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可以具體說哪一部作品,也可以概括全部作品。
5
回覆列表
  • 1 # 老書蟲1920

    我更喜歡電視劇,雖然電視劇裡的某些人物的形象和自己看小說時想象的不太一樣,但是也多了自己想象不出來的畫面。

  • 2 # 忠耳人

    雖然我沒看過金庸的小說,但是看過別的小說。論精彩程度影視是和小說沒法比的!目前還沒見過哪部電視劇電影可以把小說中的人物完美塑造出來的!

  • 3 # 遇見更好的自己123

    小說全部看過,而影視作品並沒有全看。是因為小說可以放在包裡,隨時隨地拿出來看,比較方便。就我個人而言,更喜歡小說,金庸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充滿了畫面感和想像力,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黃蓉的樣子,而影視作品的表現侷限始終無法完美展現出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和場景,雖然一再翻拍,但都不是自己心中的感覺。

  • 4 # 雪寫子

    小說刻畫人物會更加細膩,影視主要看演技。

    我覺得透過看小說會比較有角色代入感,特別是一些心理活動的描寫,好像身臨其境。演技借動作、姿勢和聲調來扮演某一角色。 每一個演員對角色的感悟和理解不一樣,所演繹出來的人物性格也不一樣。比如深入人心的最經典的角色“俏黃蓉”,還有“憨郭靖”。每個版本演繹出來的角色性格都不一樣。我呢還是最喜歡83版的射鵰英雄傳,喜歡神仙姐姐版的小龍女,古天樂版的楊過。

    某些演員!哎!就不說了,除了那個啥(瞪眼)還是那個啥(瞪眼)。呵呵,不說了,千個人眼中的你都不一樣,演技也如此吧。角色不一樣,角度不一樣,理解也不一樣,演繹更會不一樣。

  • 5 # 劉敦傑

    小說全部看過,而影視作品並沒有全看。是因為小說可以放在包裡,隨時隨地拿出來看,比較方便。就我個人而言,更喜歡小說,金庸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充滿了畫面感和想像力,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黃蓉的樣子,而影視作品的表現侷限始終無法完美展現出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和場景,雖然一再翻拍,但都不是自己心中的感覺。

  • 6 # 遠海鶇語

    讀小說過癮。小說的文字給了讀者更多的想象空間,帶著金庸特有的文史韻味,和高超筆法。

    影視作品,融入了演員表演的再加工,當然也會有影星的獨特魅力。有的表演粗製濫造,當然會連看的慾望都沒有了。

  • 7 # 羊排

    從小就喜歡看武俠小說,特別是金庸的武俠小說,這個問題我來聊一聊。

    一、先說看書的感覺。經常讀書的人就會發現,看的是同樣一本書,看書時候的心情環境以及看書那一時刻的思維。同樣的內容帶給你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武俠小說也是一樣,文學作品堆砌的世界,一部分是書中的世界,一部分是你自己聯想的世界,人人各不相同,心中的武俠也不一樣。例如金庸小說中的郭靖和黃蓉,每個人對大俠的理解和古靈精怪的黃蓉都有不一樣的理解。所以就有了那種每個人的心裡的郭大俠和和黃蓉都是不一樣的。

    二、再說影視劇。金庸武俠小說的傳播與港臺劇的火爆傳播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形成了倒掛,就是說大家看了影視劇之後,才去反過來去找書籍再去閱讀。但是影視劇所表現出來的人物和每個人心裡的想象中人物未必完全重合。這與影視劇的編劇導演演員的表演都有關係。所以每次金庸劇新版本的出現都會有激烈的討論,但是通常呢,人們會以最早出現的版本為經典版本,這也是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感覺。以83版的射鵰英雄傳為例,後續出了那麼多版本,大家都覺得這個83版本是比較忠於原著的,但事實上,從內容和拍攝條件以及表現形式來講,後續的很多版本都強於這個版本。

    總之呢,看書和看影視劇是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有人喜歡在看書中尋找自己的意境,也有人喜歡在追劇中尋找著心中的大俠。這屬於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所以論過癮要看自己的感覺和品味,就我而言,還是比較喜歡看書的。

  • 8 # 一丁一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14部武俠系列,再加一部橫批《越女劍》。80年代末——90年代除,風靡校園,無論初中還是小學,大學不知道。我們那是我們叫看大書,甚至影響到學習,猶如現在的手機,校園一經發現可能沒收保管。 隨後電視劇上演《射鵰英雄傳》,那是大多黑白電視,一到時間,新聞之後天氣預報緊接著電視劇場時間,沒有廣告,簡直是萬人空巷,這麼說吧,十歲以上,六十以下,閒暇時都在談論除啦新聞就是郭靖,黃蓉,梅超風,桃花島……難忘80年代90年代,那裡有我揮不去的回憶。

  • 9 # 塵埃洛依

    當然是看小說過癮的多。現在的影視劇拍的太爛,舞臺空間景地道具不上路子,腦殘的編導對原作錯誤狹隘的理解,限制了觀眾的想象力,小鮮肉靠顏值吃飯,半老徐娘不甘寂寞充傻裝嫩,這些演員怎麼就憑那般拙劣的表演取得天價片酬,作孽呀!

    這麼多年來,商品經濟的發展,人都瘋了,誰還有心思認真對待真正的文學作品?

    鋪天蓋地的快餐文化,戲校的小品作業被堂而皇之的搬上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晚會,東北流氓戲二人轉搖身一變成為登堂入室的高雅藝術。

    趙本山這種街頭賣藝的角色成了大腕兒,所謂大腕兒其實就是大碗,丐幫長老討飯用的碗比別人大點兒,就以為自己是個人物了。

    時世造英雄,該著這幫人露臉。真正的藝術家靠邊站,再看看書法界吧,醜書當道,認認真真寫字的人吃飯都成了問題。輿論導向一邊倒,西風壓倒東風,是非曲直沒了標準,崇洋媚外,漢奸當道!

    真的要感謝這場新冠病毒,

    大多數人清醒了:戲子不能救國,關鍵時刻能衝鋒陷陣的還是還是我們最可愛的人、科學家、普通的醫務工作者、有素質的中國公民!

    話扯遠了,我相信大多數人同意我的觀點,金庸小說寫的多精彩啊!電視劇拍得要多爛有多爛,爛的無以復加,沒有最爛,只有更爛!

  • 10 # 28聊孩

    思金庸,論武俠

    影視作品通常講的就是以電影電視為媒介來播放帶有人物、影象、文字等資訊的作品。

    小說則以文字形式,稍帶圖案的方式來敘述作品。

    在萬千社會大眾金庸武俠作品愛好者中,不乏喜以小說的樣板形式來讀取作品的內容,人物特點,劇情發展的脈絡。時不時的能給讀者更深思索或者能夠調動讀者的思考興趣,能讓讀者更沉下心靜讀、深讀、細讀。不可否認以小說形式為載體的武俠作品,捕獲了不少粉絲的熱愛和追捧。

    而此時此刻個人就想說說以影視為傳播載體的金庸武俠作品的那種生動、渲染和直觀,而且也少不了能夠調動人的思考性。

    個人認為以影視形式展現的人物、影象、文字的完美調和,更生動、更能夠親近人。我深深記得小時候同中老年人在看金庸武俠電視劇,他們也非常熱愛,哪怕不識字,也能透過人物影象的搭配組合和一步步演進準確迅速的判斷出劇情內容。同我們年輕人毫無分別,更讓我們詫異驚喜的是無論走出電視機房間還是大街小巷上,都能聽到那熟悉的武俠劇熱播,而且幾乎是叔輩們在看,聚在一起看。本人也是經常把自己當做劇中的主人公、英雄人物,是非常喜歡這種場景,這種電視的劇情聲音。

    我們都知道隨著電視機普遍流行、家喻戶曉的同時,不僅僅是金庸武俠作品,像其他影視作品也隨著熱度遞增,影響之深,渲染力之強可見一斑。可以說,金庸的武俠影視劇貫穿了我們年輕一輩整個少年孩童時代,他成了我們生命的一角,也融合於社會歷史潮流中。成為一種追思,一種文化,深深地烙印在那個時代,化成一腔熱血奔流不息。

    武俠小說有武俠小說的那種寂靜美。可要說讓人過癮,我獨尊影視武俠,而且是金庸老先生的力著鉅著。時至今日,不用思考,朗朗上口的仍然是他老人家的武俠經典,而且也經常以觀看影視劇來表達出這種熱愛。足可見這位文壇巨匠的作品讓人如此過癮,難以忘懷!

  • 11 # LBL書樣年華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14部經典武俠系列

    不管看小說還是看電視劇也有不同的感覺!

  • 12 # 李想話親子

    我是感覺看小說過癮。影視作品是視覺藝術,需要對原著進行改編。能忠於原著固然好,如果編劇肆意篡改,那金庸估計會被氣得吐血。據說,徐克的電影東方不敗,把東方不敗拍成女人,把金庸氣得夠嗆。小說除了故事情節,還有文學造詣在裡面。一個好的作家,語言功底,文化素養都很重要。沒有這些做基礎,金庸的小說不可能流傳那麼廣,有那麼多忠實粉絲。這些東西,影視作品是很難展現出來的。所以,我感覺,看原著比看影視作品過癮。

  • 13 # 思維學課

    有三部小說我特別喜歡:1、飛一(雪山飛狐) 2、連一(連城訣)3、天一(天龍八部)其中特別喜歡天龍八部從頭到尾都是悲劇色彩的武俠,被評為“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 14 # 芝麻來電創始人王國樑

    金庸的武俠小說,肯定是看小說比影視作品要過癮!首先是小說裡面的場景,你可以根據文字隨意想象,像射鵰裡面的大漠射鵰的場面,任何一部影視劇很難拍出空中的大雕。總體來說,把金庸武俠小說改編成影視劇的,本人覺得不錯的是翁美玲、黃日華版的《射鵰英雄傳》、劉德華、陳玉蓮版的《神鵰俠侶》!

  • 15 # 地勢坤9

    金庸的武俠小說是用“心”寫的,而且作者學識淵博、思想豐富、文筆厚重流暢、至真至情,故此每篇作品引人入勝,成為經典。如果說看小說過癮還是影視作品過癮,這問題不可一概而論,要看作品水平如何。

    一、小說和影視作品的表現形式和內涵不同。

    小說和影視作品二者雖然都有讓人是否觸動心靈、產生遐想的共性,但小說主要傾向於靜讀過程中透過思想的碰撞共鳴和思考中的浮想聯翩,以及對意境的精神感受,而影視作品主要是以視覺衝擊的動感讓人感受場景過程而轉化為思想共鳴。也就是說小說對於人的視覺感官、思想心靈、意境遐想等三方面都有衝擊,影視作品雖然也具備這些,但重點還是在視覺感官、思想心靈兩方面發揮作用。當然,好的小說有可能拍得不好時,那看小說就過癮,反之亦然。

    二、金庸武俠系列小說的經典地位已得到公認,對應的影視作品的不同版本各有不同。

    金庸的武俠系列小說讀起來確實過癮,這個自不必多說,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肯定。但對應的影視作品參差不齊,有些看後覺得也很過癮,有的或許就比小說遜色多了,主要原因應該由一是劇本的改編水平,二是導演及演員對原著的理解能力,三是演技、臺詞、詞曲、拍攝剪輯水平等決定影視作品的優劣。如:《射鵰英雄傳》小說很過癮,影視作品也拍了好多版本,其他的看完也就不知了了(或許只看一點就不想看了),但83版的影視作品至今和小說一樣被多數人認為經典,看著很過癮——這完全與能力水平認知有關係,而影視作品的層次不見得取決於各種“奢華”,關鍵也要看“內涵”。

    因此,金庸武俠系列小說很經典、很過癮,而對應的影視作品版本眾多、層次不一,哪個過癮,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取決於以上所述觀點,重要的核心就是是否理解了原著的內涵。

  • 16 # 朝陽子China

    當然是小說。

    首先,很難有導演和演員能達到金庸先生的思想高度和學識水平,這決定了不可能出現和原著同樣高度的影視作品。

    其次,武俠小說的描述場景本來就是想象出來的,就算以今天的電腦模擬技術也很難還原。特別是現在的電影電視特技常採用遊戲的表現手法,更難展現出原貌。

    但是,好的影視作品可以作為一個補充,原著是無可替代的。

  • 17 # 庭慶林

    金庸是武俠小說大宗師,一生寫了十五部武俠小說,除了中篇《鴛鴦刀》,另外14部都改編成了風靡華人的影視劇,因而即使沒有讀過書的人,也對書的內容很瞭解。就我個人而言,曾經更愛看影視作品,如今更喜歡小說。

    我從小就看武俠劇,不僅是金庸武俠,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等等作家的武俠劇都看過,可以說,2014年之前,幾乎所有武俠劇,各個版本我都看過,最喜歡古天樂的《神鵰俠侶》和焦恩俊的《小李飛刀》。我看武俠劇主要是看男角色,喜歡大俠們精彩絕倫的武功,想象自己是主角,是天下第一高手。

    長大後,我開始讀武俠小說,發現由於技術限制和演員的問題,書中很多細節是影視劇無法還原的,特別是角色的心理。在這個層面上,我覺得小說更高階。另外,我看書可以自己想象,想的和電視上的不一樣,很有趣,也很能激發想象力。也許還有一點是因為我對視覺的要求沒有以前高了。

    現在,我自己也寫武俠小說,所以更愛讀小說。我現在邊讀邊學習和研究大師的手法、技巧,如果能學到皮毛,我也能終身受益。金庸先生實在是大作家,比如說,場面寫那麼大,竟然還能井然有序。據說古龍就是覺得實在寫不過金庸,才改換風格。

    我始終認為,讀書比看劇更有營養。影視劇是別人把他的想法拍出來給你看,小說雖然也有作者的主旨,但你更容易從字裡行間激發出自己的觀點,領悟出不一樣的東西。

    有人說武俠已死,我認為沒有,只要你想,武俠一直都在。

  • 18 # 承財爸爸

    這個可能會有區別對待。

    比如《射鵰英雄傳》我就愛看老版有插畫的小說。但形象我還是偏愛朱茵版本的黃蓉和郭婧。

    但《神鵰俠侶》我卻更愛98年港版白古和李若彤的電視劇。

    甚至覺得電影《笑傲江湖——東方不敗》的改動比原著更有氣勢和魔力。那個林青霞是我心中最完美的東方不敗,雖然這個版本被金庸先生極力否認,甚至因為選角和改動而和徐克導演交惡。但我和徐老怪一樣,愛這個英氣逼人卻又嫵媚動人的東方不敗。

    至於其他作品比如梁朝偉版本的《俠客行》,《鹿鼎記》我都覺得很有趣,改動很成功,電視形象深入我心。

    《俠客行》沒讀過原著,但知道改動很大,在孩時看幽默的梁朝偉演的石鐘乳是我最快樂的電視回憶。

    《鹿鼎記》其實更好看,可惜沒看全過。後來出的陳小春等版本實在看不下去,因為梁朝偉的珠玉在前,陳小春等真的沒辦法入眼。

    當時看書也是迷迷糊糊的。只感覺文筆最好是《射鵰英雄傳》,感覺到的是古樸深厚的文言功底。小說中充滿了文化氣息,當時裡面的《水龍吟》和岳飛的《小重山》到現在還能記得幾句。“鐵鎖橫江,塵昏白扇”“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靜悄悄,窗外月朧明。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箏,知音少,絃斷有誰聽?”所以當看到有說《滿江紅》考證不是岳飛所寫,我對比這首《小重山》總感覺很有道理。

    看得最多的是《天龍八部》,第一部看段譽看得我像進入了黒暗的隧道,各種乏味可陳。

    直到喬峰出場才剎那間感覺眼前一亮!鐵打的漢子,武藝高強,忠肝義膽,決斷果敢!山莊獨戰群雄,牽手阿朱嚮往草原,誤傷阿紫千里奔波,最後為了宋朝安定和各位英雄好漢更是甘願自裁於邊關之前。接著兩個痴情人阿紫和遊坦之投崖自盡。可以說是蒼涼悲苦。

    《天龍八部》我基本就看喬峰,因為男子漢的豪邁、擔當、快意恩仇都可以在這個漢子身上找到。況且阿朱、阿紫的情愫纏綿給予了喬峰獨一無二的苦難和考驗。

    《天龍八部》我來來去去看喬峰和阿紫不下十遍,心中一直幻想這個小魔女最終能有機會和喬峰修成正果。只可惜伊人有夢,漢子無意。

    喬峰只愛姐姐,而阿紫只是姐姐臨死的囑託,而喬峰忠實地愛護照顧只是愛屋及烏。而小魔女的愛卻是畸形的,為了永遠留住喬峰在自己的身邊居然想用毒針把他毒成廢人。

    遊坦之的插入和《易筋經》的練成讓我一度擔心這個可愛的小魔女會不會因此失守被俘。

    只是最後的最後一切都是徒勞。

    對阿紫和喬峰的期待說鏡花水月也不過如此吧。

    或許金庸,或許那個代筆王的眼裡阿紫只是個淘氣的小魔女,不可能與大義凜然的喬峰走在一起吧。

    也或許那個初中生腦海裡的阿紫並不是金庸大俠筆下的阿紫。

    只是這個我最喜歡的小魔女卻一直沒有一個喜歡的版本。

    喬峰有黃日華,可阿紫,我等了好久好久……

  • 19 # 柳白

    金庸的武俠系列,你看小說過癮還是看影視作品過癮?你看你問的這個問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更何況中國這麼多喜歡金庸的人。

    小說和影視作品是兩個不同的載體,各有各的優點也各有各的缺點。

    看小說的同時會被金庸先生的文學功底所折服,無論是對宋詞的描寫還是對小說的框架都有過人不及的妙處,

    而看電視則是要看演員對角色的理解和刻畫,以及編劇對小說的理解和導演對整部電視劇的把控。

    就拿天龍八部來說吧,小說中精彩的部分少林掃地憎。

    書中是這麼寫道的:

    只見窗外走廊之上,一個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著一把掃帚,正在弓身掃地。這僧人年紀不小,稀稀疏疏的幾根長鬚已然全白,行動遲緩,有氣沒力,不似身有武功的模樣。慕容復又問:“你躲在這裡有多久了?”那老僧慢慢抬起頭來,說道:“施主問我躲在這裡……有……有多久了?”五人一起凝視著他,只見他眼光茫然,全無精神,但說話聲音正便是適才稱讚蕭峰的口音。慕容複道:“不錯,我問你躲在這裡,有多久了?”那老僧屈指計算,過了好一會兒,搖了搖頭,臉上現出歉然之色,道:“我……我記不清楚了,不知是四十二年,還是四十三年。這位蕭老居士最初晚上來看經之時,我……我已來了十多年。後來……後來慕容老居士來了,前幾年,那天竺僧波羅星也來盜經。唉,你來我去,將閣中的經書翻得亂七八糟,也不知為了甚麼。”蕭遠山大為驚訝,心想自己到少林寺來偷研武功,全寺僧人沒一個知悉,這個老僧又怎會知道?多半他適才在寺外聽了自己的言語,便在此胡說八道,說道:“怎麼我從來沒見過你?”那老僧道:“居士全副精神貫注在武學典籍之上,心無旁騖,自然瞧不見老僧。記得居士第一晚來閣中借閱的,是一本《無相劫指譜》,唉!從那晚起,居士便入了魔道,可惜,可惜!”蕭遠山這一驚當真非同小可,自己第一晚偷入藏經閣,找到一本《無相劫指譜》,知道這是少林派七十二絕技之一,當時喜不自勝,此事除了自己之外,更無第二人知曉,難道這個老僧當時確是在旁親眼目睹?一時之間只道:“你……你……你……”老僧又道:“居士第二次來借閱的,是一本《般若掌法》。 當時老僧暗暗嘆息,知道居士由此入魔,愈陷愈深,心中不忍,在居士慣常取書之處,放了一部《法華經》,一部《雜阿含經》,只盼居士能借了去,研讀參悟。不料居士沉迷於武學,於正宗佛法卻置之不理,將這兩部經書撇在一旁,找到一冊《伏魔杖法》,卻歡喜鼓舞而去。唉,沉迷苦海,不知何日方得回頭?”蕭遠山聽他隨口道來,將三十年前自己在藏經閣中夤夜的作為說得絲毫不錯,漸漸由驚而懼,由懼而怖,背上冷汗一陣陣冒將上來,一顆心幾乎也停了跳動。

    而電視劇中卻沒法交代人物複雜的心情變化,而小說透過文字把人物刻畫得更具有畫面感。所以看書就像是品一杯茶,而看電視像是一塊紅燒肉,各有各的妙處。

  • 20 # 雙擊劉遛溜

    感謝閱讀,遛溜仔談談自己的看法。

    您的問題是問我個人的感受,那我就直言不諱了。

    小時候上學讀書,總想看電視

    小時候得上學,讀書寫作業特別煩,就想看電視。那時候看到電視裡演金庸武俠劇感到好奇,看著也容易上癮。

    總幻想著自己也可以成為一個大俠,劫富濟貧,匡扶正義。並且那個時候看電視本身就是一個上癮的事,還得偷偷的看,不讓父母發現,那種刺激的感覺也讓人上癮。所以,讀書的時候,我還是看金庸武俠劇比較上癮。

    長大了,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慢慢的,離開了學校進入到工作崗位上。時不時想念讀書的時光,晚上到家,或者週末閒暇,願意拿起一本紙質的書籍進行閱讀,不僅提高了自己的知識儲備,更重要的是讓自己可以在喧囂的社會里,靜下來浮躁的內心。

    這個階段,網路發達,碎片資訊雜亂,我基本上已經沒有看電視的慾望了。讀原版小說更讓我舒服。

    變化的是時間、是環境、是心態。不變的是我們對金庸的敬重,對武俠文學的熱枕。

    影視劇和小說都曾讓我在武俠世界裡如痴如醉,理解的媒介渠道雖有差異,但帶來的快樂體驗我都銘記於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要提高給領導彙報工作的成功率,有什麼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