中臆想的“努力”而壓力倍增了。
可能20多歲的我會看不起我現在所做的選擇,覺得是沒有理想、沒有抱負,然而生活哪裡有那麼多理想主義,只要自己覺得舒服就好。
就像中村恆子在《人間值得》一書中所寫:
“工作只是為了賺錢養活自己而已,為了錢而工作,並不是可恥的事情,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沒必要把工作當作非常嚴肅的事情對待,每天努力地生活,做好眼前的工作,至於出人頭地、實現人生價值、自我成長之類的,等立足安穩後,在閒暇之餘再慢慢思考。
所以,不要對工作期待過高,不要把自我價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我們把工作的目的想的簡單一點,不去增加它更多的其他使命,這樣是不是覺得輕鬆一點?
為了活著而工作,這並不可恥。當然,如果你有幸像馬雲那樣把自己的理想做成一份事業,並且始終熱愛自己的工作,那麼我真心祝福你。恭喜你,能把工作當愛好來做,真的很幸運呢。
就像那句網路流行語調侃的那樣“上班別和我談理想,我的理想是不上班。”
畢竟我們努力工作,堅持上班的意義也是為了以後真的能實現不上班。
雖然很難,但是萬一以後就真的實現了呢?
回覆列表
真的熱愛! 可以把問題換成:當前的工作是否是自己的喜歡的以及如何看待。對待一份工作,幹一行厭一行是常態,愛一行同樣是。
仔細琢磨這個問題,究其根本,普通人大多得有半輩子是在工作,如果半輩子都在和不開心的工作中度過,未免活的也太無趣。工作對我們來說僅僅是個掙錢的工具嘛?那掙錢的目的是為了什麼?難道不是為開心過好有質量的生活提供物質保障嘛?這是一個悖論。與其讓自己長期在壓抑中去掙錢,再用錢換來一時的歡愉,跳出迴圈,還不如讓自己在工作中獲得更多的快感。
稻盛和夫的觀點是:想度過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推薦看看他的書:幹法。
我覺得工作是獲得自己想要生活的手段。在工作中常划水的員工:抱著“拿多少錢幹多少事”的態度,不是自己的工作絕不多幹,加班的事情能避免就避免。是不是很熟悉,大有老員工苦口婆心給給新人洗腦。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一個人每週至少要工作40個小時,而平均每個人的工作年限是35年,也就是說除了睡覺以外,佔據你最多時間的是——工作。在每天8個小時的時間裡,怎麼度過取決於你,你是要渾渾噩噩度過一天中時間精力最充足的時間,還是集中精力解決一個個拋過來的難題磨練自己的技能,選擇權在於你。
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是一種職業興趣測試,人們通常更加願意選擇與自己的興趣型別相同的職業環境,比如具有現實型興趣的人則希望在現實型的職業環境中工作,最大化地發揮個人的潛能。但職業選擇中,由於存在社會的職業需求問題及獲得職業的可能性問題,個體並非一定要選擇與自己興趣完全對應的職業環境。請參看下圖:
希望大家可以透過工作直接獲得幸福,生活已然苟且,不負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