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桂臨塞上

    我是這樣理解的,初學不是練字寫得好不好,像不像,,而是練筆畫和學字的架構。橫豎撇捺,獨體,上下,左右半包圍,全包圍……這樣不知道對不對,見笑了

  • 2 # 趙氏子方

    如果真要這樣要求自己,也沒什麼錯,逐字過關,肯定可以把基本功練好,關鍵看自己對這個好,是什麼樣的要求。當然,書法現在是大家的一種業餘愛好,我感覺書法裡除了有字形結構美,線條美,還有章法佈局美,還有文學美在裡邊(好多古人的書法作品,文章也很好)包含著,所以,單字練習和通臨相結合更好,不能只是關注字,而其他方面都不關注,比如你學《九成宮》,九成宮裡講了什麼內容,也應瞭解下,我感覺,書法不單單是寫字。我平時最喜歡讀蘇軾的《赤壁賦》,剛好趙孟頫用自己的秀美的書法把他抄寫下來,真是絕配。一邊欣賞趙孟頫的書法,一邊品讀著《赤壁賦》優美的文章,閒暇時間,再去臨摹學習趙孟頫的《赤壁賦》書法,這樣真正讓人體會到了書法的“美滋味”

  • 3 # 生活藝術與教育

    No,No ,No!

    什麼叫寫好一個再寫下一個呢?第一,達到什麼程度算好呢?第二,你現在認為寫的挺好了,再練半年字,返回頭再去看,可能就發現當初寫得沒那麼好了。

    但也不是寫得不好就匆匆去寫下一個字,練字如練心,又真的是需要慢的。

    這其中,便是一個度的把握!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字,練到何種程度才可以去練下一個字呢?很簡單,練到你現在看不出什麼毛病了就可以接下一個了,但是,一定要抽時間再回頭練,每一次回頭,你可能就有不一樣的感悟。

    藝術是相通的,張旭可觀公孫大娘舞劍而創草書,字與字也是相通的,只要你有心,便能前後聯絡,明白前一個字和後一個字不是呈斷崖式的,內在的聯絡,奇妙無比,恍然一悟,柳暗花明之感。

  • 4 # 上海豫園畫廊

    其實兩種方法都是有可取之處。個人認為可以兩者方法同時兼顧。如果取單個字去練習的話,可以對筆畫及字的構造有一定的認識。而通篇練習可以瞭解字的行氣與佈局,對以後完成作品整體的規劃,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 5 # 楊軍108398491

    書法初學者臨帖時,只有寫好一個字,才能寫下一個字嗎?

    這個未必。我們知道字是由結構和不同的筆畫組成的,我們初學書法應掌握重點——字的結構,筆畫就是那麼多。隨著練習的深入,量的增加筆畫的應用自然也多了起來。我們臨習一個字帖,首先要多讀帖,抓住這種字帖裡的字的共性,把它們的特點掌握住。這樣臨帖時儘量往這些個特點方面靠近,臨帖就是模仿,越像越好。個人覺得,突擊練習單字也未嘗不可,不過這樣有些單調,枯燥些。我們可以釆用通臨或節臨與單字練習結合的方法,這樣,既不顯枯燥又能從多字練習中,去發現,掌握這種字帖中的字的共性,特點。也能就一些筆畫,在不同的字的組合中的處理方式,進行理解,學習掌握。

  • 6 # 道禪堂

    書法初學者,臨帖非常重要,選帖更重要,興趣最重要!

    *沒有固定模式來參照,書法作為藝術看待,肯定和寫字有本質區別。

    *初學者從執筆,坐姿開始,就要注意細節,可以寫一個字,也可以寫幾個字,目的是練習基本筆畫,然後才是結構的合理性。

    *悟性高的人,走出初級階段,步入中間階段後,臨帖的方法,方式又不一樣了!高階階段是出帖,創造新的作品!

    *寫出具有自己個性化的書法作品,是每位書者的終極目標!在書法這條路上,幾十年如一日,沒有真興趣,真熱愛,很多人會逐漸遠離!故書法也是剩者為王,為家,為聖!

  • 7 # 哈爾濱雪生律師

    寫好一個字再寫下一個字應該是最求完美的人的選擇。我個人覺得更有效率的方法是單字練到一定程度,二十個為限吧,再練下一個字。然後通臨之前學的字。有時候跳出窠臼才能看到問題出在哪裡。

  • 8 # 文曉555

    當然儘量要寫好這個字,應該用心寫好每個字。書法寫字有一定的方法,這種方法是書寫共通的。練字目的就是儘快能找到書寫的方法。

  • 9 # 書畫日課

    關於這個問題我先說說自己的經驗吧,最開始學習書法的時候,先是瞭解各個筆劃的寫法,特別是永字八法,掌握了基本筆畫之後,就開始臨帖了,主要從三個階段來完成,對臨、背臨、意臨。

    對於初學者主要還是第一階段,對臨。

    所以我覺得對於有沒有必要寫好一個字在寫下一個字呢?我覺得沒有必要,因為這樣比較單一,不容易提起興趣。

    那麼怎麼臨好帖呢?

    第一、臨帖:特指中國書法的學習方法,主要是以臨摹前人好的書法作品和字帖,學習書法家的精華,古人與今人都把臨帖看作是中國書法入門的鑰匙,是學習書法打好基礎好方法。

    第二、臨的次數越多、臨的範圍越廣,基礎就越牢固。臨帖需眼到手到、眼準手巧,眼裡看到的,筆端都能夠表達展示出來。

    第三、臨帖可以從對臨、背臨、意臨幾點來做。

    對臨:將範本置於眼前,開始時須看一筆寫一筆。

    背臨:不看範本,只憑印象將諸字臨寫下來。

    意臨:臨寫範本時,追求行氣及整體的神韻和意境。

    第四、臨帖需要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

  • 10 # 公孫軒轅

    寫好一個字,再寫下一個,其實是對的。如果每個字,都差一點,到最後,你會發現,整體醜的沒法看。不過如果基本結構寫的比較像,先寫下去也是可以的,回頭讀帖,體會細微差別,會有新的認識和收穫。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尤其是楷書,特別的明顯,急功近利者不得其中真諦,只能學其表皮。

  • 11 # 藍色的梅子

    個人觀點,一個字一個來練方法是好,但如果毅力不夠,還是堅持不下來的。所以個人觀點應該一開始不要只練一個字,為了把一個字練好,反倒把自己的興趣都給練沒了。

    可以先試著練一些不同的字,兼顧不同筆畫,不同間架結構。基本功練好了,再去挑一些寫不好的字重點練。

  • 12 # 田宗連

    丶初學者沒有基礎的一下子要寫好一個字很難。最好一二十字一組,例如一到十。從筆畫少的簡單容易寫的多寫幾遍,再了逐漸再寫筆畫比較多的,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沒有基礎的可描摩,有些基礎的最好臨摩古碑帖。總之是逐步積累的過程。

  • 13 # 抱庸詩書

    記得以前語文老師講過一句話,“寫好飛鳳家,能把字來誇”。方塊漢字的點畫結構千變萬化,常用的數千漢字的型體也各不相同。形體結構的單一或繁雜,點畫形態線條的書寫順手或不順手,造成了不同漢字的書寫難度也是不一樣的。

    那麼我們在練習書法時,是單個操練還是集團作業,就是方法論的問題了。一般來說,獨體字的點畫是難點,合體字的結構是難點,獨體字是基礎單元,應該優先重點練習。

    首先,逐字練習、各個擊破是最省事的,不用動腦筋,拿起筆來就能幹。但顯而易見,這種方法最笨,效率也是最低的,數千個漢字那得練到什麼時候,時間上也耗不起。其次,把結構相似或者主筆畫相同的漢字歸成一類,舉一反三地協同練習。比如“田”“由”“回”等字,或者“遠”“近”“遙”等字,練會一個字,就會觸類旁通。

    因此,比較科學的臨摩或創作學習,其步驟是先練獨體字,而後把結構相似的漢字歸總成類,逐類加以臨寫,其次把少數書寫難度大的字單提出來,比如“飛鳳家、小水火、北片井”等等,逐個去強化練習。

    抱庸妄談。

  • 14 # 書法顏二

    書法初學者臨帖,寫好一個字再寫下一個,這個是對的。但是有一個前提,在臨好一個字之前,要寫把字的筆畫和偏旁部首臨習好,全面掌握橫豎撇捺點的寫法。起筆啊行筆啊收筆啊,這對於臨好一個字相當重要。特別是臨帖到了臨階段,更是不能馬虎,臨一個字不僅要“形似”還要“神似”。這種方法看似笨,實則是最實用的。試想一下,臨帖是為了寫好字,那你都沒臨好,寫的“四不像”似的得過且過,沒有嚴格要求自己,你何時才能學得好?古人云:取法乎上,要學習上等的筆法。古人又云:察乎貴精,觀察要精細。都是告訴我們,要學好,不能敷衍了事,這樣是沒有進步的。

  • 15 # 倚齋聽風雨

    書法初學者臨帖時,只有寫好一個字,才能寫下一個字嗎?

    書法初學者臨帖時,如果寫好一個字才寫下一個字,那麼書法沒法練了。初學者幾乎不可能在短期內就能把字寫好,因而臨帖的時候,只要臨到自己目前較為滿意的程度即可。要是一個字臨寫了好幾遍都寫不好,是水平未夠,先放棄,接著往下臨。把字臨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可能需要幾年,也有可能需要十幾年。

    初學者臨帖,第一遍最好通臨,也就是不管寫的好不好,先一直往下臨;第二遍才精臨,也就是一個字一個字臨寫,但一個字不要重複臨寫太多次。臨完第二遍,以後就通臨,不拘次數。

  • 16 # 大千世界盡在眼前

        書法初學者臨貼時,只有寫好一個字才能寫下一個字嗎?

        我在初學書法時,也曾因為這個問題糾結過,那時剛上大學,參加學校的書法社,用毛筆臨摹歐陽詢的字型,一開始每一個字都要寫幾十遍幾張紙,非常的枯燥。好在當時大學生活比較簡單,沒有手機等電子裝置,這樣堅持練了一年下來,字型確實有一定的進步。

        但是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之間的溝通更多的網際網路的方式手機輸入文字,情書不再需要手寫,也不會像以前畢業找工作時,用人單位還要看你的字寫的漂不漂亮。

        所以我覺得現在練字更多的是出於個人的興趣,想提高自己的修養,但是如果沒有一定的毅力,比較難堅持下來的,因為現在網際網路帶給人們更精彩的生活,當今的社會人也更加浮躁。因此,我覺得現在要練好字,還是應該從個人的恆心和接受程度來調整,能始終保持一個興趣才是最重要的,才能夠堅持的更久,堅持下去才能有效果。

         所以關於是不是隻有寫好一個字才能寫下一個字的問題?還需要看你的決心,還有興趣,如果你覺得比較枯燥,不能再堅持下去,那麼我覺得就應該換種方式。因為學書法是一個比較長的時間,不能一蹴而就,如果堅持不下去,哪裡又談得上練好字呢?比如一開始你可以將結構相似的字一起來練,比如永、水、小,這些字結構相似,一起來練可能就不那麼枯燥,效果也會更好一些。你也可以找一些其他適合的方法,記住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希望你一直能夠堅持下去。

  • 17 # 千垛顧榮保

    初學者臨貼時必須寫好第一個字,這話也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說對是初學者一種對自身的嚴格要求,從點畫、運筆做到初步掌控為止。說不對是也可從對筆的熟悉度循序漸進輔以讀貼、理論一步一步來,以達到其練書法目的。

    一般“機械性”練習通常是先點畫,後結字(構架)再通篇佈局。如這般說來至少一二年。但現大都人(或有些人)自身對書法這種母體字(漢字)有種內在的基因,所以直接便對臨、讀貼了。並無有人所說那麼神秘、深奧。

  • 18 # 麓風軒

    這是一個好方法,但在初學者臨帖時候不可用。當臨帖有一定基礎之後,為了寫得更加精準,建議寫好一個字再寫另一個,一一突破。

    為什麼這樣說呢?

    1、初學臨帖時候,不能寫好一個字再寫另一個字。因為要寫到什麼程度才算好?寫多久才算好?如果初學者對某一個字一直寫不好(這種情況十之八九),是不是就不能往下寫了?那豈不耽擱了嗎?

    3、學書法到一定階段,臨帖到六七分像了,為了臨寫得更加精準,這時可以採用“一一突破”的方法,比較奏效。就是像題主所說的那樣,只有寫好一個字(自己較為滿意為止),才寫下一個字,攻破所有難關,自然就進步了!

  • 19 # 翰墨書道

    如果是小白,要先學習書法的基本知識和理論,也就是閱度教程上說理論指導內容,然後學習永字八法包含的基本點畫的形態用筆技法,初步掌握書法的基本知識,然後在開始真正的臨摹練習。在有了初步的基本知識以後就可以進行循序漸進的點畫及其變化形態的臨摹練習了,一般情況下都是以一個完整的字為範字來進行練習的。道理非常簡單,我們建設高樓大廈首先要準備基本的材料,沒有基本都材料,只能空想而已,在如做飯炒菜,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樣不可缺,當然還有烹飪技術。學習書法同樣如此。要先了解書法的基本技法知識,然後才能按照這些技法知識去學習。

    在初期階段的臨摹學習來說確實如此,甚至不是字而是筆畫。筆畫硬用筆基礎掌握了後,就需要一字一字的臨摹練習,這時的臨摹是有側重點的學習,主要以某一個點畫或偏旁部首進行臨摹練習,亦或是獨體字的臨摹學習,這時候重點在基本技法上,包括執筆技法。在此階段的學習,只要能夠把點畫形態寫準了,用筆技法正確表達就可以,至於形神的問題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步一個臺階按照字帖教程臨摹學習即可。

    如果因為不同的人可能會出現不同的難易點,有些難點節點如果一時半會掌握不了,也可以放置一段時間在回來學。這樣就要了一個反芻的過程,消化吸收與理解的過程,在到了我們能夠消化吸收理解時,過去的難點也就不在是難點了。

    整體上來說,就要一個字一個字的公關,我們一天或兩天,一個月能夠達標一個字,下一個字的學習就會相對容易一些。因為我們有了基礎。如"何"字罷,第一個月學會了這樣一個字,第二個月在學習具有相同偏旁部首的字,可能就會容易許多,因為立人和可旁我們都學會了達到了能夠精準背臨,這時候再學習"河"字,柯字、珂字等我們只需要把重點放到字的一半即可,也許我們第二個月就可以學習兩個字也不是什麼難事。

  • 20 # 馮凱8709

    精練一個字,是培養專注力和耐心,靜心等。不過難免乏味麻木,此時,不仿換個字,調動一下新奇點。明晚再重練那個字,有時會發現比昨天順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對面是呂布、小喬、張飛、李白和露娜,我方要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