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19年對於汽車行業來說,依舊能感受到延續2018年的絲絲涼意。就連以往的春節購車高峰期都難以提振銷售資料轉好,2019對於車企和銷售企業來說都很不樂觀。 資料顯示,2019年1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回落至41.15%,同比下降2.17個百分點。甚至有的業內人士直接預測,整個2019年,自主品牌汽車有可能將失守40%的市場份額紅線。被合資和進口品牌繼續擠壓生存空間和市場。
10
回覆列表
  • 1 # 藍色的河水

    質量過硬經得起考驗才能不被淘汰!現在的國產車質量讓人不放心啊!還有小

  • 2 # 啊政工作室

    敢這麼說的。除了噴子就是對手!國產車目前的狀態。買回去開10萬公里和6年絕對可以。假如連這些都保證不了。人家還造什麼車。難道真當隨便花錢投資建個廠就能生產汽車?

  • 3 # 光的影子ty

    沒啥擔心的。

    其實這些年,國產車的市場份額,最低沒跌過37%,最高沒高過44%,基本一直維持在40%左右的位置,現在41.15%的份額,屬於正常水平。

    而且,以前合資車主要維持在中高階市場,自主品牌維持在低端市場,雙方交集不大。

    以前,主流品牌都是合資車,自主品牌只能仰望的份。

    現在,長安、上汽、吉利、長城的銷量也能排在前列,相反,不少合資品牌銷量不斷下跌,甚至退出中國市場。說明產品力上,一線自主品牌已經不遜於某些合資品牌,自主已經取得長足進展。

    我相信,照這樣發展下去,至少在中國市場,自主品牌超過合資還是大機率事件。

    何況,合資股比也要開放了,甚至允許外商設立獨資企業。以前,由於合資企業有自主廠家的份額,投鼠忌器,不太好打壓。一旦將自主廠家剝離出來,中國有一千種方法搞死外資(參見日本,是如何扶持本國原本落後的汽車工業,實現逆襲的)。那時,中國市場成為自主的天下,也完全有可能。

  • 4 # 獨立與真誠

    我朋友是汽車維修中心的高階技師和經理,他說國產車誰買誰上當,質量問題太多太爛,新車沒開多久就開毛病頻出,麻煩不斷,這些粗製爛造的車怎麼敢買,很多是國內大企業的產品。所以董總說的有道理,甚少一些家電產品(如空調、冰箱等)質量還是讓人放心的。我怎麼也不明白,花了這麼多錢引進外資和技術,造了這麼多年的車,這些國內汽車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還是與國外知名企業無法相比!說起這些我如同說中國足球一樣,狠鐵不成鋼!

  • 5 # 玩潮車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街邊國產車越來越多,為什麼說跌破4成?因為其他車也越來越多!國產車需要政府的扶持,技術是有,能力是有,可是公司造出來國民不買單,國民不買單公司就只能在外觀配置下功夫!導致國產車口碑越來越差!

  • 6 # 山姆大掰

    不誇張的說,在暢銷合資車售前領域,車企是賠錢的,為什麼會賠錢?目的就是拉低和國產車之間的價格差距。擠壓國產車的生存空間。用售後的利潤補貼售前的虧損。在這樣的情況下,國產車企為了生存,也只能只把面子做好,把裡子忽視。

  • 7 # 天和Auto

    國產汽車市場佔有率要跌破四成,“業內人士”應不會盲目且不負責任的做出這一預測,尤其是按照首月銷量作為標準。

    汽車銷量的首月資料參考意義並不大,在年末和年初時是汽車廠商衝擊銷量的節點,不過大部分車商公佈的資料只是批次而不是上牌登記量,批次可以理解為經銷商庫存。

    首月合資品牌裡有很多冷門品牌逆勢上漲看似勢頭很猛,然而這種反常的增長背後是經銷商的眼淚;比如某品牌有超過1000個網點,每個網點的任務至少是20臺車,不論能不能賣掉都必須接受,這就是兩萬臺車的資料。

    在公佈資料後各大廠商美其名曰銷量翻紅、合資車的春天來了,然而對比乘聯會的資料在去看一看庫存量,事實會讓這些品牌很難堪。

    國產汽車製造商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不過有些是在年末衝高有些是在年初,營銷策略不同不可能要求所有廠商都能表現出一致;所以各大廠商首月資料並不需要準確的計算、嚴格的對比,因其得出的結論並沒有價值。

    所以以這一資料判斷國產汽車佔有率要跌破幾成是很不負責也很業餘的說法,不過國產汽車在2019年確實可能面對巨大的調整。

    寒冬已過但車是還是春寒料峭,車市的表現仍舊在冰點;面對不理想的車市合資品牌紛紛調整量產車價格結構,豪華品牌看向中端、中端車型跌入20萬以下、消費級車型普遍進入10萬以內,尤其是大量既沒有品質也沒有配置的高利潤合資車開始壓縮了。

    品牌接受度是國產汽車發展的最大障礙,某些合資車即使是泡狗屎也會有人趨之若鶩,國產車品質再高也被多數人視為廉價;面對早期國產品質低形成的客觀印象以及長期文化不自信導致的即使有進步也被無視,這種環境下主流合資車價格一旦下跌到與同級國產車持平,國產車的壓力會是巨大的。

    而國產汽車的利潤率並不像合資汽車一樣誇張,合資車可以透過各種方式簡配降低生產成本但國產車不能夠這麼做;價格可調整幅度會小一些所以市場份額在2019年白熱化的競爭中可以會失去一部分,這一年裡的國產車逆增長只能寄希望於新能源汽車。

    不論是PHEV、REEV還是EV目前合資不是對手,在可以野蠻生長的環境中如何提高品質讓生長速度加快是主要方向。

    以上只是個人預測,白熱化的競爭也還是良性競爭,如果走到惡性競爭的程度國產車一旦同步調整價格結構,結果反而會是一些二三線合資汽車品牌的災難。

  • 8 # 哈牛兄弟

    其實一點也不擔心。在中國,只有充分競爭的行業才能長久下來。向中國的手機品,現在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精英中的精英。當時,國產手機市場份額只有百分之二十幾。到今天,除了蘋果外資品牌在中國基本上是消失了。還有中國的家電產業。只有經過市場充分的競爭,才能成長,出了一批世界性的企業。中國的汽車產業自主品牌會越來越好,不會越來越差,困難只是暫時的。 政府只有放開市場競爭,讓市場充分競爭,不要一味的去保護,這樣自主品牌才能劫後餘生,浴火重生。過分的保護只會害了他,不會讓他更強大。

  • 9 # 喬

    首先這符合市場經濟的起碼規律,必須具備一定的市場競爭力。有沒有出路在於車企技術革新與創造,而不是光靠頂著一個國產自主品牌旗號的營銷方式賺銷量。產品沒有競爭力,註定沒有出路。

    要想有出路,首先要提高產品的核心競力,那就是產品的質量。汽車雖然現在已經成為大眾交通工具,但其本質還是一個工業產品。既然是工業產品,就要具備工業產品的質量和可靠。而身邊的很多國產車使用者,你看得見的車輛內飾、外觀、功能等都配置得非常豐富。但是你看不見的地方質量卻不容樂觀。基本的像漏油、滲油、底盤或車身鏽蝕、小故障時好時壞等等的一些問題,確實會讓人有一些失望。甚至有些車油耗高,動力差,毛病多,除了企業和機關用得起以外,個人誰買誰後悔。

    其次就是技術革新。缺乏必要的研發能力是很多國產車的軟肋。發動機,變速器,底盤靠購買拼裝,甚至外觀都要仿照。隨著外商可以在華獨資建企政策的逐步放開,新一輪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與殘酷。這是市場經濟的規律,也是必然。當然這樣能篩選出國內最優質的生產企業,同時也能提升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技術研發的投入必不可少,擁有更加有競爭力的技術必不可少。

    再次,很多國產車企要忘記自己的優越感。不能總認為國人就一定要買國產車,否則就是不愛國。一方面國人買著你的車,得不到你應有的服務。另一方面你掙著錢也不更新產品技術,換個殼子,換個外形,仿個發動機,就在市場上當新產品賣,質量還是那個質量。市場競爭產品才是核心,不要總是想著透過一些營銷手段提高自己的銷量,換個角度講,那像是在騙錢。當然那得到的是錢,丟掉的是信任,是市場。

    最後,身為一箇中國人,我熱愛我的國家,必須支援國家建設與發展。企業的成長如同人的成長,如果幾十年只能依靠家長的保護與幫助才能生活得下去,那說明沒有成長。要想有出路,首先要能走路。

  • 10 # 沈浮815

    自己的國家砸自己的場子,在世界範圍首先執行最嚴國六排放標準,底氣何來?為了促消費汽車更新?算盤打錯了,國外本身比國內技術深厚轉身比你們快,騰出機會讓外國人賺錢吧!首先用電瓶車替代燃油車大筆貼錢,結果一匹狼降價新能源車集體趴下,是拍腦袋決策還是另有所圖?一樁樁一件件連環相扣位元朗普玩的都好!

  • 11 # 萬里白光

    國產品牌佔有率跌破四成就沒有出路了嗎?

    應該不至於,如果瞭解汽車行業應該知道汽車製造行業發展階段都要經歷多次技術提升,透過不斷創新掌握新技術然後逐漸發展壯大,當然其中也會有不少車企在這一過程中被淘汰出局。中國車企實在是太多太紛亂複雜了,拉根皮尺或者併購一家國外品牌就在國內市場使勁忽悠,製造業如果能這樣造,那麼東南亞或者印度早就成為製造業中心,中國的製造業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就夯實了發展基礎,當年的一汽二汽長安等等都能生產當時算是比較先進的卡車吉普車,技術是要靠一次次的積累,試錯中提升技術積澱。當然國內汽車製造廠家如此之多產品覆蓋面之廣質量良莠不齊,不僅礙行業發展,也實屬浪費資源形成不了品牌效應。優勝劣汰大浪淘沙是不可避免的了。

    所以說跌破四成不算什麼,即使跌破二成也無妨,下蹲的越深彈起來也會越高。也許幾年以後中國品牌取代大眾豐田成為世界乘用車的大咖。

  • 12 # 老馮說汽車

    我覺得目前合資車的各種降低價格,對於它們自身並不是一件樂觀的事情。短期來講,的確是有益於競爭啦,銷量上去了,短期市場佔有率並不能說明問題。如果真的要去這麼定義,那國產自主品牌也只是沒有盲目跟風。降價對不起的最終還是消費者,對消費者跟品牌的忠誠度大大降低。堅守內心,國標自主品牌把汽車本身做得更好,靜候破冰之日。

  • 13 # 清浙相吊

    國產車一落千丈怪自已,4s店就是個騙霸王條款解釋權歸自己,百姓幸苦攢了幾十年錢買一輛車,今天這毛病,明天這毛病踢皮球沒人管賴賴唧唧強詞奪理這算啥,不是我沒有愛國心,統統倒閉,外國車,

  • 14 # 車路士2019

    小兒之見!我國汽車年銷量2800多萬輛,4成多即超一千萬輛。你應該以單個企業銷量為準,哪一個行業都幾家歡喜幾家愁!你這講法,菲亞特、雷諾、標緻、雪鐵龍、陸虎、捷豹、沃爾沃等還活不活?

  • 15 # 熱點新觀念

    首先反應的現實是,人民生活提高了,想要更好的產品。其次大多數國產車在消費者眼裡是不如合資車的。第三這種現象並不能反應國產車技術是在退步。第四汽車消費產品的質量會在幾年後呈現,單純這一個時間點反應的是過去汽車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定位。第五我希望國產車可以正視自身的問題,把前幾年賺的錢投入到產品質量升級上,提高自身競爭力。

  • 16 # 雨後哈夫曼

    國產車如果不自主創新,如果還是模仿,追趕國外車型造車,我看前景很令人擔擾,你一定要造出和國外車型不一樣的年,有自己特點,超越合資車才有希望

  • 17 # 手機使用者70563804646

    中國就是有特色。一方面貸款壓力山大,一方面咬牙堅持不降價,期望奇蹟再現。發一筆暴利。這基本就是中國許多企業的經營之道。企業虧壎了,一大堆的理由為自己解脫。市場,環境,壓力,就是沒有看到自己的問題。

  • 18 # 鳥叔BIRD

    當初中國華為手機不也沒是平平的嗎?如今華為品牌在世界已經打響了,5G技術不就是一個好的例子嗎?相信中國造!現在只是還在發展和研發,等以後有了自己的新技術,誰還不買中國的!還會無人問津?

  • 19 # 足球上的汽車

    我個人認為,國產車還是有出路的,但今後肯定不是百花爭豔,齊綻放的狀態。未來國產車品牌基本上就剩下3-5家左右。具體是哪3-5家,我今天就斗膽預測下,吉利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比亞迪汽車、傳祺汽車。

    為什麼說今後國產汽車品牌就剩下3-5家呢,因為這就是市場競爭,優勝劣汰。正如當今飲料裡,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涼茶裡有加多寶和王老吉;電商裡有淘寶和京東;手機裡有華為和蘋果等等,國產汽車行業同樣如此,我說3-5家,甚至都多說了2家。

    雖然說2018年,汽車銷量出現了下滑,人們的購車慾望也在降低,但你去看看駕校門口看看,人山人海來形容一點不為過。雖然說考本並不是為了購車,但終極目標不就是為了開車嘛。開車不就得有車嗎,有車不得買車或者租車再或者共享汽車嘛,所以汽車市場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

    2019年以來,國產品牌各個車企都在加大力度宣傳、推廣自己的新車,或者降價促銷,政府也在鼓勵開展汽車下鄉活動,目的只有一個,讓老百姓買車,進而拉動國內的經濟,緩解當前的一些壓力。雖然目前來看效果還不是很明顯,但已經在行動了。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合資車企,面對銷量下滑的窘境,也是花樣百出,像捷達品牌的獨立,就非常的鮮明,瞄準的就是國產品牌的銷售價格區間,讓本來就激烈的市場,多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國產品牌向上突破有些乏力,合資品牌又在獨立或者大促,看似國產品牌的市場地位有些嚴峻,但是經過一番優勝劣汰後,還是大有可為的。淘汰別人也是更好的提高自己,國產品牌想要“戰勝”合資,也必須先提高自己,讓自己先變得更強。

    我們國產品牌,只有拿出破釜沉舟的氣魄,大刀闊斧的創新變革,加之世界資源的合作共享,相信未來依舊是屬於國產品牌的天下,畢竟我們國人才是最懂國人的。

  • 20 # xgp595388

    就像北京現代伊蘭特一樣,北京現代06年賣的最好,我當年就買了一輛,後來的中國人讓中國人生產車就減配了,本來韓國棒子的車以減配偏軟為主的,你看看現在的現代在國外賣的同一款後輪是獨立懸掛的,而在中國的車後輪是一體拖拽式的了,減震很硬,坐在後排很不舒服,現在銷量急劇下降。沒有要了吧!別把顧客當傻瓜,把別人當傻瓜的人他自己就是傻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為什麼一定要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