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M媽說育兒

    我是由姥姥帶大的。小時候媽媽因為產假只有一個月,我出了滿月就去了姥姥家,一住就是五年。我家離姥姥家騎車要四十分鐘,爸爸媽媽在我半歲之前,來回跑,也是很辛苦,後來大點,他們一週看我一次。所以小時候記憶裡都是姥姥,爸爸媽媽真的很少,以至於我回我家那邊上幼兒園的時候,總是哭著找姥姥,不樂意跟他們回家。隔代教育是父母沒辦法的選擇,如果條件可以,沒有父母想把孩子讓老人帶,雖然我是隔代教育的,但是姥姥是個“會教育人的老人”,從小讓我懂禮貌,活潑開朗。但是老人畢竟是老人,好多育兒觀念還是有差距。報道中往往說老人帶也會嬌慣孩子,出現各種教育難題。如果可以,讓孩子陪在父母身邊。

    我很感謝姥姥對我的愛,給了我一個美好的童年。

  • 2 # 根的養育人

    我出生在農村,那時候農民還不知道出外打工,只在家裡做農活,所以我是由爸爸媽媽帶大,不存在隔代教育。與現在的留守兒童相比,是一種幸運吧。

    不過,我可能遺傳父親的實誠耿直的性格比較多,又比較內向。母親性格急躁,說話做事潑辣,再加上她忙裡又忙外,跟我們姐弟閒聊不多。倒是奶奶性子不急不躁,做事又慢,說話也慢,小時候我在家挺喜歡和奶奶聊天。奶奶說她以前家鄉的故事,我認真傾聽,有時附和幾句,很有意思。可能我與奶奶的聊天,也或多或少對我的人生觀有點影響吧。

  • 3 # 豆小米媽媽說

    不是,我是爸爸媽媽養育的,沒有被隔代教育。所以我的孩子我也是自己養育,自己的孩子自己帶,不要隔代教育。且不說隔代教育弊端多,我個人認為孩子的0到3歲是離不開父母的教育的,建立親密關係的關鍵期,一旦錯過這段時間,怎麼補也補不回來的。

  • 4 # 糯米麻麻Coco

    我沒有接收到隔代教育,我小時後生活在農村,爸爸在縣城上班,每週回家一次,我媽在家務農,帶我們姐弟三個, 奶奶身體不好,基本上沒有照顧過我們,有時候媽媽下地去幹活,就把我們三個孩子放到鄰居奶奶家玩,中午我媽回來再給我們接回家,現在對那個時候的事情都沒什麼記憶了,到時候寒暑假的時候回去姥姥家帶上一兩個月,姥姥都是拿出最好吃的東西給我們吃,然後走的時候還會偷偷的塞給我們幾塊錢的糖果錢,可惜姥姥姥爺兩個人在三個月內相繼去世,童年裡的美味只能在夢中體會了。

  • 5 # 全職二胎媽媽育兒

    沒有,因為是八零頭生的,那時候好像打工的很少,我從小跟爸爸媽媽,當然還有一大家人生活在一起。雖然弟弟出生後,我大一點有時候跟奶奶睡,但是大部分時間還是和媽媽一起。所以沒有經歷過隔代教育。

    後來,我記得大概是我讀初中的氣候,我老家開始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慢慢都是留給爺爺奶奶帶了。我姑家的一個孩子就是我奶奶帶大的。後來孩子十二歲才回到自己家,但是和爸爸媽媽都不親。所以,很慶幸自己童年沒有和父母分開過。

  • 6 # 桃媽的自我修養

    非常小的時候媽媽上班之前會把我送到姥姥家。我舅舅家的表哥和我一起呆在姥姥家。小孩子都喜歡跟大孩子玩,我每天都跟著大哥一起玩,記憶中姥姥的飯菜特別香,身上一到冬天穿的就是姥姥親手做的棉褲棉襖。媽媽下班以後接我回家時我不愛走,抱著暖氣管子哭。那時候的隔代教育還沒有現在這麼妖魔化。姥姥的孫子孫女多,也談不上格外的寵溺,記憶中就是永遠想陽光一樣溫暖。有一次我的腳心被蚊子叮了一個大包,走路又癢又疼,難受得直哭,姥姥把自己養的蘆薈剪斷給我擦,還哄我。我非常感恩那些年姥姥姥爺對我的教養,也很想念在天堂的姥爺。

  • 7 # 布媽育兒說

    沒有,老家住在離奶奶家和姥爺家都很遠的地方,有五六個小時的車程,那時候交通還不方便,往返一次很麻煩,一半兩三年才會去一次奶奶家和姥爺家,所以從小沒有接受過隔代教育,但父母那時很忙,我又特別乖巧,經常是鄰居奶奶或者嬸嬸幫著帶我。不過那時候的乖巧懂事長大後就變成無條件的犧牲自我和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能後來一點點艱難的改變,所以我絕不會養育一個聽話的孩子,我要養育出一個有主見會思考的孩子。

  • 8 # 魚骨頭67

    我沒有接受過隔代教育,小時候一直在父母身邊長大,只有放假的短時間去姥姥家住一段時間,基本不算是隔代教育。不過小時候父母都忙於生計基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教育我們姊妹,不過她們的行為舉止對我們的影響都特別大,可能身教要比言傳影響更大吧,所以我們現在都過的挺不錯

  • 9 # 教書匠媽媽

    我上小學時是住在姥姥家的。

    姥姥很愛我。記得冬天天亮的晚,姥姥天不亮就起床給我做飯,而且起床時不開燈摸索著穿上衣服怕弄醒我,有時候我醒了會在姥姥身邊看她燒火做飯,灶膛裡的火苗特別溫暖。姥姥很節約,但從不讓我缺了蔬菜水果,每天晚上睡覺前姥姥都會在枕頭邊給我放一個水果,可能是我以前想家哭時養成的習慣。姥姥愛給我買國光蘋果,國光蘋果有特殊的味道,我一口就能嚐出來,那是姥姥的味道,現在蘋果改良的越來越大越來越甜,卻再也吃不到姥姥給我買的國光。下雨天,姥姥會拿著雨傘雨靴在門口等我,她給我買好看的雨靴,下雨天就讓我換上雨靴怕涼著腳。晚上睡覺時怕我滾到牆邊,我頭頂和身邊都塞上衣服怕貼到牆上涼著。

    姥姥不溺愛我,她的規矩很多。小孩子不能說髒話,一說錯話就會被姥姥訓。吃飯前要洗手,吃飯時不能抓癢撓頭,夾菜只能夾自己眼前的。走路不能拖拉著鞋後跟,姥姥是個勤快利索的小老太太,我現在走起路來從不拖拉,每次同事說我走路帶風我都在心裡想起姥姥。

    高三那年姥姥走了,我沒有去送她。大休回家看到媽媽頭上的白頭繩,我還說她用白色的不太好。吃晚飯時鄰居過來玩,跟爸媽聊天問姥姥的後事,我一言不發放下碗筷回到自己房間,眼淚嘩嘩的流下來。我怪爸媽不讓我見姥姥最後一面。

    我想姥姥。經常會感謝姥姥對我的影響。

  • 10 # 面向太陽

    我沒有,因為我爸是我奶奶最小的兒子了,我爸和我大姑姑相差幾十歲了,我出生時我奶奶已經60多快70歲了,而且那時我奶奶已經帶了我大伯家孩子和我姐姐哥哥們,已經帶了好多孩子了,根本就帶不了我,所以我媽把我帶到一歲多在回來跟奶奶,但是隻過了一年多點,爺爺突發高血壓去世了,奶奶也就沒有在帶孩子了,我就又回到爸媽身邊,直到懂事。

  • 11 # 淺淺媽媽育兒經

    說起來我就是接受的隔代教育長大的,作為一名80後,那個時候是留守兒童,父母在北京,我就跟著姥姥,但是姥姥的教育還是很好的,沒有嬌慣,沒有束縛,學習的時候會監督,玩的時候讓我們玩個痛快,真的挺好的。但是如果再拿到現在,就不一定如此了,生活條件好了,老人們對於隔代大多都是寵溺的。

  • 12 # 蛋仔嘛嘛成長館

    據我媽媽說,我小時候特別黏她,除了她,誰都不要,導致她生了我之後在家休息了很久很久。但後來,由於還是要出去上班賺錢養家,我媽和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我才願意白天在外婆家待著,等每天下班我媽來接我回家。而且當時,我奶奶也要出去幹活,根本沒空領我,所以我是沒有接受過隔代教育的孩子!

  • 13 # 美羊媽咪

    應該算有的,不過小時候都是我媽一個人帶大的,到了上學就由我爸帶著。由於在外婆家那邊上的學,所以去外婆家的時間要多些,當然接觸外婆外公也多點,這樣就避免不了隔代教育的問題了。

    但小時候什麼也不懂,只記得外婆每次給我弟先盛飯,我覺得不公平就大哭大鬧起來。可能在外婆眼裡,我弟比我小,應該凡事都由他先來吧,大的都得讓著小的。

  • 14 # 家有男寶初長成

    接受過其實在我小時候我是一直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在那裡面其實我特別恨我得爸爸媽媽,我那時候一直以為我根本不是爸媽親生的。所以那時候一直跟媽媽唱反調她讓我幹什麼我都不願意幹。一直到上中學我都不願意回家跟媽媽住。那時覺得奶奶才是真的愛我!

    所以現在我特別的不接受隔代教育,包括現在我自己的孩子我還是帶在身邊自己養!

  • 15 # 瞄到喵小姐的貓

    沒有。我是個80後的媽媽,雖然那個時候和爺爺一起住,但是我們家來講,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我爺爺都是會尊重我父母的觀點的。

    小時候有很多人來深圳發展,也有人叫我爸爸來,這樣我就會成為留守兒童,但是我爸爸沒有來,說孩子不在身邊不放心,雖然錯失了機會,日子過得平淡,但我爸說最不後悔的就是沒把孩子交給老人帶,所以我和我弟才會有出息。

  • 16 # 貼心媽媽

    沒有接受過隔代教育,父母年輕時很忙,也還是把我帶身邊,只有週末時爸爸媽媽會帶我去看奶奶,奶奶會把捨不得吃的好東西拿出來給我。後來奶奶歲數大了,不得不跟著幾個兒子輪流住,輪到我家時,全家人都會盡力幫助奶奶,有好吃的先給奶奶吃。

  • 17 # 育兒育己共成長

    想來這個問題,我還是很幸福的,從小一直生活在父母身邊,爺爺奶奶去世的早,爸爸還要工作養家,我和弟弟都是媽媽帶大的,我要感謝我的媽媽為我們姐倆的付出。雖然生活清貧,但是爸爸媽媽沒有委屈我們,感謝我的父母。

  • 18 # 育兒不迷茫

    我一直是跟著父母長大的,偶爾媽媽忙了沒時間了,都是由姥姥照看一下,那個時候的孩子好像都比較好照看,對隔代教育這種現象也不是特別敏感。我本身不是特別討厭隔代教育,所以我的孩子有時候也是由我媽媽來照顧,不過說實話隔代教育確實有弊端,有時候容易誤導孩子,所以儘量自己來帶孩子吧。

  • 19 # 小小胖的爹

    我沒有受過隔代教育,我從小跟爸爸媽媽生活,我的爺爺奶奶有4個兒子,3個姑娘,自然孫子孫女外甥自然也會多,而我呢又是二女兒,也許在爺爺奶奶眼裡我根本就不起眼,我從來都是默默無聞的,在我的記憶力從來沒有在奶奶家住過,在他家吃飯的次數都可以數到

  • 20 # 小王子愛上狐狸

    小時候,爸爸媽媽忙於工作,我和妹妹是奶奶帶大的。說實話,奶奶作為那個年代裡為數不多的優秀老年人,對於我和妹妹的教育與引導是很好的。媽媽曾經說過,就算是我外婆也比不過奶奶。對於奶奶,我們姐妹對她的感情,早就已經超越了媽媽。最心痛的就是,她生病離開我們,那時我和妹妹尚未結婚生子,她沒能見證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這是最大的遺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婆媳關係中,說說你的感動跟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