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2歲半,媽媽上班,一直奶奶帶。白天和奶奶在一起,很聽話,晚上媽媽回來後就各種折騰。奶奶就說媽媽太慣孩子了,是這樣嗎?聽聽大家的分析!?
16
回覆列表
  • 1 # 思雨yp

    咱倆情況很像,我從孩子四個月就上班了,白天全是爺爺帶著,但是寶寶也是在爺爺面前比在我面前乖,聽話,我下班回家跑著來找我,晚上特別黏我,其實心裡挺享受的呵呵。寶媽不用想太多。

    其實他只是很想爸爸媽媽 ,所以才會這樣的。要知道祖輩再好,在孩子的心目中,永遠都是父母親。當他知道父母不在身邊時,他的潛意識就會有所顧忌,怕自己不乖就沒人要,沒人疼。不要總以為孩子小,再小他也能分清父母是誰。建議你們有空就多陪孩子,這樣才能給他安全感。

  • 2 # 壯仔媽寶

    不是的,所說和自己最親的人在一起才敢發脾氣,是因為他知道不管怎樣你都不會走,孩子也是一樣的,畢竟奶奶和媽媽對於孩子的概念是不同的,孩子一天見不到媽媽一定格外想,這個時候孩子一定會撒嬌、耍賴,很正常,和媽媽套近乎,當然如果隨意亂髮脾氣什麼的就不對了,應該不算是亂慣孩子!

  • 3 # 君子養蘭花

    道理很簡單,我的理解是這樣的,一是在家奶奶爺爺活者是姥姥姥爺太崇他(她),要啥給啥,他(她)實在沒啥可要了就老實了,二是現在外邊亂車又多,放開手老人又追不上,所以多數在家,老虎籠時間長了還老實了,爸媽一回家孩子就特別活耀,爸媽一天不見又捨不得說,孩子也就顯得有些不聽話了,沒關係的只要正確的叫育會成才的,但是不要溺愛。

  • 4 # 若愛曦福

    我覺得應該不是這樣的,和奶奶在家的時候很聽話,可能是因為奶奶總是打罵孩子,孩子感到害怕所以就只能乖乖的聽話,對奶奶的話聽之任之。但是媽媽回來了,孩子就會很鬧騰,是因為孩子想要間接的告訴媽媽,和奶奶在一起的時候很聽話,是因為奶奶的打罵所致。

  • 5 # 悅雨育兒

    我覺得不是的,我就是一個不慣孩子的家長,可我兒子小時候看到我就喜歡和我撒嬌,我一回家就是各種不聽話,淘氣,好像孩子都有這個階段,因為他一天沒有看到媽媽了,他就想和媽媽撒撒嬌,他知道無論他怎樣媽媽都是最愛他的,正是因為和你最親他才會這樣,寶媽不用有心裡負擔。

    我兒子現在長大了,懂事了,就不會那樣了,現在是和我在一起是最乖的。

  • 6 # zjp1860

    我覺得孩子是想透過苦鬧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不滿的情緒,一天沒有見到媽媽,希望白天和你在一起,還有白天受到的委屈,是一種傾訴。你應該理解孩子,對孩子表達你的愛意,利用見面的時間高質量的陪伴,不要表現出你的疲憊,無精打采。孩子期盼了的一天。

  • 7 # 彼岸花開4929158

    我家就是這樣,一毛一樣哦~兩歲的女娃。不論是孩子爸爸在家帶還是奶奶在家帶,只要我不在家,就乖得不得了,讓幹啥幹啥。我只要在家,就各種不乖了,想幹啥幹啥。這不是媽媽溺愛孩子導致的,因為我在家不慣孩子,真正慣孩子的是她奶奶。孩子在媽媽面前“原形畢露”是一種本能,對母親的依賴本能。按她奶奶的話說,哪怕媽把她打死了也還是媽好。我家的女娃就是隻要我在家,吃飯要我喂,換尿不溼要我換,吃奶要我泡,拉屎都要我擦屁股。。。。我覺得這就是本能啦。

  • 8 # 果果愛分享

    最近看了蒙臺梭利教育理念相關的書籍,大範圍的提到了敏感期,許多諸如吃手撕紙罵人無理哭鬧對愛一百分的要求等問題(我們以為是),最終都不是問題,只是孩子生長髮育的一個過程,孩子透過這些敏感期學習鍛鍊身體心理,最終形成自己的心智。明白後我就有意識的放鬆了對孩子的要求,比如吃東西,只是提醒他保持乾淨,各種材質的咬,我儘量不批評。這兩天在地上打滾,溜斜坡,我鼓勵他玩的,之前不允許也不敢。放鬆後,整天都哈哈大笑,晚上除了起床尿很少醒,擰巴的次數也少了很多,哭鬧幾天才可能發生一次,之前雖然乖,但晚上常常哭,說夢話不讓管他。白天稍不如意也會哭半天,必須要哄。這些改變只有當媽的可以看的全,但老人各種訓我,說我不管娃,娃越來越皮(有時候可以跟我對著踢腳玩),娃在地上玩更是嫌棄髒,大聲阻止。老一輩帶孩子就這樣,要乖就各種阻止,甚至“賄賂”,孩子專心玩耍時各種打擾,孩子的天性被扭曲了很多,在媽媽跟前自然要釋放一些情緒,進行自我恢復,就是老人所謂的嬌慣。心理健康了,在很多行動上都可以表現出來,越來越自覺,磨蹭也沒有了,因為孩子知道你跟他是一條戰線的,你可以理解他,那你說的話他很樂意聽的。你自己明白了,那麼下班回來好好陪孩子做些小運動,逗逗他,讓他放聲笑是很好的情緒治療(可能說的嚴重,但心傷誰能看得明白)。週末帶孩子出去逛逛,換一個寬鬆的環境,對大家都好。

  • 9 # 傾訴者還是聆聽者

    我家反過來,我自己是個醫生,老公是老師。我女兒不到三歲,生下來一直是我媽幫著帶到快兩歲,我懷二胎我媽算命說是女孩,不樂意我生,我不理,我媽就氣的就回孃家了。我懷二胎八個月時老公放暑假,我天天大肚子上班,老公帶女兒在家,我和老公商量說生了老二就把老大放幼兒園,老公說不用,老大很聽話很乖巧,吃飯睡覺都特別好。結果我生之前幾天我媽來了,老大各種作,等老二生了更加鬧,真是往死裡作。我媽平時特溺愛我女兒,啥事都由著他,在我媽面前我女兒不會說話啊會走路,開口就是哭,在我和他爸這裡不合理的要求我們不同意,就跑她外婆面前哭,跪在地上哭,躺在地上哭,餓了哭,困了哭。一天到晚就是哭。我媽自己也說以前是心疼她哭,總由著他鬧,想怎樣就怎樣,後來是嫌她哭著鬧著煩,趕緊滿足她的要求止住哭就行,然後慣的我女兒變本加厲。生了老二第四天就馬上給她送幼兒園了。為此我和我媽吵了無數回架,我怪她太慣著我女兒,她說我冤枉她。現在生了二胎,媽媽婆婆輪著帶,我媽在這,我女兒說不刷牙就不刷牙,睜眼就要看動畫片我媽就送手機給她,然後不肯去幼兒園,只要我媽在這,我女兒10點前是拽不到幼兒園去的。上次我老公培訓,換課,總不在家,我就到幼兒園請假一週帶回孃家,在孃家十天,只有一天自己好好吃了飯,其他都是餐桌上玩一下,然後吃零食,喝牛奶,在家9點半熄燈睡覺,在孃家12點還不睡,下午三點,四點,五點才睡午覺。然後我再不讓我媽帶去孃家了。每次孃家回來我女兒就很鬧,我們就打。好不容易改好了,我媽又帶去孃家搞些壞習慣,我媽說是我們管的太嚴,看女兒可憐對她好點。我讓她必要時還是要管教,她說因為我老公寶貝女兒寶貝的不得了,自己都捨不得打,岳母怎麼好打,女婿會不開心的。我說您這樣慣著他女婿就開心了?您做人一點底線都沒有麼?您告訴我您有底線沒有?一天到晚和我吵架和我鬧,您的底線在哪裡您告訴我?我女兒幹啥您都慣著,這是對她好?您去廁所拉個屎,我送女兒去幼兒園,她都可以跪在廁所門邊哭著喊外婆我不去幼兒園,我說了您快三年,您跟我吵了快三年,您還不覺得您做錯了?後來兩天我媽對我女兒嚴厲了點。然後!她馬上和我說週五過來把女兒接回孃家玩幾天行不?我說您幹嘛要害我女兒多賺打?您走了我好不容易把她壞習慣改了,您又帶去孃家幾天不吃飯12點再睡是吧?我媽就再不敢說了。婆婆也是,但是婆婆沒我媽這麼厲害不會和我吵架,婆婆總在我教訓女兒的時候幫倒忙。比如女兒不合理的要求,我拒絕,女兒哭我在和她講道理,婆婆就找了個折中的法子來哄她,這種情況我都會嚴肅拒絕,不過後遺症就是我女兒看我總批評婆婆,她也不怕婆婆,她不是婆婆帶大的,婆婆不喜歡她,她感覺的出來,更加不喜歡婆婆。但是在於對小孩方面,我婆婆對我女兒肯定是沒有我媽那麼溺愛的,也肯定沒有我媽那麼盡心盡責,所以我也很苦惱,屬於飽暖思淫慾了,別人家還沒有媽媽婆婆那麼多人幫忙帶呢。

  • 10 # 蘭心伊悅1

    這應該是教育理念的原因吧!

    和我家的情況差不多。孩子在家玩這個不行,怕弄髒了衣服,玩那個不行,太浪費東西,做這個動作不行,太危險……奶奶看孩子,有很多不行,管的孩子都不知道做什麼好。

    而媽媽回來了呢,一般不是特別危險,禁忌的東西,都可以玩,衣服髒了可以 洗,東西浪費了再給買,做動作的時候,媽媽告訴孩子注意什麼,再旁邊看著,也可以玩……媽媽看,更注重孩子的生理特點,和發掘孩子的探索精神。遇到事情,更注重和孩子探討,溝通。

  • 11 # 金豆媽3

    我覺得應該不是這樣的。首先孩子白天看不到媽媽肯定會想媽媽,那麼下班回來就會表現出特別粘媽媽。加上媽媽也想孩子,內心深處覺得白天沒有陪孩子有欠缺感。更會總心陪伴,雙方都是在用心和對方交流,就會有所包容,在其他人(包括婆婆)看起來就好像寵孩子似的。另一方,老人帶孩子基本都是儘量滿足孩子吃喝的要求,對於探索,遊戲等,會怕孩子磕碰,限制孩子。得不到滿足的孩子就會去找媽媽身邊玩,年輕人思想和觀念自然是支援孩子的探索,這樣的話,在孩子媽媽看起來正常的,孩子奶奶看起來確實是媽媽慣著他。還有陪伴的方式,媽媽的可能更豐富。

  • 12 # 琅嬛8

    我家孩子都五歲了,我下班比孩子放學晚一個小時,爺爺奶奶接他回來,往往我到家的時候孩子剛寫完作業,正好開始玩。

    一般爺爺奶奶很少帶他下樓玩兒,在家讓他看手機比較乖,不到處跑。我已到家馬上滿血復活了!折騰也就是跟媽很親暱,各種淘,想引起媽媽對他的關注!一天不見了,孩子見了媽興奮,而表現出來的就會讓他人覺得鬧騰的不得了!這跟誰慣不慣著孩子沒有關係!

  • 13 # 婉媽科學啟蒙社

    我們一起上早教課的一個小孩,每次媽媽帶他來,就一直哭,不肯獨自上課,媽媽出去就追出來,一定要媽媽陪著才肯上課,其他小孩都是獨立上課,只有他一個要媽媽陪。可是如果是爸爸奶奶或者外婆來,他都能自己上課,不哭不鬧。他媽媽非常苦惱,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每次威逼利誘,溫言軟語全都不行。

    我當時跟她說,是不是因為你平時上班,只有週末陪他,他會覺得只有這點時間跟媽媽在一起,還要分開,所以不願意。我們幾個都是媽媽自己帶的,所以不會有分離焦慮症,孩子反而更獨立。

    如果媽媽白天上班,孩子晚上好不容易才看到媽媽,肯定會更加黏媽媽,如果媽媽再做自己的事情,稍微忽略孩子,他可能會做一些故意搗亂的事情來引起你的注意。

    所以不是媽媽太寵孩子,而是孩子希望得到你更多關注,多擁抱他,多陪他玩一會,等他長大了你想讓他黏著你他也不會再這樣了。

  • 14 # 谷媽媽心理育兒

    孩子跟奶奶在家時,奶奶是老大,當然只能聽奶奶的。而且奶奶並沒有義務帶孩子,孩子其實心裡知道,孩子會覺得欠奶奶的,奶奶帶他是恩賜,自然就不敢太放肆了,變得更乖更聽話。

    但是,媽媽不一樣。孩子本來天生就跟媽媽親。話說,一般人是不是在別人面前脾氣很好,在自家人面前脾氣很差啊,因為可以展現真實的自己啊,因為知道就算自己怎麼作,家人也沒那麼容易丟下自己啊。何況是自己親媽呢,怎麼作老媽還是愛自己。

    另外, 一般媽媽比奶奶對孩子更能容忍孩子的一些“胡鬧行為”。在奶奶那,不能跳,不能爬高,不能玩地上的棍子……但是媽媽更願意放手讓孩子去探索自己,即使犯錯也沒事。

    所以,媽媽回家了娃就各種作啦,然後奶奶就說媽媽太慣孩子了。

    別人有些話,聽聽就好了,別太當真。

  • 15 # 積木育兒

    許多孩子會有這樣的情況,白天和奶奶在家的時候特別乖,還會和奶奶說:奶奶我最喜歡您了。而晚上爸爸媽媽下班回家以後,飯碗一推,也不喜歡奶奶了,最喜歡爸爸媽媽,還讓奶奶趕緊走。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其實是孩子的依戀與安全感方面的問題,作為家長並不需要太過擔心。

    親子依戀的建立

    上述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和爸爸媽媽一起睡覺、白天奶奶照顧的情況下,如果孩子晚上是和奶奶一起睡覺的,那麼這種情況很少發生。這是因為在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父母每天晚上與孩子一起睡覺對於孩子而言是有非同尋常的意義的,這種相處會建立起孩子對於父母的依戀,父母是對孩子最重要的人,這種親密關係是不可動搖的。而奶奶或者姥姥是隔輩的親人,孩子與姥姥和奶奶的親密關係自然會減弱一層,孩子白天和奶奶在一起喜歡奶奶,晚上爸爸媽媽回來喜歡爸媽並不是孩子有功利心,而是孩子自己的一種“權益之計”,當爸爸媽媽不在的時候,和奶奶最親,奶奶是孩子的撫養人,所有事都要依靠奶奶,而媽媽回來有了更親密的撫養人,則要向媽媽表示自己的“忠誠度”,所以會各種“折騰”,透過這些表現告訴媽媽我還是最愛媽媽的,所以才會有“我最喜歡媽媽,奶奶你走吧!”這種表現。

    良好親子關係的保持

    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原因,很難一直陪孩子,所以父母要珍惜陪伴孩子的時間,贏得孩子的信任感,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每天上班,但是每天都會回來,是最愛寶寶的人,孩子不需要在媽媽回家後有不同的反應來獲取爸爸媽媽的喜歡,爸爸媽媽一直都會在。

    奶奶也不需要傷心,孩子與爸爸媽媽有更親密的關係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孩子更喜歡媽媽和慣孩子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 16 # 土豆媽媽育兒

    孩子和奶奶在家很聽話,媽媽回家後就各種折騰。這是很多孩子普遍的現象,並不是媽媽太慣孩子,而是孩子在以他自己的方式,引起媽媽的注意,希望得到媽媽更多的關愛。

    每個孩子都覺得自己是媽媽最在乎的寶貝,可是媽媽為了工作,不得不離開一整天,這段時間孩子與奶奶一起,什麼都聽奶奶的,除了表現自己乖以外,也不希望媽媽以為他在家不乖,而不再喜歡或離開時間延長,孩子的心其實很敏感,他知道誰面前可以撒嬌,誰面前必須乖巧。在他的認知裡,媽媽就是隨他各種折騰也不會嫌棄他的人。他更希望與媽媽多多相處,多多互動,但在老人看來,可能就是各種吵鬧,各種不聽話了。育兒觀點不同,事情的看法也就不同。如果所謂的折騰是孩子一會要這樣玩一會要那樣玩,只要不是危險的事,那就盡情地折騰吧。孩子快樂了,親子關係更親近了,何樂而不為呢!

  • 17 # 職媽育筱娃

    這個就是我現在正在經歷的,我家婆婆也是這樣說,孩子跟他在家,很乖,乖乖吃飯乖乖睡覺,怎麼媽媽一回來就變成各種不配合呢?其實這個根本不是問題,我自己是這樣子思考與解決的。

    1、響應孩子的感受與需求:媽媽白天不在,只有奶奶跟孩子,而在孩子心中,媽媽是媽媽,奶奶是奶奶,是不一樣的,因為工作,媽媽白天不能在家,寶寶能接受的,但是肯定還是希望媽媽呆在身邊,所以晚上媽媽一回來,肯定要趕緊各種撒嬌,佔據媽媽所有時間,抓住媽媽所有的注意力,所以原來自己吃飯的,會想要媽媽喂,或者媽媽要抱抱等等,這些都是正常的,這時候我們用心的陪伴就好了,不需要去特意糾正什麼,這也不是慣,只是給孩子正常的陪伴,在孩子小的時候,他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注與愛護,這時候不要為一些不必要的言論,讓自己與孩子都不舒服,等孩子長大了,你想要他這麼黏你,都不再有的,所以當媽的疼孩子,孩子黏媽媽,不是很正常的啊,有什麼慣不慣。

    2、媽媽的心情:上班賺錢,實現自己的價值,這是媽媽個人的追求,但是下班,我們是孩子的媽媽,因為上班,我們缺席很多孩子成長的時刻,這時候下班是難得的親子時間,要有質量的陪伴,孩子渴望媽媽,媽媽何嘗不想孩子,回家肯定要趕緊有原則“慣”孩子,彌補自己思念之情。

    3、奶奶與媽媽,是會爭寵的哦,不然怎麼會那麼多問喜歡媽媽還是喜歡奶奶,我家奶奶喜歡白天跟娃在一起,因為有無限的樂趣,而媽媽回來,孩子為了吸引媽媽各種折騰,奶奶就會覺得,唉,娃就賴媽媽,會有這種小情緒,而且覺得跟奶奶就好好的,怎麼媽媽就打破奶奶制定的原則,這也是一個衝突點,所以老人家才會這樣說,一方面,媽媽可以不當回事,另一方面就需要寶爸,我家寶爸在聽到奶奶這樣子說,就跟奶奶溝通說,不能這樣子說,難道爸媽不回家才好?寶寶才是乖?告訴奶奶不能這樣說,奶奶意識到了,就不會再這樣子說。

  • 18 # 董哥幹物流

    孩子2歲半,媽媽上班,一直奶奶帶。白天和奶奶在一起,很聽話,晚上媽媽回來後就各種折騰。奶奶就說媽媽太慣孩子了,是這樣嗎?

    其實這是一種大人思維。

    小孩和媽媽之間的這種紐帶親情是天生的。這是其他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就算是爸爸都無法代替。媽媽身上的獨特而熟悉的氣味對小孩來說都是一個極其極其重要的感覺。

    白天奶奶帶著,儘量吃滿足,玩滿足,可是小孩除了吃和玩,他還是很需要媽媽身上的那種味道,那種說不清楚的天生的依賴性安全感和愉悅感。所以,媽媽回來了,孩子就會纏著媽媽,各種要求都會被提出來,稍有不滿足,甚至是慢一點,就會馬上哇哇大叫哇哇大哭。

    當然,作為媽媽也不應該在一些事情上太失去原則的滿足孩子的要求。這個分寸只有媽媽自己把握了。當然,對於一個才2歲半的小孩,奶奶也要寬容些。畢竟一天沒見到媽媽了。

  • 19 # 甲乙丙丁掌櫃

    我們老家有句俗語:孩子見了娘,有事無事哭三場。意思是說在外人面前聽話懂事的孩子在媽媽面前會各種撒嬌,十分嬌弱,特別是很久不見之後。

    兩歲多的孩子還處在懵懵懂懂的年紀,正是需要父母關心陪伴的時候,在他們眼中父母才是最親近的人,你在這個年齡把他丟給家裡老人,很容易讓他產生分離焦慮。分開一整天對他來說是特別漫長的,好不容易再次看見你,當然十分親近,自然回家後各種黏你,折騰你只是他表達愛你的一種方式。

    只要不失原則過分溺愛,多多包容他又何妨,畢竟他還那麼小。需要多多的愛與陪伴。

  • 20 # 暖心秋媽

    “孩子和長輩在家的時候很乖很聽話,但是媽媽回家後就各種折騰。奶奶說孩子被媽媽嬌寵慣了。”看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暑假時期我在家幫忙帶小侄女的情況。

    嫂子要回孃家訪親,所以她帶著大侄子回孃家去了。小侄女因為才一歲多,要是嫂子帶上兩個孩子回家的話比較麻煩。因此,我留家裡幫忙看小侄女,讓嫂子帶著只帶侄子輕鬆的回家去了。

    我發現平時在家裡可歡騰的小侄女,突然間很安靜了。小侄女和我嫂子在一起的時候各種吵鬧,可是嫂子不在家的時候,她卻安靜得讓人感覺特別乖。

    我相信看到這裡很多人會認為孩子是因為媽媽寵慣了,所以才會鬧騰。其實不是的。因為孩子覺得自己可以依靠與信任人離開了自己的身邊,覺得彷徨,希望以安靜、乖的方式被其他人接納。她害怕媽媽離開了以後,其他人也會離開,所以只能以安靜的方式求得大人的認同。其實這也是一種缺乏安全感與歸屬感的表現。

    我們回到題主所提到的問題,當孩子媽媽回來的時候,孩子總鬧騰。因為孩子知道自己最信賴的媽媽回來了,所以特別的希望與媽媽親近。然而,我們都知道長輩帶孩子怕吵,為了讓孩子不吵,對孩子那是各種哄、各種討好、各種寵溺。結果大家肯定知道,孩子會有很多在媽媽眼裡看來那是不正常的行為規範,行為準則。因此孩子媽媽會指出孩子做的不夠好的地方,這就是奶奶所認為的鬧騰。

    週六日的時候,我婆婆也來我宿舍了。我家孩子很小就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冷了熱了會增添衣服。婆婆是帶著大孫子過來的,一年級的孩子,吃飯要大人催;穿衣服大人催;洗澡也要大人幫忙。我家孩子看到這樣的情況,吵鬧著要像哥哥一樣被大人寵溺。

    當我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時,婆婆說了一句我覺得不可理喻的話:“都叫你別吵了,奶奶幫你不就行了。你看,你那麼大聲,現在你被媽媽罵了吧。”我的天哪!這是希望我孩子挑戰我嗎?竟然對孩子進行挑撥離間呢!

    我永遠都相信有一種捧殺叫“溺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爛水果怎麼發酵養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