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路118
-
2 # 天雨146927234
這是水軍的噴。那有相聲不笑的呢?就是好點和差點,根在作品的優劣。其次才是演員的演藝問題。總之,同一劇本不同演員演出的效果,有些不同罷了。
-
3 # 使用者51306481925
相聲是曲藝形式的一種,幽默、風趣、詼諧是其語言藝術的特點。如果從頭到尾聽完一段相聲後,居然沒有一次令人忍俊不禁的 捧逗,那還叫相聲嗎?也許,這樣的相聲本身才是可笑的。
-
4 # 笑冰
我對這句話認同。因為相聲的功能一是教育人,二是愉悅人。相聲是透過捧哏、逗哏表演,在引人開心、快樂、發笑的同時達到教育人和薰陶人目的的。
如果看了聽了相聲表演,受不受到教育不說,還不能引逗人們發笑,這連起碼的悅人目的都沒到達到,那相聲表演還有什麼的意義呢?
所以說:看了相聲不笑,才是太可笑的事情。
你說呢?
-
5 # 晉有75
世間有很多種笑,沒有自尊的笑也笑不出尊嚴,笑是一種麻醉神經的妙藥,相聲祖師爺當年說相聲是為了吃飽飯在街頭賣藝,如今的相聲藝人去商演也是祖師爺給賞的飯,相聲藝人有飯吃了也應該用藝德回報衣食父母,讓觀眾們體會到相聲不僅僅是逗人大笑,還有比笑更可貴的藝術,那就是做人要厚道,健康發揚相聲藝術才是正道,沒有規矩逗活會引起轟笑,相聲藝人也要懂得迴歸自然,把觀眾帶進藝術中來,而不是岐途!
-
6 # 且聽楓吟
我覺得這句話很對,以前的有些相聲走偏了,解放前和剛解放時候的相聲很好,比如馬三立,相聲其實各國都有,不過人家叫脫口秀或者搞笑藝人,韓國和日本的搞笑藝人也是兩個人搭檔演出,我覺得他們取得名字很貼切,觀眾聽相聲是為了娛樂,而不是來受教育的,這就是相聲沒落的原因,總是想教育觀眾,又拿不出包袱,這種行為確實可笑,而郭德綱一派現在,又有點俗大勁了,應該再收一收,不管怎麼說,沒有他,中國相聲可能已經死了!
-
7 # 南山牧雲578
認同。相聲本來就是笑的藝術,如果相聲不可笑,正如雜技不驚險、魔術不神秘,當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就真的太可笑了。
-
8 # 虎哥不二門
認同呀!這句話沒毛病。相聲和小品本是一對孿生兄弟,為何相聲幹不過小品,就是因為相聲沒有小品令人發笑。都是大眾文藝,能引起觀眾共鳴的就是精品。記得這句話是德雲社柺子郭德綱說的,他的徒弟岳雲鵬領會最深,以一首《五環之歌》享譽相聲界。大名鼎鼎的馮鞏原先也是說相聲的,後來轉行演小品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
9 # 沉默者6706
“相聲不可笑就太可笑了”,這句話很經典,很風趣幽默。相聲本就是搞笑藝術,娛樂藝術,在笑聲中享受精神愉悅,在笑聲中得到啟示受到教育,是大眾喜歡的一種藝術形式
。不風趣幽默不好笑就失去了相聲藝術的靈魂,就沒味道了,沒有生命力了。
-
10 # 大器晚成aa
說學逗唱是相聲最根本的藝術表演,相聲不可笑,就太可笑了,這句話很有內涵,它就是衡量一個相聲表演著的智商和水評能力,高智商高水平的相聲藝術家,不但段子演講起來讓觀眾捧腹開懷,幽默恢諧,而且清新自然,不落俗套,使人回味無窮。如果一個相聲表演者,沒有深厚和濃重的藝術情操,為了趣悅觀眾,靠賣萌砸掛,低俗粗糟地逗笑玩兒韻,這樣的可笑聲是不可取的,也不是積極健康的娛樂文化。也是太可笑的相聲。
-
11 # 居安思危259197241
[相聲不可笑,就太可笑了]這句話應該怎樣說好呢?可以說相聲根本是不可笑的,但憑著演員精湛的演技,發揮得淋漓盡致,生動搞笑的臺詞而演變出一個滑稽的場面,因而令到觀眾捧腹大笑,那你認為相聲不可笑嗎?只不過要透過某種形式的精彩演繹,"相聲"這個名詞就可以完全改寫了,成為一齣滑稽的喜劇。
[相聲不可笑,就太可笑了]。 這句話可以說就是真的!
-
12 # 防火牆一哥
相聲不是可笑不可笑的事情,而是藝術的水平的高低,相聲是高雅的,弄得低俗,粗俗就不好了,僅僅是為了博人一笑,那也談不上藝術了。
-
13 # 梅梅Zh
相聲、小品、歌舞、戲曲:…影視……包括所有的文化藝術,方方面面的演繹!其目的都是要引導人們積極向上!☀️
-
14 # 馬火蟻
我完全認同這句話。
首先相聲是一門藝術。藝術就是要透過巧妙的藝術形式來娛樂觀眾,提升觀眾。無論是悲劇喜劇或是正劇,它都是要打動觀眾才能起社會作用。喜劇就是要讓觀眾在開懷大笑的同時思考問題讓觀眾在笑的臉上流著淚。如《卷席筒》,倉娃每次出場都讓觀眾喜不自禁,但很多人在笑的臉上不自覺的都流著淚。悲劇就是要讓觀眾在痛徹心扉的痛苦中,臉上露出微笑。如《竇娥冤》、《梁山伯與祝英臺》。正劇就是要調動觀眾的思想感情,該喜時笑,該悲時哭,最後讓你覺得解氣過癮,比如《白毛女》。
無論是什麼藝術形式,如果只想著去教育觀眾,那肯定是失敗的。他和老師讓學生座好開始訓話有什麼區別呀?
所以既然是藝術,首先就要考慮藝術效果。相聲從一開始出生,就有豆哏捧哏,這樣安排的目的它就是要逗觀眾笑。
其次相聲就是逗笑的藝術,無論多麼嚴肅重大的題材,到相聲大師這裡都可以轉化為笑料包袱。國外的脫口秀更是如此。
當然,為了逗笑而逗笑,這就不像是藝術了,他就像是在抓撓人,反而讓人覺得難受。對於有些題材,在安排笑料包袱時也應該注意分寸,不能違反良俗公序。比如有的相聲演員拿國難題材開玩笑,或者是拿己逝的老藝術家的名字是開玩笑等及觀眾的反感,就得不償失了。
如果我們去劇場聽相聲,一段相聲下來沒有笑點,我想都會很失望的。所以相聲不能為笑而逗笑,也不能為了教育效果而不要笑料包袱。只要不違反良俗公序,一段相聲能夠讓觀眾開懷大笑,那就是成功的相聲;如果能讓觀眾在笑的同時,內心隱隱作痛而不自覺的流淚,讓聽眾笑著哭,或者讓聽眾哭著笑,那是優秀的相聲!
-
15 # 縹緲間1
認同!
相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說,學、逗、唱。
單口,雙口、群口!
有捧哏和哏兒之區分。
他的演義,舞臺要求簡單,不是很繁雜!
演員,多為中青老,三結合的一代!
隨著這些年的發展變化,相聲藝術隨波動而行。
相聲,是以歡樂而呈現給舞臺的!觀眾們大都喜歡比較幽默,風趣的節目。
而如,已故藝術家侯保林電光柱一關閉,這樣節目逗人歡笑,已故藝術家逗你玩,等優秀作品已不復存在!
隨著人們的欣賞水平的提高,相應的喜聞樂見的節目也應豐富起來!
相聲,應該說出來讓人捧腹大笑!
而不應該讓人如抓搔胳膊窩一樣的笑!
-
16 # 景新15253545
相聲不一定都要逗人笑,但都要力爭幽默風趣。相聲不為專事笑料,也有針砭時弊,鞭笞醜惡,諷刺揭露,高臺教化的作用。一出好相聲,可以讓人反思人生,久久回味。不一定要從頭笑到尾,否則相聲就可笑了?相聲可笑,在於過分低俗。要讓相聲有生命力,主要還是在創作內容上下力氣。內決定形式,好演員多的是,社會呼喚有思想和藝朮價值的劇本!
-
17 # 龔愛民516
我個人的感覺藝術作品無論是說拉逗唱或其他功夫,都是讓觀眾在歡笑或流淚悲傷中感受原於生又高於生活領會生活中酸甜苦辣,享受藝術家表演中真,善,美的啟迪。對題主繞口令式問題理解不了。相聲很受群眾歡迎,我從少聽候寶林馬季等一批大師逗晿歡笑中長大,不知道沒有笑聲的相聲還是叫相聲嗎?可能人老了喜歡念舊,如同大光頭小品不上春晚對春晚也不感興趣,十多年沒有欣賞相聲了。因為什麼人也可以上臺表演,即使有笑聲也如同耍猴子的怪聲。
-
18 # 蘭石松鶴
此話看似繞嘴,細思下來,其中頗有哲理!相聲,從一幫打零工的社會無產者們的鬥嘴瞎聊、用以打發時間的調侃,逐漸演變成專職的一種藝術形式,其根基就是為了打諢取樂,如果說用它來闡述嚴肅的洗腦演講,那就太牽強了!
-
19 # 直來直去光明
聽相聲就圖樂呵,不笑就沒意思了,太可笑?什麼意思因人而異,你覺的好笑就笑,大聲笑掤"腹笑,附便,但公共場要有個度。說相聲的演員,說半天,鴉雀無聲,只能說演員還不夠藝術。還得跟師博學學還沒畢業。
-
20 # 遊戲一場夢一場
基本上認同,相聲嗎,在大家眼中基本上是逗樂的代名詞。實際上是早期相聲界的祖師,為了討生活在街頭講故事而演異過來的。開始並不可笑,為了生計而吸引更多的人圍觀、討生活,才新增的笑料。以後逐步演變現在以諷刺、幽默、搞笑的方式、方法來進行表演。根據人民教育水平的提搞,裡面還涵蓋以及教育、正義為內容的段子。
如果只以搞笑為主,不主張內涵。那跟耍醜裝傻有什麼區別,小品實際就是相聲演異的產品,他把相聲裡的情節以表演方式展現給了觀眾,讓觀眾有了更直觀的感覺。
在電視中忘了是哪個評委說:表演小品不能太平,要有起有落的亮點。大概就是這個意思。我說後來看小品時,看著看著就來一段悲情表演。我個人覺得有一種酸溜溜感覺,渾身起雞皮疙瘩,讓人不好受。我覺得這個評委不專業,只要小品裡沒有亂七八糟,有警世、宣傳正義和教育的意義把觀逗樂就得了唄
在人們的觀念裡,小品、相聲就是逗樂的代名詞,相聲不可笑,就太可笑了,這句話基本認同。
回覆列表
不否認相聲表演有寓教於樂的功能和義務,但是假如把相聲演變成說教的形式,那就不是相聲了!因此郭德綱再三宣告:相聲如果不搞笑,那就太搞笑了!
相聲是我們國家獨有的傳統表演藝術形式,有三百年的歷史,現在被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種娛樂大眾的民間藝術形式,我們不能拋棄,畢竟相聲和各種綜藝節目形式不同。
希望網路和媒體不要再給相聲演員套上一個緊箍咒,讓他們束手束腳,其結果是我們拋棄了屬於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