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一隻獨立特行的兔子
-
22 # 織網的飛魚
百善孝為先,首先,我們要做好自己的本分,結婚生子,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其次就是好好生活,讓父母安心。
遵從父母的意願,父母要說是身體健康,如果父母喜歡跟子女住在一起,也要接受,和睦相處,如果父母不想跟子女一起生活的,就依父母的意思,讓他們自由,可以在週末常去父母家吃個飯,看看他們。
有很多子女結婚生子後都希望父母幫忙帶孩子,有好多父母出於無奈,要幫忙帶孩子,兩代人一起由於生活方式不同,讓父母很壓抑,所以,如果父母不想帶孩子或住一起也要體諒,不能以你們現在不幫忙,等你們老了也不要想我們對你們好。
父母把我們這一代人扶養長大已經很辛苦了,不要想每天山珍海味,如果覺得無味 ,過著不舒服,對老人身心健康也會影響,我們還是依著父母的想法,讓他們自由地過完餘生,這才是孝順。
-
23 # 使用者52055595239
現在的正宗孝順難得找,孝和順二字難以完成,有起碼的尊重和養老,治病就是好兒女了。因為他們要工作要奮鬥,要市場競爭,他們現在培養孩子是未知數的錢,他們有壓力,沒有什麼時間陪老人,只能體諒。
-
24 # 妙語說
孝乃百善之首!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唯一的至親就是父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 ,用心呵護著我們長大,為我們操碎了心。在這個世界上,只有父母對兒女的付出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所以,子女一定要孝順我們的父母,做為子女我們怎樣做才叫孝順呢?我認為,我們可以從一下幾點做起。
一、聽父母之言,尊父母之教
父母對兒女的愛,比海深比山高,做為子女我們今生今世都報答不完。 平時,我們一定要聽父母的話,不可以嫌父母嘮叨,嫌父母愛管“閒事”,因為這是父母對我們愛的體現方式。做為子女更不能把父母對我們的愛當成了理所當然的,要有一顆感恩之心才對。
父母給我們說話,我們要好好的聽著,哪怕不對,做為子女的不可以爭辯。長輩與子女之間,哪有對與錯,即便是對的,一爭就錯了,即便是錯的,一讓也就對了。對父母不可以有牴觸頂撞的情緒。
二、有時間多陪陪父母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隨著時光流逝,父母的年齡越來越大,但是做為我們一年之中又有多少時間能陪伴在父母身邊呢。父母已老,需要照顧,父母辛苦,需要疼愛。做為子女應多些時間留給父母,好好陪著父母說說話,好好的關心關心我們的父母。其實真誠的陪伴何嘗不是我們對父母愛的一種方式呢!
如果有時間,我們可以帶領父母到處走走,看看旅旅遊,帶著父母完成父母想去但沒有去過的地方旅旅遊,這也算是實現了父母的一大心願吧。
總之,孝順我們的的父母,就要從內心深處發出微笑,要和顏悅色,讓父母幸福快樂。父母給予我們生命,養育我們長大,我們唯有知恩感恩報恩。讓我們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
回覆列表
我覺得對父母最大的孝心就是陪伴。給再多的錢不如陪在他們身邊進行悉心照顧。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老人,最後義無反顧地把所有家產饋贈給陪他走過生命最後幾年的人,就足以說明陪伴對他們是多麼重要了。
有人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不論是對小還是對老。你陪我長大,我伴你變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老小老小,好有一比人老了,行動不便了,他們說話不清,走路不穩,最需要的是有人陪伴在身邊,對他們進行知冷知熱的照顧。
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2014年12月1日,宣佈辭職陪母,她辭掉了臺灣“文化部部長”一職,為的是“陪伴母親走完最後一里路”。
龍應臺的患有認知症(臺灣稱失智症)已近20年。在長達15年裡,龍應臺每兩個星期回屏東看望一次母親,無論是在臺當官,或是在香港教書,她都這樣堅持著。
龍應臺在《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這本書中寫道:“此生唯一能給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當下,因為,人走,茶涼,緣滅,生命從不等候。”
她的所作所為也堅定了我要好好陪伴父母的決心,希望用這種形式盡孝,親力親為地照顧他們,陪他們走過人生中最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