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大唐司馬沉香
-
22 # 一樽墨趣
駱賓王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23 # 文史佳人
我更喜歡大人不泯的童真:
有誰知道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覺轉到此中來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床帷
-
24 # 江南香遠
在唐詩宋詞中有幾首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詩中洋溢的童趣以及顯現的天真爛漫的音容笑貌,細細品味,非常有情趣,能喚回早已逝去的童心。下面我就把它們介紹出來:
1、小兒垂釣
[唐 ]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行人在問路,側坐草叢,正全神貫注,渴望魚兒上鉤的小孩,深恐嚇跑了魚兒,不敢答腔,而又怕行人走近,趕快遠遠地用手指點。詩人敏銳地抓住了這一極能突現垂釣的小孩此刻心理活動的抬手細節,成功地描繪了一幅電影般的動態畫面。小孩認真而又帶稚氣的韻味、舉止,躍然紙上。
2、宿新市徐公店
[ 宋 ] 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這首古詩以兒童在籬笆樹陰裡追蝴蝶,遁入菜花深處,急急忙忙,東蹦西跑的行動,點染隱居僻野山鄉的特定環境。看似漫不經意從正面落墨,實則來自平素對農村兒童生活,習性的細微觀察,意趣充盈。
3、清平樂·村居
[ 宋 ] 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首詞稍帶白描手法,從正面落墨,所展現的大兒、中兒、小兒,形神兼備地躍然紙上,清新自然,生活氣息濃郁,充滿農家怡然自樂的生活情趣,親切感人。
總之這些詩詞的創作,不深入熟悉農村生活,熟透山村兒童個性特點的人是寫不出來的。生活是創作的源泉,不管是格律詩還是新詩的創作,都要投身生活,細緻觀察,寫出真情實感,才能打動人心。
關於童趣的古詩,有很多很多。對於出生在農村的我,因為有親身體會的緣故,對下面的三首更加喜歡。
第一首胡令能的《小兒釣魚》《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這是說的是一個蓬頭亂髮的小孩,側坐岸邊草叢中釣魚,這是來人問路,他卻怕驚擾到他要釣的魚,只是擺擺手,不做應答。
小時候在就就有過類似的經歷,但不是釣魚,那時候是釣青蛙(當時沒想青蛙是益蟲的事),在田埂上釣禾苗田裡的青蛙,路邊來熟人(鄰居),會問釣到多少青蛙了呀。這時心裡會非常不願意回答,心想這不是搞得我釣不到青蛙嗎?常常當沒聽到,不做理會。
這詩寫的非常的形象傳神。我懷疑詩人就是那個問路的人,所以觀察的如此仔細到位。
第二首白居易的《池上》《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一個淘氣的小孩子划著小船,偷偷地採了別人家白蓮回來。完全不知道怎麼掩藏蹤跡,水面上推開的浮萍留下了一道船兒劃過的痕跡。
小時候我們也很淘氣,跟小朋友偷偷的去採摘人家園子的桃子。先把園子周圍某處荊棘薄的地方用棍子敲出一個小口子,再有人放哨,有人進園子爬樹上去摘。之後大家跑遠找個地方大家一起享用“贓果”。
如果被人看到,回家可能還被大人暴打一頓,但也“屢教不改”,不亦樂乎。
第三首袁枚的《所見》【清】袁枚《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這首詩呢,雖然很接近於我小時候的生活,但是這首轉句有點突然,不連貫。我們小時候也放牛,我家當時養的是水牛,水牛體大,但比黃牛溫順。正常爬是爬不上牛背去的,所以在牛低頭的時候,踩著牛的大犄角,牛一抬頭,我們就能順著牛脖子爬到牛背上去了。當然高興時也會唱幾句。但突然挺住不知聲,是要去捕捉鳴蟬,跟我的回憶還是有些差距。捕蟬也幹過,但是多在夜裡。捕捉的別的獨角獸和“丁丁蟲”都是在大中午最熱的時候。儘管如此,這詩勾起童年的回憶,很是美好。
估計城裡長大的小朋友可能無法理解其中的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