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嬙遙度天際
-
2 # 古今中外多少事
戚繼光。
封狼居胥是指西漢大將霍去病築壇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後來封狼居胥成為華夏民族武將的最高榮譽之一。
在筆者看來,霍去病抗擊匈奴是政權外部鬥爭,屬於保家衛國的鬥爭。與三國分裂,南北朝並立時的內戰是不一樣的,也不是新舊政權交替的戰爭。
所以,在筆者看來,只有本著儲存自己家園的完整而立下的軍功才能算是封狼居胥的榮譽。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戚繼光負責的登州衛遭到倭寇的燒傷搶掠,戚繼光奮勇殺敵,並寫下了“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著名詩句。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戚繼光到浙江上任,招募了金華義烏等地民風比較彪悍的三千將士,將其訓練成披堅執銳的“戚家軍”。
戚繼光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建造了許多大小戰船、戰車,使得戚家軍當時名鎮倭寇。
大大小小的打了好幾場戰役,特別有名當屬台州戰役、福建戰役、仙遊之戰等。保衛了沿海地區的安寧,抗擊了外辱,極大的增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戚繼光除了東抗倭寇之外,還被朝廷調到北邊,抵禦韃靼。
萬曆二年(1574年),韃靼首領董長昂入侵邊境,逼著他的叔父董長禿去牽制朝廷的軍馬。戚繼光識破陰謀後,率軍大破韃靼,並活捉董長禿。之後董長昂見攻打不過,向戚繼光投降,併發誓永不反叛。
但凡有名的功臣都逃不了被小人嫉妒加害的結局,戚繼光也不例外。
萬曆十三年(1585年),戚繼光遭朝中奸佞小人陷害被罷官,回鄉後病死。
戚繼光死後,後人為紀念他的功績,專門為他修建了紀念祠。“海疆倭患,率兵援閩,激戰三捷,平遠慶功”等軍功足以讓戚繼光在歷史長河中達到封狼居胥的地位。
-
3 # 南政昔風▲匈奴
在漢武帝遠征匈奴的時期,英雄豪傑層出不窮。由於國力強盛,漢武帝發動的反擊匈奴之戰初步告捷,派衛青在河南之戰漠南之戰初步取勝,暫時減少了匈奴的囂張氣焰,使其心生忌憚。
▲霍去病之後,漢武帝大規模選拔人才,任用了年輕氣盛的霍去病。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出霍去病進擊河西走廊,年輕的霍去病堪稱閃電戰的鼻祖,在六天之內將匈奴五國盡滅,又於皋蘭山下與匈奴展開了殊死搏鬥,最終殲敵近萬人,俘虜匈奴大將頭目幾十員。
▲遠征匈奴在這次立功後,霍去病越戰越勇,又一次出兵。這次他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繞到敵軍的後方突然襲擊。在強烈的攻勢下匈奴望風而逃,在弱水將敵人全盤殲滅,捉住敵軍將領大帥上百員。
▲霍去病與衛青不久之後,漢武帝發動總攻。霍去病領兵帶隊大戰左賢王,並在一番苦戰後打敗敵軍,將左賢王追擊到狼居胥山下,掃平敵軍九萬之眾,將匈奴打的一蹶不振,短時間內難以再入中原。
▲竇憲北擊匈奴但是我覺得還有一人可以預支媲美,這個人就是竇憲。竇現同樣也遠征匈奴,竇憲的遠征甚至影響到了羅馬,羅馬帝國的衰敗甚至可以歸類到竇憲的頭上。當然,成就和封狼居胥相媲美的到時有,但高於封狼居胥的卻寥寥無幾。
-
4 # 再見中華歷史
封狼居胥有那麼難嗎?大唐有40領土包含漠北,誰愛封就去封唄,滿清佔領漠北200年,同樣,誰願意去封就可以封!
-
5 # 6x亮
古代武將封狼居胥,被認為是最高榮譽,其實這種認識是人為定格的,並不是古代將領的最高榮譽。比如加九錫,劍履不名,代天行事廢立天子,其成就都遠高於封狼居胥,後世更有黃袍加身的榮耀,比之封狼居胥牛的太多。
-
6 # 亮珠
以一戰定江山百年基業的可以入圍,那封狼居胥,李靖掃北,明初破元,明中末朝鮮破倭寇。,彭大將軍朝鮮破18國聯軍。能跟封狼居胥相提並論的真的寥寥無幾。再以霍去病這年歲辦成這事的獨此一家!所以自古以來封狼居胥後,所有武將最高榮譽就是以霍去病為標高的。只要你比霍去病更年輕取得一戰定江山百年基業的就能超過封狼居胥!
-
7 # 孤罔炎史
先來說為什麼“封狼居胥”被稱為武將至高榮譽。在霍去病之前,中原對上游牧民族基本是以守為主,不認路、缺乏優良騎兵統帥都是致命的問題。但霍去病一徵漠北,軍襲兩千多里,其軍識膽量都是前無古人的(即便有嚮導隨軍,此去上千裡,還要面對中原士卒所不熟悉的環境,一個水土不服就可能全軍覆沒)。更不要說他一戰“漠南無王庭”,大漢邊疆得以長久安定。如果沒有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戰功,就不會有陳湯的“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他是漢朝車騎並重向騎兵為主的重要轉折點,是迂迴突襲的騎兵戰法的奠基人,是以戰養戰的踐行者。他幾乎用一己之力改變了當時的世界格局。不是“封狼居胥”難,而是在那時候的歷史背景下,如何找到狼居胥山都是個大難題,更何況一場大勝呢。
至於大將軍竇憲的“勒石燕然”,稱之為武將的另一個至高榮譽,但無法超越“封狼居胥”。一是出兵動機不純(避政治禍),與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根本就沒法比;再者,當時匈奴已經分裂為南北,是南匈奴單于主動上書請漢廷出兵,所以此戰南匈奴出力頗多。但不可否認,出兵3000餘里,最終打得北匈奴徹底退出東亞。這樣的戰績絕對值得後世敬仰。
如果按照對抗異族的功勞來看,隋文帝時期大敗突厥和唐朝覆滅高句麗都差可比擬。只是少了如霍去病這樣典型的軍事代表了。
-
8 # 猴軍集
毫無疑問是滅高句麗的唐朝名將蘇定方!
1、高句麗是中原王朝有史以來最強勁的對手,前後幾百年攻伐,為之捐軀的國人多達數百萬,隋朝因此而亡,千古一帝唐太宗也飲恨無果,可見高句麗的強大,完全在匈奴和突厥之上。
2、高句麗對中原文明是心腹大患。以前威脅中原的匈奴、鮮卑、匈奴等遊牧民族,以及後來的蒙古和滿族,都沒形成自己的文明,對中原只有民族威脅,而無文明威脅。但高句麗是一個快形成文明的國家,它是農耕文明,有繁榮的城池,同化了周邊數百個漁獵部落,有一定的文化萌芽,一旦繼續發展,完全能成為一個新的文明。這對中國的威脅可以說非常大,就像俄羅斯崛起,帶來的不僅僅是領土的損失。
3、這是一場國運之戰,結局就是國破家亡。
所以說蘇定方對中華文明的功績無法用語言形容。
-
9 # 月夜風221
冉閔,避免漢族淪為少數民族,漢族的支柱脊樑,讓中原免於被外族繁衍。無論黑他的人怎麼黑,即使他也殺了漢人,但是他的存在和行為保全了漢族,最不該罵他的就是漢族人。沒有他你的祖先有可能被鮮卑羯族吃了。
歐洲能稱頌被異族埃及養大的莫西,我們卻不容冉閔!
-
10 # 斯可911
“封狼居胥”主要就是說的掃除邊患,開疆拓土。要比較的話就要從這兩方面來比較。縱觀歷史能做到這兩點的還是有不少人的,比如也是漢朝的竇憲,隋朝的裴矩,唐朝的蘇定方,李靖,北宋的王韶,明朝的亦失哈,清朝的嶽鍾琪等等。
-
11 # 畢生高人
霍去病《封禪狼居胥山》不是軍人的榮耀,而是十惡不赦的死罪!達到的或超過的將軍,都基本上去賣鹹鴨蛋了!霍去病死得不明不白,而且,死後剝奪了民族英雄的稱號!就是因為他《越制》去《封禪狼居胥山》。
封禪是皇帝的專利,國之重典,任何人不論任何理由,任何藉口只要膽敢實施,砍頭都是輕的!正確的量刑應該就是滅九族!除了劉據謀反,也是衛子夫衛青被滅族的其中一個原因,應該是霍去病惹的禍!
後世的將軍基本上沒有人敢越制封禪的!至於超過霍去病的功勞的人就多不勝數了!論一次抗戰外侮最多,功績卓越的豪傑:唯我彭大將軍!
-
12 # 青色刻印
霍去病打匈奴的時候,是匈奴鼎盛時期,是匈奴對漢王朝整體優勢的時候,是霍去病和衛青等打出了漢王朝對匈奴作戰的轉折。這個功勳還真沒法比擬。或者說很少了。
-
13 # 總有活難擔想害朕
封狼居胥,看起來好像不太能夠理解,舉個簡單的例子:中日戰爭,某人一直一路從青島或者大連,一路殺到日本東京,俘虜了整個日本王族,還在日本天皇王座拉了一泡屎。戰功對接明朝藍玉。
-
14 # 歷史飛凡觀
在漢代以後,皇帝以封禪泰山為榮,武將以封狼居胥為尊,雖然封禪泰山被宋真宗趙恆玩崩了以後導致後世帝王都不封禪,但是封狼居胥這一榮譽,後世武將能做到的並不多。
狼居胥山,在漢朝時是匈奴的地盤,霍去病率軍北擊匈奴時,曾經在狼居胥山舉行過祭天儀式,此役之後,匈奴遠遁漠北,漠南無王庭。
後世的武將大多數是接近這個榮譽,能夠與霍去病相提並論的也就是區區三五人,他們分別是霍去病的舅舅大將軍衛青、西漢元帝時的關內侯陳湯、東漢章帝時冠軍侯竇憲、唐朝名將衛國公李靖、明朝開國名將涼國公藍玉等等。
霍去病打仗雖然勇猛,但是他只是一路先鋒,大軍主帥是他的舅舅大將軍衛青,衛青用兵雖然沒有霍去病那麼特點鮮明,但是勝在一個穩字,幾乎沒有什麼破綻,兵法以正合以奇勝,正是因為有了衛青的正面牽制,才有霍去病得建奇功的活動空間。
陳湯雖然在歷史上並不太出名,但是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就足以讓他名垂青史了。
竇憲與霍去病一樣,獲得“冠軍侯”的封爵,在異姓不得封王的漢朝,這幾乎是武將獲得的最高爵位,竇憲北擊匈奴,勒石燕然,只因最後死後謀反,所以後世聲名不顯,但是經過竇憲一戰,北匈奴幾乎覆滅。
李靖在與突厥的作戰中,擊潰突厥人的主力,並且生擒了東突厥的首領頡利可汗,滅亡了東突厥汗國,李靖率軍從狼居胥山下經過,雖然沒有祭天,但是他的功績與霍去病不相上下。
明朝大將軍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常遇春英年早逝之後,明朝用兵最厲害就屬藍玉,藍玉在攻打北元的時候一直打到了貝爾加湖旁邊,將元朝宗室和大臣們抓了個七七八八,本來朱元璋要封他為梁國公的,後來聽說藍玉汙辱了元順帝的妃子,朱元璋大怒將藍玉降為涼國公,後來藍玉捲入皇位繼承問題之中,加上為人又驕橫無法,最後被朱元璋剝皮揎草。
除此幾人之外,有一些人雖然號稱名將如李廣、韓擒虎、李績、薛禮、狄青、岳飛、徐達、周培公、左宗棠、石達開等人,在功績上多少有些不足。
-
15 # 瘋語者007
要想超過霍去病,要麼戰功卓越,要麼光復國土,自古以來還真沒有幾人。。。首先是東漢竇憲,戰功可以說高於霍去病。但是宣傳不足,以至於少有人知曉。。。五胡亂華時期冉閔,中原危難時刻奮起一擊。。。唐朝李靖,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唐朝末年黃巢,收復被阿拉伯十萬匪軍佔領的廣州,殺光韃虜,避免了嚴重的異族入侵。。。明初徐達,二十萬大軍北伐,光復中原,第一次以南伐北的勝利。。。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將軍左宗棠,在國家衰敗,虎狼環繞的時刻,抬棺西征,孤軍奮戰,光復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
16 # 使用者1630233270378
沒有,這有相近的人。如諸葛亮一生為光復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品格讓後人敬仰。還有岳飛,還我山河,滿江紅這種精神讓後人對他們的由衷的敬仰。
-
17 # 氣吞山河勢吞萬里
許多人知道封狼居胥是什麼嗎?那時候漢朝周邊能打的都打了,其他都是小國了。什麼唐朝,清朝。。。這是來逗比呢?唐朝周邊那時候有很多大國。清朝更別提了。。。武將的成就白起。
-
18 # 沐陽文史
封狼居胥出自漢代名將霍去病,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為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漢武帝發起了規模空前的 “漠北之戰”,此戰中霍去病率軍深入匈奴腹地大獲全勝,《漢書》有載:“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瀚海。”霍去病率軍祭天封禮於狼居胥山,祭天禪禮於姑衍山,隨後飲馬瀚海,直抵北方盡頭,經此一役,匈奴遠盾,漠南再無王庭,封狼居胥也成為了中國曆代將領的最高榮譽。該榮譽細細分來可分為兩個評價標準,第一,軍事天才,取得了重大的軍事勝利;第二,民族英雄,戰爭勝利是抵禦外敵而來,華夏族自身的爭鬥勝敗則不包括其中。
狼居胥山的具體地點有兩種說法,一是今天內蒙古五原縣西北的狼山;另一個說法則是今蒙古境內的肯特山。雖然地點有所差別,但肯定是遊牧民族聚居的核心地區。面對北方的遊牧民族,中國古代歷代王朝都與之徵伐不斷,更甚者導致遊牧民族一度入主中原統一全國,由此來看,漢朝時的霍去病所取得的功勞更為難得。那霍去病之後,可以取得“封狼居胥”這一武將最高榮譽的,我認為有三人,他們分別是晉朝的謝玄、唐朝的李靖、明朝的藍玉。
晉朝的謝玄,不熟悉歷史的人可能沒聽過此人,但要提起淝水之戰這場以少勝多的典型戰役,想必大家都會有印象。此戰中,謝玄領導的8萬北府兵與前秦的80萬大軍相抗衡,最終取得了重大勝利。晉朝之時,五胡亂華,華夏人民衣冠南渡建立東晉。不久,一代英主苻堅在王猛的輔佐下統一北方,進而率領大軍進攻南方,以投鞭斷流之勢試圖統一天下,而在謝安與謝玄的領導下,不僅取得勝利,更是一度展開對中原地區的反攻,一年時間即拓地萬里,整個黃河以南地區重新歸入版圖。謝玄所領導的淝水之戰以及隨後的北伐,有效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南下侵擾,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漢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保住了中華文化的核心部分並使之從“五胡亂華”後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機會。
唐朝的李靖和明朝的藍玉則更為人民則熟知,都是被那個時代譽為軍神一般的人物。唐朝初期,李靖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一舉解決了大唐來自西北地區的威脅;而明朝的藍玉亦不讓其智勇,於捕魚兒海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而名震天下。
-
19 # 鹹魚閒聊
西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軍分別出定襄和代郡北擊匈奴,這是漢武帝在位期間發起的最後一次對匈作戰,也是漢武帝在位期間發動的對匈作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這就是漠北之戰。
漠北之戰,衛青和霍去病分別取得大勝,尤其是霍去病,深入漠北兩千裡,殲敵七萬餘人,牛馬羊無數,不僅給予匈奴沉重打擊,而且還封狼居胥,宣示漢家之威,自此出現了“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局面。《史記》記載:
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允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單于章渠,以誅北車耆,轉系左大將雙,獲旗鼓,歷度難侯,濟弓盧,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
“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這是一種怎樣的成就呢?如果比對現在的話,封狼居胥的困難程度不亞於我軍攻入東京或者新德里,那麼取得這樣的成就,霍去病算不算是我國曆史上的第一人了呢?對於這樣的定論,鹹魚下不了,因為除了霍去病,還有很多人也曾在對北方遊牧民族的作戰中取得過非常輝煌的成就,這種輝煌不僅體現在殲敵數量上,也體現在對中原王朝政權的生存與發展方面所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方面。
比如東漢名將竇憲曾大破北匈奴,並登上燕然山,刻碑記功,燕然山就是今天蒙古國境內的杭愛山。杭愛山位於蒙古國的西部,當年的漠北之戰,大將軍衛青出定襄後一路追擊匈奴也曾到達過這個地方,可見衛青的功績也並不亞於霍去病。
除了竇憲,唐初名將李靖滅東突厥也非常精彩,在此戰中,李靖率軍一度打到了陰山成功滅掉東突厥,解除了唐朝北部邊患,為新生的大唐王朝創造了更加穩定的發展空間。
還有明朝大將藍玉,公元1387年即明洪武27年,藍玉率軍北擊北元,於捕魚兒海大破蒙元,俘虜北元皇帝以下皇親貴族大臣一百餘人,殲敵十萬,從此北元實力一蹶不振,內部亦分崩離析。捕魚兒海之戰堪稱元版的“靖康之恥”,捕魚兒海就是今天的貝爾湖,位於呼倫貝爾草原的西南部,呼倫湖的南邊。
以上便是鹹魚個人認為可以媲美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其他名將所取得的成就,而下面鹹魚還想再與各位談一談另一個問題,即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地點究竟是哪裡,因為“狼居胥山”的實際位置史書中並沒有給出確切的回答,所以關於這個問題,目前有很多爭論。
其中主流觀點認為“狼居胥山”就是今天蒙古國的肯特山,而“瀚海”就是貝加爾湖,關於這個觀點,鹹魚個人認為是經不起推敲的,因為這不符合霍去病當年出兵的路線及實際情況。當年霍去病從代郡(即今天的張家口市下轄的蔚縣)出發後,同右北平郡太守會師,右北平郡是哪裡呢,就是今天的內蒙古赤峰市南部附近,而後霍去病深入漠北兩千裡,大破匈奴,封狼居胥。從蔚縣出兵到赤峰,行軍兩千裡,如果大家手裡有一張地圖的話,不妨拿出來看看,這個行軍路線是趨向於內蒙古高原中東部的,而衛青當年出定襄,之後行軍至蒙古國杭愛山附近,他的行軍路線是向內蒙古高原中西部的,所以霍去病向東北,衛青向西北,這是符合當時漢朝軍事行動意圖的,這樣一來漢軍有更大的機會找到並消滅到匈奴主力,假如霍去病也是向西北進軍,那麼匈奴則有可能向東北逃竄,如此一來漢朝發動的這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將在很大程度上以失敗告終。
所以,霍去病一定是向東北進軍,而進軍路程是兩千裡,那麼跨過長城後向內蒙古高原的東北部行軍兩千裡後到達的地方是哪裡呢?就是今天的呼倫貝爾高原及其附近,因此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實際地點應該就在這片區域,而不是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和俄羅斯境內的貝加爾湖,那麼“狼居胥山”究竟是哪座山?說實話,這個具體的答案鹹魚也不確定,畢竟史書也沒有記載,鹹魚更不敢妄下定論。
-
20 # 小龍女5505
古代武將成就高於西漢名將霍去病的有:唐朝名將李靖率大軍消滅東突厥、生擒頡利可汗。唐朝名將侯君集率軍征討吐谷渾、消滅高昌國。南宋名將岳飛大敗金軍鐵浮屠令,金軍說出了撼宋朝江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千古名句。明朝猛將藍玉平定漠北元朝勢力。明朝名將戚繼光大敗倭寇保邊衛國,令日寇再不敢進犯大明。明末名將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回了被其霸佔了三十八年之久的神聖領土臺灣。
回覆列表
在古代人們都說封狼居胥是中華武將的最高榮耀,但是之後的勒石燕然卻很少有人提起,為什麼兩者都是大破匈奴,但是封狼居胥卻比勒石燕然更出名哪?勒石燕然和封狼居胥之間到底有沒有可比性,我們來看看這兩者的區別。
封狼居胥第一次登場時在西漢時期,當時的漢武帝決定對匈奴發起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進攻,在此次進攻之前匈奴一直仰仗著自己的鐵騎屢屢冒犯大漢的邊境,而文景二帝的時候更是以和親拉攏匈奴,直到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兩人的強勢崛起,才讓漢武帝決心對匈奴發動進攻。
當衛青和霍去病各率五萬雄兵,兵分兩路深入漠北追殲匈奴主力。年輕氣盛的霍去病率領精兵一路飛馳深入匈奴腹地2000多里,直到和匈奴的左賢王遭遇,霍去病斬首七萬多人,俘虜牛羊不計其數,之後一直揮師北上,直到漠北深處的狼居胥山。到此之後匈奴聞風而逃,放眼望去滿目蒼夷,於是霍去病就在此舉行了祭天大禮,以示此地將納為大漢疆土。而之後的唐朝李靖大破突厥封狼居胥,明朝的藍玉北征蒙古,大破北元封狼居胥,還有就是朱棣五徵蒙古,封狼居胥,勒石記功。
勒石燕然是指的東漢時期的大將軍竇憲率領漢軍和南匈奴一起大破北匈奴。其事情本身是因為竇憲生怕太后動怒,於是就請求出擊匈奴以贖罪,正巧當時親漢的南匈奴請求漢朝出兵討伐北匈奴,於是竇憲就和南匈奴一同出兵北匈奴,在當時的稽落山大破北匈奴,然後乘勝追擊一直打到私渠比鞮海,斬首一萬多人,投降者先後共計二十多萬人,在燕然山刻石記功。
竇憲是為了提升自己在朝中的威望而出征的,這點上和“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霍去病截然不同,而西漢霍去病出擊匈奴的時候匈奴正如日中天,而東漢時期的匈奴已經開始沒落,就從國力這點相比竇憲完全和霍去病沒得比,但是不管怎麼樣竇憲完成了霍去病的夢想,結束了遊牧民族對大漢的威脅,所以說勒石燕然和封狼居胥都是對武將的榮耀,並不能因此分出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