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4
回覆列表
  • 1 # VIVI2017

    給孩子找個固定的玩伴是最好的,但是現實來說真的很不容易,每家都有自己的情況,我兒子兩歲,我也會是一直在尋找這樣的機會,但不是孩子有這樣那樣的壞毛病要麼就是家長沒時間領孩子出來,所以找個適合的玩伴真的很難

  • 2 # 生命就是一部奇書

    我會給孩子找固定的玩伴,這是我家孩子最好的朋友了,我跟她的媽媽只共事過一個星期,我們在一個小區住,懷孕以後她就回家休息了,只是偶爾在小區碰過面,後來孩子出生了她倆差了五十二天,四個月的時候第一次見面,從哪以後我們就一起玩,一起外出溜達,上同一家幼兒園,去一家舞蹈班,感情很好,她們會分享彼此的玩具,食物,現在每家都一個孩子,能找到一個好夥伴太難了,我希望她倆一直這麼開心快樂!

  • 3 # 葉徐青藍

    有。我們是在兒子上幼兒園之前的一個月跟隨在京工作的孩子爸爸遷居北京的,所以我和兒子在北京都沒有一個自己的朋友。兒子是獨生子女,爸爸又比較忙,回到家除了我就再沒有別人,所以我們倆都非常孤單,於是我就開始急迫地為自己和兒子尋找可以交往的朋友。不管在小區還是學習班,還是去參加的各種活動裡,只要發現有不錯的孩子,我都會主動、熱情地去跟他們的媽媽或爸爸聊天,加深印象、瞭解和感情,然後主動約著下次一起玩。我本來是個靦腆的人,但為了兒子,我不得不變成一個主動並善於社交的人,我本來也是一個潔癖不喜歡在家待客的人,但是為了兒子我會經常主動約小朋友來家裡玩,跟媽媽們一起給孩子們做飯。每次聚會之後,我都要收拾被搞亂甚至搞壞的玩具傢俱,真的是身心疲憊,但是為了兒子可以有固定的玩伴,我毫無怨言。因為孩子們後來都很忙了,所以,我會給兒子交各種圈子的朋友,然後相對固定下來,以便能經常約到小朋友一起玩。就這樣,進京十餘年,幼兒園的,學圍棋的,鄰居,初中以及初中合唱團的,我的車友會的,等等等等,兒子有了很多一段時間內相對穩定的朋友,我也跟這些兒子朋友的媽媽們成了朋友。有了朋友的我們才終於對這個城市有了歸屬感,不再孤單了。兒子也在與眾多朋友的相處中,學會了如何與人交往,並和朋友們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性格也變得隨性柔和,遇事不再只考慮自己,懂得了包容與犧牲,這些對他性格的形成和未來的入世處事都是有幫助的,所以,給孩子尋找固定的可以經常一起玩的小朋友是很重要的。

  • 4 # Juan150200200

    沒有。我是覺得孩子的玩伴給孩子自己去選擇,開始上幼兒園時,我們曾經擔心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生活,哭鬧,所以跟小區幾個同齡孩子媽媽商量著給他們在一個班級。其實後來真正在幼兒園一個班裡,他們幾個也很少在一起玩。隨著上幼兒園時間久了,慢慢的就形成了自己的玩伴。

    平時週末,我們經常約一些同學朋友在一起玩,她們都有自己的孩子,不過我們每次約的玩伴也都不一樣。所以慢慢地孩子也習慣了,我個人認為孩子在慢慢長大過程中,會遇到合適自己的玩伴,作為家長不用刻意去尋找。

  • 5 # 點點滴滴成長記

    我們小區的孩子很多,全職寶媽也很多,總在一起玩,孩子自然就有了固定玩伴,不是一個,而是好幾個。不是刻意給孩子找的,但是發現孩子如果有固定的玩伴真的很不錯。你會發現小小的孩子也會有想念,也會有牽掛。他會說“我想誰誰了”他會問“誰誰去哪裡了?”他會記得誰有哪個玩具,誰穿過哪件衣服。

    孩子有了固定的玩伴,他們在一起玩會打架,會搶玩具,會哭。當然也會分享,會彼此安慰,會一起笑。會有一種他們自己的相處模式。你會看到孩子之間的單純。無論吵過多少次,打過多少回。總能很快玩到一起。如果兩天沒見面再見到彼此時,他們會興奮的一起大叫。那種開心真是發自內心的。我覺得這也是給孩子找到固定玩伴孩子們才能體會到的興奮。

  • 6 # 聆聽花開的聲音

    孩子上幼兒園和兩個孩子特別要好,每次去幼兒園總是三個小夥伴坐在一起,遊戲也在一起。有次開家長會我問老師孩子有什麼需要我們家長糾正的,老師說希望他能多和其他小朋友玩,多向其他小朋友學習。我認真地和孩子談了這個問題,可他並沒有覺得這有什麼不好。他告訴我:“我就是喜歡和他們兩個玩啊,其他小朋友我也玩,只是不是我的好朋友。”後來我想想我小時候也是如此,小時候都是固定和一些夥伴玩耍,後來大了自己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懂得如何篩選朋友了,所以朋友也不一樣了。所以我覺得沒有必要幫孩子找朋友,他們有自己的主見,應該自己找自己喜歡的朋友。

  • 7 # 西西雪

    小區經常帶孩子出去溜,孩子自己找了四個固定的小夥伴。經常一起玩。雖然才四歲,基本不用管。我們家長都支援,天氣不好輪流在某個人家裡玩。天氣好,出去瘋玩。我們大人都不用陪著。孩子有夥伴玩,根本不需要大人,打個招呼,就自己出門了,特別省心。

  • 8 # 一枚有情懷的吃貨

    我也想給他找個固定的玩伴,可是我感覺一個是我性格方面不行,還有就是居住的環境不行,我曾經和我老公說租小區房子比較好,孩子比較多,但是我老公覺得房租貴,所以沒有租,現在每天我兒子就跟我呆一起,除了各種商場超市,就是去河邊散步,也會有人搭話,但是不是固定的,所以,我兒子一歲多還不會講話,最近很勤叫媽媽,不知道如果有固定玩伴是不是會更好呢!

  • 9 # 軟綿綿的毛毛雨一直下

    沒上幼兒有的時候在小區裡瘋,孩子自己會有好朋友,上了幼兒園,認識了更多的好朋友,有時間我們就組織在一塊玩,家裡戶外都可以。這樣孩子們就更熟悉了,交往能力也明顯提高。我們的隊伍在不斷擴大。

  • 10 # 小白兔愛上大白兔奶糖

    開始有,隨著女兒越來越優秀,別人主動疏遠了……

    可能和我性格有關,喜歡獨處,吃喝玩樂唱歌洗澡我就是不喜歡,覺得浪費時間第一,不開心裝做開心我做不到。別人也會誤會我不情願和她們玩,久了就沒有伴了。

  • 11 # 一家人三座城

    我不會刻意給孩子找一個固定的玩伴兒。

    首先,個人覺得孩子不管大小,玩伴兒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小時候。他們會互相學習,這個學習不是指學習課本知識,而是行為習慣。比如個人衛生啊,說話習慣啊等等。一個固定的玩伴兒,如果對方的行為習慣都不錯,那麼作為長期而固定的玩伴兒還是不錯的,反之就對自己孩子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有所影響。

    其次,孩子的玩伴兒我覺得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做選擇和決定。

    雖然孩子也許很小,我們以為他們什麼都不懂,其實他們自己在和玩伴兒的玩耍過程中也會不自覺的去做選擇,這就是生活中幾個孩子一起玩兒,總是有那麼幾個玩兒得更好,有那麼一些孩子背排斥在外。甚至有些我們家長認為要讓自己孩子和他一起玩兒的孩子,自己孩子卻不願意的現象吧?這就是孩子的選擇,所以個人覺得孩子的玩伴兒自己去選擇,家長適當的引導,這才是給孩子選玩伴兒的選擇。

    然後個人還覺得有一點,固定的玩伴兒固然好,但是如果孩子可以接觸到不同的玩伴兒,對他的成長也是很有利的。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很多很多的人,很多很多的事情。人與人之間正是因為不同才讓這個世界變得多姿多彩,所以固定的玩伴兒可以給孩子一段較為穩固的友情,但是不同的玩伴兒卻也可以給孩子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精彩,所以玩伴兒要有,固定也不是唯一。

    總之,孩子的玩伴兒我覺得他自己去找,固定與否還是得看情況而定。

  • 12 # 橙子幸福育兒樂園

    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在我們幼兒園,每天有兩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但這個時期內比較特殊,就是孩子全部是放養式,沒有班級老師帶領,就是孩子們自己想找誰玩就找誰玩,想玩什麼就玩什麼。而往往。每天的這個時刻,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一方面是他們找到了自己喜歡玩的。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他們能跟自己想玩的玩伴一起玩。

    在我曾經帶的一個大班裡,有個小女孩特別內向,老師問一句她說一句的那種,和班上的小朋友她也基本上不會主動去聊天。但是她很聰明,各方面也很正常。每天唯一見她最開心的時候,就是戶外活動的時候,她總會去找隔壁班的好朋友一起玩,因為隔壁班的那位是她們家鄰居,從小玩大到的那種。所以,每次和她一起玩的時候,她臉上總會堆滿笑容。

    講完這一件事,我想大家應該知道給孩子找一個固定玩伴的必要性了。而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兒童存在著同伴交往,同伴交往對於孩子各方面的發展都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透過同伴交往,他們能解決矛盾,也就是我們成人會看到他們前一秒哭著鬧著,下一秒卻和好如初;透過同伴交往,發展孩子語言能力,你會看到孩子在和同伴一起玩的時候,往往會從他們嘴裡冒出一些金句;還有其他很多方面的作用,每一位做父母的只要稍加留心,肯定都會有所發現。

    另外,從當前社會現狀出發,城市的孩子很缺乏與同伴交往的機會。

    所以,父母很有必要給孩子找一個固定的玩伴。

  • 13 # 醬子one

    我經常給孩子找朋友玩。在城市裡,每一個家庭都是一個小世界,關起門大家也不互相接觸,甚至於一個樓洞都互不相識。孩子們都是在自己家裡玩,不和其他孩子接觸,不能和同伴的交往中獲得快樂和享受,這是現代社會很大的一個特點。

    我覺得寄養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式,把孩子寄養到朋友家裡,就像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時限一個星期,再換著住,這樣給孩子們找了一個夥伴,孩子也能學會和小夥伴的相處。

  • 14 # 家有倆寶的老母親

    我不會給孩子找固定玩伴。

    我們小區挺大的,有個小樹林,每天都有很多人到那裡去玩。小孩子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我有兩個孩子,大的六歲了,小的一歲七個月,基本上每天都會去那裡兩次。

    先說說大寶,小的時候喜歡跟一個叫嘟嘟的小朋友玩。她就跟嘟嘟玩,別的小朋友找她說,她都不理人家。有時候去小樹林,發現嘟嘟不在,那她就自己玩。一直保持這種狀態到三歲,大寶上幼兒園了。跟她玩的嘟嘟小朋友上中班了,她卻剛開始上小班。我們家大寶,整整哭了一個學期,整個幼兒園一提起我們家寶寶,都知道是誰。那段時間寶寶難過,我們大人也跟著心疼。因為她不跟別的小朋友玩,在幼兒園別的小朋友都能在一起玩,都能合群,就只有她孤零零的一個人。後來我就刻意引導她跟別的小朋友玩。現在六歲了,算是長大了,不管去哪裡,都能找到朋友玩,不管大的小的。

    二寶現在一歲七個月,我的觀念就是碰見哪個小朋友就跟哪個小朋友玩。首先這就鍛鍊了孩子的社交能力,要學會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要是隻跟固定的一個或幾個小朋友玩,萬一某天或者遇到某件事(比如上幼兒園或者培訓班)沒有熟悉的小朋友,小孩子是很孤單的。當然小孩子肯定有他自己的更喜歡的朋友,這是他自己的選擇,我也不會干擾。

    所以我不建議給小孩子固定玩伴,要學會跟不同的小朋友去玩,這樣能接觸更多人學會與人溝通,也能學會很多東西。主要是小孩子時時刻刻都能找到玩伴,童年也更豐富多彩。

  • 15 # 苗媽說

    因為我家是獨生子,也不打算要二胎,所以為了減輕孩子的孤獨感,我會給孩子物色玩得來的玩伴。要說找固定的玩伴,倒沒有那麼絕對。

    首先,一方面是孩子需要接觸不同型別的小夥伴,這是他人際交往的需求。如果只跟一個小夥伴玩,難免關係型別狹隘,未必對孩子性格和習慣的形成有好處

    其次,另一方面,如果要找到玩得來的固定的孩子也不那麼容易。一般孩子之間能玩得來的,多半大人的教育理念是比較相似的,經濟實力也是比較相當的,這要求著實有點高,可遇不可求。

  • 16 # 白沙踏歌隊

    幼兒園前,我給兒子著了2個固定玩伴,主要是和他們媽媽關係好,孩子也玩得來;

    幼兒園時,孩子自己選了同班女同學,我家樓下的,一起玩了3年,還經常一起自駕遊;但是我們有意識讓他和其他同齡孩子相處,他也能玩的較好;

    目前小學二年級,玩伴較多,固定3-5個;經常週末,假期一起出去玩。

    我的經歷想告訴你,可惜給孩子選擇玩伴只有幾年時光,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自己選擇玩伴,但是不建議特別固定。

    選擇固定玩伴,利於孩子建立穩定同伴關係,培養良好人際關係,同性格孩子玩多了,遇到性格差異大的孩子,會出現無法相處。

    都說,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孩子以後會選擇和自己相近性格的孩子玩,形成較為固定的同伴關係。

    但是為了培養良好孩子性格,增強人際溝通能力,提高表達能力,我們需要孩子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只有不同朋友相處,才能磨練孩子性格,學會區分善惡,學會選擇玩伴。

  • 17 # 涵妮媽媽育兒經

    孩子在童年時缺少玩伴,失去與同伴玩耍的快樂,不僅會造成孤僻、冷漠等不良性格特點,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和身體健康。因為兒童時期孩子主要靠同伴的玩耍、遊戲來學習人際交往、鍛鍊與人溝通的能力,如果缺失,會有許多的隱患潛伏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比如自閉症、多動症等。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隨著鋼筋水泥都市化生活帶來的居住空間和心理空間距離越來越大,隨著成人世界的激烈競爭向兒童世界的逐漸蔓延,與夥伴們一起玩耍的童趣,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變得越來越陌生和奢侈了。

    現在的孩子的確很孤獨

    你說現在的孩子,有咱小時候幸福嗎?

    我並不覺得。

    雖然好吃、好喝、還有一大堆繪本、電子、高科技玩具陪著。

    可是,比起咱們這群80、90後,他們欠缺最多的就是——小夥伴的吵架、左鄰右舍小朋友在一起嘰嘰喳喳的熱鬧。我和小時候穿一條裙子的發小,雖然早已不在一個城市,但我們和老公吵架,對方都會第一個知道。小Jo以後會有這樣的朋友嗎?我不知道。

    白天父母忙著上班,晚上回到家就趕緊關上厚厚的防盜門。大人門對門的不說話,孩子就更難接觸到固定的小夥伴。

    小區裡,小Jo好不容易相處了幾個玩伴,剛混熟就要搬走了。安安家又買了一套大房子,搬走了,冉冉今年要回海淀上幼兒園了,隔壁家的丁丁哥哥今年要去西城的奶奶家上重點小學。像我們這樣的北京新小區,大概要長出無數個孤獨的孩子。

    作為第一代獨生子女的後代,許多孩子連個堂兄表妹也沒有。所以通常的時候,除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總是習慣一個人孤零零的玩耍。

    人是群居動物,孩子更需要夥伴

    “要想生活過得去,要有知己和閨蜜”——大人熟知的道理,何況天性愛玩、愛鬧的孩子?他們越大,越渴望與人的交流,特別是“志同道合、年齡相仿”的玩伴,父母的陪伴也取代不了。

    雖然每個孩子的秉性脾氣各不相同,但是一旦有了好朋友,都會變得格外開朗。真要等到幼兒園再去“找呀找呀找朋友”,再活波的孩子,長期在“封閉”的環境中長大,沒有同齡人的打鬧和陪伴,可能開始的時候也較難融入群體。

    我們在冬天怕冷、怕風,春天怕髒、怕傳染病。父母忙,老人再不願意帶孩子出門,於是關在家裡從“繪本、電視、IPAD裡找同伴”,這樣的情況也不少見。孩子需要的玩伴,是實實在在的、會和他搶玩具、也會和他分享水果的小朋友。

    社交越早的孩子,情商也會越高。與其“關起門來的小心呵護“,真不如“散開手去放開玩”,讓他多些處變不驚的品質、多些與外界和他人相處的自信和友好。

    大人這樣做,孩子才更容易找到朋友

    道理我都懂,可是怎麼做呢?

    “遠親不如近鄰,好朋友先從身邊找”

    住過大宅院的孩子,很快就能打成一片。主要原因在於大人之間的經常交流。如果鄰居的媽媽面貌可親,我們也可以為孩子鋪設好交友的路子,自己先踏出第一步。多和鄰里打招呼、聊聊家常甚至分享些自己做的美食,話匣打開了,孩子自然容易熟絡。自從有了孩子,我和隔壁家的丁丁媽一天說的話比前5年加起來的都要多……

    “公園小區碰碰運氣,定點集合也能找到固定好友”

    有滑梯、鞦韆、蹺蹺板甚至健身器材的地方,都是“找朋友”的好地方。之所以把找朋友說的這麼“不容易”,一是年齡跨度、二是面子。突然出現的生面孔,別說孩子,大人也很難做到主動。其實,真心為了孩子考慮,媽媽還必須“豁出面子”。哪怕只從簡單的交流開始:“你家孩子多大了,吃飯怎麼樣,睡覺怎麼樣”,孩子是有通性的,家長之間有話題,孩子也會在歡快的場景中受到感染。

    多在固定的時間段出現,就會多一份交到“朋友”的希望,一來生、二來熟,下次再來一定要記得拿著玩具,說不定玩具一交換朋友就處上了。

    “培訓中心,小同學容易發展成好夥伴”

    其實我們去培訓中心,一方面是希望孩子的認知能力得到發展,另一方面就是給孩子打下社會交往的基礎。不僅有最適宜孩子年齡的玩樂設施,還會依據月齡組班,離的不遠的家庭完全可以私下經常見面,從同學發展出來的階級友情,更牢固、更“雙贏”。

    我們建了同班的媽媽群,經常帶幾個孩子一起耍,感覺一下多了幾個閨蜜。我並不是鼓吹去早教多麼好,只是覺得無論對我自己的人際交往,還是給孩子找玩伴,我都有所受益。

    孩子在1歲以前,玩伴之間的相處多是一種平行式的互動。極少有直接的語言或肢體接觸。到了2歲,難免會出現“搶玩具、咬人、甚至打腦袋”的分歧行為。即便上了幼兒園,也可能“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不懂交流。

    這些都很正常,我們不必著急讓孩子之間進行交流,更不要督促分享,只需給孩子塑造一個良好、安全的“社交圈”,讓他們自己玩,自己去解決問題就可以。

    0-3歲的寶貝其實不需要有很多朋友,一兩個固定的就足矣。所以,從現在開始,趕快給寶寶“物色”好友吧。

  • 18 # 家有男寶虎媽

    我沒有給孩子找固定的玩伴,我家孩子的玩伴是哥哥或者弟弟。孩子與我分享在幼兒園時,會說和誰誰玩得最好或者我們是最好的朋友等。至於固定玩伴還真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 19 # 童年牧歌1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小孩在適應性、交往和言語能力方面都存在很多問題。家裡的老人或父母陪著孩子玩,畢竟不能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不能讓孩子感受到同伴之間玩耍的快樂,大多數孩子還是隻能自娛自樂。他們在結交玩伴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各種技能,比如選擇朋友、分享、合作、解決爭端等等。而且可以鍛鍊他們的獨立能力。同時,也能增進孩子們同情心、同理心的訓練和培養,促進孩子進行思考。

    那麼尋找怎樣的固定玩伴才好呢?我覺得家庭文化理念和育兒觀念要相近,以免在孩子玩耍中有問題。家長之間也會有矛盾,大家就很尷尬。孩子的年齡不要相差太大,性格方面可以取長補短。她們在一起學會分享玩具、美食和快樂!對她們促進她們的交往能力有了很大的作用。所以給孩子找一個固定玩伴這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事哦!

  • 20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1、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大?既然特意提出這個問題,我猜孩子應該在6歲以下,沒上學,是嗎?因此,家長比較在意玩伴的事。

    2、如果孩子沒上學,幼兒園的小朋友,或者家附近的小夥伴,都和孩子有一起玩的機會。多讓孩子在外面玩,自然就會隨時有玩伴。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愛玩,不在意和誰玩,只要玩的開心,和誰玩都一樣。

    3、在外面玩的過程中,孩子就會逐漸找到一些能玩到一起的小夥伴,而且,興趣投合,他們在一起會越來越開心的。建議家長不用特意給孩子找固定的玩伴,因為家長找的玩伴,孩子未必能合得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想對樸燦烈末來的女朋友說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