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 念家小母豬
-
22 # 設計柯南
有設計壁壘是對自己現狀的不滿足,期望有更好的設計能力
個人也是從事設計工作多年,從設計層面講:設計無止境,具備學習能力尤其重要,更要在學習中轉化成自己的設計邏輯,就如馬巖松說的一樣,最重要的是做自己。
馬巖松
只有發揮屬出於自己的特點的東西,作品才能脫穎而,就像這些年馬巖松推崇的山水建築理論。
例如日本設計師安藤忠雄是從精神層面出發,用清水泥 光 水 自然元素創造出如詩如畫般的空間
安藤忠雄
光之教堂
還有吉岡德仁 他一直在做“ 重的輕”用玻璃 水晶 亞克力等等特別輕的材料來做特別重的 有文化 有歷史的東西
吉岡德仁
玻璃茶室 光庵
建立自己的設計哲學或邏輯尤其關鍵,利用自己特有資源,走自己擅長的路。雖然我們很難成為大師,但起碼努力過 奮鬥過。
被別人抄襲呢?說明你的作品還不錯,也是好事哈哈,但該維權維權。舉個例子潘石屹的望京soho一樣被重慶的開發商抄襲
上為望京soho下為重慶開發商
-
23 # 飛天伴雪
首先做為設計人員,要不斷學習,不斷深入,設計人員不是單純的只會設計,還要了解同行業目前的前景。不斷去探索,不斷去實踐。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才能設計出巧妙的產品,設計者不能閉門造車。要從設計者向創新者轉換,不能只為了設計而設計。要有創新點。還要了解自己設計產品目前的專利情況。也可以透過政治手段比如申請專利。這只是表面的,我感覺如果想提高設計壁壘,就要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學歷。相互合作。比如說航空發動機,光刻機等等。就算是沒有專利。這種裝置也是非常難複製和設計的。想提高自己的設計壁壘,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能力。
-
24 # 設計寶庫
哈嘍,12年品牌設計師路過。
你一共提了三個問題:分別是關於提升設計壁壘、如何避免被抄襲、以及被抄襲之後如何應對。
先回答後兩個吧:
首先擔心作品被抄襲這件事,我真心覺得不用太去在意,即便做設計10年、20年之後,依然是一個小學生,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能力上更好。
話說回來,咱們就第一個問題好好聊聊吧,持續提升設計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事。
設計這門學問太深了,值得用一生去探索,即便是很多成名的設計大師依然沒有停止學習。
學習和提升設計其實會分成幾個階段:
初級階段:“眼低手低”的階段,可能入行一兩年,看的少做的少,這個時候提升審美能力是最重要的,多看別人優秀的作品就會有很大的提升,開啟自己的眼界,試著去做一些臨摹練習,最最重要的是加倍的努力。
中級階段:“眼高手低”的階段,在這行也混了5、6年了,經常優秀作品薰陶和影響,即便自己還做不到至少知道自己該努力的方向了,這個階段沒說的,就是多學多做,沒有捷徑,多多看書,看書會讓你開啟更廣闊的世界,充實自己的理論基礎,擴充自己的認知邊界。以及繼續看更優秀的作品,吸取優秀作品中的營養,透過每一次的實戰悟出更多門道,將感覺轉化成能力,並定期覆盤,總結經驗。
高階階段:只能說是普遍意義的“高手階段”,也可以理解為高手階段的入門階段。大概從業10年以上,在圈子裡混的不錯的。這個階段的設計師提升能力相對會慢一些,因為已經完全進入一個新的瓶頸期,往往到這個階段的設計師,都會養成很多有關提升設計能力的好習慣,比如不放過生活中的任何細節,不錯過任何美的事物,時刻在觀察和收集,擁有藝術的直覺。
隨著不斷的學習、實際、反思、沉澱,經歷和閱歷的提升,重新審視過往的事物會得到全新的答案。正所謂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只不過這時候看到的山和最初的山已經不同了。
總結來說就8個字:用眼、用腦、用心、用手。
用眼:多看書和優秀作品,尤其是大師的書和作品。
用腦:反思,歸納、總結。形成經驗、流程、方法。
用心:從不停下探尋美好事物的腳步。用心感受,別用自己的認知範圍去決定事物的價值,時刻保持好奇心,努力認識世界。
用手:執行。
-
25 # kell
作為一個老的設計公司的業務,我可以肯定的和你說,沒辦法的,設計的智慧財產權這塊如果做一點修改,在法律上都沒辦法;現在好多客戶,拿著你的施工圖紙去別的地方報價就說明要麼你的價格貴,要麼你的溝通方式有問題,我們也被抄了很多方案,真沒辦法
回覆列表
被抄襲證明有人認可你的作品,這不好嗎?而且好的設計不都是從模擬,抄襲 研究,研發,創新開始的嗎? 加油 朝著被人抄襲的方向去吧,因為只有大師級別的才會被人抄襲。而大師不怕被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