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慕詩茶客小月
-
22 # 生態鄉村
農產品滯銷,說白了還是資訊不暢通的問題。中國有13億人每天等著要吃飯,而土地資源卻只有那麼多,我就不相信一場疫情能讓人都不吃飯了,顯然不是嘛!
以前,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農產品的產銷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供應鏈條,農戶種植農產品,販子上門收購,然後再批給農產品銷售企業,最後才能到消費者手裡。現在,受疫情影響,使得之前這個看上去很成熟的產業鏈發生了斷裂,很多的農產品販子受到出行的阻礙,都怕農產品爛到手裡,清空倉儲後都在觀望,不敢大膽的進行收購,這就導致了農戶無法和大型的銷售企業進行溝通和交易,農戶賣不出去,而企業又找不到農產品進貨渠道,這就比較尷尬了,其實這樣的問題只要打通了資訊渠道,把農作物販子的那一環給補上,一切都會迎刃而解,至於怎麼補,我也在下面總結了一些經驗,尤其第3點,用好了保你受益無窮。
第一、主動出擊,打破以前的那種產銷模式
農作物是自己一鋤頭一鋤頭挖出來的,為什麼要把主動權交給販子?價格、質量都由他們說了算,想收就收,不想收就不收,作為農戶,我們要變被動為主動,自己嘗試聯絡當地的一些銷售企業或市場,無論是透過電話還是面談,都要讓企業知道自己有什麼產品,質量如何保障等等,把自己推銷出去,這樣不但能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還能直接和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少了中間商的差價,無論對農戶,還是企業,可獲取的利潤更高,何樂而不為。
第二、善用新媒介
資訊時代,人手一部手機,但手機不僅僅是讓你搜八卦,看電影,聊天的,你要把你的農產品資訊釋出出去,讓你朋友圈的人都瞭解你是做什麼的,你有什麼樣的農產品,我相信,有需要的人一定會找你購買,因為農產品就圖個新鮮。當然,你的產品要真的很有質量,因為這種交易很大程度上都是基於信任而成交的,一錘子買賣千萬別做,到頭來害的還是自己。
第三、尋求政府部門的幫助
二月份的時候,我們村20多棟的溫棚芹菜全都到了收穫期,將近十幾萬公斤,此時正值疫情爆發,各地都設卡嚴管,菜農們也是哭天喊地,有些人在自己的朋友圈裡發信息求助,可是收效甚微,總不能眼看著芹菜長成老芹菜吧,菜農們最後就向鎮政府反應了情況,效果就是不一樣,記者來了、農產品收購商來了,路也暢通了,僅僅4天時間,十幾萬公斤的芹菜被搶一空,有些菜農和企業還簽訂了協議,一場危機就這樣圓滿的解除了。
一場疫情,讓我們清楚的認識到了自己的短板,作為菜農,以後有閒暇時間,一定要自己多跑跑市場,做好市場的對接,對農產品價格、質量、銷量等要做到心中有數,不但能夠讓自己清楚下一季該種什麼,還能在關鍵時刻為自己鋪路,提高抗風險能力,如果再有類似情況,也不至於手忙腳亂,飯碗還是要端在自己的手中。
至於直播吧嘛,閒了可以給教著學一學,畢竟是新媒介,可以做精品農產品的銷售,注重質量和包裝、一定要“精”,價格也可以貴一點,但是直播對於量比較大的農產品,還是缺少爆發力,所以只能是輔助。
回覆列表
簡單的發表下個人觀點哈
現在所有商家,不論大小,只要以賣貨為主的都是商家,是商家令人頭痛的都是流量問題,流量不夠,沒人知道你的產品好壞,更別提買了,這是所有商家朋友的痛點,當然,如果你有錢,任性,那流量都不是問題,砸就完了!流量都是砸出來的。
針對樓主朋友提出的問題,個人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善:
1.如果你父母文化比較低,那就只能從身邊著手,簡單的跑業務,到各大商超,菜市場,酒樓飯店等,都是很好的據點,面對面跟老闆交談,說話總會的,然後推銷自己的產品。具體怎麼推銷,應該就是跟業務員談業務差不多,只要有勇氣邁出第一步
2.現在生鮮訂購不但要質量,還要服務,有條件的話可以在一些量大的批發部做總批發,去的人需求會更大,還可以做配送上門等等服務。
3.根據現在盛行的直播,年輕人搭把手,把直播程式安裝好,讓父母堅持直播,剛開始沒粉絲手機放在一旁不礙事,做實事就好,淘寶購物車什麼的上個產品不是難事。
4.建議多去大型菜市場尋求批發商,把菜帶給需要它們的大戶
5.萬變不離其宗的質量,賣什麼東西重在質量,要做出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