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明月羽
-
2 # 明之書苑
歷史上的第一位書法家很不好定義。書法和其他技藝一樣,是一代代人累計起來的。真要細分析,就要從甲骨文,小篆,隸書,楷書幾種書體的產生期和定型期去分析了。
一、甲骨文時期。甲骨文產生於什麼時候,目前沒有考古證據。但盛行於商朝是無可爭議的。現在的考古發現中,盤庚遷殷以後,甲骨文的書刻技藝已經非常成熟,甚至到了完美的程度。這時期的書刻者,是一代代技藝傳承下來的。可想而知,他們的技藝是由幾代甚至幾十代人不斷完善出來,並傳承下來的。他們臨摹的就是前代作品,並且自身不斷努力,不斷完善技藝的。
甲骨文
二、小篆時期。李斯、趙高和胡毋敬三人特別善於書寫,所以他們三人分別負責書寫字書《倉頡篇》《爰歷篇》和《博學篇》。他們的技藝應該也是學習周朝時期流傳下來的《史籀篇》而來,並且自身天賦高,不斷完善技藝的。
竹書《倉頡篇》
三、隸書時期。隸書產生於秦朝。簡便書寫而慢慢衍生出來的。到了漢朝以後,逐漸成為官方指定並通行的正體。而這時官方同樣會組織書寫技藝好的人書寫字書,如《急就篇》等供人學習。到了漢朝後期,書法意識開始慢慢覺醒,出現陳遵、劉睦等專注於尺牘書法的人。漸漸地,文人景從。並出現了劉德昇、張芝等世人景仰的書法家。從此以後,書法的學習,從原來的學習字書到向書法家學習的轉變。
四、楷書時期。鍾繇推動了隸書向楷書的轉變。后王羲之橫空出世,在臨習張芝、鍾繇等人的作品以後,靈活運用中側鋒筆法,改進楷、行、草形體,終成一座以後書家學習書法難以逾越的高峰。
王羲之
總之,誰是第一位書法家,根本無法下定論。只能分階段解析:周朝以前的書法技藝是一代代積累經驗並傳承的結果;周宣王到漢朝這一時期,除了學習長輩前人的作品之外,增加了一個向字書學習的路徑;漢末以來,又增加了一個世人公認的書法家群體可供臨摹學習。
如果非要定第一位書法家的話,或許就是陳遵。他是史料記載的,第一位真正用心於尺牘書法的人。在他之前的善書者,基本是基於對稱和美觀的角度去考慮的。從陳遵開始,文人開始有專注於書寫藝術的傾向,並不斷為之付出努力。直到王羲之,書法意識完全覺醒。
-
3 # 龍井茶葉虎跑水
文字產生後,首先是紀事,或實用。占卜,也是實用。古人可能也想不到他寫的字,幾千年後,會被人視為書法藝術,充其量是實用。
-
4 # 大洪山人1964
關鍵是要弄清第一位書法家是誰,如果指第一個發明甲骨文或其它異類文字的人,或無證可查。如果說從創新與統一文字開始算數,那要從大秦開始,那第一位書法家當是李斯。以李斯當時做的文字功課貌似不是臨帖,而是創新發明與歸納整合。李斯的作品應該有,在網上可查閱,主要是碑文篆體。我說的這些是根據樓主的標題而推理的的一種猜想,或不足為信。
-
5 # 獨孤O劍客
邏輯就不對,首先得知道什麼是書法家,一般情況書法家都不是自己封的,而是在書寫過程中先被人發現他的字形,字型這些比較符合大眾審美,從而把這種文字的沒上升為一種標準,以此來作為評判書法家的標準,也就是說,書法的評判標準是從慢慢的選擇中行成的一種體系,所以應該是先有一種共識,再有標準,才有書法家,根據這個順序不難發現,第一個書法家汲取的是百家之長,且加上自己對文字的理解,對文字加入靈魂。
-
6 # 淺緣齋
歷史上沒有書法家!書法就是正常寫信,一直到有人把字的非常漂亮,大家都爭相仿照臨摹,學著人家怎樣書寫用筆,才有書法一說。
-
7 # 使用者6030771803
這個問題應該是個病句,都說是第一位書法家了,還是學哪個書法家。
再說很難界定歷史上第一個書法家這個名號吧,那個時候又不可能發個證,加入某個協會,證明你是不是書法家。
-
8 # 使用者3792617946724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書法,幾千年的歷史,才出了顏柳歐趙四大書法正楷。至於這個問題,沒有回答的價值第一位書法家本身就不存在。
-
9 # 張言好書畫
中國漢字的起源至少已經有五千年,漢字從出現開始書寫就有追求美觀的特點,漢字從結繩為字,到甲骨文,直到秦朝建立是沒有成名的書法家的,直到李斯的出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書同文字”的建議,命令這個禁用各諸侯國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為統一書體。統一後的中國急需一種統一的官方文字。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製作這種標準字樣,這便是小篆。
緊接著,為了推廣統一的文字,李斯親作《倉頡篇》七章,每四字為句,作為學習課本,供人臨摹。不久,李斯又採用秦代一個叫程邈的小官吏創造的一種書體,打破了篆書曲屈迴環的形體結構,形成新的書體——隸書。
從此,隸書便作為官方正式書體,始於秦,盛於漢,直到魏晉楷書流行才漸被取而代之。但作為書法藝術,篆書、隸書因其獨具一格,深受後人喜愛。中國書法四大書體真、草、隸、篆,隸、篆佔其半壁江山,這全是李斯的功勞。
李斯書寫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嶧山刻石》等,這些刻石的小篆用筆精良,字形結構完善,章法佈局如天成,已經具備書法的一切要求,上升到書法層次,因此可以說李斯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為成名的書法家!各國師官都有用大篆寫的史書,李斯肯定應該看過,他臨摹學習的古代大篆字型,因無具體姓名的書寫者,已無可考據!
-
10 # 青溪書法
整部書法史,出了三個偉大人物。他們不是神就是仙,不是仙就是天授書法。
1,倉頡造字就不說了,老頭子只會造字,不會書法,所以肯定不是書法家。
2,王次仲,東漢書法家(一說秦書法家),東漢上谷郡沮陽縣(今河北省懷來縣大古城附近)人。少有異志,年及弱冠,變倉頡舊文為八分。
王次仲者,古之神仙也。所以王神仙應該是第一位書法家。他的書法沒人教他,本身就是神仙,自創的。
3,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南)人。東漢時期名臣,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為筆法傳授的鼻祖,而蔡邕的筆法則得之於神人。(你看又不是自己創的,天授的。)
“蔡邕授於神人,而傳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於崔邈。
4,既然探討第一位書法家,那第一位女性書法家也得粉墨登場了,她就是衛夫人。
衛夫人是鍾繇的徒弟,鍾繇是蔡文姬的學生。而王羲之則是衛夫人的弟子。
其實歷史上哪有第一位書法家。青史留名的都是極少數,大部分都湮沒在歷史的長河裡了。比如王次仲,生平都不清楚,鬼知道他的書法向誰學的呢,只能假託是神仙了。
編後語:
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提問,我也只能靠猜,權當一樂吧。不當之處敬請老師們批評指正。
-
11 # 雷水初六
首先題目本身就存在邏輯錯誤,第一位書家臨哪一位書家?第一位之前當然不算書家啊!
書法首先不是一下子出來的,從寫字慢慢到按照法度規矩書寫,慢慢再到追求書風,形質性情,一步步發展出來。而這其中偶有寫的精彩的人,再被時人或後人成為名家。想要找出第一個書法家,如同想要找出第一隻雞來一樣徒勞。書與人是相互成就的。
另外,從技法傳承上來看也是這樣,最早的像陶文,甲骨文這些,哪有什麼名家大師,哪有什麼書法意識,在我們今天來看,還是有樸拙童稚的書法意味可供借鑑。這是一個漸變到質變的過程無法斷然分開的。
-
12 # 朱白8848
現在書法界公認的,我國最早的書法藝術應該算是甲骨文,那麼歷史上的第一位或一批書家應該甲骨文的刻字者。而他們應該是以自然萬物為師,道法自然嘛!
自古雖然有倉頡造字的傳說,但並沒有考古實物為證。且倉頡的時代,還處於鴻蒙初開,文字和繪畫應該還沒有完全區分開來。
現在我們能看到的甲骨文,已經形成比較穩定的結構方式,具有了書法應該具有的基本特徵,能辨認的已有上千字,滿足記錄、識別和傳播的意義,建立了最早的文字體系。
甲骨文是用刀刻於獸甲上,筆畫堅實俊挺,乾淨爽利,並富有立體感。
結字而言,甲骨文具備了對稱美和變化美。並能方圓結合,呈現出開合輯讓的結構形式,具有文字幼兒期的稚拙和生動。
章法上看,各種文字大小錯落有致。每行上下、左右、雖有疏密變化,但全篇能行氣貫串、出現大小相依、左右相應、前後呼應的活潑局面。並且,字數多者安排緊湊,有以茂密之感,字數少者又顯疏朗空靈,都呈現出古樸、爛漫的情趣。
其具有書法藝術的一切審美要求,開創了漢字書法藝術的先河。
-
13 # 月語拂心
感覺這個問題提的本身有問題。首先歷史上先秦之前應該就沒有書法家。書法家這種說法是我們後人封的。。沒有書法家,書法本身就是人們在勞動,生活中,讀書過程中,全體人民大眾的成果。可能是大家在書寫的過程互相學習,比較才逐漸產生了統一的大家認可書法美感。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少數幾個以此美感為基礎的優秀者。。然後後來者就以此當基礎當成模版學習,逐漸的才有後來書法家這個名稱。。所謂第一位書法家應該不存在的,就是我們知道的有,那也是史冊中記載的。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
14 # 文苑漫遊
第一位書法家是誰?他應該是看過民間的許多過於隨意的字型,然後不斷改良,定型,成為大家普遍看好的字型,然後他在歷史上被人首次記載,成為第一位書法家。所以他沒臨摹誰,他只是改良,定型
-
15 # 明天比今天老
正確答案:臨摹他爹的字。
“書法”是逐漸形成的,沒有哪個人被稱為“歷史上的第一位書法家”。書法的歷史要追溯到現今能夠看的到的甲骨文,在甲骨文之前的文字和書寫方式,還無從考證。而書寫甲骨文的人具體到姓氏名誰,目前只有天知道。
人,有著追求美的天性,人們在書寫的過程中都是儘自己所能“把字寫好”,在“寫好”的過程中逐步發現並積累下如何用筆、運筆、起筆、收筆……的經驗,形成技能,並上升到“法”。這不是一個人能做到的,也不是一代人能做到的。
所以,根本就沒有“歷史上的第一位書法家”。
-
16 # 禪心吳雲
漢字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字是一門自然科學。這要追溯到倉頡造字。一般來說,漢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因為宇宙間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徵都造一個象形字,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畫不出來,而且即使畫得出,這種依樣畫葫蘆的造字法也太笨了。就是用象徵性的符號或在圖形上加上指示性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法。用形聲法造字非常方便,與金木水火、鳥獸蟲魚有關的字以及嘆詞、擬聲詞,幾乎都是形聲字。這種假借現象,當初大多是因為沒有本字而暫借一個同音字替代,但後來一直沿用下來,久借不還,鵲巢鳩佔了。
因此造字的過程也是寫字的過程,倉頡第一造字家,更是第一位書法家了,倉頡臨寫誰的呢?倉頡按照造字形象、指事、會意、形聲科學地臨摹於自然界!這應該是無可爭議的吧!
-
17 # 麟開祥趾
歷史上的第一位書法家究竟是誰?有史料可考的應是西周晚期,周宣王的一個史官籀,人們稱他為史籀,史籀書寫的文字很漂亮,具備很高的審美藝術,因此後人把史籀創造的書寫風格叫作“籀文”,相當於今天的“顏體、趙體”等稱謂。可以說,史籀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個有名有姓的書法家。因為歷史久遠,大部分籀文作品均已散軼,唯一留存至今的是石鼓文,就是用籀文在十個石鼓上刻字,也是被發現的最早的石刻文字。“籀文”以前的字型是甲骨文和金文,他們之間是有傳承關係,具體史籀臨摹的是哪位書法家的作品已經不可考。
-
18 # 王登泰
首先要說的是,題主提的是一個無答案的問題。歷史上的第一個書法家是誰?無考。從漢字的發展史來說,我國的古文字應該從甲骨文,鐘鼎文等算起,這個時期的文字是誰創造的,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在漫長的歷史上,人們為了生存的需要,為了相互之間的交流,由結繩記事到創造出象形文字,並把他刻在甲骨,鐘鼎和陶瓷上,這就產生了文字,從書法藝術的角度講,現在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是最早的書法藝術作品。從我國民間流傳講,侖頡是漢字的祖宗,侖頡造字是流傳千古的神話,從這個意義上講,侖頡是最早的書法大家,但誰見過侖頡的字呢?僅僅是民間傳說而已。從古文字到現代文字的轉變,經歷了千年的變化,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實行車同軌,書同文,丞相李斯功不可沒,統一了文字(小篆),現出土的一些碑帖充分證明,李斯是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書法家。李斯的小篆是在彙集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文字的基礎上,對漢字的一次統一和整理,自李斯以後,漢字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統一文字。在此基礎上,逐漸從篆書過渡到隸書,兩漢以後,又逐步過渡到行書,楷書和草書。因此說,題主的命題是無解的,不客觀的。
-
19 # 晉風
在回答問題之前,首先感謝題主提出有趣又很有益的問題。其次糾正一下題主的提問標題。既然是歷史上第一位書法家,他學書臨摹的物件只能是老師或前人的作品,但再不能稱為書法家。
思路理順了,那麼正確的標題也就出來了:
歷史上第一位書法家學書臨摹的作品是那個人的(作品)?言歸正傳。前面我說過,這個問題提的很有趣,原因在那兒?就在是歷史上第一位書法家。
大家知道嗎?反正我不知道。直至現在,大學書法系、書法學院的書史教材裡也沒有明確的界定。要弄清這個問題,咱們只能試著從書史的長河中尋蹤探源。
翻開書史,有明確記載的第一個人物是倉頡。《春秋緯.元命苞》書中這麼說:(他)“生而能書,及受河圖錄字,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從中說明,倉頡的偉大壯舉是造字,他之後,中國才有了源源相繼的文字。按照“書法史從殷商時代開始起步”(《中國書法簡史》王鏞主編)的界定,倉頡只是上古造字之神,肯定不是歷史上第一位書法家。書史中出現明確記載的第二位人物,是秦朝的李斯(同時還有趙高和胡毋敬,因二人較之李為劣,其書跡已消失無存,故免)。
大家知道,李斯是秦始皇的丞相,他不僅是文韜武略的政治家,政績輝煌,尤以小篆《嶧山碑》、《泰山刻石》而千古留名。而且還有文字書理文章存世,漢朝許慎在《說文解字》裡這樣介紹:“秦始皇帝初兼併天下,丞相李斯乃奏之,罷其不與秦文字合者。斯作《倉頡篇》…”。及至到了漢朝,培養蒙童學生的書館,還把《倉頡篇》當做學生識字和書寫的教教材。而他的《嶧山刻石》等書作,也成為後世歷朝歷代學書的經典作品。所以,由王鏞主編的《中國書法簡史》給了李斯他們很高評價:“就文字演進發展而言,小篆體是古文字的終結”。可見,秦李斯做為中國書法史上第一位書法家是當之無愧的。但追蹤他學書的師承關係,很遺憾,書史沒有丁點的記載。難道李斯學書沒有老師嗎?肯定有,但史書中沒有答案,雖然遺憾,這就是歷史的真實!
但不探究竟不罷休的好奇心,還是驅使我,想把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師承關係的書法家找出來,於是我又翻開了漢朝書史。在漢朝繽紛多彩、互映生輝的書史星河中,我從眾多的書法家陣容中,找到一位德高望重而且有師承關係的大人物,他就是成就書法史上第一篇書法專論《草書勢》的作者崔瑗。
由王世徵主編的《中國書法理論綱要》,是這樣介紹他的:“崔瑗,字子玉,官至濟北相,通天官曆數、京房《易氏》,諸儒宗之。工書,尤善章草,師承杜度,世人並稱崔杜”。從這一段話中,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評價把崔瑗的名氏排在了老師杜度的前面。此書後面的話更重要:“東漢崔瑗的《草書勢》,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時代最早的一篇書法專論,作為中國書法理論史卷的開卷之作,從它的出現到它闡述的內容,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和價值”。(建議友友們有興趣時,可讀讀《草書勢》)。崔瑗不僅書論文章開創了中國書法史上的先河,而且也是了不得的書法家。三國時韋誕評論他的字“書體甚濃(茂密),結字工巧”。而元代丘衍說的更詳細:“崔瑗《張平子碑》(張衡碑),字多用隸法,不合說文,卻可入印…”由此可知,崔瑗不僅章草寫的好,還創造了一種能鐫刻入印的書體。這也是崔瑗在書法上的一個創造。(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就是他的一個草書刻貼)
那麼,崔瑗的學書老師是那位呢?是東漢的杜操。王鏞主編的《中國書法簡史》是這樣的:杜操,字伯度,京兆杜陵(今西安東南)人。因避魏武帝曹操諱,魏晉人改稱杜度。杜操是御史大夫杜延年(漢初名臣)曾孫,東漢章帝時為齊相。以擅長草書著名。崔瑗、崔寔父子學其法,因此後人把他們並稱為“崔杜“。
這一段話不僅再次驗證“崔杜“書史排位的前後,有趣的是,還知道了杜操是崔瑗和兒子崔寔學書的同門老師。另外,做為老師的杜操,擅長的是草書(章草)而學生崔瑗貢獻最大的是能入印的隸書。由此我們得到如下一個結論:
秦朝李斯做為中國書法史第一位書法家基本確定,但師承關係不明。漢時崔瑗做為書法家雖排在李斯之後,卻是書史上第一個有學書老師的書法家。對此,師友友們怎麼認為呢?歡迎在評論欄裡各抒已見,贈墨留香! -
20 # 秩和律師147753
我不知這位網友,發出此處疑問,目的是什麼?要說明什麼問題?
我猜測,他是質疑臨帖的重要性。在他看來,可能心法筆法比臨帖更重要。
個人認為,臨帖很重要,當然筆法和心法更重要,臨帖是學習古人筆法和心法的重要途徑。
我們可能不知道,第一位書法家是誰。但是,我們知道,歷史上的書聖是誰?他就是王羲之,那麼他是臨了誰的貼呢?臨沒臨帖呢?
我們先看一看歷史故事。
王羲之七歲時,字寫的不錯。十二時偷看了前代《筆說》,筆說已經失傳,又說筆說即筆法決。該書其父藏於枕中,王羲之竊而讀之。父曰:"爾何來竊吾秘?"王羲之母:"欲看爾用筆法。"父見其少,曰:"待爾成人,吾授之。"王羲之趕緊說:"使待成人,恐蔽兒之才也。"
由此可見,王羲之先學的筆法,沒說他先臨了誰的字。
筆法決
夫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玄妙。心神不正,字則攲斜;志氣不和,書必顛覆。其道同魯廟之器,虛則攲,滿則覆,中則正。正者,沖和之謂也。
由此可見,筆法決首先是心法。
衛夫人見到王羲之寫字,便正是教他寫字,收他為徒。注意,王羲之不是學的父親,而是衛夫人。
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寫到:
予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遊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
由此可見,王羲之盡臨古人,然後成就書聖,超越衛夫人。
回覆列表
從文字產生之初,每一位書寫文字的人都可以成為書法家!每種字型產生之初都算是獨創,那第一位書寫文字的人可以說是為每一位後來者書法家開了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