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鳶尾洲國學志

    (拙拙一答,恭聞指正)

    個人認為,“掃一屋”與“掃天下”並不矛盾,但二者之間也不存在必然的關係。

    一、並不矛盾

    如果二者是矛盾的,就意味著掃一屋的人無法掃天下,或者掃天下的人無法掃一屋。

    在遙遠的古代,難道那些打掃過自己房間的人就徹底喪失橫掃天下的機會了嗎?難道那些橫掃天下的帝王們一定都沒打掃過自己的房間嗎?顯然,這樣的觀點是說不通的。

    二、沒有關係

    掃一屋,是為了追求乾淨。而掃天下,是為了追求和平。

    在遙遠的古代,難道人們愛乾淨就一定能換來和平時代嗎?難道和平時代下的人們都一定有潔癖嗎?顯然,這樣的觀點也是說不通的。

    所以,我們才會將二者視為一條充滿積累意義的線段。從一屋到天下,正是從無到有、從有到多、從多到大的過程。然而,一屋與天下,畢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名詞。被掃的物件不同,掃的性質固然也是不同的。

    因此,所謂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其實並沒有多麼耐人尋味的內涵。說話者的目的,僅僅是想讓那位姓陳名蕃的小小少年好好地清理清理房間裡的灰塵和垃圾,而不是有意或者刻意讓掃天下變成掃一屋的“不竭動力”。

  • 2 # 二十二甘雨

    掃一屋,和掃天下,二者之間並不矛盾,掃一屋才能掃天下,由小及大。它也代表著對待事物的兩種看法,兩種格局。注重掃一屋的人,也不能說他錯了,可能是因為他學識,經歷有限。只能做到這麼多,眼界也只有這麼高。而注重掃天下的人,他們志存高遠,見識非凡,有匡扶天下的雄心壯志。既然我有掃天下的能力,我為何要掃一屋呢,因人而異吧

  • 3 # 祈福惜金

    “掃一屋”與“掃天下”的出處乃東漢時有一少年名叫陳蕃,獨居一室,室內齷齪不堪,他父親的朋友薛勤見狀批評道:“孺子何不灑掃以等賓客?”陳蕃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除天下?”咱們來分析這兩種針逢相對的觀點是否矛盾?

    如果將“掃一屋”理解為做小事,那麼“大丈夫一屋不掃,安能掃天下?”的意思就是做大事要從小事做起,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厚積薄發,打下堅實基礎才能達到“掃天下”的目的。

    如果將“掃天下”理解為做大事,那麼“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的意思就是做大事不拘小節,一個有遠大理想、有抱負的人,如果整日陷入瑣碎的小事中,那來的時間去辦大事?又怎麼能夠去掃除天下。

    這兩種針逢相對的觀點,本人認為並不矛盾,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掃除天下。

  • 4 # 稷桑望野

    因為,細節決定成敗。當要去調動運作必用的征服力量時,它所依賴的敏銳洞察力,往往是從近前纖毛翕動的,對生活資訊細緻的觀察中修煉而來的。

    所以,兩者並不矛盾。

  • 5 # 輕塵墨跡00708

    從奴隸到將軍、從平地到高樓、從付工到老總,從平民到領袖,都得先從學走路做起……掃會一屋才會掃天下。兩者是相互相成的、不忘初心方得未來、吃得苦中苦才能人上人,得民心者得天下。

  • 6 # 澡雪堂主談修心

    “掃一屋”與“掃天下”,暗合的是儒家“齊家”和“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大學》開頭講“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也!”這段話前第一句講因果,第二句講次第,“物有本末”中,“因”為本,“果”為末,我們說任何一件事情,當我們面對它的時候,它已經是一種結果了,這時候我們再怎麼喜怒哀樂也無法改變它,就象我們開車出去遇到紅燈,該等多少秒就必須要等多少秒,我們再急也不能少等一秒鐘(闖紅燈除外,但被拍被抓後會耽誤更多時間。)這就是一種結果,我們無法改變。

    所以佛家講“菩薩畏因,凡夫畏果。”有智慧的提前預防,沒智慧的事後罵娘,人之常情。《論語》中曾參也說過“慎終追遠”這話,意思是說,如果我們特別在意一件事情的結果的話,那就不能等到結果來了才去關注它,因為這時不管符不符合自己的意願都沒有意義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它,所以如果我們特別在意某個結果,就要提前加以控制,從源頭就開始佈局,這樣事情才最有可能一步步按照我們的設想發展,才有可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另外“事有終始”的問題我們也不能大意,任何事情的發展,都需要一個過程,只能說我們覺察不到它們的變化,但不能說它們沒有變化,我們的感知能力畢竟是有限的,所以未必能洞察一切。明白了這個,我們對待每一件事,都要遵循它的發展規律,“揠苗助長”的事情千萬不能做,否則一定得不償失,弄巧成拙。

    結合上面兩點,我們可以看出,能“掃一屋”是能“掃天下”的因,而“掃天下”只是“掃一屋”能力的延伸,是它的效果擴大後的一種結果,這裡是有因果關係的,所以《大學》裡還說“其家不可教,而能教天下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這就是兩者之間因果關係的現實化,我們普通人有一個特點,只想收穫,不想付出,而且還急於求成,這是非常要不得的弊端,所以透過研究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可以幫我們在日常處事的過程中,做到尊重客觀規律,這樣才能提高我們做人的境界,提高我們辦事的效率。

  • 7 # 蜂聞言事

    “掃一屋”與“掃天下”兩者是矛盾的。

    兩個故事的主角相差1000多歲,都是年少時立志發生的事情,一位在東漢未年,反駁親戚朋友指責他的屋子凌亂不堪時說,“大丈夫當為國掃天下”,另一位是在清代被父親指責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惰性思想。兩個立場不同,角度不同的主角,用同一件事情做比喻,被後世硬拉在一起討論。豈有不矛盾之理。

    如果我們假定兩個主角的立場是一致的。“掃一屋”和“掃天下”仍然是矛盾的。有一個典故說主席當年出訪蘇聯,斯大林問他未來誰最有可能擔任下一屆領導的責任,他指了指鄧,說此人舉重若輕,外圓內方,有此才能!歷史已經用雄辯的事實證明了!“掃一屋”者當舉輕若重,在才能上要求他做到心思縝密,才能做好細緻的工作。人無完人,更無全才。讓能“掃天下”者,還要有“掃一屋”的才能這是對人才無理的苛求。

    當然我也不反對,對年少有大志向的人進行循序漸進的教育引導。

  • 8 # 美好人生268

    也可以理解為互相矛盾,掃一屋,指從小事做起。掃天下,指大丈夫做事不必把心思花在小事上。什麼小事都親力親為是很難幹出大事業來的。事實證明成功者都是不屑於幹小事。掃一屋如井底之蛙,掃天下如鯤鵬展翅。

  • 9 # 友情天地781

    前者說的是做事,後者說的就是做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是說做事,要從小處著手。,精益求精,循循漸進。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騖遠。成大事不拘小節呢,是指為人恢宏大度。只抓事物的要點,放棄細枝末節。不糾纏無關緊要的人和事。

  • 10 # 光芒萬丈34957

    很多人把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中的屋比喻為細節的重要性,其實錯了,這個“屋”不是指細節的重要,而是指“思想”的重要。

    我們從小到大都生活在別人設計好的“屋”沿下生活,上學的也去別人設計好的“屋”裡面,工作也是在別人設計好的“屋”裡面,生活也是在別人設計好的“屋”裡面。

    這個“屋”就是“戶口”“居住證”“戶籍”“居民身份證”,你只有獲得他們的承認,你才擁有生存的權力。

    你除了擁有這些“屋裡”的小空間,外來的大空間都是別人的,跟你沒有任何關係,只有選舉權,沒有被選舉權。

    如果你一生只想在別人設計下的“屋”裡生存,你一生就會過的平平安安,沒人會去在乎你。

    可是如果你想挑戰總“設計師”,你就沒什麼好果子吃了,除非你有過人的才華,讓他們接受你,成為他們的一員。

    比如很會讀書,很會技術,很會來事,很會忽悠,很會管人,你就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可是很多人卻走不出小“屋”,去大“屋”工作生活,就是不明白“小屋”與“大屋”的差別。

    “小屋”是家,裡面住著你的家人,“大屋”是廟宇,裡面住著你要供的“菩薩”,你想要榮華富貴,升官發財全都指望他們的眷顧。

    可是想求的人太多了,你如果沒有超越“他們”的思想,沒人會“鳥”你,有太多人求“他們”了。

    只有懂得“遊戲規則”的人才能成為他們的一員,比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人。

    可是有多少人無法做到手中有“屠刀”,這個“屠刀”不是真刀,而是“思想”的刀。

    比如魯迅的筆就是一把“屠刀”,能將人世間的妖魔鬼怪“斬”於筆下,他就能“立地成佛”,被廟宇供著,讓後人去拜他。

    所以想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是錯誤的,只有擁有看透這個世界的思想者才會成大事。

    比如馬雲,他就很有思想,只願跟你談戀愛,卻不跟你結婚,大家各取所需,各取所要,各取所長,就能一起平天下。

    劉強東是不拘小節的成事者,可他卻沒有馬雲的思想,也就成不了大事,盡被一些“小事”纏在“小屋”裡,也就無法走出“小屋”去外面掃天下。

    所以思想是“屋”,能力是“柱”,水平是“地”,人只有具備這三種條件,才可以走出“小屋”去“大屋”去“平天下。

  • 11 # 學而不才

    我認為:"掃一屋"與“掃天下”並不矛盾。

    解析如下:

    一、詞語解析:

    1."掃一屋",指的是打掃自己的房間(生活中的小事)。延伸理解: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工作、目標)。

    2."掃天下",直接理解就是打掃天下。延伸理解:胸懷大志、梳理、治理天下思想和理念(目標)。

    二、“掃一屋”與“掃天下”互不影響

    "掃一屋"是小事一樁,並不影響實現胸懷天下的大目標。

    三、深刻解讀:

    1.“掃一屋”是以實現小目標為基礎,是“掃天下”的前期準備工作,而"掃天下”是掃好一屋之後才可能有的結果;

    2.連“一屋”都掃不好的人,即使你有"掃天下"的雄心壯志,也僅僅是停留在想象中掃掃而已。

    3.“掃一屋”,引申為是小事,是基礎;而“掃天下”,可以引申為是大事,是境界的提高。

    三、結論:

    世間之事,有大小之分!而要做成一件事,總要有種種的鋪墊、準備工作。如果準備工作不足,連小事都做不好,還談什麼做大事呢?

  • 12 # 上官恨水

    這又是一個不該碰頭的對接題。

    舉個例子吧。說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呢?

    如果說都好,顯得籠統。說某一個好呢,顯得紛爭。那隻能說各有優點,各有風範,不是比較的問題。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個是指凡有大志雄心者不能被不影響大局的小事上干擾和纖絆。要以原則和主線為主,不能因小失大。但並不是不注重細節和小事。而是在現場過程中的取捨和選擇。

    例如:今天要應聘工作,西服口袋裡裝一打面巾紙較好,可早晨時間來不及,家裡又沒有。能說因為幾張紙到處買耽誤時間而失去工作嗎?這幾張紙就是“小節”。當然,落下身份證和簡歷可就是“大節”了。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個是指辦事要務實,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隔著鍋臺上炕。做事要有始有終,有頭有尾。

    例如:同樣是應聘公務員,平時不懂社會常識,不懂行政基礎,又是基本法盲,又不學習通用基本知識,只靠一腔熱血,愛國情懷。就去參考,這能考上嗎?即使較博識理論過關,面試也會被刷下來。老話講“眼前這點事還沒整明白,還能幹啥大事。”

    所以“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和“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不可放在一塊發酵。兩句話是針對不同狀況的評語。

    這兩句話是道理不是真理!

    不存在相抵相剋的關係!

    兩個事不挨著。

    不該這麼細解答。

    題主不會是故意的吧?

  • 13 # LaoHuang188

    兩者不矛盾!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正如古人所說,大禮不辭小讓,大行不顧細謹。即在面對各類矛盾問題時,能抓住主要矛盾,或者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兩害相權取其輕,而不是說成大事者不會注意細節。能成大事的人,絕對不會是一個大大啦啦,看起來所謂很江湖的人,他必然是能看到大的也能看到小的,能做到掌控全域性才能成就大事。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是說得成大事者對自己的要求,成大事者必是自律之人,一屋既掃說明這個人能堅持不懈的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忠於自己的理想,不會因為沒有眼前短期收益而放棄,正所謂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要想管理好天下,管理好別人,要首先能管好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東西,如果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都照顧不好,何來照顧天下蒼生?

    簡單的說,這是兩個緯度的認知,前者是種心態,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格局,“小節”指的不是細節,而是底層認知的情緒或行為。所以要以大智慧為導向行事才能成功。後者指的是做事要事無鉅細,要關注更多方面,尋求更高結果。這就體現在環境認識,對事態度,做事方法,和結果要求。

  • 14 # 旅居地球80年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自己都做不好的人怎麼有威信去領導他人?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個在戰役上尤為突出,無論是《孫子兵法》還是毛主席的《論持久戰》都充分的說明了這句話的意義。

  • 15 # 好人善為本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是一種胸懷。但自己不拘小節不代表自己不嚴以律己,更不能放縱自己,培養懶惰更是一種不良表現。

  • 16 # 明貞

    當然,欲成大事得不拘小節胸懷志趣異於常人。如劉邦項羽之爭,劉邦以勢弱最終獲得成功不是偶然的,有其內在必然性。項羽圍困劉邦久攻不大,項羽想一法子逼劉邦出戰,把他父親抓來說不出戰就煮劉邦父親下酒,結果劉邦不上當說:你我拜把子兄弟,煮我父如同煮你父別忘了分我一杯羹,結果氣得項羽不輕。

    項羽武藝超群領兵打仗一把好手,但為人剛愎自用從擅於用人,最後眾叛親離自殺而死,心胸性格使然。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不是字面上的意思,比方韓信擅指揮大兵團作戰,給他十個八個兵讓他指揮不能完整發揮他的能力。

  • 17 # 偉心透明20轉好

    是呀是呀,一屋不掃的人,才有掃天下的志懷。他所打掃的都是自己的小房間,那有精力去講天下呢。懷天下事的人,往往是攸攸萬事,維此維大,克已復禮。一切不在乎自己個人的得失,想到必須做的是國家之大事。反而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有所不妥。任何成大事者,都顧慮小節。萬丈高樓從底起。別說我傻,我曾經觀察過,所有的高樓大廈,沒有一幢高樓是離開地面,懸空登天的。衛星也是從地面升空的。

  • 18 # 北國冬青樹

    兩者並不矛盾。

    1.前者說的是“做人”,後者說的是“做事”。前者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做人要心懷坦蕩、志向遠大,不能為雞毛小事羈絆。毛澤東有千年一帝的胸懷,他不但“糞土當年萬戶侯”,連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也不在眼裡。後者說的是做事,做天下大事要從做屋裡小事做起,只有達到“一屋掃”量的積累,才能達到“天下掃”的遠大目標。毛澤東一個個農村根據地的建立,然後佔領中心城市,最後取得了奪取全中國勝利的宏偉目標!

    2.前者說的是戰略問題,後者說的是戰術問題。前者重點說的是“成大事”,而成大事是戰略大計,是從宏觀上說的。後者重點說的是“掃”,而掃就是戰術行動,是從微觀上說的。

    3.前者講的是哲學,後者講的生活。做事要先抓大事,解決矛盾要先解決主要矛盾,所謂“小節”之次要矛盾,可以慢慢解決,置後解決。所以說前者講的是哲學。後者重點講的是一屋掃與不掃的問題,屬於生活範疇。只有做好“一屋掃”,才能實現“天下掃”!

    說到底“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與“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不但不矛盾而且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 19 # 坤林喆森

    其實這是關於注重細節、嚴於律己和格局的探討。個人認為人生成功的路上尤其是對待工作要一絲不苟,注重細節,嚴於律己,簡單說你連自己的屋都不打掃,還能指望你做大事,成大氣嗎?

  • 20 # 浮生一杯茶

    我是把鼻子都碰扁了的糊塗蟲,因為糊塗,常常碰壁,久而久之,碰出了許多糊里糊塗的經驗,大家姑且糊里糊塗地看之。話說,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古往今來,成事者依靠的是綜合實力,包括個人能力、他人助力以及時機和運氣。而一個人成功與否,是左右人們對他的評價的關鍵因素,以前常說:勝者王侯敗者賊,一屋不掃者,成功了,在大家眼裡就是不拘小節,失敗了,必然是何成大氣。仔細觀察,我們身邊有太多的現成例子,同一型別不同地位的人,大眾對他們的評價是不同的。所以,同樣的話可以反正說,不過,對於我們這些成不了大氣的人來說,還是先從屋子掃起吧,不然只能住進垃圾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行星吞噬者為什麼吃不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