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3
回覆列表
  • 21 # 八綱辨症

    為什麼明知是錯的,也不妥協?

    我的回答:2種情況!

    很多時候,我們的身邊存在著一些悲情的人物,這些人也許是我們的親戚,也許是我們的朋友,也許只是無甚相關的人生過客。他們屢受欺負,卻始終執迷不悟。

    最典型的故事,就是一個痴心女子,愛上了一個薄情郎,男人滿口謊言,輕予承諾,但屢次跳票,讓女子一再受騙,墮胎了無數次,卻始終苦苦等待男子的回心轉意。

    到底怎麼了?我們總是說:這女孩子太過痴情,被愛迷昏了頭。有些人還會說:這女孩太笨了,要是我,早就把那男的給甩了。但別忘了,每個被騙的女孩,也許都曾說過相似的話。

    暫時撇開這例子,再看另外一個例項:刮刮樂詐財事件。故事很老套,總是某個苦主,在某個不幸的時刻,撿到了一張印刷拙劣的彩票,苦主一刮,哇!不得了,得了數千萬、甚至上億的大獎——好運竟然從天上掉下來,擋都擋不住,趕緊打電話去詢問——一問,對方也是滿口恭喜,但是,最後還是落下一句:請先繳所得稅金。

    稅金數目不大,為了大獎,自然得趕緊繳。然而,儘管繳了,錢還是沒有,急急忙忙地再問,說要繳入會金——就這樣,大獎一直沒到手,小錢卻一直付阿付。到最後,被榨得乾乾淨淨。輸上數千萬的人所在多有。

    笨嗎?說來也不笨,很多苦主都有大學學位。貪嗎?問世間,誰比較不貪,但是再貪也不至於被騙上數千萬吧?

    上述的兩個每天都在發生的故事,其實都是有原因的。這在社會心理學上稱之為認知失調理論,又稱認知行為失調理論。

    什麼是認知行為失調理論呢?姑且不管那麼多煩人的專有名詞,簡單講,就是認知與行為失調了——認知是我們的想法,認知可以引導行為。這情形每天都在發生,例如我們上街買衣服,我們一定會買我們認為好看的衣服。正因為我們認為它好看(認知),我們才會買它(行為)。認知引導行為,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了。

    但是,有些時候,行為卻可以反過來引導認知。這就是說:因為我們先做了,我們只好改變我們的觀念。為什麼呢?認知行為失調理論告訴我們:認知一旦跟行為脫節時,我們就會感到焦慮,例如:我們買了一件衣服,回家一穿,卻發現不好看,我們自然很痛苦,因為我們認知衣服是不好的,我們卻買了,認知跟行為失調了,我們的舉動彷佛告訴我們:自己是個大呆瓜。

    這時候怎麼辦?改變行為?拿衣服退回店裡?萬一不能退的話呢?放到衣櫃不要穿?萬一非穿不可的話呢?那麼,我們就只好改變我們的認知了——我們得說服自己:這衣服雖然爛,但還是有可取之處。

    這就是敝帚自珍的道理。我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卻也會喜歡自己所選擇的——為的就是不要讓自己的認知與行為發生失調。

    回頭看看先前的例子好了:一個女子選擇了一個爛人,所有的親友可能都勸告她,但她終究選他了。等到激情過去,爛人開始原形畢露,這下慘了,女子怎麼自圓其說?她犧牲了親情、友情,卻換來這樣的結果——她當然不能接受,不能改變對方之下,她只好改變自己的認知,她得說服自己,那男的雖爛,但是還有可取之處。

    等到女子為男人犧牲更多時,她就更不能放棄了,這就像股票套牢的觀念一樣——都套那麼多了,萬萬不能賣,一賣就損失慘重,所以只好牢牢地抱著,眼睜睜看著股價一直下跌。

    刮刮樂也是這樣。越是聰明的人,越是無法接受自己受騙的事實,所以,他就得窮究各種可能,來讓自己相信這不是一場騙局。因為聰明,所以說服自己的功力就越高,被騙的金額就越大;金額越大,就更無法接受這是一場騙局。

    很奧妙吧?這就是認知行為失調理論。社會心理學家發現:我們只要有辦法讓別人吃了我們的虧,他就得努力來為我們講話,不然,就證明他自己是個笨蛋或無能的人。就像我們開車,被一輛車子無理地超車,我們一定會想:對方可能有急事,所以才開這麼快,有了這個解釋,我們不爽的心情才得到紓解——好笑吧?被無理超車,還得為對方解釋,否則我們就會覺得自己很沒用。

    認知行為失調理論指出了人們越陷越深的機轉,很多患者就是身陷其中,而痛苦不堪。這現象是很難打破的,除非,你我都能對之有充分認識,及早防備,否則不管你再聰明,一旦陷入自欺的死衚衕,一樣很難自拔。

    這就是對:為什麼明知是錯的,也不妥協的回答。

  • 22 # 璫榮珠寶大講堂

    明知是錯的,但對自己是有利的,比如對自己權力財富及聲望都有利的謊言,這種錯誤。不但要堅持,而且不惜掩蓋真理,堅持錯誤。

    對於只關心自己眼前利益的人而言,他們眼中正確與錯誤是以有利還是不利自己而決定的,他們為此可以創造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信條,如此而已。

  • 23 # 上帝的救贖一夜鶯

    那就和人的性格和認知有問題,也就是人們俗稱的一根筋,他認定的東西別人改變不了,性格倔犟,且一條道走到黑,這種人你無法理解,要麼是個天才,要麼是個蠢才。

  • 24 # 河南開封杞縣008

    什麼叫對與錯,其實世上就沒有絕對正確。人你作為有靈性的高階動物,無論其生活環境什麼變化,為了自已生活走向更好,只能根據自已愛的事物在群體中是活動,愛的就自已喜歡的那就是對,反之就是錯。就拿1+1=2在數學上來講是絕對正確的,其在社會活動中,是永遠不會相等的,1+1如果用在生活生產戰爭生態等等是永恆的,那麼社會就不會有前進與倒退之分。就拿愛上一個人來說,雙方如果是平等的再合適不過了,一切都是美好,那就是形成雙比高,其最後結果是完蛋。就其天然資源,到底是公或是私,在公有制佔天下的情況下,你的一切行動都是公家的,如果是在私有制佔天下的情況下,只要實權認,那才是你的,如不認,命就沒了那還有你的是對的,還死認對對對去找上天認去吧!!

  • 25 # 圓化者

    人不責己過,這是人常有的狀態。

    知道錯了,但不妥協,會是與利益相關的,當維護自身利益而不肯妥協。妥協,就失掉了原來所堅持的自我,不妥協,是不願否定自我,這會是自尊心和情面使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專業性不強的工作,越做越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