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收廢品的姐姐
-
2 # 極野光電
孩子有能力的做的事情,大人不要干預孩子,讓孩子獨立完成。孩子遇到難題,給孩子思考空間,如果孩子的方法可行,就按孩子的方法解決
-
3 # 圓寶媽媽育兒記
一、父母無條件的愛。
孩子的人格獨立和依戀安全成正比,與父母的愛息息相關。當孩子內在與父母的聯接越緊密,愛的濃度、純度和質量越高,依戀關係越安全,孩子的人格獨立性才會越強。
二、放手讓他發現。
珍惜孩子自我獨立意識。當幼兒的獨立活動的要求得到某種滿足或受到成人支援時,他就表現出得意、高興,出現“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態度,否則就出現否定的情感和態度。
三、引入集體之中。
多讓孩子接觸人,事物以及不同的環境。透過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學習社會技能等,是孩子真正邁向獨立的重要條件。
四、提出任務,讓孩子獨立去完成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需要一步一步來,要在其成長過程中要逐漸擺脫對爸媽的依賴,實現真正的自我獨立,不僅是思想上的獨立,也是一種精神上的獨立。
五、創造機會,感受挫折,培養孩子自我抉擇、解決問題的能力。
-
4 # 芝芝的帶娃生活
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比如起床,讓他自己定好時間,鬧鐘響了就起來,自己把衣服穿好,刷牙洗臉,等等!不過這都是要慢慢來,不能一蹴而就的,多鼓勵他
-
5 # 龍鳳胎2
我弟家的兒子六歲時,他們為了讓他獨立點都給在外找午拖和晚拖,每天下午五點半放學接他回家吃飯洗澡到7點在送他去晚拖,一天就見他一個半鍾,只有週末二天在家暑假和寒假也去,現在他去一個學期了剛開始的時候天天鬧現在好多了效果也明顯。
-
6 # 教育孩子早知道
1、啟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孩子遇到問題,不要直接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或者告訴寶寶他應該怎麼做,這都是不正確的。我們的傳統教育常常是注意培養孩子順從聽話,卻總是忽略去傾聽孩子的想法,生活瑣事總是由父母一手包辦,這助長了孩子的依賴性,遇到任何小事都會打退堂鼓或把任務轉給大人,從而阻礙了獨立性的培養。
2、創造鍛鍊機會,增加自信心,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家長怕累著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煩,因而不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吃飯、穿脫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訓練的,孩子長大自然就會。其實這些觀念都是不正確的。
從兒童發展的觀點來看,不給予孩子鍛鍊的機會,就等於剝奪了孩子自理能力發展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喪失了獨立能力。在家裡,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興趣和能力,因勢利導,透過具體、細緻的示範,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教給寶寶一些自我服務的技能,如學習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臉、穿衣服、整理床鋪等。這些看上去雖是很小的事,但實際上給寶寶創造了很好的機會,無形中鍛鍊了寶寶獨立生活的能力。
不過,父母千萬別疏忽了,當寶寶完成一項工作後,父母要給予適當的肯定和讚賞。當孩子的存在價值被肯定,他們會感到無比的興奮和快樂,在很大程度上增進了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是持之以恆的過程。父母的使命是為孩子塑造一個安全而又富有挑戰性的成長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不僅僅有濃濃的親情,更重要的是有相互的信任、支援和鼓勵。
以上是我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到你。
-
7 # 孩子放學後
看到你說大娃已經6歲,但是還不能獨立睡覺,需要媽媽的陪伴。可能平時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膽子也比較小,可能加上家有二寶,媽媽也比較辛苦,沒有刻意的引導和培養,導致孩子獨立性不強。
彆著急讓孩子分房睡,從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開始,6歲也來得及。
首先,從孩子力所能及的小事開始,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缺乏獨立性的孩子,很多都是因為沒有自信心,沒有體會到自己做事的成就感。考慮孩子的年齡和能力,從讓他自己做一件小時開始,讓孩子體會到成就感。
例如,孩子喜歡下棋,那麼家長可以每天和他下棋,然後讓他多多贏棋,重要的是,下完棋之後一定要讓孩子講解一下他下棋過程的思考(家長可以以求教或者指導的口吻),說一下他覺得比較難的時候,是如何贏下這盤棋的。也可以找一些棋譜(要符合孩子的能力)和他一起探討,然後
如果孩子喜歡做手工,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到一些手工的作品,來模仿和改造手工作品,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做一些創造性的手工,比如給布娃娃設計時裝,給家裡做裝飾品,做彩泥動物園等等。
多多培養孩子動手、思考的技能,當孩子從這件事情上收穫到努力的成就感,就可以逐步培養出孩子的自信心,隨著能力的增加,孩子就會擁有足夠的自信心,獨立性會明顯增加。
其次,一段時間設定一個目標,和孩子拆解目標,然後逐步實現。
以上面的某個技能為例,設定一個長的時間目標,例如下棋,可以設定考取一定的級別,或者完成某本書上棋譜的解析,不要設定完目標就完了,如果孩子有比較好的計劃性,可以讓孩子制定自己的完成計劃,然後家長配合計劃執行;如果孩子還沒有自己定計劃的習慣,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完成目標的過程,然後和孩子拆分計劃,具體到每週的目標或者每天的目標。
選擇目標要適當,有時候孩子會保守,有時候也可能對實現目標的困難性估計不夠,家長要尊重孩子的的意見的前提下,和孩子調整設定目標,然後制定計劃去完成。
如果目標無法改變,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過程中的困難之處,然後把每一個困難當做一階段的目標完成,這樣當困難的目標都完成了,孩子收穫的成就感就更強。
再次,避免命令式的溝通方式,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
有時候孩子沒有獨立性,可能因為家長平時溝通的風格比較簡單或者父母比較能幹包攬比較多的事情,而溝通多采用命令式或者判斷式的口吻進行。
例如當孩子做某件事情時,會直接告訴孩子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或者直接告訴孩子如何做,時間長了,孩子就習慣了凡事聽家長指揮,遇到難事直接找家長,孩子就不再去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會表現出依賴家長、膽小、遇事比較容易放棄的現象。
最後,以獨立睡覺為目標,和孩子聊聊怎麼能做到?
孩子6歲沒有獨立睡覺,可以和孩子先聊聊,他有什麼擔心,或者害怕什麼,讓他不能自己睡覺,讓孩子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要以評判對錯的角度去問,而是以關心孩子、瞭解孩子的角度去問。
瞭解到孩子真實的想法,然後可以和他商量如何能夠減少這種擔心或者害怕,這時候也可以找一些講孩子生活習慣的繪本給他看,讓他了解獨立睡覺是孩子成長的必經環節。
比如,孩子只是依賴媽媽,怕媽媽只愛弟弟妹妹,不那麼愛自己了,當了解到這些,媽媽要注意和孩子講清楚,媽媽對他的愛是一樣的,注意在睡覺之前可以多和他互動,一起唸書、講故事,一起聊聊今天發生的事情,媽媽這段時間一定要向他充分表達心意,當沒有了這種擔憂,孩子獨立睡覺就不成問題了。
當孩子開始自己獨立睡覺,最開始的階段媽媽一定還要多多鼓勵孩子哦!
-
8 # 耕硯堂書畫
六歲孩子,面臨步入初步入學獨立關鍵時候,首先要鍛鍊獨立整理自己書包,每天起床時間速度,穿衣換洗衛生習慣,做事不拖拉不敷衍。寫作業按時完成。鍛鍊獨立識別好與壞主觀性。認識掌握時間重要性。需要家長的自律引導。
-
9 # 霞霞愛搞笑
培養孩子獨立性是很重要的,如果沒有獨立性意味著孩子容易失去自我,沒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主宰自我,遇到困難也不會解決。
像前幾天看到的新聞似的,日本一對母子因貧困而餓死家中,兒子才二十五歲。這就是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所以必須儘早的讓孩子建立孩子獨立性,才能更好的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建立孩子獨立性應該在這幾個方面下功夫!
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從簡單的,自己嘗試穿衣服,繫鞋帶。再大點讓孩子參與到做家務中,在孩子做完後,給予孩子鼓勵或者獎勵,激發孩子興趣。引導孩子,讓孩子學會自己判斷;不要一味的去告訴孩子這個不該做,這個不該碰,或者這個應該這樣等等,在安全是前提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 減少孩子的依賴程度,漸漸地消除孩子的依賴性,減輕孩子依賴程度,鼓勵孩子自己去做。建立孩子獨立性是一個過程,家長一定要有耐心,有信心。一定要陪伴孩子,鼓勵孩子,同時保護孩子,畢竟是鍛鍊的過程,一定要保護孩子,不可過於急躁。
-
10 # 哈嘍寶貝小兒推拿
6-10歲是孩子性格和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爸爸媽媽可以藉助孩子智力的提高和興趣的增加,幫助孩子確立一個目標,然後以制訂一個實施計劃。這個目標不必很大,但必須堅持。比如,每天堅持晨練20分鐘,臨睡看半個小時書等等。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需要一步一步來,要在其成長過程中要逐漸擺脫對爸媽的依賴,實現真正的自我獨立,不僅是思想上的獨立,也是一種精神上的獨立。
父母千萬不能操之過急,處理不當,就會出現孩子的“獨立性”危機,導致脾氣暴躁,情緒不安,執拗任性,缺乏自信,不能和別人友好相處等這樣的不良人格。
那麼,怎樣對孩子進行獨立性的培養呢?Hello寶貝健康管理中心告訴各位家長們5有效的培養孩子獨立性的解決方法。
1.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感世界
尊重幼兒情感,對於孩子的“大驚小怪”,父母要給予充分的理解,不能嘲笑、呵斥孩子,不能對孩子的感情不屑一顧,要給予真誠的關注,與孩子之間保持一種平和的態度和寬鬆的氛圍,不能把成人意見和情緒強加給孩子,更不能對孩子進行“情緒汙染”,用自己的不良情緒影響、壓抑幼兒,讓其情感圍著成人變化,而無法擁有自己獨立的情感世界。
2.珍惜孩子自我獨立意識
當孩子二三歲的時候,出現了最初的自我概念,開始出現“給我”“我要”“我會”“我自己來”等自我獨立意向。心理學家指出:當幼兒的獨立活動的要求得到某種滿足或受到成人支援時,他就表現出得意、高興,出現“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態度,否則就出現否定的情感和態度。
3.父母無條件的愛
孩子的人格獨立和依戀安全成正比,與父母的愛息息相關。當孩子內在與父母的聯接越緊密,愛的濃度、純度和質量越高,依戀關係越安全,孩子的人格獨立性才會越強。父母美其名曰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而過早和孩子分床睡,很小就把孩子放在託兒所、幼兒園,讓孩子從小就寄宿,讓孩子在外地上學,殊不知,這對孩子來說是父母的拋棄,心裡就會缺乏安全感,面對外在環境會自卑,獨立的人格也無法建立。
4.提出任務,讓孩子獨立去完成
家長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交給孩子一些任務,讓他們獨自去完成。例如:讓他自己搭積木 、貼上一幅畫、修補自己的書、照顧小金魚等。在安全的環境下,讓孩子獨自購買小商品、取快遞等。如在活動中出現困難,要鼓勵他自己去克服,讓他感到“我能行”。孩子完成時,讚許他的成果。注意任務一定是他們力所能及的,要讓他經過努力能夠成功
5.創造機會,感受挫折,培養孩子自我抉擇、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讓孩子接觸人,事物以及不同的環境。比如參加集體活動、爬山、旅行,在這些適應過程中出現矛盾衝突時,他會在不同的環境中做出不同的判斷。這時,家長不要立即去幫他們解決,而是鼓勵、支援和引導孩子,更不能打擊孩子的獨立願望或者包辦代替。當孩子體驗到成功和快樂會轉化成內在的信心和動力,從而促進他進一步做出努力,進而增強獨立意識,提高獨立能力。
顯然,養孩子的獨立不等於“不管”,如果讓孩子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會使孩子執拗任性,獨斷專行,不能和別人和睦友好相處。這些不良的人格特徵將使孩子很難適應將來的工作,將來的社會。
-
11 # 早晨陽光中的晨曦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學會自己動手,不要取代他們自己動手的能力。孩子初次做事也許做不好,如他洗的衣服不太乾淨,你可以揹著他再洗一遍,但不能說“你洗不乾淨,讓我來幫你”,讓他失去做事的積極性。在最初的日子裡,孩子需要指導和幫助。告訴他怎樣做好這些事,但千萬不要一見孩子做不好,就自己代替他去完成,你不可能跟隨孩子一輩子。在這方面家長應該向清代畫家鄭板橋學習。鄭板橋老年得子,卻並不溺愛,而是力促他自立,要求他:“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你可以讓孩子自己思考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應該怎樣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
12 # 亦涵吖
我家大寶也是六歲開始培養分床的,先是依她的要求佈置好房間,買了可愛的小夜燈,睡覺房門都開著讓她一有事我們就能聽見有安全感,反正就是各種滿足她的要求,然後到現在磕磕碰碰一年多了,自己能睡但還是不喜歡自己睡
-
13 # Lean老師育兒
“我們家孩子都6歲了,還是要人喂才肯吃飯。” “孩子的自制力特別差,還經常哭鬧。”
……
這些都說明孩子的獨立能力較差,父母們對此必須充分地重視起來。那怎麼培養呢?
⭐️⭐️⭐️⭐️
-
14 # 小麥生活錄
你好,關於這個問題我簡單的分享一下個人觀點,希望可以給你帶來幫助!
第一:首先從溝通出發,先配孩子好好溝通,讓它覺得他有能力一個人睡覺,讓他感覺到,他自己一個人睡覺是一件很有意義很重要的事情;
第二:培養他的習慣,不要在未來睡覺下功夫而讓他睡覺,而是要從全方位的去培養他的獨立性,吃飯,穿衣服,做作業,上下學,雖然不放心,但是還是要告訴他自己去,可以在後面跟著,試著放手,包括購買物品,讓他有自己的主動選擇權利;
第三:以身作則,告訴他爸媽為什麼這麼獨立,不需要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因為他們都老了,中有一天爸爸寶媽也會老的,不能陪你做所以的事情,包括陪你睡覺,吃飯,上學,你都得自己去經歷,告訴這些道理和重要性,千萬不要去責罰孩子和打罵;
希望以上分享可以幫到你。
-
15 # 果兒媽美食記
很高興能夠受邀回答這個問題,我想這也是讓大多數家長頭疼的問題。正常的話寶寶在五歲左右,就應該和家長分房睡了,你家寶寶雖然六歲還沒有分房,我想也不要太著急。不分房也不代表寶寶就沒有獨立性,因為對於寶寶來說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已經和媽媽同床好多年了,突然要分開,寶寶難免會失去安全感,分床不成功也屬正常。
針對培養寶寶獨立性的問題,果媽有幾點小想法願意與大家一同分享:
1、要教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些家長自己小時候吃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吃苦,便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做,收拾房間、洗衣服、洗碗等等。這看似是對孩子好,可是會讓孩子養成依賴父母的心理,喪失動手能力。今後自己生活時便什麼都不懂。要讓孩子明白,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2、要多鼓勵孩子。孩子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一定期望從父母那裡獲得鼓勵,這樣能夠使孩子有信心,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待,孩子在做事時也會更有幹勁。
3、要信任孩子。不要總是擔心孩子做不好怎麼辦、失敗了怎麼辦,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行,並且讓孩子知道父母非常相信自己,父母的信任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安全感。所以,在安全範圍內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面對,掌握解決事情的方式方法。如果自己的父母都不相信自己,孩子也會傷心的。
4、要增強孩子責任心。教會孩子學會承擔,勇於承認錯誤,內心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孩子為什麼撒謊,可能就是為了逃避父母的責備,所以家長們在孩子犯錯後,不要一味的責備孩子,去聽聽孩子的想法,鼓勵孩子承擔責任,不要做只會逃避的膽小鬼。
5、不要批評、嘲笑孩子。“你怎麼連這點事都幹不好?”這樣的話是絕對不能和孩子說的,會傷及孩子自尊,讓孩子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漸漸的就失去了主動性。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失敗原因,總結經驗教訓,以免下次再犯。
6、不要對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就是最棒的,不要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讓孩子活在他人的陰影下。這看似是在刺激孩子的上進心,實則會讓孩子懷疑自己真的不如別人,久而久之,孩子的信心會越來越小。
-
16 # 貝兒莎莉
已經都六歲了該到培養他她一切時候了!如果在放任自由!那就糾正不過來!那娃將來長大走入社會怎麼支撐和擔當!獨立的面對殘酷現實!軟弱無能害怕膽怯!渾身毛病!那就有你們受罪日子在後面哩!你不可能跟他她們一輩子呀!所以說這個年齡段娃們!最讓大人們費心時候!!!
-
17 # 麥小茜May
第一,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適當表達認可和表揚,一定得孩子自己行動,大人需要做好鼓勵和陪伴即可。
第二,從簡單的事情做起,比如穿衣洗漱,然後慢慢擴充套件到別的方面,比如學習上,作業按時完成,幫著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難度慢慢升級,有利於孩子順利完成任務,建立自信。
第三,堅持。父母可以做的,除了鼓勵陪伴以外,可以在孩子需要的時候適當給與幫助,或者教給孩子一些方法,最好是能有啟發性的思維更好。
-
18 # 甜甜圈伐木累
首先,孩子不願意獨立睡覺,不是缺乏獨立性而是缺乏安全感噢~
相信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都會經歷這樣的場景:
上個廁所,孩子會扒在廁所門口嚎啕大哭;早上去上班,分離的時候,孩子也會哭得撕心裂肺;孩子玩玩具必須要人陪在身邊,離開一會就哭...以上種種,都反映了孩子安全感不夠,這時候越是逼孩子獨立,孩子就會越依賴父母。
我見過一些媽媽不忍心看孩子哭,於是每次出去上班都是偷偷溜走,這對孩子的安全感就是一種破壞。
因為他不知道媽媽什麼時候會不見了,即便媽媽在身邊陪著的時候也會擔心,這讓孩子的分離焦慮變得更嚴重。
安全感和獨立性密切相關,孩子只有在父母身上獲取到了足夠的安全感,才會敢於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變得獨立。
其次,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讓孩子養成獨立睡覺的習慣,這是一個循序漸漸的過程,家長可以先從繪本和動畫片開始。
比如,可以給孩子讀讀繪本《第一次睡覺》,然後告訴孩子,你看如果你能自己睡一個房間,就能和繪本中的主人公一樣厲害了。
給孩子一個心理預期,讓他理解獨立睡其實也沒那麼可怕!
不過很多時候,孩子可能被說動了,但仍不願意獨立睡覺。
那麼這時候,我們可以進行下一步,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個性化的睡覺環境。
可以帶著孩子前往商店(疫情期間注意防護),挑選他喜歡的小床、被子、枕頭等等,回家後和孩子一起佈置專屬於的他的房間。當房間被孩子親手佈置成他心儀的樣子後,你還擔心他不敢獨自睡覺?
第三,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光有獨立的意願是不夠的,還需要有獨立的能力。
培養孩子獨立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實踐中獲得成就感、積累經驗。
孩子在3歲左右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很多事情不喜歡爸爸媽媽幫忙,要自己來做。
比如開門要自己開,電梯要自己按,飯要自己吃,玩具要自己拿...
這時候,我們千萬不要因為怕麻煩而耽誤了孩子學習的機會,就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吧。孩子也許會把事情弄糟,但是誰不是在錯誤中成長起來的呢?
-
19 # 馨媽媽的vlog
尊重孩子 注意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認真聽孩子講話,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不願意做的事不要硬逼,讓孩子做事儘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當眾斥責孩子“笨蛋”、“沒出息”等; 孩每作對一件事情的時候要即使誇獎寶寶,不,應該是孩子,一定要及時誇獎孩子
-
20 # 家有倆寶羽熙
你好,這個首先要培養寶寶的獨立性,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寶寶能獨立做的就讓寶寶獨立去做,平時要多給寶寶鼓勵。
回覆列表
我覺得首先我們不能過多的干預寶寶,我家三週歲上街不論買什麼我跟他說價格,顏色,一開始不懂現在會選自己適合自己的,吃飯可以選擇想吃的,去哪我會徵求他的意見。現在可以獨立完成睡覺,吃飯,自己尿尿。偶爾還是會有自己的性子,不要過多的干預,給他多點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