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北承德道教九玄道長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因該日為道教三元日中上元之日,故又稱上元佳節。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說,道教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

    道教崇奉天官、地官、水官,認為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天官大帝神誕為正月十五日,地官大帝神誕為七月十五日,水官大帝神誕為十月十五日。至南北朝時“三官”與“三元”相結合而為三位天帝,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亦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

    天官大帝,道稱“上元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總真應見天尊”,隸屬玉清境,居寶闕下上元覃恩宮。總主上真自然玉虛皇皇上帝、諸天帝王、上聖大神。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

    據南北朝所出之《因緣經》等所載:“正月十五日,上元宮主一品九氣賜福天官紫微大帝,於是日……同下人間,校定罪福也。”每逢正月十五,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亦是天官大帝聖誕。據《洞玄靈寶六齋十直聖紀經》記載,此日為天官大帝出巡,會同地官、水官大帝檢校人間罪福之日。最宜獻供、焚香、誦經、懺罪,為過去洗濯愆尤,為將來祈禱祥瑞。

  • 2 # 華人在華

    吃湯圓

    每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就是正月15稱為元宵節,在元宵節這一天吃湯圓,意味著團團圓圓,具有很好的寓意,很多人將湯圓稱為元寶。

    2/5

    猜燈謎

    在元宵節這一日,一些比較熱鬧的地方還會舉行“猜燈謎”遊戲,將燈謎放到一個個燈籠下方,對於知道燈謎的人可以將燈謎寫在紙上,猜得最多者就可以獲得一個獎品。

    3/5

    走百病

    人們還會在元宵節這天晚上相約一起到街上走一走,據說這樣就能夠保證一整年都不會得病,不過這只是傳統習俗罷了。

    4/5

    耍龍船

    “真龍天子”,龍是我國吉祥的象徵,一些比較繁華的地方還會在元宵節這天舉行舞龍船比賽。

    5/5

    舞龍舞獅

    舞龍舞獅屬於我國民間藝術之一,人們在歡慶節日就會舉辦舞獅舞龍等來助興,舞龍舞獅都是採用一些彩。

    搜出來的答案就這樣子了\(^▽^)/!

  • 3 # 0孤月痕0

    英文名:Lantern Festival 【元宵節簡介】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亦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這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錢塘瞿佑《雙頭牡丹燈記》:“每歲元夕,於明州張燈五夜。傾城士女,皆得縱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歷史】 元宵節也稱燈節,同時也是中國情人節之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約637~約689,字升之,范陽人)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 4 # 浩浩爸爸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春節之後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是中國乃至所有漢人文化圈個重要節日之一,正月又是農曆的元月,以前人稱夜為宵,所以正月十五又稱元宵節!別忘了這一天要吃元宵哦!

  • 5 # 小小梓涵520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因該日為道教三元日中上元之日,故又稱上元佳節。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上元節的由來,《歲時雜記》記載說,道教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合稱“三元”。

    道教崇奉天官、地官、水官,認為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天官大帝神誕為正月十五日,地官大帝神誕為七月十五日,水官大帝神誕為十月十五日。至南北朝時“三官”與“三元”相結合而為三位天帝,這樣,正月十五日就被稱為上元節。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亦說:“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

    天官大帝,道稱“上元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總真應見天尊”,隸屬玉清境,居寶闕下上元覃恩宮。總主上真自然玉虛皇皇上帝、諸天帝王、上聖大神。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

    據南北朝所出之《因緣經》等所載:“正月十五日,上元宮主一品九氣賜福天官紫微大帝,於是日……同下人間,校定罪福也。”每逢正月十五,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亦是天官大帝聖誕。據《洞玄靈寶六齋十直聖紀經》記載,此日為天官大帝出巡,會同地官、水官大帝檢校人間罪福之日。最宜獻供、焚香、誦經、懺罪,為過去洗濯愆尤,為將來祈禱祥瑞

  • 6 # JocelynTu

    元宵節是每年的正月即農曆元月十五日,古人稱夜為「宵」,是一年當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在這天人們要點起萬盞彩燈、燃放火焰、喜猜燈謎、出門賞月,共吃元宵,來歡度這個愉快的節日,以表示慶賀新春的延續。

    傳說一:紀念平呂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家家戶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共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傳說二:火把節

    元宵賞燈,最開始是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隋、唐、宋以來,是最興盛的時期,有數萬參加歌舞的人,從白天到夜晚,一直歌舞不斷去除晦氣。直到今天,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

  • 7 # 鏡花水月51951119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元宵節介紹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為人所知。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中國人素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史記·樂書》:“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更為密切,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 8 # 欣軒華

    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元宵節起源於漢代,據說是漢文帝時為“平呂”而設。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陳平掃除了呂氏家族的勢力,擁立漢文帝劉恆登基。因為漢文帝登基的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值得紀念,因此劉恆大赦天下,與民同樂。以後每到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宮遊玩,張燈結綵,與民同樂,以示慶賀。因為那時人們把正月還叫“元月”,把夜晚叫“宵”,所以叫“元宵節”。到後來,司馬遷創立《太初曆》時,把元宵節定為重大的節日。 在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星月當空萬燭燒,人間天上兩元宵。”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花燈,猜燈謎,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 9 # 湧泉成溪

    正月十五元宵節,傳統上又稱上元節。道教把正月十五稱為上元,七月十五稱為中元,十月十五稱為下元。春節前後,親友互訪,也是青年男女媒妁佳期。新年伊始,春意萌動,在元霄節看彩燈,逛廟會,也是歷代青年男女情人約會的好光景,華燈溢彩,流連忘返,情絲切切,互訴忠腸,又堪稱傳統意義上的情人節。

  • 10 # 候鳥百靈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11 # 須彌小S

    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也叫做 上元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 12 # 馬鞍山老周

    每年中國的春節之後迎來的第一個節日就是元宵佳節。還有就是道家的三元節中的上元節。

    元宵節一般民間的意義就是吃元宵。看燈籠,耍龍舟,猜燈謎,作對子。前幾年還可以看花展。晚上看放煙花。其實都是一些民間習俗,別有一番風味。

    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何須勞心。

    人生有三樣東西無法挽留。生命,時間,和愛。你能做的就是珍惜。

  • 13 # 林lin有魚

      元宵節為什麼叫元宵

      之所以有元宵節,這是由中華民族的民俗傳承,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民俗文化慢慢形成的。元宵節就是農曆每年的正月十五。因為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簡介: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據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

  • 14 # 靈動易名館

    元宵節又叫上元節,來自道教的“三元說”。

    根據《歲時雜記》記載,道教把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稱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稱為下元節,由這三個節日組成了道教的“三元說”。中元節則是鬼節,下元節是水官解除日,而上元節就是今天的元宵節。

    漢末道教崇奉的神為天官、地官、水官,正月十五是天官的生日,七月十五是地官的生日,十月十五是水官的生日,這三位神仙都在自己生日這天完成自己的職責: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正所謂: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天官全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 15 # 苦樂也是過8

    元宵節的起源與習俗

    古漢語中,“元”字有起始、圓滿、吉善之意,“宵”意為夜晚。作為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日,正月十五日因此被稱作“元宵節”。關於元宵節的起源,有“漢武帝於正月十五祭祀‘太一神’,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之說;有“漢明帝取印度習俗,每年正月十五禮佛

  • 16 # 小小小小小幸運星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 17 # 梧銘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在傳統上又叫“小正月,上元節,燈節,元夕等”。是中國民俗傳統節日。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之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是春節後的第一個快樂節日!

  • 18 # 逍遙電影解說

    元宵節是中國自古的傳統節日,元宵賞燈始於上古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 19 # 老李線上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適應了中國社會廣大民眾在物質、精神、倫理和審美等方面的綜合需要。在物質生活層面,中國的傳統節日具有許多不同節日獨特的食品。元宵佳節,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著團團圓圓,和睦相處。

  • 20 # 一直努力的民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善良和做善事是一回事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