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好看的港片票房不怎麼樣,流量明星、爛片、票房動輒十幾億。
43
回覆列表
  • 1 # 隨君品視圈

    香港電影曾風靡幾十年,很多明星都是拍港片走紅的。但是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喜歡港片了,主要有好幾點原因。

    港片缺少創新,世界在前進經濟在發展,大家的眼界喜好都不一樣了。大部分人都喜歡新奇有創意的電影,如科幻片,魔幻玄幻類,現代高科技戰爭片。而港片還停留在以前的警匪緝毒,街頭鬥毆賭博等題材,沒有新意。

    相對來說這類港片拍攝門檻低,如今很多都是在消費觀眾對流量老演員的情懷,但是看的人越來越少了。

  • 2 # 513的電影時光

    第一,年輕人不喜歡港片說的太絕對了,我就很喜歡港片。

    第二,是港片的沒落,大陸資產起來了,演員,導演等往大陸拍戲,導致港片質量有所下滑。

  • 3 # 巽謙

    1.港片的成功有特定的歷史環境,當時大陸電影工業落後,經濟匱乏,資訊不對等。這一切造成了當時人們對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嚮往,港片正好滿足了這一向往。

    2.隨著大陸電影崛起,許多港臺藝人到大陸拍片,合拍片是未來主流。相對港片狹窄警匪題材,大陸電影題材廣泛,明星眾多,投資大,港片漸漸失去了吸引力。

    3.未來沒有港片,大陸電影,只有一箇中國電影,這是趨勢,是必然。隨著經濟崛起,差距的縮小。觀眾觀影水平的提高,盲目追星式已經被理性取而代之。觀眾能夠理性的分析爛片和佳片。所以未來的電影人必須提高電影質量,才是根本。

  • 4 # sky電影yy

    第一個,是時代發展的問題,現在都是90後,00後的年輕主力,他們是生活在資訊爆炸的年代,網際網路飛速發展,他們就是生活在這個流量,網紅,網路飛速發展的時代,很能體會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生活環境,所以很多東西他們是沒有見證過的,對港片所展現的內容不怎麼感冒。

    第三,整體社會風氣,商業化。現在多數拍的電影都是以盈利為目的,到處都衝滿金錢的味道,流量小鮮肉,當紅網紅,社會進去一個“快餐消費”時代,拍一部電影可能只要幾個月,半年左右,電影質量有所下降,缺少佳作,再加上特效鏡頭的加入,整體是偏向視覺享受,沒有很多能震撼人心的內容。

    總體來講,香港電影就是在這個大雜燴時代,慢慢的淡化了自己獨特的港味,這其實也是一種轉型,畢竟要符合觀眾的胃口,老式港片現在只能是賣一賣情懷,很難再引領潮流,這是一個趨勢,希望香港電影能在保留精髓的同時有所創新吧,同時也希望香港電影能培養符合時代的巨星,就像上世紀張國榮,梅豔芳,周潤發這樣的代表,讓世界記住香港電影,香港文化。

  • 5 # 風大雪舞

    1、沒有出現新的領軍人物。

    2、大陸的能力突出的導演、演員越來越多。

    3、在文化、經濟上,香港與大陸相比已不佔優勢。

    4、影視資金投入規模已被大陸超出。

    5、有眾多的人從電影學院走出去,出現最優秀影視工作者機率增加。

  • 6 # 潮娛娛

    時代不一樣,現在年輕人接觸的東西是網紅小鮮肉直播的時代,因此對港片沒有那麼喜歡也是能理解,我喜歡古天樂,張家輝的電影、、、

  • 7 # 江南之喃

    這個說法有問題,大多數80後90後依舊喜歡港片。只不過港人大多進內地發展了。內地的電視劇電影發展也比較好。百花齊放吧,我倒是很喜歡港片,演技和製作真的好。

  • 8 # 孤獨者的墓誌銘78

    雖然暫且不喜歡港片。

    但也並不代表喜歡國產片。國產片更無聊垃圾。

    年輕人。目前初初對什麼事物都有的新鮮感。時間久了也會有厭倦的一天。

    港產片。正在慢慢轉型提升水平,濃縮精華,做到少而精緻。喜歡港產片的人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喜歡獨立思考的人。有自己獨特嘅見解。

  • 9 # OYALUCKY

    作為一個“不喜歡”港劇的年輕人,說說我自己不喜歡的原因吧

    1、文化差異和語言環境

    正所謂十里不同天氣。

    內地與香港雖然交流密切,但畢竟在香港生活的年輕人並不多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在深圳,也會去香港,可是我聽不懂粵語,所以看港劇,原聲聽不懂,港普又不太喜歡。

    比起看港劇,我可能更喜歡看國產劇。

    2、香港電影的衰落

    香港電影正在衰落,輝煌時代已經過去。

    現在的港劇,演員的陣容、服化、劇情都沒有過去的韻味了,不能給當代年輕人以精神衝擊。

    以前看周星馳的電影,看徐克的電影,看林正英的電影,都會為當時的技術和文化感嘆,但現在的香港電影已經做不到了。

    所以,觀眾流失也是正常。

    3、審美獨特性的消失

    現在很多人會懷念90年代的香港的帥哥美女,其實我們懷念的是90年代的審美文化。

    90年代的香港的衣著服飾住行和文化,在世界流行文化中,都是佼佼者我們現在經常會提起復古港風,指的就是90年代香港的服飾妝容審美。

    現在的香港,審美風格漸漸與內地接近,服飾妝容審美獨特性漸漸被內地追上。

    4、韓劇、日劇、美劇、英劇分流

    網際網路的進步帶來了國外的文化。以前,大家都看電視,電視裡播放什麼我們就看什麼,可選擇的餘地不多。

    那時候會播放港臺劇,《鹿鼎記》、《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新龍門客棧》《射鵰英雄傳》,還有林青霞、周潤發、周星馳等等的電影,雖然播放的次數不多。

    印象中幾乎沒怎麼播放過美劇英劇韓劇日劇,智慧手機普及後,每個人手機都有好幾個影片APP,可選擇性更多,再加上韓劇、日劇、美劇、英劇的確有很多精彩的電視劇,比如《使女的故事》《哈利波特》《神探夏洛克》《權力的遊戲》《李狗嗨》《非自然死亡》等等等等。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看完這些電視劇電影之後,分給港劇的時間就沒有了。

    5、不喜歡港劇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小時候也看了不少港劇,比如《談情說案》、《珠光寶氣》、《公主嫁到》、《搜神記》《封神榜》等等,2015年大火的《使徒行者》,我們也是追著看完了。

    香港電影也看了不少,香港有名的導演和演員,也都很清楚。周星馳是香港電影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電影幾乎每個年輕人都看過。

    我們並不是絕對的不喜歡港劇,如果碰到劇情好、演員陣容強大、畫面美炸的港劇和電影,還是會看的。

  • 10 # 秋局的中年生活

    說起現在年輕人不喜歡港片,我們就要先了解香港電影的過去,清楚香港電影為什麼落寞以及香港電影現在在做什麼,我們先來梳理一下香港電影鼎盛時期的基本情況。

    香港電影以邵氏和嘉禾兩家電影公司最為知名。

    首邵氏有四大導演,李翰祥、胡金銓、張徹和楚原。

    代表作包括《梁山伯與祝英臺》、《倩女幽魂》、《龍門客棧》、《笑傲江湖》、《獨臂刀》,《流星蝴蝶劍》、《蕭十一郎》、《天涯明月刀》等,此外邵氏電影還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功夫小生,較為知名的有王羽、狄龍、姜大衛、傅聲、羅烈等。

    嘉禾電影公司,首先是李小龍,他的出現直接改寫了嘉禾的歷史,四部半電影部部叫座,為嘉禾打了一個很好的翻身仗。後來嘉禾電影公司又出現了洪金寶、成龍這樣的功夫喜劇代表人物,後輩還有林正英、元彪、元華、鍾發、錢嘉樂等等。

    新藝城作為後起之秀培養出像石天、麥嘉、黃百鳴、徐克等七怪,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諸如《最佳拍檔》《開心鬼》系列。新藝城七怪最知名的自然是徐克,他是香港電影新式武俠代表人物,《新龍門客棧》《笑傲江湖》《黃飛鴻》等等。吳宇森和徐克聯手打造了《英雄本色》之後徹底翻身,之後的《喋血街頭》《喋血雙雄》《縱橫四海》奠定其暴力美學大師的地位。

    此外當然也有杜琪峰銀河映像、劉偉強的古惑仔系列以及王晶的情色片,都是組成香港電影重要的型別片。香港電影到了90年代末期開始走下坡路,之後雖然有《無間道》《寒戰》這樣的經典,不過和輝煌時期還是不能相比的。

    我們探討香港電影的衰落,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原因:

    1、市場變化:香港電影的主要市場是臺灣,隨著臺灣的沒落,缺乏市場支撐的香港電影走向了沒落。

    2、後輩資源不足:隨著香港電影標籤化人物的老去,後輩新生匱乏,即使像老牌公司英皇在新人培養上也是捉襟見肘。

    3、標籤化退去:美國好萊塢曾經分析香港電影,它是世界上唯一不用考慮過程的電影,只要享受快樂就好,不用糾結是不是合理,這就是香港電影另類的存在以及市場的認可。但是,現在的香港電影發展靠的是中國大陸市場,為了滿足中國電影市場的受眾需求,香港電影不斷被同化,缺少了香港電影自有的特點和辨識度。

    4、經典難以複製:王晶說周星馳是最好的喜劇演員,未來30年也不會有超越他的存在,俗話說,時事造英雄,缺乏香港黃金期的土壤,很難複製經典。

    5、香港導演的魂已不在。香港導演的基本功非常好,像我合作過的《雪山飛狐》導演譚友業譚導,但是,他們現在已是為了掙錢和玩票,缺少了香港電影輝煌期的那種執著,那種為藝術獻身的魂。

    以上是我個人認為年輕人不喜歡港片的原因,當然也因為隨著改革開放,各國各種型別片的引入,打破了以前香港電影在中國相對壟斷的態勢。

  • 11 # 荷花小評

    為什麼現在的一些年輕人不喜歡港片?

    我想主要原因有二點:1 目前香港電影題材單一 。2 香港演員青黃不接,演員老化情況嚴重。

    曾經的香港影視圈,是令人矚目的造星基地,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湧現出一大批影視歌壇明星,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同時帶動電影業的發展。

    當時的明星成龍、周潤發、梁朝偉、劉德華、周星馳、張國榮、狄龍、劉青雲、梁家輝、譚詠麟、鄭少秋、曾志偉、陳小春、董驃、古天樂、梅豔芳、吳倩蓮、葉倩文、林子祥、任達華、王菲、張學友、黎明、郭富城、林正英、張曼玉、袁詠儀、周慧敏、周海媚、鄭裕玲、關之琳、劉嘉玲、鍾麗緹、張敏、朱茵、鐘楚紅、沈殿霞等等太多了,想到的就這麼多,林青霞和王祖賢沒算進去,因為她們是臺灣的。

    導演當然不能放過這麼多明星,於是各種題材的電影層出不窮,拍的又好看,比如成龍的電影(好多啊,不一一列舉了),還有其他《甜蜜蜜》、《胭脂扣》、《白髮魔女傳》、《英雄本色》、《縱橫四海》、還有那個《監獄風雲》(這個你們懂得,哈哈)、《刀馬旦》、《開心鬼》系列、林正英的搞笑殭屍電影系列、《富貴逼人》賀歲片系列、《法外情》、《似水流年》、《少林寺》、《重慶森林》、《倩女幽魂》、《賭神》、《黃飛鴻》系列、《大話西遊》系列、《花樣年華》、《青蛇》等等太多了。

    但是現在呢?這些影星要麼退出影視圈了,沒有退出的也都老了,當時的吳鎮宇(87年成名)、張家輝(89年開始演藝生涯)還是算嶄露頭角呢,現在他們都50左右了。

    現在港片翻來覆去就是警察黑幫,看不到生活片子,演員都是那幾個人輪著上,(哪幾個演員大家估計都知道),男明星還能扛扛,女明星就找內地的......唉!

    最後圖片放《甜蜜蜜》吧,張曼玉和黎明一起唱《甜蜜蜜》的時候,懷念下曾經的香港電影。

  • 12 # 最愛酷電影

    現在不止年輕人吧,包括我這種港片的死忠粉都已經不太喜歡港片了,其原因歸根結底可以歸結為港片的沒落吧!香港電影的衰落,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首先,咱們從導演、演員說起。

    十年前如果有人問我,最喜歡香港影視演員有誰,我會回答“周星馳、劉青雲、梁家輝、黃秋生、梁朝偉、張學友、任達華、吳鎮宇”等等等等,好演員太多了。十年後的今天,同樣的問題,我發現答案居然是一樣的。

    這說明了什麼,應該不言而喻吧,最近今年香港電影的演員,好像和十年前還是一撥人,嚴重的後繼乏人。除了滿螢幕的古天樂,你印象中還有其他能鎮得住場的新生代香港演員嗎?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值得單獨寫一篇文章了。不過,說到底還是,滋生優質香港電影的土壤和時代,已經過去了。

    大家再看看現在的香港導演吧,市場已經決定,他們拍電影的主流受眾群體是大陸觀眾,作品需要更加迎合我們的口味,無形中就讓所謂的“港味”漸行漸遠。可惜的是,在失去了他們原本擅長的東西之後,做的並不是很好。

    其次,咱們再說說大環境。

    估計有很多老影迷和我一樣,細數一下自己喜歡的那些經典港片,發現有三四成的影片是不可能在國內上映的。迎合國內市場,就勢必需要放棄一些港片的原則。於是,我們再也看不到王晶無下限的搞笑、邱禮濤大尺度的恐怖、杜琪峰對現實的諷刺。

    在未來,將只有“中國電影”一個標籤,不會再有“香港電影”、“臺灣電影”,這是時代的進步,大勢所趨無可抵擋。作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也不能忽視中國的存在。連好萊塢都要為了中國,對電影做出改變。

    年輕人不喜歡港片?

    不喜歡就不喜歡吧,因為會有更多的“中國電影”帶給我們無限的驚喜。

  • 13 # 電影故事匯

    原因很簡單,香港現在很難拍出高質量的電影。

    當年,香港電影有一個口號,叫做千萬票房俱樂部,意思是一部電影,獲得千萬票房,就是很成功了。

    按照當時香港電影行業規律,千萬票房的電影,拍片和宣傳的成本不超過300萬港幣,但是現在300萬港幣很多二流演員都請不來。

    所以,90年代後拍片的成本劇增,導致香港小成本電影無法維持,而香港電影沒落,使得電影從業人員北上,香港電影人員斷檔,沒有了優質明星的電影,自然沒有好電影。

    香港電影作為一個概念逐漸在中國崛起的大潮中消亡了,港片的感覺,僅僅留在回憶中,而標誌這大陸、香港、臺灣乃至東南亞華人作者很大程度上融合的“華語電影”,這個概念在這幾年也逐漸形成。

    這也是現在很多越來越懷念舊港片。

  • 14 # 期燈寶典

    我就是現在的年輕人,我就很喜歡港片啊!

    票房雖然不及大陸的很多電影,但是他們也能賺錢,也能給觀眾帶來快樂啊。

  • 15 # KingKong818

    我就覺得現在的港片好像越拍越差!好像只是為了坑錢掙票房其他方面都不理!隨便找個小鮮肉阿豬阿狗就去拍片搞得不倫不類的還要大勢宣傳!也是差強人意啊!而且四大天王和星爺成龍等等的很多天王巨星甚至是王晶這些製作人等等很多著名導演都老了真的是後繼無人啊!所以現在的港片真的遠遠及不上以前的輝煌歲月!反觀現在中國大陸的電影就越來越好!越拍越有看頭!

  • 16 # 森林小笨

    第一可以直接接觸外國片了,第二國產片的發展有了進步!第三港片進步大大,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都老了。唯一優勢就是可拍一些大陸不給拍的題材

  • 17 # dutun1234

    因為港片嚴重脫離了現實,每一個演員太過戲劇化,現在觀眾的普遍文化素質已經提高,純粹的靠激情幻想的電影已經跟不上社會的主流發展,香港導演天馬行空自娛自樂那一套已經不管用了。

  • 18 # 騎在牆上的草

    當年文化大革命時或後,全國人民只能聽到和看到,東方紅,樣板戲,說書,相聲,評彈,京劇,黃梅戲。當中還不能太過露骨的愛和情,說錯話都是要坐牢的。八十年代,國產電視電影很少有愛和情,戰爭片為主。突然,進口日本的電視劇也很保守。八三年的一部香港射鵰英雄傳,火爆全國,華麗的畫面,讓人耳目一新,當中的愛情故事,讓人看的津津有味,黃蓉,一聲聲的靖哥哥,讓多少男人銷魂。一部射鵰英雄傳讓多少家庭買了電視機,後來香片不斷。最主要還是女演員比大陸的漂亮。片子的畫面,和音響也好。情結也敢拍。愛情會有床戲,打鬥也精彩幽默。國產片,無法比。現在,國產片,深入生活,片子質量很好。投資的錢也是天文數字。香港片反而什麼也不行了。還有前幾年韓劇大流行,現在日本動漫讓年輕人追逐。香片沒事場了。

  • 19 # 新視界New

    有吹必有黑…

    對於很多80、90後,港片不單是童年回憶,更是人生烙印。尤其是在資訊不發達的年代,港產文化帶來的精神慰藉是後來的人難以體會到的。那種內地文化形態中難以窺探又喚起人內心深處共鳴的質地。95、00後,發達的訊息,多元的文化渠道,多變的觸覺…很多人甚至都沒趕上港片黃金時代末班車,對港產片不熟也不想了解,或許覺得港片就是粗製濫造代名詞,港圈就是固步自封的老頑固。對於“港片”的輿論環境實際上是貼吧年齡層變遷的結果。隨著很多早一代吧友的淡出,港片失去了很多擁護者。五年前,吧裡隨處可見的“銀河粉”、港產恐怖片、港式喜劇、香港流行樂的愛好者。如今,偶爾有人提及林正英、王祖賢,更多的還是在三大/手冊/影評人受褒獎的那部分。畢竟,文藝作品都是有時效性,很多東西,錯過了就很難再去欣賞。年輕一代的影迷只會去欣賞“經得起考驗的”、“流傳下來的”、“有普世價值”的影片,即便是很多港片很有生命力,那種“時代痕跡”也會引起人的不適,資訊時代人的選擇性大可是普遍沒啥耐心的。而且華語電影界文化形態分裂得厲害,無論業內和影評影迷圈都很難有強公信力的榜單和致敬,這樣就會讓更多人去關注歐陸北美那些更成體系更有輸出力的東西。關於對港片的態度很難說完也很難說清,各種吹與黑、鄙視鏈的背後無非就是經濟生活發展變化後的綜合效應。就我個人,我經常會看老港片,但我經常會疑惑:如今的香港年輕人還會熱衷港片嗎?

    最近回看了一些港片,感覺和記憶中相去甚遠。只能說很多老港片侷限性還是蠻大的,並不具備很強的生命力。隨著港片式微,懷疑的聲音肯定會越來越多。不過這也是好事,大浪淘沙,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經典是日久彌新的。我就很難理解,一些質量平平的電影為什麼會被捧為經典甚至神作,難道不會誤導那些沒有情懷而慕名觀看的影迷?

  • 20 # 說叔

    因為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代是90年代,距現在已經將近30年了……其中的電影元素真的已經過時了。大時代的背景,文化流行元素向大陸偏移,整個大中華區整體崛起,再不是一個片隅之地能夠帶動整個文化的時代了。香港精神在如今而言,已經被整個中華民族的多元文化精神所替代,娛樂元素和娛樂方式對電影的衝擊是很大的,電影本身也發生了很大的鉅變,無論是從拍攝技術還是從投資力度,都發生了極大的鉅變。香港模式的電影再不是市場主流,流量鮮肉代替了某些實力派。香港電影舊時的黑幫背景,在現在肯定是因為三觀不正而很難過審。香港電影的武俠玄幻背景,在現在肯定也極有可能因為歷史的虛無主義而難以過審。綜上所述,大時代背景決定電影文化重心。花無百日紅,萬事萬物不可能長盛不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膽小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