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特不姓馬
-
2 # 鈿車寶馬
性格決定命運
猜忌是最可怕的東西
理解岳飛的悲劇我們不能光看這一小段歷史,你要看整個宋代的歷史。歷史上有一句話叫北宋缺將,南宋缺相。北宋是名相很多,名將就一個狄青,南宋名將多,但沒有好的丞相。
宋仁宗時代是一個非常燦爛的時代。宋仁宗是個老好人,所以有人說他是百無一能,只會做官家。說這個人實在太膿包啥也不會幹,就會當皇帝。為什麼?因為他性格柔弱、容民納諫、聽臣子的話,臣子跟他說問題的時候把吐沫星子噴到了他臉上,他都不生氣,就這麼一老頭。
我們的從頭捋。高宗知道打不贏,那高宗趙構最主要的敵人是誰呢?恰恰不是徽欽二帝,也不是金兀朮,而就是他岳飛本人。因為你那麼能打仗,你掌握了全國幾乎5/7的兵馬,最後你要是還打贏了,你不當皇帝,誰當皇帝啊?
當然我們現在都覺得岳飛是忠臣啊,那背上刺了字的喲。高宗也寫了四個字“精忠岳飛”賜給他嘛。臨死的時候有人勸他反他都不反。他怎麼會是高宗最大的敵人?高宗也這麼想過,有一次高宗說,這個岳飛還是個忠臣啊。秦檜就在旁邊說,對,岳飛是忠臣,我們太祖皇帝趙匡胤當年不也是後周的忠臣嗎?
換句話講,就算你岳飛不反,你掌握了全國5/7的兵馬,將來如果你又拿下了故地,甚至迎回來了徽欽二帝的屍骨,如果你是這麼一個聲名赫赫的人,你不反,你的弟兄都會讓你反。宋太祖趙匡胤就是這樣 啊,他沒想反,走到陳橋驛的地方喝醉酒,就給黃袍加身了。為什麼?兄弟們跟著你受苦,我們也想噹噹公爵侯爵啊,我們也想封疆裂土啊。所以到時候不反都由不得你。
宋仁宗時候的大將狄青徵西夏也勝了,然後平叛也勝了。最後當到樞密副使,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副部長。狄青沒當樞密副使之前,所有士大夫看這小夥都特好,又帥,又有名氣,然後打仗又能打,又聰明,真棒!可是狄青到了東京汴梁當了官,就全是壞事。
有一天,狄青家可能夜裡搞點祭祖活動,燒點蠟燭,他家人忘了提前給開封府打報告。開封的衙役們一看說這家裡怎麼有火光啊?
第二天這個話一傳那就不是味了:昨天狄青家裡夜有怪光。然後士大夫們就說,你看那個篡唐的梁太祖朱溫當皇帝之前家裡就晝夜有怪 光,這狄青想幹什麼啊?
後來歐陽修害狄青,一封表接著一封表地上給仁宗,這個時候仁宗還留中不發。後來文彥博又去找仁宗說:這個狄青你得把他拿走。仁宗還說狄青是個忠臣啊。文彥博說的話跟秦檜說的話一模一樣,說太祖皇帝當年也是忠臣。被這些文臣攆走之前,狄青去找文彥博說:我啥也沒幹,你們幹嘛要害我呢?文彥博也是冷冷就幾個字:“唯猜忌爾。”
我記得後來有一本歷史書叫《說郛》,裡面講的一段話:猜忌天下之亂源也, 主疑臣則誅,臣疑主則反,主疑臣而不誅則臣疑而反,臣疑主而不反則主必誅之。意思是如果皇帝猜疑你,你不反,那皇帝也會認為都猜疑了為什麼還不反呢,先殺了算了。
-
3 # 南朝史詩
岳飛被殺,是因為在南宋對軍隊改編之後,依然撂挑子,給皇帝臉色,且離開臨安去給母親守墓。
在南宋和金國長期拉鋸戰之後,南宋政權基本穩定,這時候的矛盾就不再是外部矛盾了,而且內部矛盾,即朝廷和武將的矛盾,南宋的軍隊成了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南宋六大軍隊,顯然已經軍閥化嚴重了,皇帝想改編劉光世的軍隊,酈瓊直接殺了呂祉,帶著四萬軍隊和十萬老百姓投降偽齊,這就是“淮西兵變”。
淮西兵變的發生,讓趙構意識到,軍頭們才是最大的威脅,必須削奪軍權。
趙構其實比較仁慈,他讓岳飛、韓世忠、張俊到臨安來,然後通知他們就在臨安,封他們為樞密使,明升暗降,削奪軍權,
這個其實算是很好的了,只要他們留在臨安,就能榮華富貴享之不盡了,韓世忠和張俊就是這麼做的。
但是岳飛沒有,他去了廬山給母親守墓,岳飛的岳家軍就在鄂州,廬山離臨安很遠,但是離他自己的軍隊很近了,你是皇帝你怎麼想呢?
岳家軍裡的張憲岳雲想用上次的辦法,逼迫皇帝讓岳飛回來統軍,這是什麼性質的事?軍隊倒逼皇帝了。
顯然,岳飛軍隊的軍閥化是最嚴重的,
有個有名的故事,“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想用這個故事證明岳飛功虧一簣是因為趙構的昏庸,其實呢,這個故事只能證明一點,那就是岳飛軍閥化了,且不聽調遣了,一個武將還需要十二道金牌才能調動?軍中沒人能阻止(牽制)岳飛?
所以啊,這才是岳飛的真正死因。
-
4 # 歷史的天空好精彩11
岳飛被害源於他的愚忠。總想收復失地迎接徽欽二帝,這不是要趕著趙構下臺嗎?
軍事上的英雄,卻是政治上的侏儒,他的做法令趙構難堪,不好發作,所以等危機過去,收拾岳飛就成了必然。自古皇權面前無親情,何況臣屬吶
-
5 # 凌煙閣論史
其他答主都說了岳飛與高宗趙溝之間的嫌隙,很詳細了;我說一些另外的重要因素:岳飛與平級同事之間的重大矛盾。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岳飛太年輕、太優秀,引得另一位大將張俊對他的嫉妒,直至轉變為嫉恨,最後張俊與秦檜同流合汙,謀害岳飛。
岳飛與張俊之間的恩怨是越積越深的過程。
岳飛最早是在張俊手下的。等後來岳飛平定各路叛軍和起義軍,被授予節度使等職務時,立刻與張俊、韓世忠等老將平級了。張俊比岳飛大17歲,韓世忠比岳飛大13歲,在古代幾乎就是兩代人了。因此他倆都憤憤不平。
在淮西之戰的時候,張俊懼戰,以軍糧不夠為由,反而引誘岳飛前往;岳飛不顧這些,依然立刻出軍。後來高宗趙溝以此賜手書褒獎岳飛,誇讚岳飛不顧糧餉艱難依然向前。這張俊以為岳飛把他的話對趙構說了,就反過來誣陷岳飛以糧餉不足而逗留不進。
至此,張俊對岳飛的不滿甚至積怨已久很深了。最關鍵的是下面這一步,直接引起了張俊對岳飛的殺心。
1141年4月,岳飛在馳援淮西之後不久,即與張俊、韓世忠一起被調到朝廷中央,任樞密副使,張俊與韓世忠是樞密使。
五月份,張俊與岳飛一起視察韓世忠的軍隊。
此時,南宋在趙構授意秦檜主持之下,開始力主向金朝求和,張俊一看秦檜深受高宗信任,於是就投靠秦檜,配合秦檜倡導和議。
張俊知道韓世忠忤逆秦檜,此時就向岳飛提議:他倆把韓世忠的背嵬軍分了。岳飛堅決不肯,張俊非常不高興。等到了楚州(今江蘇淮安),張俊認為應該修好城防做好防備,岳飛反而嚴肅地對張俊說:“當戮力以圖恢復,豈可為退保計?”張俊神色大變。
正巧,韓世忠手下軍吏景著對總領胡紡說:“假如張俊與岳飛二樞密要分韓世忠的軍對,恐至生事。”等胡紡上朝,秦檜把景著抓起來,打算以煽動軍心的罪名誣告韓世忠。
岳飛得知了這個訊息,馬上派人快馬把秦檜的意圖報告了韓世忠。當初韓世忠、張俊、岳飛等大將都有直接面聖的權利,韓世忠得到訊息立刻趕到趙構面前說明情況,結果韓世忠沒事了。
張俊本來就嫉妒岳飛,現在一看岳飛壞他的好事,於是對岳飛非常不滿。就把岳飛通知韓世忠的情況報告了秦檜,秦檜大怒,轉而開始計劃拿岳飛開刀。
果然,張俊作為操盤手又開始行動了。他收買了岳飛前軍副統制王俊,讓他誣告岳飛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這樣就會把主帥岳飛也牽連進來。張俊還編造了岳飛在淮西戰役中違抗聖旨逗留不進的謊言。後面的事情就是岳飛蒙冤下獄被殺的事了。
性格決定命運,一點都不假。
岳飛與趙構之間的嫌隙、岳飛與張俊矛盾,都是由岳飛忠直、耿直的性格導致的。然而也正是這樣的性格,才塑造了他千古英雄的命運。悲耶?喜耶?
(完)
-
6 # 胖子雜談
岳飛被殺,絕不是單純的“收復中原,迎回二帝”這麼簡單。
這和宋朝的制度也有關聯,簡單的說,在宋朝武將是沒有兵權的,而在南宋初期,建國何其艱難,就是靠著各個武裝力量穩定的時局。這些武裝力量漸漸的發展為私人武裝,武將們有田有財有權有兵,這些人中包括了岳飛了,他恰恰就是最大的私人武裝力量。
說這些是有根據的,我們都知道岳飛的部隊被稱做“岳家軍”,這儼然就成為岳飛個人的部隊,在古代這叫做“立山頭”,高宗怎麼能容許這麼一支善戰的部隊不隸屬中央調遣呢? 還有據說岳飛平定諸多起義叛亂時,私收財產,整編部隊,這是犯了朝廷的大忌,到底你的部隊是國家的,還是私人的呢? 除了部隊私有化影響宋朝制度外,岳飛還干涉立嗣這樣的大問題,歷來說到立嗣這樣的大問題,大臣都是不討好的,何況高宗無後,這潛臺詞就是老子還沒死呢,就謀劃著我這位置了?
所有的問題集中在一起,在加上那句著名的迎回二帝,昔日患難的君臣終於分離了,岳飛的被殺也就順理成章了。 只能說岳飛是位英勇的軍事家,但他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如果呀有戚繼光的政治眼光,歷史或許就能改寫了。 前面有些跑題了,最後說下其他抗金將領卻沒有被殺。
就以中興四將為例: 劉光世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引疾罷去兵權,拜少師。(此人膽小怕事,打仗經常是一饋千里,不是一個好將領) 韓世忠,十一年收大將兵權,解樞密使職務(同岳飛馳名的大將,擂鼓戰金山成就一世威名) 張俊:此人合朝廷對金議和的意向,自請解除兵權,後依附秦儈,陷害岳飛,人格何其卑劣。
-
7 # 汽車支援中心
關注
很多人從小就聽過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以“精忠報國”為己任的岳飛,自古以來是百姓崇仰的物件。那麼岳飛的死到底冤不冤呢?要是從百姓的角度來看,岳飛肯定是死的很冤的,可以說是千古奇冤。畢竟岳飛對朝廷忠心耿耿、對士兵寬厚、對百姓仁慈,他自己清廉節儉、一心報國。他率領的軍隊戰鬥力超強,軍紀嚴明,岳飛不死的話很有可能直搗黃龍、收復故土。這樣一位一心為國的英雄人物竟然被殺害,難怪人們都會覺得冤。

不過,話說回來,任何事情都需要全面的看待。
民間流傳比較廣的說法是岳飛被殺純屬是被秦檜陷害,高宗皇帝被矇在鼓裡,如果你堅信這種說法的話,那說明你對歷史知識的瞭解還是太匱乏了。你應該明白,能夠決定岳飛生死的不是秦檜而是宋高宗。如果宋高宗信任岳飛的話,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完全信任,也不會輕易的殺死岳飛的。
那麼,宋高宗為什麼要殺死岳飛呢?有下面幾個原因:
1.岳飛不懂得揣摩聖意
宋朝的一個奇恥大辱就是靖康之恥,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除了燒殺搶掠之外,更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靖康之恥導致北宋的滅亡,深深刺痛漢人的內心,岳飛在《滿江紅》中提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一雪”靖康之恥“迎回“徽欽二帝“是岳飛一直以來的願望。雖然宋高宗皇帝時刻把”迎回徽欽二帝“掛在嘴邊作為自己的政治口號,但是在他心裡根本不是這樣想的。徽欽二帝爛在北方才是高宗皇帝最大的希望,你想啊,真把徽欽二帝迎回來了,他的位置在哪裡呢?和岳飛同時期的韓世忠等名將看的很明白,雖然也經常跟著喊喊口號,但是怎麼能真去做呢?而岳飛就顯然不懂得政治,揣測不出高宗皇帝的真實心思,決意要把徽欽二帝接回來。不光跟自己士兵講話時用這件事鼓舞士氣。跟高宗開會也不斷地講這件事,發現皇帝有片刻的猶豫或思想動搖他就跟皇上急眼,結果就是高宗對岳飛的不滿情緒日漸累計,秋後算賬是遲早的事情。
2.揭皇上的傷疤
很多人都知道,在金兵第一次南渡的時候,宋高宗因為驚嚇過度,竟然失去了生育功能。唯一的孩子趙旉還夭折了。為了延續帝位,雖然高宗收養了宋太祖的兩位七世孫趙伯琮(即後來的宋孝宗)、趙伯玖為養子,但內心處還抱有恢復生育功能,生一個親生子的幻想,所以遲遲不肯明立儲君。

這種難言之隱本來是皇帝的家事,皇帝不講,大臣也不敢問,這種君臣之間默契的沉默偏偏又被岳飛打破了。在紹興8年(1138年),岳飛回朝述職,辦完公事之後,又開始管起皇帝的家事,公開上書要求皇帝立儲,這一下子可是觸犯了兩大禁忌:皇帝不能生育的秘密以及武將干政!尤其是第二條武將干政是最為致命的,大家都知道宋王朝是怎麼來的,是趙匡胤奪來的,為了不重演前朝悲劇,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從此以文官壓制武官,武官干政成為大宋朝廷的禁忌,岳飛卻偏偏去觸碰這個禁忌,你想高宗皇帝能不想殺了他麼?
3.岳飛違旨抗命不聽話
對岳飛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岳飛是極力反對議和的。可是,不管議和再怎麼不合理,那也是皇帝拍板決定的事情,做大臣的應該果斷執行才是。而岳飛偏偏任性的很,先是對皇帝的決策指手畫腳、冷嘲熱諷。“議和”完成後,岳飛又公開反對,反對無效就以辭職威脅高宗皇帝,你想岳飛是有多混。

早在被殺害的前5年(1137)年,岳飛因為和張俊有矛盾,就給高宗提了一個辭職報告,不等高宗回覆就直接撂挑子不幹走人了,高宗派人勸了6天才把這位大爺勸回來。兩年後,岳飛不光對“議和”冷嘲熱諷,並再次以辭職威脅高宗皇帝,這一次高宗皇帝直接無視了。1140年,岳飛回朝述職,又跟高宗提辭職,被高宗以“未有息戈之期”給拒絕了。三四年的時間,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皇帝權威,違旨抗命,就算皇帝脾氣再好,也動了殺心了。
4、岳飛功高震主,直接威脅皇帝統治
我們都知道,宋朝一向是以文官節制武官的,武將的位置其實是很低的,絕對不能幹政。即使在外面出兵作戰,也必須要按照皇帝授予的“陣圖”,絕對不可以自作主張,一旦戰事結束就要立刻交出兵權,想要培植自己的勢力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情。“中興四將”的其他3位韓世忠、劉光世和張俊就做的非常好,一旦打完仗就立馬把兵權交出去,絕不參與政治,讓高宗皇帝對他們100個放心,也讓別人無法找到誣陷他們的藉口。

而岳飛卻偏偏又要去打破這些禁忌。岳飛作為一名武將,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一向高調的很,顯得極其特殊。最致命的是,他長期把持軍權,他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這在皇帝眼中就是明目張膽的培養自己的勢力啊,你手握兵權、功高震主,對我大宋王朝的統治就是威脅啊。
宋高宗皇帝有殺岳飛的1000個理由,但是岳飛手握兵權、功高震主才是讓高宗下定決心殺掉岳飛的最關鍵的原因。
雖然,岳飛是一個公認的英雄,但是他不會揣測聖意、揭皇上的傷疤、違旨抗命、功高震主,有這麼多致命的地方卻不自知,毫不收斂,被弄死是早晚的事情。就算換了你在高宗的位置上,也未必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
8 # 活著就是一種情懷
導語
“忠義”與“耿直”之間毫無間隔;皇權的統治與穩定高於一切。
宋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劍爾!”
殺機已現,岳飛必須死!秦檜,則是推波助瀾,藉機鞏固自己的地位!
01宋高宗的屈己求全在爹孃兄弟被金軍擄走以後,作為唯一最有資格登上皇位的皇族子弟,高宗比任何認都珍惜皇位。在他心裡的主線是能夠偏安江南,樂的享受,做個兒皇帝又有何不可呢?這一點從高宗在登基稍微穩定一點之後就把主戰的南宋第一任宰相李綱給罷掉就可以看出。高宗的執政主體思想:求和!高宗的“求和”之策只是真對對南宋有威脅的金朝。對內,也還是需要武力鎮壓流寇和農民起義的。所以,他還需要重用武將來為其所用。在鎮壓完苗劉之變之後,我們再一次從高宗使用宰相的策略上就可以看出他的施政主線。此時長於軍事虛名,對主戰派絕無好感的張浚得到了高宗的青睞!02高宗的“以文御武”從張浚的上臺開始,高宗就開始他的“削兵權”的治國之策。在他心裡,武將跋扈對皇權帶來的危險,遠比金朝帶來的危害要大!此次削減兵權的實施過程中,岳飛的耿直就為自己日後死亡埋下的禍患。因為不滿高宗、張浚的安排,岳飛自請解除兵權,上廬山為母守喪。“撂挑子”,使得高宗極為憤怒。但高宗知道此時扔不是除掉岳飛的時機,於是連下詔書:“許卿以恢復之事”,促其出山,三個月以後岳飛才再次下山統軍!岳飛的“撂挑子”更刺激了高宗要在朝廷增加主和派的力量的決心。秦檜,符合時機的出任了右相,開啟了議和的活動!而高宗對岳飛等武將的底線是:可以不參與議和,但不要反對!對於高宗的勸說,岳飛明確表示: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待,相臣謀國不善,恐貽後世譏義!這一次,岳飛把高宗和秦檜一塊給罵了!給自己頭上旋上了第二把刀!03秦檜的推波助瀾秦檜揣摩透了高宗的“求和”之心。向高宗獻策:畏首畏尾,不足以斷大事。若陛下決欲講和,請獨與與臣議其事!高宗獨相秦檜。高宗、秦檜的“求和”,並沒有打動金王朝。金朝是想吃掉南宋的!迫不得已,或者說主戰派的用心,岳家軍在抵抗金軍的進攻上節節勝利。對金的勝利讓高宗、秦檜感到了更大的不安!萬一岳家軍滅掉金王朝,那北金軍擄走的高宗的眾多親人回來,他們會置高宗於何地?秦檜的相位能否保住?此時,只有按住岳飛,才能重走議和之路。而金軍議和的首要條件就是:殺掉岳飛!於是,岳飛頭上第三把刀也旋上去了。總結“精忠報國”在君臣之間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君要臣按著自己的治國之策執行視為“忠君”、“忠國”;臣要君以天下安定為己責!當君臣之念合二為一之時則是國富民強之日!
無奈,岳飛生不逢時遇到了高宗與秦檜!如果遇到的是太祖,大宋應該真的是一統江湖了!
岳飛不死,高宗無法安睡!
-
9 # 北斗星3557
謝謝平臺,岳飛是民族英雄,岳飛被奸賊秦檜,陷害至死,再加上有個昏君,高宗趙構,自私自利,岳飛,精忠報國,沒有私心的,得罪了秦檜,得罪了趙構,所以說,12道金牌調回,給岳飛,安上了,種種罪行,害死了岳飛,千古奇冤,如果岳飛,會阿姨奉承,溜鬚拍馬,不會死的,岳飛剛直,精忠報國,再加上,秦檜,是個漢奸,溝通北國,所以說才害死岳飛,岳飛,雖然被害,但是他千古留佳話,萬古流芳,民族英雄,永錄史冊吧!
-
10 # 愛生活的席子
岳飛是中國南宋時期著名抗金名將,南宋中興四將之一。岳飛的軍隊以軍紀嚴明,英勇善戰聞名。在對金國對戰中縷縷挫敗金國部隊為儲存南宋江山立下汗馬功勞。但這樣一位名將卻在36歲的時候被人誣陷而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岳飛動了皇帝的蛋糕。這要從北宋末年說起,北宋末年金國大舉進犯,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還包括幾乎全部趙姓宗室及眾多大臣。宋徽宗的近五十子女,除了在外勤王的第九子趙構和一名年幼的公主。金國戰勝後並沒有佔領宋朝的江山而是培養了一名傀儡皇帝。這個人是北宋時期的大臣叫張邦昌。這個人對北宋是比較忠心的,於是在金國回兵之後將皇帝之位讓給了趙構。於是趙構就成了南宋的開國皇帝。史稱宋高宗。那麼既然岳飛如此能征善戰為何趙構還要默許秦檜將他殺死?因為岳飛雖然是護國柱石,但心裡始終認為徽欽二帝才是皇室正統,他一心只想壯大軍隊,從而一舉恢復中原,迎回二帝,卻不知高宗只想保住自己的皇位,這樣一來就觸碰了趙構的底線,他越是兵強馬壯,趙構就越是擔心,岳飛雖然有軍事才華,文學功底也很好,奈何政治鬥爭經驗不足,換因為的話說就是情商有點低,不懂得現在他人角度思考問題,趙構曾經暗示過他自己的意思,但是岳飛不予理會依然我行我素,於是他和皇帝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於是到最後趙構忍無可忍把岳飛幹掉了。道理明擺著的,不把你幹掉,你越做越大,收復中原了我這皇帝就沒法當了!
-
11 # 詫寂說史
關於岳飛必死這個話題,結合當時的社會的環境不難看出,作為北方人的岳飛肯定是要被南方朝廷給害死的,因為嚴重侵害了他們的利益。
首先糾正一個觀點,就是岳飛之死並不是提出那句“迎回二聖”的口號,這句口號是宋高宗提出來用來收買人心的。岳飛是最早提出不同意見的大臣,並且聯合幾名同僚建議廢除這個口號。
異時迎還太上皇帝、寧德皇后梓宮,奉邀天眷以歸故園,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陛下高枕無北顧之憂,臣之志願畢矣。”——岳飛《乞出帥札子》紹興七年,岳飛在這份寫給高宗的一份奏摺中提到,如果北伐一旦取得勝利,收復失地,迎回二聖後,徽宗是太上皇,而對於欽宗只統稱“天眷”,而非皇帝。
北伐成功,是為擁護您“高枕”無憂地當皇帝,而不是擁護宋欽宗復辟,還請皇上放心。中國著名宋史學家鄧廣銘先生曾評價說:
“以為岳飛因主張迎還欽宗而遭趙構毒手之說,是完全昧於史實者的一種無稽之談!”
所以“迎回二聖”這個說法導致岳飛被害是毫無史實根據的,真正被害的原因是岳飛北伐在當時是侵害了南宋統治階級的利益。
宋朝南遷後,朝廷在臨安(今杭州)建都,國土面積也是近千年以來最小的,核心地區僅為江浙,朝堂核心人員幾乎是清一色的南方財閥代表。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朝廷的收入尤其是北伐帶來的錢糧開支多數來自於江南財閥,對於江南財閥來說,這是一筆難以承受的鉅額費用。尤其是朝廷高官都是這些財閥的代表人物,他們自然不會允許有損害自身利益的行為出現。
作為江南財閥,他們考慮的第一點是自身利益而非國家利益,所以朝廷已經決定放棄北伐滿足現狀。岳飛是河南鶴壁人,故土被金國所佔領,所以岳飛的想法是擊潰金國,收復失地,這跟朝堂財閥們的利益完全對立。
尤其是當金國提出願意議和,但是要殺掉岳飛,“必殺飛始可和”。這對於傾向與金人達成和議並確保自己能安心享樂的南宋朝廷來說是最好的結果,所以以岳飛為代表的北伐派最終獲罪並被殺之。
岳飛之死是必然,無論是誰在當時的環境下堅持北伐,結果都是一樣,且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南宋這種做法也讓世人看清了朝廷的真實面目,這半壁江山終於在堅持了150多年後轟然倒塌。
-
12 # 圍觀歷史的吃瓜群眾
回答:為什麼被害的是岳飛?
趙構為了收攏軍權以及議和,岳飛是一個可以被放棄的棋子。
1、背景老趙家的皇位怎麼來的,陳橋兵變!讓自己的部下將士擁護為天子。周世宗的前車之鑑,趙匡胤可是深深記住了。那麼為了避免再出現這樣的情況,趙匡胤請大將們喝了一頓酒,就將兵權收了回來。所以,避免讓大將擁兵自重再次出現那是刻在老趙家的骨子裡面的;當然老趙家另外一個家法就是和士大夫共天下,所以在宋朝,當兵的真是沒有地位,這也是宋朝被打灰頭土臉的原因之一。
2、趙構由於缺乏安全感所以兵權的熱衷趙構的皇位是怎麼來的,當年靖康之恥,皇帝和皇后以及一堆後宮被虜去了金國五國城,趙構才有機會登上大位。結果,猜不到兩年,就在1129年,苗劉以清君側的名義反叛,要求其退位,讓年幼的太子繼位。儘管苗劉沒有得逞,但是因為趙構身下基本上沒有兵,讓人追殺的如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這樣的人生經歷,讓他極度缺乏安全感,以及對兵權的熱衷。
所以趙構對所有帶兵的將領必然有天然的防備!所謂的中興四將都不能擁兵自重!
3、議和條件是壓死駱駝最後一個稻草金宋兩國曾經有過兩次議和。
無論在金朝還是宋朝,裡面都是有主和派和主戰派,不同的是,金國裡面的議和派是因為要休養生息積蓄力量,一鼓作氣滅了宋朝,主戰派呢?則是覺得要一鼓作氣滅了宋朝,時不待我。所以在金國,滅宋朝是大家的共識,是一定要做的,就是兩派的認為合適的時間點不同而已。
而宋朝呢?議和就是為了苟且偷生,割地賠款就能讓自己活下來,賠點錢配點地算不了什麼;當然主戰派是覺得如果不戰,肯定就會被幹掉,既然這樣為什麼不拼死一搏。可惜的是,趙構是主和派,恢復漢家河山這種事他是不想的。
第一次達成的議和實在1138年,就是當時金國議和派和宋朝達成的協議。第二年,主戰派的金兀朮發動政變,成為新一代主戰權臣,於是在1140年又開始進攻宋朝。
但是岳飛實在是太厲害了,諸位可以看看宋史中的記載,岳飛在區域性戰中基本上沒有輸過。例如在朱仙鎮一役,岳飛部下楊再興300人直接幹掉了金軍兩千;500的背嵬軍打得金兀朮都崩潰了,實在是打不贏。且看下面歷史記載:
當時的情況已經形勢大好!只要趙構一下決心,最起碼汴京是可以收回來的,但是趙構沒有這個膽子,十二道金牌召岳飛回去了。因為他已經下定決心要議和了。心灰意冷的岳飛一回到去就請解兵權,實在是沒有意思!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個稻草來了,1141年,金兀朮寫信給秦儈說,要議和可以,但是有一個條件,殺掉岳飛!
所以,岳飛怎麼能不死呢!他必須得死,要不然趙構怎麼能議和呢?岳飛之死,秦儈當然也脫不了關係,他可是主和派,擋住他路的,焉能不死!但是最主要的是趙構要岳飛死,所以岳飛一定得死!
另外,有兩點也講一下:
有人說,是不是趙構怕岳飛真的打到五國城,迎接先帝回來,到時趙構如何自處?但是你要知道,岳飛在1137中的《乞出師札子》怎麼說的“異時迎還太上皇帝、寧德皇后梓宮,奉邀天眷歸國,使宗廟再安,萬姓同歡,陛下高枕無北顧憂,臣之志願畢矣。然後乞身還田裡,此臣夙昔所自許者。伏惟陛下恕臣狂易,臣無任戰汗。”注意,其中有詞叫梓宮。什麼叫梓宮,意思就是皇上或者忠臣的棺材!也就是說所謂的先帝已經死掉了,一個死掉的先帝肯定不會對趙構的皇位有任何的威脅!而且岳飛還要求什麼,打完仗之後我就回去種田了,意思也是告訴趙構,我對兵權沒有任何的興趣。
另外也有人說,岳飛曾經要求皇帝早點冊立太子,是不是有武將干政?也不是,他的潛在意思就是,就算以後先帝的太子回來也不再是正統了,你冊立的太子才是太子,也就是你才是天子,真正的天子!
所以我不認為岳飛在情商上有任何的問題,這也不應該岳飛被處死的原因。
-
13 # 歷史上的漢宮飛燕
公元1142元,岳飛將軍被下入杭州大理寺監牢,並於當年死於大牢之中,年僅39歲。一代名將去世,使得宋朝國民無不悲傷之極,那麼為什麼岳飛會被害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岳飛被害有以下幾個原因:
1、揭皇帝的短處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金人第一次人侵略南宋,高宗皇帝由於驚嚇過度,至於失去了生育的能力,而且高宗自己的孩子也在很小的時候夭折了,所以他不得不收養孩子來繼承王位,但是高宗皇帝還是想有自己的子嗣還繼承王位,但是岳飛卻沒有注意到這點,經常讓皇帝立太子。
2、擁有自己的軍隊
岳飛自己的軍隊叫岳家軍,而且岳家軍的勢力過於龐大,已經佔了全國兵力的一半,而且這些軍人只聽岳飛的命令,已經威脅到皇帝的地位了。
3、不會替皇帝著想
對於南宋來說靖康之恥是奇恥大辱,因為當時金人來到中原除了燒殺搶略,還綁走了徽欽二帝。因為綁走了他們高宗才當做上了皇位,雖然高宗皇帝也說救回二帝,但是也就是說說而已,而岳飛卻想把兩位皇帝請回來,這樣就威脅到高宗皇帝的位置了。
岳飛雖然是一代名將,而還是由於以上的原因,不得不將他殺害,我感覺如果任何一個人在皇帝的位置上,都會這樣的做的,這就是岳飛被害的原因。
-
14 # 馬力斯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岳飛的故事,以“精忠報國”為己任的岳飛,自古以來都是百姓崇仰的物件。
但我們知道,岳飛的下場並不好,很多人覺得岳飛死的非常冤,今天我們就來剖析一下岳飛到底死的冤不冤。岳飛作為南宋抗金名將,在帶兵打仗方面,的確能力出眾,不但用兵如神,更是忠心耿耿,可謂是求之不得的良將。那,作為臣子來說,岳飛是否精明稱職呢?答案顯而易見。
首先,岳飛不懂得揣摩聖意。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可謂是奇恥大辱了。別人避而不談,他偏偏在《滿江紅》寫道:“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更時刻想要打敗金軍迎回“徽欽二帝”,還時不時在皇帝面前提起,皇帝稍有遲疑,他還急赤白臉的。
你想啊,迎回了“徽欽二帝”,他宋高宗的位置放哪呢?這皇帝還不得拱手讓人?那他宋高宗能幹麼。不僅如此,岳飛還時不時揭皇帝的傷疤。很多人都知道,在金兵第一次南渡的時候,宋高宗由於驚嚇過度失去了生育功能,身為一國之君,擁有三宮六院的美女,卻沒有生育能力,這本來就是難以言齒了。
岳飛還偏偏公開上書要求皇帝立儲,等於把皇帝不能生育的事情赤裸裸的擺在檯面上,哪個皇帝不生氣?最致命的是,岳飛身為武將,不但管起皇帝私事,還干預朝政。
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一向高調,顯得極其特殊。而且,他長期把持軍權,軍隊還被稱為“岳家軍”,這在皇帝眼中就是明目張膽的培養自己的勢力啊,功高蓋主,宋高宗能不殺他麼。
-
15 # 福行天下
岳飛元帥被害應該是有以前四點… 第一,他的被害是由於他的性格和當時所處的環境間接關係的。作為一員名將,應該為抗金大業,軍事上的戰略為主,但岳飛關心皇家的家事立太子一事,導致趙構起殺心,觸犯了皇帝的底線。第二,岳飛軍功卓越,為其他將軍記恨所不容,不貪財,不好色,直搗黃龍收復河山,落下了其他將領在皇帝面前的告狀,指岳飛只要兵權,不要財,不要美女,遭到皇帝的猜忌和防備。第三,岳飛的處世風格,在朝堂上一直要表達,還於汴京,迎回二聖,那麼皇帝趙構何以自處呢,顯然在場面上不給趙構面子,給皇帝難堪。第四,岳飛的一生,他提現出的是忠於國家而不是皇帝,在他的心目中,國家舊土收復了,只要是趙家是皇家,姓趙的當皇帝,都一樣,就註定了他的悲劇。
-
16 # who看who說史
宋室南渡之後,在抵抗金朝入侵、鎮壓國內叛亂、鞏固南宋政權方面,朝中將領張俊、韓世忠、劉錡、岳飛戰功最為卓著,被稱之為“中興四將”,其他還有劉光世、吳玠等著名將領也都有相當不俗的表現。
但是,在諸將之中,岳飛被害身亡、結局最為悲壯,其原因最重要的有三:
岳飛犯了武將干政的大忌,尤其是在立儲問題上。
趙構只有一個兒子,還夭折了,後來據說因為某種不可言的原因,再沒有生出兒子來,這是他心中的一根刺,但年僅30多歲的他,夢想終究還是有的。可是岳飛在出徵金兀朮之前,密奏宋高宗“先正國本以安人心”,勸趙構立太子以正國本。岳飛身為一個手握重兵的大將,對如此敏感的皇位繼承權問題發表看法,無論是出於公義還是私心,無疑都犯了大忌,尤其還是在本就是透過兵變建國的宋朝。手握重兵、對皇位繼承問題指手畫腳,不能不讓人往“權臣”的路上想。
在對待宋金問題上,岳飛是最為強硬的“鷹派”將領,是最為堅決的主戰派。
紹興九年(公元1139)年,金朝發生政變,主戰的金兀朮取得了軍政大權,並在次年(1140)年悍然撕毀了第一次“紹興議和”的條約,分兵四路南侵。宋高宗不得不下令應戰,並且對岳飛說"設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遙度。"於是,岳飛受命出征,連戰連捷,相繼取得了和尚原、仙人關、順昌、郾城、穎昌大捷,金兵為之懾服,已經做好了從河南撤兵的準備,看上去岳飛收復中原指日可待,岳飛也是極興奮,眼見壯志可酬,不禁放出豪言"直抵黃龍,與諸君痛飲!"
但這並不符合宋室南渡後宋高宗趙構偏安一隅、以和為貴的國家戰略,早已經被嚇破了膽的他可以接受有限度的防守反擊,但不能接受主動進攻的北伐戰爭。
岳飛“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的思想,將使南宋政權的穩定性存在隱患。
岳飛北伐取得的連番勝利,使宋高宗趙構和金兀朮都處在了一個相當尷尬的位置。對趙構而言,宋徽宗已經死了,但宋欽宗還在,如果迎回了宋欽宗,如何措置?對金國而言,有岳飛在,有岳家軍在,他們休想有安寧之日,所以對以趙構為代表的“主和派”放出話來"必殺飛,始可和"。瞌睡遇上了枕頭,宋金一拍即合,於是岳飛的命運就這麼定了。
岳飛無疑是一個英雄,在那樣的社會條件下,他要實現他的雄心壯志,只能寄望於遇到一個心胸廣闊、氣度恢弘、雄才大略的君王,可惜的是他遇到的是趙構,一個胸無大志、滿足於偏安一隅的平庸的君王,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
17 # 看見歷史的你
對岳飛的猜忌
岳飛本人很能打,掌握著全國75%的兵馬,最後打贏了,岳飛不當皇帝誰當皇帝?
就算岳飛忠勇就是不反,但你掌握全國75%的兵馬,將來如果拿下故地,甚至迎回徽欽二帝的屍骨,威名赫赫,你不反,你下面的人也要讓你反。
宋太祖趙匡胤不就是在陳橋驛黃袍加身的嘛。
岳飛的岳家軍不受朝廷管束,都是岳家子弟兵,而且朝廷十二道金牌都招不回,又很有戰鬥力,這是要成軍閥啊,別忘了老趙家就是靠掌握兵權搶了柴榮的江山。岳家軍不是不可能成為北府軍,岳飛也不是不可以成為劉裕。
岳飛觸碰到了皇室大忌,皇位繼承的問題。靖康之變,金國擄走北宋的皇帝和太子做人質,皇帝的弟弟宋高宗建立了南宋,可此時老皇帝還或者呢,隨時可能回來,宋高宗這個皇帝的地位就很微妙了。
更麻煩的是,宋高宗的兒子死於戰火,南宋已經是“絕戶”的朝廷,而這個時候,金人在北邊扶持做人質的太子建立偽政權,和南宋叫板,老百姓都知道宋高宗絕後了,到時候跟誰混還不一定。
對南宋來說這絕對是火燒眉毛的大事。所以,岳飛勸宋高宗早點兒選繼承人,否則江山就危險了,甚至岳飛連線班人選都替宋高宗想好了,推薦了宋高宗的一個侄子。這可是大忌,因為武將是不可以碰皇位繼承問題的,更何況岳飛還是手握重兵的大將,這嚴重引起宋高宗的猜忌,加上後來岳飛聲望越來越大,宋高宗就借秦檜之手,把岳飛給除了。
金國和談既然要和金國和談,那就得想辦法讓主戰派閉嘴。那麼只有殺岳飛,其他人就都老實了。
小結總體而言岳飛生在了宋朝,加上岳飛的性格,死也是必然的結果。
-
18 # 趙溦1
我談一下我的看法
大家都熟知岳飛!在哪個情況下岳飛死的確實冤,但也看你站在哪個角度去看。
站在大宋子民角度來看,確實冤,在當時岳飛馬上要打敗遼軍,在這時候確把岳飛召回,並以莫須有的罪名把他殺害,又冤枉又不應該。一代民族英雄就這樣隕落了。
站在遼國角度來看,莫名其妙的對手死了,大快人心。想都不敢想的!
站在宋朝大臣角度來講,忠臣是希望河山統一,收復失地,百姓安居樂業。奸臣把不得他早死,少個對手。
站在天子角度來講,當時情況是二帝被北國俘虜,現今的天子趙構是代理皇帝,而岳飛的口號是直搗黃龍,接二帝還朝。如果岳飛打贏了,把二帝接過來了現今皇帝何去何從,如何安置,在權力 地位的誘惑下,現今黃帝會讓岳飛實現他的理想嗎?因為在當時老百姓說的不算,大臣說的也不算!黃帝說的算。但是皇帝不能親自幹這個缺德事啊!只有讓下面的人去幹,這時候只有岳飛死了,皇帝才踏實了,結果是:岳飛死了,受益的是趙構,落罵名的是秦檜!為岳飛鳴冤的人民!評價的是歷史!
-
19 # 一起說歷史621
首先,岳飛不懂得揣摩聖意。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可謂是奇恥大辱了。別人避而不談,他偏偏在《滿江紅》寫道:“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更時刻想要打敗金軍迎回“徽欽二帝”,還時不時在皇帝面前提起,皇帝稍有遲疑,他還急赤白臉的。
你想啊,迎回了“徽欽二帝”,他宋高宗的位置放哪呢?這皇帝還不得拱手讓人?那他宋高宗能幹麼。不僅如此,岳飛還時不時揭皇帝的傷疤。很多人都知道,在金兵第一次南渡的時候,宋高宗由於驚嚇過度失去了生育功能,身為一國之君,擁有三宮六院的美女,卻沒有生育能力,這本來就是難以言齒了。
岳飛還偏偏公開上書要求皇帝立儲,等於把皇帝不能生育的事情赤裸裸的擺在檯面上,哪個皇帝不生氣?最致命的是,岳飛身為武將,不但管起皇帝私事,還干預朝政。
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一向高調,顯得極其特殊。而且,他長期把持軍權,軍隊還被稱為“岳家軍”,這在皇帝眼中就是明目張膽的培養自己的勢力啊,功高蓋主,宋高宗能不殺他麼。
-
20 # 范陽節度使
宋朝皇室家法重文抑武。南宋初步穩定之後,杭州中央政府急需解決中央的財政問題。戰爭對於農耕文明的財政壓力遠遠大於草原文明。由於南渡之初,各個將領自己募兵籌糧。所以地方財政被分割。穩定之後,中央急於收回這些權力。被收權的不僅僅是岳飛,但其他人大多上交了權力,或者離中央較遠如四川陝西。而岳飛在處理與皇帝的關係上過於強硬。而且實力一再膨脹,從兩淮到長江中游。宋高宗經過南渡的各種驚嚇,特別是苗劉兵變。對獨立性強的武將特別不信任。所以,最後翻臉,被害也就不奇怪了。
回覆列表
很多人從小就聽過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以“精忠報國”為己任的岳飛,自古以來是百姓崇仰的物件。那麼岳飛的死到底冤不冤呢?要是從百姓的角度來看,岳飛肯定是死的很冤的,可以說是千古奇冤。畢竟岳飛對朝廷忠心耿耿、對士兵寬厚、對百姓仁慈,他自己清廉節儉、一心報國。他率領的軍隊戰鬥力超強,軍紀嚴明,岳飛不死的話很有可能直搗黃龍、收復故土。這樣一位一心為國的英雄人物竟然被殺害,難怪人們都會覺得冤。
不過,話說回來,任何事情都需要全面的看待。
民間流傳比較廣的說法是岳飛被殺純屬是被秦檜陷害,高宗皇帝被矇在鼓裡,如果你堅信這種說法的話,那說明你對歷史知識的瞭解還是太匱乏了。你應該明白,能夠決定岳飛生死的不是秦檜而是宋高宗。如果宋高宗信任岳飛的話,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完全信任,也不會輕易的殺死岳飛的。
那麼,宋高宗為什麼要殺死岳飛呢?有下面幾個原因:
1.岳飛不懂得揣摩聖意
宋朝的一個奇恥大辱就是靖康之恥,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除了燒殺搶掠之外,更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靖康之恥導致北宋的滅亡,深深刺痛漢人的內心,岳飛在《滿江紅》中提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一雪”靖康之恥“迎回“徽欽二帝“是岳飛一直以來的願望。雖然宋高宗皇帝時刻把”迎回徽欽二帝“掛在嘴邊作為自己的政治口號,但是在他心裡根本不是這樣想的。徽欽二帝爛在北方才是高宗皇帝最大的希望,你想啊,真把徽欽二帝迎回來了,他的位置在哪裡呢?和岳飛同時期的韓世忠等名將看的很明白,雖然也經常跟著喊喊口號,但是怎麼能真去做呢?而岳飛就顯然不懂得政治,揣測不出高宗皇帝的真實心思,決意要把徽欽二帝接回來。不光跟自己士兵講話時用這件事鼓舞士氣。跟高宗開會也不斷地講這件事,發現皇帝有片刻的猶豫或思想動搖他就跟皇上急眼,結果就是高宗對岳飛的不滿情緒日漸累計,秋後算賬是遲早的事情。
2.揭皇上的傷疤
很多人都知道,在金兵第一次南渡的時候,宋高宗因為驚嚇過度,竟然失去了生育功能。唯一的孩子趙旉還夭折了。為了延續帝位,雖然高宗收養了宋太祖的兩位七世孫趙伯琮(即後來的宋孝宗)、趙伯玖為養子,但內心處還抱有恢復生育功能,生一個親生子的幻想,所以遲遲不肯明立儲君。
這種難言之隱本來是皇帝的家事,皇帝不講,大臣也不敢問,這種君臣之間默契的沉默偏偏又被岳飛打破了。在紹興8年(1138年),岳飛回朝述職,辦完公事之後,又開始管起皇帝的家事,公開上書要求皇帝立儲,這一下子可是觸犯了兩大禁忌:皇帝不能生育的秘密以及武將干政!尤其是第二條武將干政是最為致命的,大家都知道宋王朝是怎麼來的,是趙匡胤奪來的,為了不重演前朝悲劇,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從此以文官壓制武官,武官干政成為大宋朝廷的禁忌,岳飛卻偏偏去觸碰這個禁忌,你想高宗皇帝能不想殺了他麼?
3.岳飛違旨抗命不聽話
對岳飛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岳飛是極力反對議和的。可是,不管議和再怎麼不合理,那也是皇帝拍板決定的事情,做大臣的應該果斷執行才是。而岳飛偏偏任性的很,先是對皇帝的決策指手畫腳、冷嘲熱諷。“議和”完成後,岳飛又公開反對,反對無效就以辭職威脅高宗皇帝,你想岳飛是有多混。
早在被殺害的前5年(1137)年,岳飛因為和張俊有矛盾,就給高宗提了一個辭職報告,不等高宗回覆就直接撂挑子不幹走人了,高宗派人勸了6天才把這位大爺勸回來。兩年後,岳飛不光對“議和”冷嘲熱諷,並再次以辭職威脅高宗皇帝,這一次高宗皇帝直接無視了。1140年,岳飛回朝述職,又跟高宗提辭職,被高宗以“未有息戈之期”給拒絕了。三四年的時間,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皇帝權威,違旨抗命,就算皇帝脾氣再好,也動了殺心了。
4、岳飛功高震主,直接威脅皇帝統治
我們都知道,宋朝一向是以文官節制武官的,武將的位置其實是很低的,絕對不能幹政。即使在外面出兵作戰,也必須要按照皇帝授予的“陣圖”,絕對不可以自作主張,一旦戰事結束就要立刻交出兵權,想要培植自己的勢力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情。“中興四將”的其他3位韓世忠、劉光世和張俊就做的非常好,一旦打完仗就立馬把兵權交出去,絕不參與政治,讓高宗皇帝對他們100個放心,也讓別人無法找到誣陷他們的藉口。
而岳飛卻偏偏又要去打破這些禁忌。岳飛作為一名武將,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一向高調的很,顯得極其特殊。最致命的是,他長期把持軍權,他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這在皇帝眼中就是明目張膽的培養自己的勢力啊,你手握兵權、功高震主,對我大宋王朝的統治就是威脅啊。
宋高宗皇帝有殺岳飛的1000個理由,但是岳飛手握兵權、功高震主才是讓高宗下定決心殺掉岳飛的最關鍵的原因。
雖然,岳飛是一個公認的英雄,但是他不會揣測聖意、揭皇上的傷疤、違旨抗命、功高震主,有這麼多致命的地方卻不自知,毫不收斂,被弄死是早晚的事情。就算換了你在高宗的位置上,也未必能做出更好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