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歧路Fra
-
2 # 滿樓書坊
之前我覺得書越多越好,多多益善,現在不這麼認為了。
原因如下:
首先,現代人的學習工作如此繁忙,而生活中休閒娛樂方式又如此豐富,每個人的時間都很有限,實在看不了這麼多書。
一般就且不說了,哪怕你是專業研究搞學問的,甚至就是專職寫作的,一年也看不了多少書,充其量一兩百本最多了。
如此,要麼多書幹什麼呢?不過是擺設罷了。
其次,再大的書房,也抵不過書太多,試想,書這東西又重又佔地方,但凡家裡藏書超過五千本,就會感到書多成患,結果反而成了累贅。
個人覺得,有五千本書足矣,三千本專業的,兩千本通識的,也就差不多了。
最好呢,家裡的藏書能夠不斷更新,新書進,舊書出,有用者留,無用者去,這才是讀書的活水之源。
否則,堆上一萬本書,一年又看不了一百本書,書多又有何益!?
個人建議,如果圖書太多而又看不了,或者並不喜歡,可以上孔夫子網轉讓,很多情況下,你的無用之書,在別人卻是有用之物,讓書流動起來,豈不是善莫大焉?
另外有一點小觀察就是,現在的真讀書人大都在孔網買書,因為那裡什麼書都能找到,而不是那麼真誠的讀書人大概才會等促銷吧。
而且,很多買回來也只是充門面而已。
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只是隨便看看,倒不如直接買電子書算了,最起碼還可以省地方。
-
3 # 西樓聽風
家裡藏書大約半萬卷吧。多了,太多了。多年以後,我固執地認為,要認真讀書,有一千冊精華書就夠了。
我覺得,任何一門學問,特別是人文領域,只要讀一千冊書就夠了。任何一個學科,你只要認真讀過一百本書,任何專家學者都欺騙不了你,如果你讀到一千冊,那已經是專家學者的級別了,不管你有沒有這樣的稱號。
讀書與藏書,並不是一回事。讀書是讀書人的事,藏書是藏書家的事。讀書人可以沒有藏書,比如大學者錢鍾書家裡就沒有幾本書。藏書家也可以不讀書,比如國內的一些版本收藏家,雖然他們偶爾也寫幾篇文字。
人常說,不為物役,不為利趨。但真正能做到的人並不多。很多人買書藏書,開始並沒有太多的功利心,但書多了以後,反倒為書所累。這個也是沒辦法的事。
還有句老話,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書不在多,能讀就行。沒事的時候,翻翻閒書,如果再有一杯清茶,那真是偷得浮生半日閒了。
-
4 # 小重山人
每年買上十幾本書吧,這十幾本書大部分都要讀完。書買了不讀,擺在那裡就是一種罪過。還有一個觀點,把十本書讀一遍,不如把一本書讀十遍。
讀的書有多種形式,有的是買的紙質版,有的是網上下的電子版,總之哪個方便就看哪個。不要在乎形式,真正獲得書的營養才是最重要的。
-
5 # 孤壘西邊
我有一千多本書,如果整理一下,只願意留下小說單行本(武俠的絕對不要),這樣,也就一百本。我想始終有二百本小說,且讀完,如果遇到不喜歡的就及時清理掉,這樣,我面對著二百個值得交往的人,他們給我講述他們的生活,我也能夠認真去聆聽。
-
6 # 流影破曉
現在有百來本書,但還沒到藏書的地步。就我的想法一般藏書的概念都是比較高規格的,我自己的教科書或者閒時讀物就不算得上藏書。這裡做個交代。
其實真的書是讀不完的,所以找到自己的喜好那真是最好不過。因為從小對文字有一點興趣,無聊時甚至可以看一本詞典好久,應該不少人有這種經歷吧。後來大學也就也就選擇了漢語言專業,讀書成了家常便飯,不讀幾本書真的讓自我感覺是個文盲,上課都不知道老師講什麼。每年國家出版幾千上萬種書,有時我們看一種都夠了。所謂博覽百家,專一而行。這就是我認為的讀書態度了。
買了這麼多書,還沒到一萬冊。估計將來也不會到那個地步,在大學就把大部分自己覺得該買的書都買了,圖片顯示的是六分之一左右。自己所處的環境沒有什麼舊書店,也沒有關於書方面濃郁的文化氛圍,連個獨立書店也沒有在這裡開。對藏書沒有什麼瞭解,只是對愛書買書出於對其他愛好投入了更多的時間精力金錢。腦海裡的念頭想的是,買日用品是買,買衣服也是買,買書也是買,不如買書留個念想。
亂七八糟講了一堆,關於藏書家還是比較敬佩的。鄭振鐸等大家為我們留下寶貴的文化種子,搜尋歷史的脈絡。以及所有愛書人藏書人都在為文化出自己的力量,感覺挺好的。
-
7 # 語見
幾百本而已,畢竟自己還年輕,還會越來越多。
幾百本已經體會到不方便,更可況是上萬冊呢?每次搬家都要打包裝箱,然後搬出去,又搬上樓,加上住的樓沒有電梯,人力搬運真的很累。
在北京,基本上一年多就要搬一次家,書就很麻煩。
之前聽過上萬冊的,那更是不可想像,李敖說自己的書是按箱子算,有一千多箱,聽起來都可怕,每次搬家都要一輛車。
還有就是重新放上書架,又要整理分類,也有作家搬家就把書送人的,因為實在太多了,太麻煩。
每次搬家經常都有遺漏書的情況,每搬一次家,有的書就找不到了,真是怪哉。
梁文道算是真正的讀書人,讀了很多書,他說自己的書籍散落在各處,因為自己常年在香港、北京等各地工作輾轉,書就跟著他到處流轉。所以,到最後他的書散落在各地。
書多了,佔地方。
一萬冊書那得佔很大的地方,房子不夠大,書都沒地方放,如果有錢了,買個大房子,專門來放書就好了。
-
8 # 學習工程師
藏書不必太多,500本就足夠。
梁啟超在其文集裡記載的一位日本書痴,藏書千萬,而沒有讀上幾本,也在為書多而煩惱。
如果坐擁上萬圖書,那將是一種閱讀壓力。
-
9 # 真南明離火
藏書麼,條件允許的話,當然多多益善羅,很多人會講你看得完麼?其實,何必要看完呢,藏書本身就是一種樂趣。我一般的書籍大約兩萬冊左右吧,都放家裡,專藏是武俠小說,各種版本,供自己和同好研究之用,三萬多冊吧,全放在自己公司,日本和香港的漫畫書大約兩萬冊出頭一點,放在車庫租的庫房裡,另外還有些新老連環畫,三千冊吧,這個不算多的,也在家裡。
-
10 # 梅山書屋
我家有六萬多本藏書,原則上有古籍不看現代的,有繁體不看簡體的,有豎排不看橫排。
感覺想寫什麼文章,隨便都可以有幾百本參考書。人生一大享受。
-
11 # 小書生船過水無痕
聽過句話:買一本書沒有看,就是欠了一筆賬,書不在多,貴精。當然還是那句話:書非借不能讀也!佔有書,不等於擁有學識和智慧。適可而止,量力而行!
-
12 # 野馬91926456
學海無涯苦作舟,書山有路勤為徑。每本書都代表著一段珍貴的記憶和一種真摯的情懷——收書時的欣喜若狂,看書時的廢寢忘食,合書時的餘音繞樑,回味無窮!書,就是你前世的情人,今世的愛人,來世的伴侶!
-
13 # 五味子26511
人老了也成累債,現在一切都是電腦時代,誰還愛看書?點據空間不說,防火,防溼,防鼠,防白蟻。要當廢紙賣,實在不捨!奈何,奈何!
-
14 # 每夕讀書
近兩年沒仔細的登記過我的藏書,估算一下,大概有1000多本。無法回答題主的坐擁上萬冊圖書的感受。
我簡單談談我1000多本藏書的感受吧。我的藏書,有一多半是歷史類的,當然這其中包含了很多經學的文獻,包括影印版的。除此之外,文學類和科技類的要多一些,剩下的基本什麼類別都有了。歷史類的書,書多了感覺非常好,沒事的時候在書架前逛逛,隨手抽一本讀過或者沒讀過的書,一下子可以讀個小半天,還有可能激發不少的新的想法,有的想法隨後可能就會在新的文章中用到。
另外一個感覺非常好的事情就是整理圖書。因為我從小就比較喜歡書,所以整理書也是一個非常享受的過程。按照分類調整書的位置,將常用的調整到方便取用的位置,等等。不時還會有個驚喜,發現自己最近想要用到的一本書,原來很早以前就買了,只是藏在某個箱子裡,不在暑假的顯眼位置。這種感覺不亞於發現了新的寶藏。
書多了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佔地方。我100多平的房子,幾個書架,都放滿了,有一些都放到箱子裡和床底下了。有些都臨時的堆在那裡,再過幾年,如果不換房子的話,那麼就該要清理出去一批書了,要不然家裡實在是沒有放書的地方了。
-
15 # 吾雲樓一一通天教主
喜歡,有許多買不起,只能買一些廉價的,收藏書很容易上癮 ,看見就想買,有許多隻能眼饞,所以只能量力而行,儘量把自己的藏書能閱一下,也不枉作它的主人一回!
-
16 # 哲學兔
快評 哲學 刀(22)
讀書、藏書和做學問是不同性質的事,三者有關連,但不可同日而語。
讀書與謀生關係最大。自學成才一定要讀幾十本專業的或相關的書。至於學土、碩土、博土畢業後,不讀書也未嘗不可。
工作或成家後,根據個人興趣開始讀書,藏書就開始了。幾百本就夠了,再多書,物質或精神累贅就來了。
我年輕時,喜購書,積有萬冊書,可謂坐擁書城。讀書和寫作兩回事,寫作要用的參考書不必藏。寫作靠藏書是不夠的,還是要利用圖書館。
海德格爾晚年喜歡在人字前,加上限定詞,必有一死。人死後,藏書必煙銷雲散。故已前的明白的藏書家,必捐藏書給國家。當然那些書尚有版本價值。不知黃棠的藏書會怎樣?他有好書。人各有志。
對不讀書的人,要勸其讀書。但書中不一定有顏如玉、黃金屋,就象康德強調有道德的人不一定幸福。藏書也就是把玩的事,書陣中調兵遣將就只是玩感覺而己。
讀書最大弊病是腦子給人跑馬,故秦始皇燒書也不是壞事。六經注我事多,我注六經事少。換過去,我就勸人不必多藏書了。但去年夏天某日,天公抖擻,電閃雷嗚,銀光劈面,突然感到以前讀的那些書彷彿打通了。
只能說"天之降大任於斯人也",也只能說能否再寫一本有價值的書,除了努力,只有天知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強不息而已。
-
17 # 溪谷青樺
由於工作的原因,經常搬家,所以買過的很多書都丟失了,目前藏書不多,只有留下的幾百本精華圖書在身邊。這確實是一件比較遺憾的事情。
南朝李宓有一句話,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大丈夫座擁群書,何假南面百城!意思是說,一個擁有很多藏書的人,就像是一個擁有很多城池的帝王一樣,那種感覺是非常爽的。
是啊,在你的眾多藏書面前,你就像是一個帝王,可以隨意挑選自己喜歡的書來看,可以像帝王一樣排兵佈陣,組合閱讀自己的書籍。尤其是夜深人靜之時,閒暇休息之日,沉侵在書香裡,神遊在學海里,那是非常愜意的。
所以,個人認為,一個家庭其他房間可以沒有,但書房一定要有,其他地方可以簡省,但購書一定要多。一個熱愛閱讀的民族才有未來,一個充滿書香的家庭才有內蘊。
-
18 # 東港朝天闕
藏書不多,千冊左右。
不敢想像藏書萬冊是何感覺,因為房子不夠大!本人現住118平,藏書千冊已力不從心,沒地放了!
本人藏書中最珍貴的是《魯迅日記》影印本。《魯迅日記》影印本是1951年4月由上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全書三函24冊,夾貢紙印刷,共印1050部。製版嚴謹,手工裝訂,印刷更是精美絕倫!2008年6月購得,雖時隔五十多年,除了函盒略有破損,書籍品相完美!收藏至今已十餘年,仍視為至愛!
-
19 # 雅玩網
一般人家中有幾百本或幾千本書也談不上是藏書,它們只是多年憑即時興趣買回來閱讀後堆積起來的雜書。藏書是一個什麼概念?分類做目錄,版本、年份、紙張、品相、保管都很講究,不是普通人能隨便說自己藏書幾何的。
我也有幾千冊書,大多與書畫藝術類有關,包括哲學、文學、歷史、計算機等等,很雜,根本談不上是藏書。
-
20 # hai4028
本人藏書約幾千冊,歷經十多年積攢,到如今成為了一種擺設,偶爾“顯擺"一下滿足自己的一點虛榮,以此來肯定自已有所成就,說到此別以為我多麼有學問實話說所有書自己讀過的也就是十分之一,我喜歡書但現在真的無法"靜"下心來閱讀,因為生活……!在這物慾橫流、人心浮燥的社會有幾人能做到,最近看了網紅“大師"沈先生我感到羨慕同時也感到悲哀,羨慕在那種環境下始終沒有放棄讀書,悲哀的是那些吹捧他的人有多少是真心向他討教的,少之又少,多的是“譁眾取寵",打攏他的"清修"把他推向這個大染缸,
回覆列表
曾經有大概七千冊圖書,這都是從大學起,一點一點攢下來的,後來當了圖書編輯,來書就更多了。可惜房子小,沒有單獨書房,以至於在北京的家和老媽家都讓我塞滿了,甚至罩地熱開關的小櫃子裡都讓我塞了一些書。這些書,就是我漫遊的叢林與翱翔的天空,時時翻閱,很有一種滿足感。大概是前年,家人實在忍受不了,因為徹底沒地方了,於是痛下決心,仔細篩選了一通。絕版的有收藏價值的,約一千餘冊,留下;日常工具書,經史子集方面的,找pdf或者自己掃描,用電腦看;現當代的文學作品,外國文學作品,一律不要;經管勵志等基本不留。於是,瞬間我的實體圖書降到了不足兩千冊,其他不是捐贈了,就是給朋友放書架充門面去了。大致就是這樣,自己是圖書編輯,現在電子化是趨勢,我的存書也開始大量電子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