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兩個都是男孩,但婆婆明顯偏疼大寶多一些,有時很明顯的,但我婆婆又是那種很小氣的人,你說了她,她就會生氣很久。該提醒她嗎?如何提醒。
10
回覆列表
  • 1 # 洛洺汐

    我兩個都是女兒,生老大,生了奶奶就幾乎沒放過手,生老二,我在醫院第二天才去的,後面回家也是,老大坐月子都是和奶奶睡,老二幾乎沒和奶奶睡過,不僅她,孩子們姑姑態度也一樣,後面一兩歲了還我說她偏心,好像老二不是她孫一樣,她說我好像老大不是我生的一樣,我才細想,因為老二先天弱一些,我是關注多一些,而且覺得大家疼老大多一些了,就潛意識補償老二一樣,親媽不自覺的尚且如此,何況奶奶,後面我不在家,我老公打電話給我叫勸勸婆婆,說妹妹生病了,難受,我婆婆老哭,還不吃飯……老大因為家裡好長時間沒小孩了,難免新鮮,生了老二,老大已經相處一段時間了,相處多一些感情自然深一些,不要太強求,慢慢久了就好了

  • 2 # 一起學嬰育

    婆婆永遠代表不了媽媽的態度,她怎樣都無所謂,既然小心眼,那就不要跟他說好了,哪有完全平等的,以後你兒子走向社會也會有不公平出現,難道你還要去找別人說一下嘛,所以現在這樣也是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還有婆婆雖然是一家人,但又不是一家人,所以根本沒必要去說,說實話有時候父母都會偏袒哪個多一點,更不要說別人,他們當然是看大誰就跟誰親,常理之中的

    寶媽這種情況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好了,對一個偏袒總比一個都不偏袒的好一些吧,想開就好了

  • 3 # 麼裡呢理工

    我是小寶兩個月,大寶兩歲多,婆婆帶大寶,吃睡玩都是她,帶的很好,白白胖胖愛吃粥飯,也聽話,又會說,小寶肯定是自己帶啦,要吃母乳呀,大寶像我,小寶像爸爸,沒有誰偏心,只是小寶還小,肯定媽媽多花時間,大了兩個都一視同仁……

  • 4 # 蛋仔嘛嘛成長館

    說實話,碰上這樣的事情,你內心知道就好了,何必提醒呢?提出來也不見得能改變婆婆的做法,還搞得她心裡不舒服,有必要嗎?

    對於孩子來說,受點這樣的委屈也沒什麼,只要為人母的你,不讓他們有落差感,好好教育他們就行。畢竟,將來的社會,還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這也算是從小鍛鍊吧!

  • 5 # 柳下愛

    自從生了二寶徹底看清了婆婆的為人!我家也是兩個兒子,婆婆當初是希望我們二胎能生個女兒,結果還是兒子,明顯婆婆對待二寶就和大寶當初不一樣,雖然生大寶那會兒沒少受她的氣,大寶那會兒就跟孩子跟她生的似的,不讓我碰,天天掛嘴邊“我抱走,餵奶粉!”大寶那會兒特別明顯的搶!到生了二寶,就天天說大寶“我家的,我家的!”就好像二寶就不是她家的了,偶爾抱抱二寶,要是大寶不讓她抱,於是逢人就說“哎呀。我要是抱抱二寶,就把大寶氣死了,就把他氣死了!”真沒誇張,幾乎就看到一個人就說一次,生別人不知道似的!完全就好像大寶是她孫子,二寶才是我們的孩子,大寶不是我生的似的,真夠可以!

  • 6 # 頌羿媽走母乳路

    家裡有了二寶以後,家人有所偏愛都是人之常情,但是作為父母應該彼此達成共識,儘量做到公平對待兩個孩子。夫妻之間多做溝通,如果發現有一些偏愛的行為,相互提醒。至於婆婆的態度,可以讓老公去跟婆婆做溝通,跟婆婆客觀清晰的表達出希望,相信老人也是會理解的。

    退一步講,即使老人沒有辦法做到公平對待,她就是偏愛其中一個,媽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懟老人,這樣會增加孩子心裡的負面影響。適當的時候,如果孩子問起,媽媽可以跟孩子解釋為什麼奶奶會疼愛哥哥多一些,幫助孩子用平常心去看待這件事情,適應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我們可以教育孩子,以後遇到更多的人,也會遇到喜歡我們的人和不喜歡我們的人,不必要太過於活在別人的眼裡,最重要的一點是,在爸爸媽媽的心中,兩個孩子都一樣的愛,兄弟之間也要相親相愛,互相扶持。

  • 7 # 高興媽媽聊育兒

    我覺得婆婆出現這個問題是因為從大寶出生婆婆就帶,時間長了,婆婆與大寶之間自然有了感情。而且大寶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老人可能更喜歡。二寶出生以後,老人可能就沒有之前那麼高興了,畢竟經歷了一個孩子的成長,再帶一個小的,那樣會很累。況且失去了新鮮感,失去了興趣所以婆婆的態度不一樣可以理解。如果覺得嚴重,可以適當的提醒一下。

  • 8 # 竹子至清

    這個問題,沒有必要太糾結,二胎之後,家公對大寶和二寶的態度不一樣,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吧,沒必要上綱上線。

    老公態度也是相似啦,第一次當爹,各種驚喜,什麼都包辦,小心翼翼,第二次當爹,如果是和第一胎是同一性別的,新鮮感少了一半,驚喜也自然少了一半,見過第一胎小心翼翼地養著,最後也自然生長了,所以第二胎就心寬一些,更加”順其自然“了,這沒什麼吧,不能說”偏心“不”偏心“,只是人的本能就是如此,當媽都是如此,不然怎麼會有”一胎照書養,二胎照豬養“的說法呢?

    再者,兩個孩子本來就不一樣,人的情感總有個”先來後到“,畢竟第一個孩子已經相處了好幾年,積累了一定的感情基礎,突然來了一個新生命,只是說把精力轉移一些來照顧,情感上對第一個還是有所偏倚的,特別是老人家,這點可以理解吧。只要不是觸犯到”原則性“問題,如果實在看不下去,可以開玩笑地語氣說:”兩個可都是您的孫子啊!“談笑之間去提醒,也許有些問題就可以化解,反正不要擺上檯面,鄭重其事去說,這樣反而會增加家庭矛盾。

    只要想著他們都是愛孩子的,自然就心寬許多了。

  • 9 # 笨媽熊娃

    即使是孩子的父母也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更何況是老人。如果不是重男輕女的話,個人認為可以考慮做這樣做這樣三件事:

    其一、說服自己,理解婆婆

    站在老人的角度,有所偏愛很正常。比如因為孩子相貌和兒子相像程度、行為方式、孩子的言語表達能力和孩子的年齡等都會造成婆婆有所偏向。

    其二、對婆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平時多和老人溝通,都是孫子孫女,偏向會讓孩子心裡有陰影,覺得家人不愛自己,而對孩子造成傷害。如果婆婆仍然不能理解,那麼就多和婆婆講一些新聞上的事例,告訴她這樣做會對孩子有哪些不好的影響。

    其三、和孩子多溝通、儘量做到公平對待

    要多多和孩子交流溝通,解釋自家婆婆的行為,比如,奶奶和爸爸媽媽都是愛你的,只是由於可能你年紀大些,有時候覺得你能自己做很多的事情就忽略了你的感受,等等。讓孩子理解家人的偏向行為。與此同時也會把對孩子的傷害降低很多。

  • 10 # 小可之家育兒

    對於這個問題我說一下我的看法,以前我也是對“婆婆對孫子孫女的態度不一樣“”而感到氣憤,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慢慢的想開了。

    其實當自己想開以後回頭想想,婆婆畢竟是孩子的奶奶,2個孩子都是親的孫子或是孫女,對2個孩子有偏見我們也沒辦法,因為我們無法左右別人,至少還會對一個孩子好,如果趕上不好的一個孩子都不管那不也是就這樣了。

    其實孩子最主要的愛是來源於父母,只要是父母能夠平等對待,讓2個孩子感受到自己都是被父母愛的,幸福的就可以了。其實很多生二胎的父母頭疼是因為大寶擔心有了二寶失去了父母的愛,並不是其他人的。所以明白這點從做父母的身上不斷檢討,看看有沒有不妥當的地方,時刻關注2個孩子的心理就可以了。

    所以,婆婆對於你家2個孩子不一樣就不一樣吧,你說也改變不了她內心的想法,這是打心眼裡的認知,即使你說她也不能改變現狀,反而會發生不愉快,還是那句話,做好自己就可以了,至於其他人怎麼做我們管不了。

  • 11 # 晨光微曉

    這個關鍵看父母。

    再說老大本來是家裡的獨生小孩,自己享有所有資源,突然多了一個來爭資源的,即使當初他不反對要老二,但真正二娃來了,他依然會有很多大的心理不適,所以老人偏著老大,其實是對這一情況彌補,有利於老大心理平衡。但是作為家長冷處理就好了,別說出來,否則一種不言而喻的默契被擺到明面上反而容易有後患。

    至於以後,等父母有精力了,多注意兩個孩子的感情培養,自己能多帶多帶,自然倆孩子就會越來越親近,這不就足夠啦?

    至於二寶,他一出生就是這樣的狀況了,不強調他也就自然接受了。反而說出來,本來不注意的注意了,就成了傷害了。

  • 12 # 小語129730

    面對老人對大寶和二寶態度不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家是如何處理的。

    首先,我想對於爺爺奶奶來說都是自己的孫子孫女,他們都很疼愛,只是他們或許更疼那個比較“聽他們話的”(重男輕女另當別論)。

    在我們家雖然從大寶出生以來已經給老人洗腦近6年的時間,可是他們還是回去比較兩個孩子,而且經常會對大寶說“你看妹妹多聽話;你看妹妹多白;你怎麼這麼自私不讓著妹妹;她還小你要學會愛她照顧她……”

    每每聽到這樣的話我的內心都很不舒服。

    其次,我會坦誠地對婆婆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可比性。”(能說出這句話我也是經過了4、5年的時間讓自己成長,讓自己變的有力量。)我知道當時婆婆一定會覺得我衝撞了他們,但是我知道我是孩子的媽媽,我有責任維護自己的每個孩子。接著,我會對孩子說“寶貝,無論你是什麼樣子,你永遠都是媽媽爸爸的寶貝。”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一定要和自己的先生溝通,把你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觀察到孩子當時的表情都說給他聽,一般不是“媽寶男”的老公都會理解你。和公婆生活在一起,一定要老公不說替你說話,但也不能愚孝,他能現在“理”這邊即可。

    所以,無論我們面對什麼問題時,都需要自己有力量去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為只有你是成人才會保護好自己的孩子。

  • 13 # 北鼻媽咪

    看了一下你的描述,我覺得您的婆婆對待大寶比較好,可能是因為大寶的性格方面比較合你婆婆的心意,而小寶可能因為小,花費的精神就比較多一點。老人家嘛,肯定精力沒有年輕人那麼多。如果要讓她發費很多精力去對付一個小孩,那麼她不如喜歡大的,因為如果大的懂事,她就不用花費那麼多的精力。

    反正我老公就是這樣子的。在我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基本都是做甩手掌櫃,不管。但是孩子大了之後不用他抱,不會吵他,他就會經常帶著孩子出去玩呀,陪孩子下棋呀或者玩跳棋之類的。他自己也親口跟我說孩子小的時候他不想管,因為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孩子大了之後,他就可以為孩子做很多事。

  • 14 # 遇見靖雯

    可以和婆婆好好溝通啊,可能他是帶大寶習慣了,對大寶比較上心,而二胎他接觸時間少,所以關切少點。可以告訴他,兩個孩子一樣,如果對大寶過於關切,可能對他造成溺愛,對小寶心裡也不好,希望平衡點。

    或者直接把小的給婆婆帶,讓他在一起的時間多點,慢慢的就習慣了。

    一大寶多大?如果會溝通的話,你和大寶溝通,讓他問問奶奶為什麼對我比對小寶不好呢,要求奶奶一樣疼小寶。

  • 15 # 冉冉媽媽

    其實這樣的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二胎家庭越來越多,如果一個男孩,一個女孩,還看不出來,如果是都是男孩,或是都是女孩,真的待遇真的得天壤之別啊!

    婆家和孃家的第一個孩子婆婆家也疼,孃家人也疼,特別是家裡有沒有結婚的姑姑或是小姨,更疼這個孩子!就拿我家來說吧!姐家倆兒子,由於大寶和二寶相差1歲,大寶一歲那會就讓孩子奶奶來帶,孩子奶奶也是格外疼大寶,我家這邊也是,有了好吃的明顯就會只記得大寶,記得大寶小時候那會每次在外婆家住一段時間,每次一回去,我這當小姨的都會想好幾天,有時甚至抱著大寶枕過的枕頭想他!家那會就說我偏心,不疼她家二寶,大寶什麼都好,二寶什麼都不好,呵呵

    其實都是一家的孩子,沒必要計較那麼多,想想手心手背都是肉,五個手指還不一樣長短的道理

  • 16 # 清晨婭婭

    這個問題也是我即將面臨的問題,大寶婆婆帶的比較多,二寶就都是我帶,馬上我要去上班,就準備二寶也給婆婆帶,但很擔心婆婆會偏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影響,所以,我目前就在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我會明確告訴婆婆兩個孩子要同樣對待,說明下,二寶是女兒,不能重男輕女,婆婆也算明事理,答應的很好,但具體還要看帶孩子後的情況了。不過,後續還會讓老公時不時的提點下,因為老人有的時候潛意識裡喜歡哪個就會多向著哪個一點,有時可能他們自己都意識不到那是偏心,所以遇到這樣的情況,還是要點明溝通一下為好。老人的態度不一可以慢慢做思想工作改過來,但作為父母的就一定不能偏心,這對孩子來說比爺爺奶奶偏心對他們的心理傷害都要嚴重,父母給孩子公平的愛,孩子也會更相親相愛。

  • 17 # 阿喵來了

    這事肯定不能忍忍就算了,因為這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孩子小時候,會以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喜歡自己。如果他發現有個人對他很冷淡,就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好。

    所以,這事建議從兩方面解決:

    一方面,要跟婆婆好好談談。當然不能寶媽出面,而是由寶爸來說。他們好歹是一家人,說事情方便,就算婆婆當時生氣了,也不會記恨自己兒子。

    一般,這種事只要一跟老人強調,都多少會有一點效果的。至少她會知道,不可以對孩子太過分。

    另一方面,就是要跟孩子好好聊聊。這種事由媽媽來做更好,因為年幼寶寶的安全感主要來自於母親。

    媽媽可以向孩子說一下,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人,不一定每一個人都會喜歡他,然而無論如何,爸爸媽媽都會永遠愛他。

    孩子只要確認了這一點,別人對他態度再不好,也不至於造成嚴重後果。

  • 18 # 甲乙丙丁掌櫃

    也許對於你婆婆來說,與大寶相處的時間更長些,或許大寶也是你婆婆一手帶大的,感情自然深厚。其實在我看來只是時間問題,同樣都是自己的孫子,肯定是兩個都疼愛的!多給你婆婆點時間,多多接觸二寶。我相信等日子長了,相處久了,感情自然就好些了!

    既然你不方便指出你婆婆的不是,你若是覺得現在二寶受委屈了,那麼你們做父母的就更應該維繫好兩個孩子的平衡,多多關心一下二寶。我想寶寶在乎更多的是父母的態度,只要你們不偏心就行了,好好照顧二寶的心情,不要讓二寶有心理落差!

  • 19 # 慢慢慢成長

    二胎後,婆婆對大寶和二寶的態度不一樣,我覺得你是不是因為生了小孩後心裡太過於敏感了?同樣都是親孫子,一般婆婆都會同等對待啊。如果真的像你說的那樣,我覺得可以讓你老公去跟婆婆說,你就不要出面說了,這樣會影響婆媳關係。再者,如果婆婆改不了的話,那就讓婆婆回老家,你自己辛苦點,帶兩個寶寶。

  • 20 # 寬和教養

    首先,“婆婆偏疼大寶”究竟是題主自己的感覺,還是孩子的感覺?到底是題主自己在委屈,還是孩子表達過他的委屈?

    要知道,究竟什麼是“偏愛”,每個人的定義可能不一樣哦,更何況,有沒有一種可能,這只是題主自己的“偏見”呢?

    如果題主自己從小生活在多子女家庭,也受過“不被偏愛”的委屈,那麼就更容易將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身上,替孩子覺得委屈。

    所以,先請題主自省,自己是否過分敏感了。

    其次,如果題主的感受的確是客觀事實,二寶也因為奶奶對大寶的偏愛而感到失落。那麼題主做應該做的,不是去改變奶奶的態度,而是教二寶如何應對他的處境。

    或許這麼說很冷酷,憑什麼要幼小的孩子先做改變啊!但我不得不說,老年人往往有其固定的心理特徵,大機率下,老年人更難“進步”。所以我們如果探討一個最可行的方法,那不妨先從孩子入手。

    另外,也請題主寬心,因為孩子更在乎的,其實永遠都是父母對他們的態度,而非祖父母,所以如果題主自己能在工作之外多多陪伴孩子,傾聽孩子感受,私下裡給予“不被偏愛”的孩子一些補償,就可以很大程度安撫他的心靈。同時,也可以教孩子勇敢表達自己的感受,平和的爭取自己“應得的利益”。

    畢竟,我相信奶奶縱然有偏愛,也不至於對一個已經表達委屈的親孫子繼續“苛待”。

    而對那個“被偏愛”的孩子,也要講明,奶奶的做法有些不妥,導致你的兄弟心裡很委屈,所以爸媽希望你也能關照你的兄弟,用你自己的力量,讓家裡儘可能多一些“公平”,透過正向引導,培養“被偏愛”孩子的責任感。

    其實,每個人一生都會遇到“虧待”,與其白白積攢憤怒,不如致力於獲得改變的能力,能爭取的要爭取,實在要不到的坦然接受,自我調節。

    如果題主能首先控制自己,減輕對此事的焦慮,也許更能給孩子一個有力的榜樣。

    以上,與題主共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減肥吃夠基礎代謝了,差不多1500大卡,就是不上廁所了,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