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大表哥熱愛生活

    小孩太小不易玩大人手機, 一是對小孩不健康,二是 現在好多案例小孩玩遊戲充了好多錢,直播打賞等, 3歲的小孩應當玩些益智的玩具,開發智力

  • 2 # 可愛的嚶嚶醬

    轉自網路:

    孩子脾氣好不好,不在與有多少個人帶孩子,而在於帶孩子的人。0-6歲的孩子大腦沒有發育完全,只能靠感知外界而做出反應。就像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鴨子印隨行為,寶寶也有類似的“印隨行為”,孩子由誰帶,處事方式就會像誰多一些。

    即便家長想糾正孩子的這個行為,才使用這樣的方式,初心是為了孩子好,但是這樣的處理事情的方式早就深入了孩子的內心了。於是孩子在遇到讓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第一反應就是發脾氣,而不是學著用理性去分析和處理。摔東西,只是在找一個情緒的發洩點。

    你家孩子是不也有類似“發脾氣、摔東西”的行為呢?

    ①自己就是個暴脾氣,打罵孩子。

    跟文章開頭的媽媽一樣,你是不是也透過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

    打罵是最直接的方式,直直的問孩子:“你知道錯了嗎”;一邊打一邊說:“還敢不敢XXX”……多數時候,家長被憤怒衝昏了頭腦只記得打孩子了,而忘了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麼錯了。

    即便是孩子答出來自己這件事情為什麼做錯了,但卻停留在表面,無法真正理解為什麼不能這麼做。因此,內心一定是不服氣的。但注意力已經被恐懼侵襲,這種不服氣只能伴隨著潛意識,轉化為憤怒、火氣埋藏在心底。

    ②恐嚇、嚇唬孩子,如“不要你了”。

    “你再這樣你自己留在這裡吧,媽媽走了!”

    一次,在商場看到一對母子對峙。孩子想買小零食,母親沒有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開始耍脾氣。家長好說歹說,沒有用,就說了一句:“你再這樣你自己留在這裡吧,媽媽走了!”於是,孩子就開始崩潰了,甩著兩隻手臂(但沒有打到媽媽),開始撒潑。不知道孩子此刻的內心是想要那樣東西多一些,還是害怕媽媽會離開多一些。

    沒有安全感會使孩子情緒不穩定。得不到一件東西時,孩子更多的是在宣洩自己的情緒,就像是大人失戀了,求職不順利心情失落是一個道理。而和“想要一件東西而不得”的哭鬧不同,沒有安全感孩子的內心是恐慌的,容易造成孩子的情緒不穩定和心思敏感。

    沒有聽孩子的解釋,就主觀臆想判斷事情的“真相”是多數家長的通病。

    有一次到親戚家聚餐,突然聽見“咣噹”一聲……坐在客廳的三姑六婆們紛紛看過去,原來是親戚家的孩子4歲的貝貝把菜打翻了。

    聞聲而來的親戚,怒氣不大一處來,辛辛苦苦炒好的一盤菜,就這麼付諸一炬。

    貝貝有些不知所措,輕聲說:“媽……”沒說完,就被親戚的怒吼打斷了:“叫你不要來廚房玩,偏要來搗亂!就想著玩,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貝貝大概是因為自己媽媽沒有理解自己,委屈的一邊大哭一邊說:“我看見媽媽炒菜很辛苦,我想幫忙把菜端到桌上……”

    親戚聽完就愣住了。最後,寬慰了貝貝,還跟他道歉了。再耐心的解釋:“要是下次想幫忙,就要先告訴媽媽。媽媽給你分配任務,好嗎?”

    這件事還算是很好的結果,可大多數家庭面對這樣的場面時,孩子往往沒有機會解釋,就已經被一通罵,或是一頓打了。

    ④嘲笑、挖苦孩子,使用暴力語言。

    “你行不行啊?”

    “就你這樣,還好好學習?”

    “你是不是想氣死我,你才開心啊?”

    “我沒有你這樣的孩子,最不聽話的就是你!”

    “整天這麼窩窩囊囊的,以後肯定沒出息。”

    “豬腦子、廢物,這麼簡單的題目,是個人都比你強。”

    ……

    看過《非暴力溝通》的家長都知道,這樣的溝通方式並不是有效的溝通,不僅沒有效果,可能還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

    ⑤忽視孩子的努力和良好的表現,並打擊孩子。

    曾經看過一檔名為《少年說》的節目:孩子在天台上說出心裡話,而家長在臺下聽。

    我想,這檔子節目的初衷,大概是為了讓孩子和家長的心更進一步。但卻讓我看到了有些家長的“自閉”。不管孩子說得再多,也依然固執己見。

    其中一位家長,堅持認為自己的女兒是經不起誇讚的人,打壓才能讓孩子有向上的動力。完全不理會孩子的訴求和感受。

    殊不知,沒有來由的打壓和不依託事實的誇讚一樣,都對孩子的發展不利。事實上,過度的打擊孩子,會使孩子像“洩了氣的皮球”,打心底裡覺得自己“不配”和“不可得”比“自滿”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激將法”並不適用與本來就不是很自信的孩子,那樣只會讓孩子更加不自信,放棄這一件事情還是輕的。嚴重的,可能還會讓孩子失去對做任何事情的積極性。

    太小的孩子沒有辦法理解“道德層面”的東西,但家長們可以和孩子權衡利弊:不僅影響了別人,也對自己不利。

    縱使孩子沒有辦法理解不在這個時刻的憂慮,卻能深切感受到這個時刻的利益。

    當事件並不嚴重、不至於使孩子受傷時,家長可以嘗試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打罵會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疼”的感覺之上。承擔後果,遠比打罵更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孩子遠比你想象的跟需要你的關愛和理解,合乎事實的誇讚並不會使得孩子驕傲自滿。

    不如,靜下來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想要教寶寶學漢字的看過來~安利這款非常好用的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將識字當做遊戲,讓寶寶輕輕鬆鬆學會漢字!

  • 3 # 徐州菲克斯

    需要高速小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偶爾一次,沒什麼。故意的,一定要揍。如果不糾正,孩子長大後,做事沒有底線,無法無天。

  • 4 # 廣東江少622

    那小孩可能有出現多動症狀態,家長留意小孩平時生活習慣,什麼時候喜歡發皮氣,什麼時候最聽話,一步步把小孩不良習慣改正過來。

  • 5 # 拓德科技司建峰

    要充分理解寶寶的心理,以寬容的心對待他,不要發火,用良好的心境去對待,既要有原則規矩,也要重視寶寶的個性發展,同時要注意為寶寶樹立好的榜樣。特別是答應寶寶的事一定要做到,那寶寶也會跟著模仿父母的樣子去說去做。在寶寶鬧時,那是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式,等寶寶哭鬧情緒穩定後再和他去講道理,而且在講道理是也要注意言辭要儘量多積極暗示而非消極暗示。

    例如在寶冷靜以後可以先問寶寶為什麼發脾氣,這樣做對不對?然後告訴寶寶要好好說,壞脾氣的寶寶會讓別人不喜歡,好好說話的才會得到別人的喜歡。再告訴寶貝爸爸媽媽說你是因為喜歡你,如果寶寶能夠好好的說話不發脾氣爸爸媽媽就會更喜歡你了。這樣孩子的意識就會往好的地方發展,如果太多的負面消極批評的話會讓寶寶潛意識覺得自己就是不乖的不好的。

    第一,孩子可能是在模仿,模仿生活中見過的一種行為。

    第二,孩子是在體驗事物的“損壞”,也就是說這是他目前階段感興趣的事情,只要不傷害自己和其他人,家長可以適當讓他體驗,幫助他很好地度過這段“敏感期”。

  • 6 # 吃皮皮吧

    1、看看小孩是不是什麼東西都摔,是的話要了解原因

    2、如果直摔手機說明你玩手機時間太長,不和他玩

    3、諮詢下醫生小孩子畢竟不得馬虎

  • 7 # 豆豆ww

    應該是父母給孩子的關注不夠,在家刷手機的時間比陪孩子的時間要長,我家小寶也是,她總是搶我手機,說不許媽媽玩手機,媽媽要陪我玩。每次這樣,我都會收起手機陪她玩會,因為一會兒她就不跟我玩了,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當她的關注力不在你這時,就不關心你做什麼了,可能有些孩子情緒比較激烈,所以會出現摔手機的情況,父母要經常陪孩子玩會,讓孩子知道他(她)是最重要的存在,然後在去說明道理或緣由,當他(她)有了愛和歸屬感,自然不會過分情緒化了。

  • 8 # 凱絲蒂苗圃經營部

    有個朋友的教育方法讓我覺得管用的:就是她小孩經常跑出去小花園裡面玩(我們之前是開店的,店門口就是一個小花園)每次她叫小孩名字小孩都不回答,就是聽到都不回答的那種,她每次找回來都不打小孩,和他講道理,一次兩次的不管用(估計小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和外面世界的認知不全面)但是等她兒子6歲的時候已經比較會照顧比他小的小夥伴了(是她覺得所有不對的都和孩子講道理)個人覺得這個方法比較好,現在她兒子十多歲了,學習好又懂禮貌,對孩子我們缺少最多的還是耐心,只要多點耐心,孩子會越來越懂事的

  • 9 # 金爽987

    三歲孩子應該能簡單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你可以跟他溫柔溝通一下,瞭解情況,講道理,簡單的他能聽的懂,以後遇到問題都跟他講道理,慢慢的孩子就會越來越懂事

  • 10 # 夏夏小蝦米

    首先我們得了解孩子為什麼喜歡摔大人手機。作為三歲的孩子,正常語言發育下簡單的溝通交流是沒問題的,所以家長可以試著耐心地與孩子各種方式去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想法。

    其次對於三歲的孩子來說,雖然會開始出現同伴社交,開始想要交朋友,但他的自我意識還是比較強的,認為一切都是跟自己有關係的,通常只會考慮到自己。對他而言,爸爸媽媽都只能是屬於自己的。家長可能需要反思一下是否有出現每天只顧著看手機而忽略了對寶寶的陪伴,導致孩子認為是手機讓爸爸媽媽不再關注自己,因此以這樣的行為來吸引家長的注意。如果是這樣,家長以後需要花更多時間有質量的去陪伴寶寶成長。

    手機對於孩子而言是非常新奇有興趣的東西,平時是否有出現孩子想要玩手機而被家長制止的情況。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讓他幹嘛,他越想去做,其實是孩子好奇心的驅使和強烈的自主願望。家長可以試著在孩子面前放下手機,不那麼重視手機的存在。家長可以跟孩子玩一些親子游戲(網路上有很多),或者是跟孩子搭搭積木、玩玩益智玩具,又或是多帶孩子去戶外進行體能活動。這樣孩子的精力就會被分散,會更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上,同時也能解決上面所說的寶寶認為爸爸媽媽不重視他或是寶寶對手機的好奇。

    孩子在2~3歲時正處於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所以孩子可能會經常跟家長唱反調,相信家長們確實很頭疼,但是家長們還是要能耐心引導,讓孩子度過這個重要的發展期。

  • 11 # 飛魚141514591

    孩子脾氣好不好,不在與有多少個人帶孩子,而在於帶孩子的人。0-6歲的孩子大腦沒有發育完全,只能靠感知外界而做出反應。就像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鴨子印隨行為,寶寶也有類似的“印隨行為”,孩子由誰帶,處事方式就會像誰多一些。

    即便家長想糾正孩子的這個行為,才使用這樣的方式,初心是為了孩子好,但是這樣的處理事情的方式早就深入了孩子的內心了。於是孩子在遇到讓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第一反應就是發脾氣,而不是學著用理性去分析和處理。摔東西,只是在找一個情緒的發洩點。

    如果這位家長能夠給個具體例子,那麼就可以更好的分析孩子當時的心理活動和生氣的原因。你家孩子是不也有類似“發脾氣、摔東西”的行為呢?

    ①自己就是個暴脾氣,打罵孩子。

    跟文章開頭的媽媽一樣,你是不是也透過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

    打罵是最直接的方式,直直的問孩子:“你知道錯了嗎”;一邊打一邊說:“還敢不敢XXX”……多數時候,家長被憤怒衝昏了頭腦只記得打孩子了,而忘了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麼錯了。

    即便是孩子答出來自己這件事情為什麼做錯了,但卻停留在表面,無法真正理解為什麼不能這麼做。因此,內心一定是不服氣的。但注意力已經被恐懼侵襲,這種不服氣只能伴隨著潛意識,轉化為憤怒、火氣埋藏在心底。

    ②恐嚇、嚇唬孩子,如“不要你了”。

    “你再這樣你自己留在這裡吧,媽媽走了!”

    一次,在商場看到一對母子對峙。孩子想買小零食,母親沒有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開始耍脾氣。家長好說歹說,沒有用,就說了一句:“你再這樣你自己留在這裡吧,媽媽走了!”於是,孩子就開始崩潰了,甩著兩隻手臂(但沒有打到媽媽),開始撒潑。不知道孩子此刻的內心是想要那樣東西多一些,還是害怕媽媽會離開多一些。

    沒有安全感會使孩子情緒不穩定。得不到一件東西時,孩子更多的是在宣洩自己的情緒,就像是大人失戀了,求職不順利心情失落是一個道理。而和“想要一件東西而不得”的哭鬧不同,沒有安全感孩子的內心是恐慌的,容易造成孩子的情緒不穩定和心思敏感。

    沒有聽孩子的解釋,就主觀臆想判斷事情的“真相”是多數家長的通病。

    有一次到親戚家聚餐,突然聽見“咣噹”一聲……坐在客廳的三姑六婆們紛紛看過去,原來是親戚家的孩子4歲的貝貝把菜打翻了。

    聞聲而來的親戚,怒氣不大一處來,辛辛苦苦炒好的一盤菜,就這麼付諸一炬。

    貝貝有些不知所措,輕聲說:“媽……”沒說完,就被親戚的怒吼打斷了:“叫你不要來廚房玩,偏要來搗亂!就想著玩,你怎麼這麼不聽話?”

    貝貝大概是因為自己媽媽沒有理解自己,委屈的一邊大哭一邊說:“我看見媽媽炒菜很辛苦,我想幫忙把菜端到桌上……”

    親戚聽完就愣住了。最後,寬慰了貝貝,還跟他道歉了。再耐心的解釋:“要是下次想幫忙,就要先告訴媽媽。媽媽給你分配任務,好嗎?”

    這件事還算是很好的結果,可大多數家庭面對這樣的場面時,孩子往往沒有機會解釋,就已經被一通罵,或是一頓打了。

    ④嘲笑、挖苦孩子,使用暴力語言。

    “你行不行啊?”

    “就你這樣,還好好學習?”

    “你是不是想氣死我,你才開心啊?”

    “我沒有你這樣的孩子,最不聽話的就是你!”

    “整天這麼窩窩囊囊的,以後肯定沒出息。”

    “豬腦子、廢物,這麼簡單的題目,是個人都比你強。”

    ……

    看過《非暴力溝通》的家長都知道,這樣的溝通方式並不是有效的溝通,不僅沒有效果,可能還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

    ⑤忽視孩子的努力和良好的表現,並打擊孩子。

    曾經看過一檔名為《少年說》的節目:孩子在天台上說出心裡話,而家長在臺下聽。

    我想,這檔子節目的初衷,大概是為了讓孩子和家長的心更進一步。但卻讓我看到了有些家長的“自閉”。不管孩子說得再多,也依然固執己見。

    其中一位家長,堅持認為自己的女兒是經不起誇讚的人,打壓才能讓孩子有向上的動力。完全不理會孩子的訴求和感受。

    殊不知,沒有來由的打壓和不依託事實的誇讚一樣,都對孩子的發展不利。事實上,過度的打擊孩子,會使孩子像“洩了氣的皮球”,打心底裡覺得自己“不配”和“不可得”比“自滿”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激將法”並不適用與本來就不是很自信的孩子,那樣只會讓孩子更加不自信,放棄這一件事情還是輕的。嚴重的,可能還會讓孩子失去對做任何事情的積極性。

    太小的孩子沒有辦法理解“道德層面”的東西,但家長們可以和孩子權衡利弊:不僅影響了別人,也對自己不利。

    縱使孩子沒有辦法理解不在這個時刻的憂慮,卻能深切感受到這個時刻的利益。

    當事件並不嚴重、不至於使孩子受傷時,家長可以嘗試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打罵會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疼”的感覺之上。承擔後果,遠比打罵更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孩子遠比你想象的跟需要你的關愛和理解,合乎事實的誇讚並不會使得孩子驕傲自滿。

    不如,靜下來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 12 # 時光海洋看電影

    孩子最喜歡的就是父母陪伴在身邊,陪孩子做遊戲,陪孩子說話,給孩子講故事,同時父母也必須要有耐心。孩子的世界現在什麼也不懂,同一個問題會問你很多遍,父母也要耐心的去解答,同時這時候的孩子也是記憶力最好的,可以給孩子講清楚玩手機,摔東西的不好習慣的壞處,要讓孩子學會愛惜東西,愛惜自己的玩具。

  • 13 # lx劉璇

    給孩子從小留下的印象就是玩手機吧!沒事多陪陪孩子,她們需要陪伴,需要愛,那麼小的孩子認為她比手機都重要,這一點作為家長得好好反思

  • 14 # 青囊行者

    小朋友對摔的手機持有者有需求得不到滿足,才會這樣。所以要耐心去了解孩子的需求。小朋友太過的舉動,大都是為了引起大人的關注。

  • 15 # 文筆好的劉老師

    教育

    1. 三歲孩子經常摔大人手機怎麼辦?

    回答:

    如果孩子是看到手機放到那故意摔,那麼他不僅是摔手機,可能還摔其他的東西!可以引導孩子做家務,分清哪些能摔,哪些不能,然後陪孩子玩投擲遊戲!例如:準備盆或桶,與孩子玩投擲遊戲。把乒乓球(或口袋、紙團)投進盆裡!

  • 16 # 蟈蟈影視會

    3歲的小孩還是處在對周圍事物懵懵懂懂的年紀,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家長會循循善誘,下面就是我個人的一點見解吧,希望對家長有一點幫助吧。

    首先,小孩摔手機後,我們做父母的可以這樣教導小孩,寶貝,你這樣做是不文明的行為哦,老師在幼兒園是不是教你要做文明的小朋友呢,這樣的小朋友就會人人愛?你可以告訴爸爸媽媽因為什麼生氣而摔手機嗎,爸爸媽媽知道你肯定是不高興了,那爸爸媽媽陪你玩個丟手絹的遊戲吧,寶貝聽到爸爸媽媽陪著玩遊戲心情一下子就好了。

    玩遊戲玩累以後,然後可以給寶貝讀一會兒,給他們講一些道理,例如,小朋友要勤洗手,講衛生,有好玩和好吃的要和別的小朋友分享哦。

    如果小朋友困了的話,就給寶貝放一首兒歌聽,寶貝一下子睡著了。

  • 17 # 智領親子繪本

    三歲的孩子已經具備自我意識了,能夠較為準確的觀察家長的喜怒情緒。第1種可能,把手機當作一個玩具,摔手機能夠引起家長的關注,就會頻繁的進行這個行為,家長把手機放置在安全的地方即可,透過其他玩具來轉移孩子注意力。第2種可能,家長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了,這時的孩子應該是覺得手機導致家長不能陪他玩了,因為父母總是抱個手機也不抱我,潛意識裡就是要摔掉手機,這時的家長就需要放下手機多陪伴孩子,讓孩子得到更多的關愛。

  • 18 # 雲上5621

    在3歲小孩眼裡手機跟生活中遇到的其它物品並沒有區別,小孩子之所以經常摔手機可能有兩方面原因:1、在孩子第一次拿到手機不小心掉在地上的時候大人表現出來的緊張感被孩子敏銳的感覺到了,所以以後他會經常這麼做來試探大人的反應,如果屢試不爽,他會覺得這是非常好玩的遊戲,樂此不疲。2、家長在跟孩子一起的時候總是在看手機,讓孩子產生錯覺,爸爸媽媽只愛手機不愛我了,嚴重的情況下孩子會產生嫉妒心理甚至暴力傾向,透過摔手機表達自己的憤怒。

    結合自己孩子的表現說說我的建議:1、如果是因為家長經常在孩子的面玩手機引起孩子嫉妒心理,家長們就要特別注意改正。2、生活中要明確告訴孩子,摔東西(或者扔東西)是不對的,每次都要很嚴厲的說,讓他產生一種意識(手機並不特別,不管是手機還是別的東西都不能亂扔),這個過程可能要持續一段時間,反覆說十幾二十次才有效果,家長要有耐心。3、當孩子扔東西的時候要對他進行共情教育,告訴他被你扔掉的東西會很疼,讓孩子去安撫被他扔掉的東西。這樣做通常會有效果,小孩子會把這種過程當成遊戲,積極配合。(比如我兒子喜歡揪家裡剛買的一盆花上的紅豆豆,我看到以後就跟他說,你把紅豆豆揪下來他會很疼,你要跟他說對不起,兒子會上去抱住花盆輕輕拍幾下,說小花對不起,把你揪疼了。剛開始這麼教育的時候配合他感興趣的東西或者食物誘導,孩子肯定會乖乖配合你)4、當說教有一些作用的時候,孩子再去拿手機時,家長可以表達出對孩子的信任,比如你是好寶貝,爸爸相信你不會再亂丟東西了,對嗎?孩子通常會配合你。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感謝關注。

  • 19 # 金錢美酒加上狗

    孩子生長髮育過程中會出現叛逆期。3歲孩子叛逆期的表現是很明顯的,自我意識很強烈,不聽從父母的意見。所以在孩子叛逆期時,父母是需要給予正確的指導的。那麼,3歲孩子叛逆期的表現有哪些呢?

    1、獨立意識強。3歲孩子活動範圍變化很大,智力也在增長。每一方面的知識都在不斷增加。3歲孩子叛逆時,會有獨立意識,而父母不能過多幹涉孩子的想法。孩子表現得獨立,認為自己有很強的獨立性,所以不希望父母過多的干預。對於3歲孩子的叛逆,父母需要認真對待。

    2、自私。3歲孩子在叛逆期還自私。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都會硬性要求得到,這個時候,父母就需要好好教導孩子,是不能打罵孩子的。打罵了孩子,會讓孩子變本加厲的。父母要有耐心。孩子只是沒有安全感,才會比較自私,希望得到關注。

    3、不講道理。3歲孩子叛逆期的表現有不講道理,但只要過了敏感期,孩子就不會不講道理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評孩子,有時候要和孩子說道理,孩子雖然不聽但事後也會懂。所以需要父母多和孩子交流溝通,把孩子當大人來交流的。

  • 20 # 網事如風5410

    你教兒有方,建議你買幾萬部手機,還要是蘋果的,讓你小孩一部一部接著摔,摔完再買。你的孩子一定會教育得很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的第一款5G手機入手的是哪款?求一款拍照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