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畫之美

    杜牧一句流傳千古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寫出了失之親人的那種生死別離的憂傷和痛楚。河南人也很重視清明節。在河南,後人給先祖去上墳多是要提前1天去的,也就是清明節前1天下午,也有許多人是當天早上或上午去的。去時會攜帶一些酒食、果品、紙錢等祭品,先將祭品上供到墓前,一邊對死去的親人說一些思念性的心裡話,一邊燒掉紙錢,再用帶來的工具添上新土,最後再在墳上插上幾枝新柳以寄哀思,然後來的人集體或一一叩頭行禮祭拜。在河南也有清明節踏青的習俗,農村人多是去新苗麥田地走走或望望。城裡人多是去春暖花開的田野或公園賞春、玩耍、拍照。

  • 2 # 快樂25225

    "清明節"在你的家鄉重視嗎?有什麼講究和風俗?

    答:我們的家鄉"清明節"不算太熱鬧,但也代代繼傳。每逢清明節當天掃墓祭掛青,前三後四也很少人去掃墓祭祖!

  • 3 # 阿依蘆笙月

    重視

    清明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是人們懷戀祖先的一種儀式,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每逢清明,總是春寒陡峭,寒雨紛紛,環繞著一種悲而不傷的清冷感情色彩。

    家鄉過清明時,人們會攜家帶口到先祖墳墓祭祀,清理墳頭雜草,墳前擺上切成正方的臘肉,各色果子,進香,斟酒,灑酒,燒紙,獻花。

    下山回家的途中,折幾支嫩香椿,或者割一把茴香,最少不了的,便是掐幾把用於做清明團的“火草”嫩葉,這種草毛茸茸的,入嘴有一種清甜之感。

    回家後,當家主母會洗淨這些“清明菜”,案板上切香椿的聲音查查地響,同乾鍋炒熟的黃豆一起入鍋蒸煮,清香不斷隨著氤氳水汽四溢位來。茴香切斷焯水後,同去年的臘肉一同翻炒,茴香臘肉,鮮而不膩,味比珍饈。

    當然清明主菜清明團,清明草燜熟後,揉和在剛蒸好的糯米飯中,揉成球狀,在其中加入紅豆餡,裝盤即可。清甜無比,軟糯而不粘牙。

    飯前,要先祭祀祖先,燃放爆竹,灑酒,進香,燒紙。

  • 4 # 東方禮讚

    我們家鄉重視清明節。除了春節之外就是清明節了。有的人甚至春節沒有回家但清明卻回去祭了祖。因為清明祭祖最能體現後人對先祖的孝道。

  • 5 # 春夏丨秋冬776

    清明節在我們這個地方,人們祭祖上墳都必須在清明節之前完成,之後就很少有人再去上墳了。我們幾十年在外已經入鄉隨俗,按這裡的風俗習慣,到荒山上去上墳。一般都拿上商店裡賣的紙錢和印好的黃紙,紙錢上有五十一百的大額全票,又拿上酒,拿上煙,拿上各種水果,拿上燒雞熟的肉類和糕點和喝的水。基本上選擇的時間都是在上午。選擇良辰吉日或者休息日,早早背上祭祖的東西,一路爬山往墳地去,到了墳地上,用鐵掀往墳頭上添添土,清除一下墳地上的荒草垃圾,點燃三把子香,和兩隻蠟燭,在石頭水泥磚頭做的供桌上,擺上所有的祭品,就開始在墳地裡點燃燒紙或紙錢。進貢的人,也會對著墳頭向逝去的人說一些心裡話,這都是根據自己的信念和寄託,某某某先人,兒女給你送錢來了,送衣來了,送吃的來,請逝者享用。點燃後的紙錢,如果有風,向高空飄去,這時祭祀的人,就會感到心裡很如意安慰,認為這是先人們已經高興地接收到了你送來的禮物。這個儀式完成了以後,或之前,要在墳的院牆周圍和墳頭上用土塊壓上一張張的黃紙錢,牆外的錢自然是打發那些小鬼的,牆內的錢就認為是送到了自家逝去先人的手裡。當然還是以焚燒為主,似乎這些都送到了天堂已逝的人手裡。儀式中來祭祖的人,也會把各種食品扔到燒著的火焰裡,另外向火堆裡撒上幾杯酒,或向墳頭碑前後撒上幾杯酒,預示著給逝去的人敬了酒。當然也預示著所有拿來的美食已經讓先人享用過了。之後幾個人坐在一起,吃起了所有帶來的東西,有的則把一部分東西留在了貢桌上,有的也把剩下的肉和食品裝到塑膠袋裡帶回了家,先人已經享受過了放在這裡也是浪費,也可以帶走。儀式結束以後,放上一掛或者幾掛鞭炮,就算祭祖的儀式結束了,了確了永久牽掛的心願,總算是給逝去的先人進了一份孝心,心裡也得到了一種巨大釋放。多少都有安然和喜悅掛在心頭,總算寄託了自己的哀思和那千年留下來的孝心。無論路程有多麼遙遠,山坡有多麼陡,都是一定要去祭祖,這是傳統風俗,只要是不負良心的人都會年復一年,永遠這樣去做,也是自古留下來的祭祖傳統,只有這樣才能了卻自己久久掛在心中的心思寄託和哀思,總盼著在天堂的祖輩們能夠過得安心幸福,這一舉措,讓祭祖的人們,深深的釋懷了自己的心緒,之後才覺得釋然,放心和心情開朗,也想著在另外一個世界的先人,能為自己平安保駕護航,心裡安慰多多。

  • 6 # 翰墨中原

    “清明節”在我們家鄉是很重視的,畢竟清明節被納入了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清明節也是有紀念意義的,清明節的前一天被稱為“寒食節”,這個節日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以紀念介子推而逐漸形成了傳統節日,可謂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在我們家鄉,在接近清明時,就會有很多的人陸續掃墓祭拜祖先,祭拜完後隨機踏青,因此也被稱為踏青節。清明時節正直花開時節,走進戶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農村,很多人會選擇清明這天帶著全家老小一起去祭拜祖先,讓年輕人感受家的意義和家族的變遷史,激勵年輕一代更加努力,傳承一直在繼續。

    讓我們再感受以下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7 # 傻樂吧唧

    清明節在我們老家都比較重視,但形式卻不復雜,很簡單。就說我們蘇中地區吧,年紀大的一輩人看的很重,節日前天會買黃紙摺紙元寶和紙紮等準備好。黃紙是拿到墳頭去燒的,這個一般都是已故至親和不出五服的。紙紮一般是剛過世的至親。紙元寶和黃紙還有在中午燒庚飯(不能過中午十二點)時捎給祖宗先人的,中午的庚飯也講究,有魚有肉,有豆腐,有蔬菜,不能有什麼我不記得了,熱飯熱菜端上臺(不能上冷飯菜,據說祖宗神仙吃飯是吃熱氣),三面擺碗筷,擺好整齊,一面擺香爐燭臺,點香點燭,磕頭,按順序由最老到最小依次磕頭,磕完頭燒紙錢,燒完了撤飯菜、臺、登、香、臘燭,飯菜回鍋,接著一家大小開始吃午飯。我記得的就是這些了,現在不知道怎麼弄了,十幾年不在老家了。

  • 8 # 胡學秀

    清明節是古老的節日,在我們家鄉是非常重視的。清明祭祖,主要是為了使人們不要忘記祖先的恩德,懂得感恩。清明節上墳有很多講究,有專門的儀式。

    根據傳統風俗習慣,一般清明祭祖都選擇在清明日或清明前一個星期,清明前一天寒食節一般不主張上墳,如果沒有時間,也可以在清明節後一個星期內完成掃墓。三歲以下的小孩和孕婦,還有身體患病的人禁忌參加掃墓。

    掃墓之前,我們要提前準備好祭品,如千張,冥幣,紙元寶,紙衣褲,紙鞋(一般有條件的都要提前唸誦上經文:比如往生咒等)香燭等。當天還要很早起來準備供品:上菜市場買葷素魚肉八樣菜,豆芽豆腐和長海螺是不能少的,即所謂八碗,連年糕一起九碗,都要象平時吃的一樣提前燒好帶上山,這些菜在沒有上供之前是不能品嚐的。黃酒和盛酒用的小酒杯八個,筷子八雙,都要準備妥當。

    一般上山祭祖,都要選擇晴天的上午八點以後,沒時間也可以選擇下午三點之前,陽氣足。上山時帶上鋤頭、畚箕、柴刀、打火機、小桌和供品,就可以出發了。

    上山後,先用柴刀把墳前的柴草清理乾淨,用鋤頭把不平的地整平一小塊,放上桌子。大家把帶來的九碗供食排到桌的當中,四周放上小酒杯和筷子,先在每個小酒杯裡倒上三分之一杯的酒,間隔一段時間再分三次倒滿小酒杯。供桌上的事情完成後,在墳前,先左右各點上一根蠟燭插在地上,再點上三根香,向墳前拜三拜後插在二根蠟燭的中間,然後再在右上方土地菩薩的位置,拿上點燃的香拜上三拜再插在地上。

    以上的事情搞好後,通知全部親人(包括嫁出去的女兒和女婿),都來祖先墳前跪拜三拜,同時口中唸唸有詞作著祈禱,求祖上保佑全家健康發財,子孫興旺,孩子聰明伶俐等吉利話。祭拜過程要求默默進行,不得亂說話,表現出一種淡淡的哀傷。

    酒過三巡以後,就拿鋤頭畚箕去挖黃土,墳頭要連加三次黃土。看到香已燃去三分之二時,全部親人最後拜上三拜,把酒杯裡的酒,全部灑在墳前,那供桌上的長海螺,也全部撒在墳頭(意思是“海螺撒墳頭,代代建高樓”),最後把帶去的千張冥幣等全部燒完,檢查地上沒有火星後,帶著打包後的供食,就可以結束下山了。

    我們國家非常重視清明節這種傳統節日,還專門作了規定。沒有祖先的付出,就沒有我們美好的今天,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去建設更加輝煌的明天。

  • 9 # 小白讀書記

    “清明節”在我們這裡很受重視,這一天裡,不管身在何處,都會回來掃墓。

    我們這裡清明節不是一天,大概為前三天後七天,這段時間裡都可以去先祖墓前掃墓。

    農村不比城市,在我們這裡,還是延續著土葬,有家族祖山。這一天裡,我們會帶上鋤頭鏟子以及鮮花,冥幣,香,鞭炮去祖山先人墓前祭奠。

    就像今年的清明,雖然下著雨,我同父親還是在清明當天上午去了,一路上的泥土路不好走,衣服身上到處是泥,但一想到這是大事,也不計較這些了。

    到了哪裡,首先是鋤草,將祖墳附近長出來的植物鋤去,打掃乾淨,然後就是插花,點香,掃冥幣,放鞭炮,祈禱。

    如今國家開始禁火了,但在農村,可能要全面禁止還需一定的時間,尤其老一輩的爺爺奶奶,不過人們倒是比以前小心的多,都會等火熄滅了再離開。

  • 10 # 廣博開心果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站到祖先和親人的墳前,明白了:

    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將向何處!”

    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

    你來自父母,父母來自祖父母,祖祖輩輩,總會有根,總歸有源。

    開枝散葉。枝再繁,葉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

    這就是融入血脈中的眷念,是我們的來處。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生者尋根,葉落歸根。

    有人煙處,必有血脈傳承。

    清明是責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靜,是思接千載、神遊萬仞,是傳承、是教育。清明,更像一種精神。

    我們家鄉的大老闆更加重視清明,不管生意做得再大,也要停下來,回家過清明掃墓,拜祖先,保佑平安順利發財。

  • 11 # 康明源

    清明節在我的家鄉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主要用來上墳祭祖。首先,我們這裡講究必須在清明節前一日完成上墳祭祖,具體時間為春分過後到清明前一天才可以上墳祭祖,最遲不能超過清明這一天。如果是新墳(前三年,含第三年有家人去世),還要求在春分之前一週上完墳,不能等過了春分。其次,上墳時儘量大家一起去,人越多越好,顯得人丁興旺,不要七零八落的,要體現是一家人、一個大家庭。去的人除了小孩子,成年人不能大聲喧譁,要有莊嚴肅穆的氣氛。第三,上墳時,一般不讓懷孕的女人和嬰兒去,說是墳地陰氣重,對他們不好。第四,上墳時,如果墳不在一起,就先給輩數最大的先人上,按照長幼順序,依次進行,不能混亂。第五,上墳時,要清除墳上雜草,還要給墳上最少添三鍁土(有的地方講究有閏月的年份才能添土)。要將動物刨出的坑或洞填住,不能讓雨水鑽進墳裡去。填完土要在墳上壓上一張白紙或黃紙。這是讓別人看,這家有後人。六是燒紙時要徹底燒完,不能沒有燒完就離開,也不要用棍子多攪,把紙灰弄成末也不好。七是帶到墳上獻給先人們的祭品是可以吃的,還有多吃多福的意思,有些還可以到回家來吃。如果,家裡有孕婦,可以讓孕婦吃一個完整的饅頭,還有生男孩子的意思。最後,大家要給先人在墳前磕三個頭,才能陸續離開。

    總之,清明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我們這裡一般不進行踏青活動,就是上墳祭祖。

  • 12 # 大蝦小米在蘭州

    答:重視;有踏青和祭祖兩個習俗,清明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祭祖,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習俗,用來思念逝去的親人和祭奠血脈相承的先祖,曾有人說“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這應該是祭祖的最好寫照。

  • 13 # 王照華

    重視。

    我們的家鄉,講究“早清明、晚十來一”。意思是說,給已故親人上墳填土送紙錢,應趕在清明節之前幾天,越早越好。另外,清明節是鬼節氣,忌諱走親串友,否則,說你不懂人情世故,親友會很生氣的。

  • 14 # 人生如夢95681

    清明節在我們家鄉,江西上饒非常重視。和過大年一樣,千里之外也要趕回家鄉祭祖掃墓。這是世世代代相傳下來的規矩。也是對死去的親人一種懷念。如今還流傳做清明果,吃清明果習俗。

  • 15 # 廣西飛哥

    每一年的清明節在我們當地都是非常重視的,當地百姓流傳一句話,清明大過年。不管兄弟姐妹們身在何方都會趕回來祭拜祖先。

    還有我們這裡的人也非常重視風水,每年清明節都會帶上殺好的雞和扣肉等等,前往每一座大山祭拜祖先保佑來年發大財事事順利等等,每個人都會帶有鋤頭鐮刀等工具修理加固完善祖先的墳。

    今年的清明節剛好拍了下來,狂風暴雨我們也沒有退宿跟往年一樣正常進行,前往每一座大山掃墓祭拜祖先,看看我的影片也能看的出我們廣西清明節是非常重視的[祈禱]

  • 16 # 媛媛1009

    我是山東的,清明節我們這裡非常非常重視。都會祭奠逝去的親人。在外工作的人,都會趕回老家參加祭奠活動。一般炒5(單數)個菜,有雞(大吉大利),有魚

  • 17 # 小黃客運

    20小時前非常感謝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吧!清明是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清明祭祀很重要。在廣西壯鄉的心裡祭祖是一種孝道,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宗的人。墓祭:主要的祭祀者是逝者之直系親屬關糸不過是清除一下草木,在墳上掛一些白紙,在墓碑前燒一些紙錢之類。然後放鞭炮等等,還有禱告說一些祈求先人保佑的話,希望祖宗能夠保佑我們平平安安的過上好日子,刷到的友友們你們那裡有什麼樣的習俗呢!

  • 18 # 小石的生活日常

    清明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重要的紀念日,在這到來之前,大多人跪拜祭奠祖先,緬懷親人,寄託哀思,告慰亡靈。對於烈士將滿懷敬意不忘英雄事蹟,永記心中,值得尊敬。位置山東泰安,給大家說說我們這兒的習俗。清明節前一天是為去世三年之內的親人掃墓燒紙錢,而清明節當天的祭拜是為所有去世己過三年的親人。這一天所有親人齊聚家中,先剪活紙,等到中午拿著紙錢,帶著整雞,整魚,塊肉及水果帶著掃墳工具一起去墓地。到達墓地後,先擺好供,先劃一個圈留一門,在中間劃一十字,把紙錢放裡燒。為什麼劃一圈呢?因為當天祭奠燒紙的人太多,怕地下死去的人搶走親人的紙錢,邊燒邊說:你要抱緊看好自己的錢,別讓別人搶走了。兒女磕頭開始哭拜,哭完起身後要整理墳墓,因為農村大多墓地都是莊稼地,風吹雨淋,澆水沖流,墳頭變小而雜草瘋長。清除所有雜草,再次用工具把墳墓堆高,以免天長日久墓地變平找不到位置。便返回家中一起吃個飯,親人之間聊聊家常,道句平安,互相珍重。近年來網上祭祀是才興起的一種全新祭祀方式,藉助網際網路跨越時空,將現實的紀念館和墓地搬到電腦上,方便人們隨時隨地祭奠己逝親人。是傳統祭祀方式的繼承與延伸。給遠離家鄉的人祭祀祖先提供了便利。無論哪種方式都會讓我們不忘祖先,不忘己故親人。願逝者安息!

  • 19 # 一邊喝茶一邊成長

    很重視。首先是掃墓,要求所有的子孫都要到場。然後是親手為祖父的墳墓除草。還有,跪拜,跟祖用心父講述你想說的話,等等。

  • 20 # 耕耘荷

    在我們老家對清明節非常重視,尤其是上了歲數的人。

    前三後七之十天內,是祭祖掃墓的日子,上至官宦之家、海內外遊子,下到貧民百姓都紛紛趕回老家,儘管颳風下雨難以阻擋掃墓祭祀歸箭之心,上承下傳、從古到今從未間斷過。特別是清明這一天,在農村,每家每戶趁露水未乾瓣來新鮮柳樹枝枒插在自家門楣、窗上,有的小姑娘還摘下幾片柳葉別在髮夾上。小時候聽大人們說,這個習俗名叫:插青。意寓有兩大點:一是為了紀念善耕農事的祖師神農氏,祈盼收穫一年的豐收喜悅;二是用來避邪,古時有柳樹枝驅魔趕瘟之說,以保健康和平安。在城市裡,人們上公墓祭祖,而農村大部分仍承傳土葬,土墳有半球圓形和人鼻形兩種,墳墓前立下一塊大石碑,碑文大同小異,刻上“故顯考妣xxx……”,最後在左下首寫上子孫大名。子孫在給祖先掃墓時,除焚燒冥幣、紙金紙銀和紙衣包之外,每座墳頭滿滿地插上許多白色剪紙,此名之為旌旗,祖先們有了這面旌旗就可以在那邊堂而皇之參加各種集會,否則變成孤鬼野魂,遭鬼頭們欺凌……。傳說多多,限於篇幅,我也不再贅述。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既是掃墓祭典祖先的日子,又是人們千里聚會、走親訪友、賞花踏青的好時光。清明是茶農們忙活豐收的季節,明前茶和明後茶是茶商們辨茶識茶的分水嶺,價格差距驚人;清明是農村春耕大忙時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秋後的豐收從此起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三十好幾了還喜歡看動畫片,這算不算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