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你還沒告訴我你的名字
-
2 # 幸福的韭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氣,有人暴躁自然有人會溫和。我們希望別人會溫和的對待我們,但是呢?誰又能保證每次都會遇到對的人也就是那個性格溫和人。上初中的時候我們班有個性格挺好的同學,每次別人和他玩笑的時候總是微微一笑,也不和同學們計較,但是有一次有個同學不知道怎麼惹到了他,他突然暴躁起來,跳起來狠狠的把他打倒在地,又狠狠的踹著,當時的我從來沒有見過他那麼怒氣衝衝的樣子。把他們拉開之後才知道他小時候母親去世了,那個同學卻拿他母親開玩笑,他實在忍不下了。其實每個溫和的人的背後,都有自己的底線,只是我們有的時候沒有觸及而已。
-
3 # 博睿迪
我們來分析下問題:
1.一個人向來溫和。這裡我們看到的是行為的一貫性。
2.稍微有點脾氣時。這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行為的突然性。
3.在別人的眼中,這個一貫溫和的人就變成了惡人。這裡我們看到的是一貫性和突然性產生了強烈的對比,導致了別人認知上的衝突和感受上的衝擊。
怎麼理解這個現象?
假設一個人對你一貫的兇惡,突然間對你表現的很和善。你會怎麼反應?你會很錯愕,緊接著會懷疑他的突然性的動機。對不對?
而當一個人表現一貫溫和,突然間有脾氣,別人也會很錯愕,搞不懂你的狀態是怎麼了。但是,和前面不同的是,他會懷疑你的一貫性的溫和是偽裝的。
因此,當一貫性和突然性產生強烈對比時:
1.一貫性是正向的,突然性人們會傾向於否定一貫性。因為突然性對自己來說是不願意接受的,是傷害。只有正明這種突然性是合理的,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那麼只有否定你的一貫性。因此,人們更傾向於判斷你之前的一貫性是偽裝的。
2.一貫性是負向的,人們會傾向於否定突然性。因為突然性如果是合理的話,和一貫性是衝突的。因為一貫性是傷害,所以人們為了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會傾向於否定你的突然性。因此,會傾向於認為突然性是偽裝。
結論:這個現象只是人們的保護本能在起作用,是正常的反應。大多數人都會是這樣的反應。
怎麼避免?
1.有脾氣的時候適當發一發,人們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缺點,可能導致他人對你的評價過低。人們適應了,才會慢慢恢復。
2.多學習溝通的知識,在什麼情境說什麼話。
-
4 # 金鶴逸士
一個向來溫和的人,稍微有點脾氣在別人眼中就會變成惡人,為什麼?
什麼叫溫和?就是人的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就是“溫“,喜歡哀樂表現出來,符合一定的節度就叫做“和“。
打個比方:把人的內在世界比做一盤菜,菜中的鹽,水,油,佐料,就是人的喜怒哀樂。鍋底下邊的火就是人的脾氣。
如何才能協調呢?菜與火候有一個度,這個度掌握好,對菜的色澤十分重要。菜與水,菜與油,菜與鹽,菜與佐料等總要有一個適度,太淡就不知味,太鹽不合口胃,味太濃失去味趣,能做到色澤青綠,不鹹不淡,不濃不淺,美味才出來。
人的性格,脾氣,態度也如這盤菜一樣,學會中和,走中庸之道,才不會失溫和本色。人修的就是自己內在世界的和諧,而非別人的臉色。
心和氣和,相由心生,境由心轉。
好壞一切在於自心,心好,處處都是好人好事;心壞,處處事事都是壞人。
-
5 # 戊子WMT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這是對向來溫和的人,最好詮釋。
溫和,是一種性格,是一種涵養,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但是,俗話說得好: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無論溫和還是溫順,都是有底線的。在環境、心境及遭際等恰好按耐不住之時,不在沉默中爆發,就會在沉默中滅亡。於是,向來溫和之人便採取了爆發。
可是,這偶爾一次的爆發,就有些讓自己平時的溫和形象大打了折扣,被一向認為你不是惡人的人,產生“恍然大悟”,甚至生出“你不應該爆發”的假想。而就因為溫和之人的這麼偶爾一次,便讓別人的看法迥然大變:我以前是不是看錯你了,你原來還是一個隱藏頗深的“惡人”!
同事丙就是最好的答案——
他平時無論對領導還是同事,都一向客客氣氣,笑容可掬。大家都對他印象極好,評語曰:老實溫和。
某一次,領導分配任務給丙,他二話不說,便三下五除二地完成了。一個向來奸滑的同事,見丙做完任務後空閒著,便悄悄地叫丙幫忙。丙不願意,那個奸滑的同事便以言語激將譏刺。丙突然怒發衝了冠……
可想而知,奸滑者是如何的心懷不滿,為了“報復”,便在私下散佈起丙的“陰險”來——不過,卻隱去了他無理要求丙幫忙的事實……
從此,不明真相的同事們對丙開始“敬而遠之”了……
-
6 # 沈園靜書
六個字作答:升米恩,鬥米仇。
有人生來性格溫和靦腆、逆來順受、為人熱情,不善於溝通,比較依賴別人,也比較樂於助人。這種性格的人,不計較分內分外之事,只要別人向他開口請求幫助,幾乎不計得失有求必應,經常默默地幫助別人。久而久之,他的幫助就成了日常。如果有一天他說不了,別人對他就會有看法,覺得他變了,不是以前那個好人了,甚至認為他就是一個惡人。
大家看過馮小剛導演的《芳華》嗎?男主角劉峰是文工團裡的活雷鋒,每年都被評為學雷鋒標兵。他幫替家庭成分不好的何小萍隱瞞家庭資訊,幫不喜歡吃餃子的林丁丁煮麵、修表,給家境貧寒的戰友打造結婚的沙發,把去軍政大學上學的名額拱手讓給別人……
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做好事,從未計較過個人得失,從未想過要任何回報。他在心底默默地喜歡林丁丁,鼓起勇氣向心愛的人表白,情深處忍不住抱了一下她。結果很悲催,林丁丁無法接受象完人一樣的劉峰,居然會深深地愛著她,原來以前幫她做事都是“陰謀”,抱一下更是“耍流氓”,於是立即向保衛部門檢舉了他。劉峰成了一個有“作風”問題的人,被下放到川滇邊境的伐木連,臨走時幾乎沒有人願意跟他有任何瓜葛……
不知你的身邊,是否有這樣忘恩負義的小人?如果有的話,務必遠離他。不知你的身邊,是否有這樣默默付出的人?如果有的話,請一定要珍惜他。一個人溫和久了、奉獻久了,他的溫和與奉獻就成了應該應份,人們接受得心安理得、理所當然。如果有一天,他稍微有點脾氣,稍微奉獻得少一點,他就成了別人眼裡的惡人。
人生漫漫,餘生很貴。善良沒錯,願你有善良也有鋒芒。
-
7 # 思想碎碎念
首先,這是標籤的反作用力。
向來溫和,是貼給人的一個標籤,這標籤會把人釘死在那裡,讓大家覺得那個人就應該也只能一直如此。
倘若他發了點脾氣,哪怕只是稍微,人們就會覺得他的行為與標籤有悖,他居然有撕標籤的兆頭,就好像他要破壞什麼規則一樣,跟大家對著幹了,人們自然不允許,也不同意,覺得他變壞了。
其次,反差引發懷疑。
向來溫和,偶發脾氣,這種反差很容易讓人懷疑他以前的溫和都是假的,都是裝的,而對裝這種行為,人們一貫是痛恨的。
比如,大家會懷疑你以前為什麼溫和,是不是有什麼目的,是不是故意討好,是不是掩藏禍心等等,而你現在發脾氣了,是不是終於忍不住了,裝不下去了,要原形畢露了。
由於無法求證,不知道真相,人們無法準確解讀這種反差,就覺得自己一直以來受到了矇蔽和欺騙,故而不會把那人往好處想。
最後,思維方式太單一。
人們對一件事一個人的評價,往往容易走極端,不是極好,就是極壞,很難做出客觀準確的評價。
比如,一個人當街見義勇為,大家馬上會說他是好人,是英雄,而當得知他在家家暴妻子時,馬上又覺得他虛偽齷齪,簡直豬狗不如。
由於思維方式的單一,常常致使人們無法從多維度去認識問題,思考問題,所以給出的結果往往非此即彼,不能相容,也拒絕相容。
總之,一個向來溫和的人,可能是真的溫和,畢竟一直裝溫和是很累的。而他偶爾發脾氣,可能是有什麼觸及了底線,他無法不做出反應。
還有,溫和不溫和,發脾氣不發脾氣,這是性格問題,而好人惡人是品性問題,這是兩碼事。
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脾氣不好,就說他是壞人,也不能因為他脾氣溫和,就說他是好人。
誰都有向來和偶爾,這是普遍和特例,是大多數和少數情況,是平常和非常。
我們沒有必要因為一個人偶爾怎麼樣,就全然否定了他向來怎樣,這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是偏激片面,不公平的。
-
8 # 憨而不傻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你的溫順在別人眼裡就是定格的了,遇到不順的事情你稍微發點火,他們都以為你歇斯底里,因為你知道反抗了。
-
9 # 小銅豌豆
“向來”溫和,這表明此人的常態是溫和,“稍微有點脾氣”,表明此人的反應偏離了常態,所以別人就會覺得這不符合他們的預期,但是他們又不會把這種失敗的預期歸因到自己預測失敗,或者環境(引起發脾氣的情境),而是歸因到發脾氣的人,覺得是此人小題大做了,或者是此人脾氣太大了等等,總之會將發脾氣這一行為歸結為對方的不對,因此就會覺得是對方的錯。
-
10 # 唐伯虎155149258
我深有體會!
好人,做一次壞事,會被人說一輩子;壞人,做一次好事,這輩子就是好人。
我小學是班長,從不爆粗口,不講黃段子,不會撩妹。工作之後在同學群裡講了一句真不算過分的話,一個女同學就開腔了:你現在怎麼變成這樣?那些壞壞的男同學,天天講黃段子,她們笑得花枝亂顫,都沒說他們怎麼是那樣的人!
一男人婚前是老實人,就跟老婆談過戀愛,沒跟其他女人接觸過,直接結婚生子。婚後搞了一個女人,被老婆以過錯方起訴離婚,錢全部捲走。
二男人是壞男人,婚前搞女人無數,找了一個女人結婚生子,婚後沒再搞過其他女人。油嘴滑舌,丈母孃家對他特滿意!
一男人就搞了兩個女人,被人唾棄;二男人搞了無數女人,卻被人讚美!你可以說夫妻責任,你也可以說誰沒有過去,但不可否認,吃虧的,永遠是那些老實的主!
-
11 # 俊人287
我在60來年前就常聽到父母還有其他老人講過:做得千次好,不能一次差。長大了才曉得其意思。做千次好人好事,大家覺得平常,你在千次之外有一次沒注意,沒有做好,大家馬上就感覺到了不對頭,便議論紛紛。而經常幹壞事的人突然一次沒有做壞事,大家馬上就大誇特誇起來了,好象他做壞事是慣例,做點兒不壞的事就是奇特。這就是習慣與反差的表象。一個向來溫和的人偶爾發一次火、向來兇狠的人偶爾軟和一點兒,在大眾的心目中大概也是上述那種反映。
-
12 # 青衣不渡人
人們總是習慣別人一個樣子的。這是其一。
其二。每個人看到別人的優秀都會羨慕,但是他有一個副帶情緒。妒忌。這個情緒可能每個人都沒發現。但當優秀的那個個體表現出他的缺點時。有些人的這些情緒就會爆發出來。因為他們本身是劣質的。當看到優秀的個體有缺點時。他們會狂歡。會想方設法的拉下水。
-
13 # Liumeng2020
對比下
一直做壞人偶爾做點好事
一直做好人偶爾做點壞事
首先,習慣成自然而已 就像一直借你錢突然不借太傷人了
其次,反差並放大,按嚴重程度分 溫和之後最多也就不溫和脾氣大或喜怒無常 不至於一下升級到 惡人
-
14 # 愛吃早餐的豬
“向來”,有著習慣、本應、甚至理所當然的意味,仔細想來,似乎還有點主觀的臆斷。
向來慷慨、有求必應的大衣哥忽然不借錢了;向來溫文爾雅的國民大叔波波出軌了;一個向來溫和的人,稍微有點脾氣在別人看來就會變成惡人。歸根結底,是因為人設和行動的反差。
你的人設是靠自己的性格或者為人處世點滴形成的風格,此時,我們要注意,這種風格肯定是他人給定義的。所以你的行動、性格在他人眼裡本應、理所當然如此。而這種潛意思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根深蒂固。
這種情況下,人的形象、風格會被固化,你會出現代名詞,也就是標籤。可人的思想、性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環境、時間的變化任何東西都會出現變數。謝霆鋒在和張柏芝一起的時候,他是個只知道耍酷,目無表情的叛逆青年;和王菲之後,他呈現的儼然是說話溫和、做得一手好菜的暖男形象。時移世易,經歷的多了,變化再正常不過,何況是複雜的人心。
可人們總是不習慣跳出於固有思維,那是習慣造成的,對於自己如此,對待他人也是這樣。一個溫和之人難道就沒有煩心、憤怒的權利?能夠接受自己的一成不變、因循守舊,就不能接受他人的一時爆發?又是誰給你的權利對他人進行定義。
這個世界永遠在變化的就是變化本身,所有的“向來”,所有的理所應當,都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也都只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
15 # 望雲
對於一個一向溫和的人,在別人眼裡你己經形成也只不過如此而以的人,跟別人造不了什麼威協,你在他們的生活圈裡可無可有,所以,你稍微發點脾氣,使他們受阻,即使不能成為惡人,他們也不會把說好哪去。
-
16 # 遲到的認知者
物極必反,彈簧也有承受力,不能無限受壓會反彈的。一個人脾氣不管大小,氣量多大也不可能無限度門被人玩弄嘲笑!否則就是白痴一個。所以做人要以禮相待,不要老想欺負人,把別人當老玩童,惹急了他就會變成歐陽風,一個人的表現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內因與外因不和諧時就會起變化就這原因!
-
17 # blueblue
一個做了一輩子好人的人,做了一件壞事人家會說:看吧,就知道他是裝的,本性暴露了吧
一個做了一輩子壞人的人,偶爾做了一件好事人家會說:看吧,其實他也挺善良的
[微笑][微笑][微笑][微笑][微笑]
-
18 # 李糖
一個向來溫和的人,稍微有點脾氣在別人眼中就會變成惡人,為什麼?
向來溫和的人,一旦發脾氣,在別人眼中變成惡人的情況並不少見。
被標籤化以後,撕下標籤往往很難。和一個人相處一段時間以後,大家都會對這個人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和評價。有些性格明顯的人就會給人形成某種刻板影響,也就是我們說的,大家一直認為他(她)很溫和,他(他)脾氣不好。天長日久,這種印象固化以後,就形成了標籤。標籤化的人只能在自己已有的標籤內容下活動,否則就會引來非議。就像見到羊吃肉,狼吃草一樣,顛覆了以往的認知,人人都會大驚小怪。如果你的改變恰好動了別人的乳酪,那必然會落個惡名。
你的善良和溫和需要一點鋒芒。避免標籤化,避免別人忽略你的獨立性。這一點在學校,在職場,甚至在家庭中都很有必要。如果是你天性溫軟,性格柔綿還好。至少你自己心裡是敞亮 。如果你是一直隱忍著溫和,勢必有爆發的一天。溫和不一定意味著妥協,但勢必會讓周圍的人對你的態度不夠尊重,或者不夠體諒,奉獻和犧牲的要多一些。這不是正確的,但卻是存在著的。有些單位的領導手裡有棘手的活推不下去,最終用來頂雷的往往是好說話的那個。
做溫和的人,不亂髮脾氣,但一定要有原則。溫和是一種有修養的體現,也是有胸懷的表現。愛發脾氣並不是優點。但最重要的是要做溫和又有原則和底線的人。我的溫和不代表你可以對我恣意妄為,囂張跋扈。如果給你這種錯覺,那麼我也會不客氣的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必要的時候,對不講理的人可以來一點脾氣。
-
19 # 輪迴不止1
我認為原因就在於給人的固定印象就是溫柔二字,刻薄死板的人會認為你就是一個沒有脾氣的溫柔人 才不會發脾氣 這都是人們的固定印象造成的 一旦控制不住情緒就會被人看出是惡人 這個時候就需要好好的同別人理論一番你見到過不咬人的野獸嗎 再乖巧的動物也會有發怒得時候更何況人呢 人本來就是感情動物 感情色彩濃厚 也不用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做好自己就好了 反正人們很容易被固定印象誤導
-
20 # 風起兮兮
我覺得可能是兩方面原因導致。
一方面可能是我們太在意別人的眼光,總想活成別人眼中的自己,沒有正視我們自己內心的真正訴求;對別人的無理取鬧沒辦法完全隔絕,時常把自己介入掙扎與彷徨的喧囂區裡,所以這也算我們大多數人的通病。
因此我們要試著學會寵辱不驚,不要在意別人異樣的眼光,做自己眼中的自己。
就像我們堅持做一件事情時,不是因為這樣做會有效果,而是堅信,這樣做是對的。
另一方面我覺得可能是一些外部原因,就像100—1=0,這就是人性。
白居易《太行路》裡說過,行路難,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覆間。
所以人性是複雜的,不要輕言善惡。
因此當外部因素我們無法改變時,我們就需要從內在突破自己,堅定自己,別把自己也變成自己最討厭的那一類人。
回覆列表
因為他們已經習慣那個好欺負的你,所以,不要在意他們看你的眼光,你做你自己就行了,脾氣不要忍著,容易得病,發洩出來更好,排毒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