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偉評論
-
2 # 梁山柴
我覺得還先練好基本筆畫為好。
一般來說,篆隸楷三體,是練基本功打基礎的入手體吧。不管哪種體,基礎中的基礎是什麼,我認為還是筆畫。
筆畫與結構誰更重要?
都重要,但我覺得有個次序和階段性側重的問題。
表面上看,當一個字寫完,以完整形態出現,觀看品評它的好壞,第一直觀印象(宏觀總體)是結構如何,而不是具體筆畫質量。
一個字的基本結構不準確,空間布白不合理,重心失穩,體態不正,就像一棟房子,整體基礎不牢固,內部結構不科學。但是,仔細分析造成結構不好的原因之一,我說的是之一,往往會追究到筆畫質量上來,比如該粗的地方沒粗起來,該細的地方沒把控住,該提筆時沒提起來,該按下去時頓按不到位,不是這筆長了,就是那筆小了,等等。這些情形下,筆畫的質量不過關,會對字的整體結構產生嚴重影響。對於筆畫繁多、結構複雜的字,影響尤甚。
結構(結字)是什麼意思?就單字而言,我個人比較粗淺的體會,就像是在一個方格內的空間裡(我們初學者大都用帶格的毛邊紙),用一筆一畫去分割這個有限空間,在這個空間裡,按照某個書體的特點規律(設計圖紙),來佈置組合搭建出一個字形(入帖是模仿複製過程,出帖是自立創新過程)。
中國畫裡有一條法則,叫計白當黑,畫山水,山是黑的,水和雲就是白的,空白無物的地方,是需要與有形有物的地方統籌考慮,都是構圖(結字)中不可忽略的要素,有和無,黑與白,是辯證統一的存在。
那麼用筆畫去分割空間的時候——即結字,我想有些道理也是相通的。筆畫的質量好壞,會直接影響空間布白細節的合理性。有些人甚至用黃金分割點的原理來解析經典碑帖的結構,就是拆字,啟功先生還用過13條縱橫線法,來研究筆畫在方框空間裡的結構佔位點。所以筆畫和結構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個問題,但是前者會影響後者,後者優勝時會多少彌補前者的不足。
當然,我是說筆畫是結構的基礎部分(建築時的一磚一瓦,材料),不是全部。而且,提高筆畫質量,也必須把具體筆畫放在具體單字的結構形成過程中去練習。雖然脫離結構練筆畫,在研究具體筆畫筆法時總是難免的,比如顏體戈鉤,到底一筆出還是兩筆出,有的講師沒練好一筆出,就寫成兩筆。寫成兩筆,最終效果上看有時可能還挺好的,但是我個人不太喜歡這樣寫,覺得有違書法一氣呵成順勢自然的旨趣。再如橫畫收筆,有的網上老師就是在畫字,在描稜角,根本不是自然寫成的頓收形態,我覺得這都與筆畫沒練到位有關。
脫離了結構練筆畫就像離開實戰去練兵,是解決不了實踐問題的。各種筆畫在具體一個字裡,與其它筆畫之間的大小、遠近、避讓、向背、呼應等關係,是結構的重要考慮因素。所以一邊側重筆畫,一邊體會結構,循序漸進,統籌思考,每個階段有所側重,會相得益彰。
從筆畫到單字結構,再到整篇章法,我覺得這個順序是不可逆的。打好基礎,會少走彎路,書法沒有捷徑,沒有速成。如果說有的話,那麼老老實實一步一步來,不偷懶,不取巧,持之以恆,在磨練過程中體會糾結和收穫的樂趣,這就是捷徑吧。。
初學多寶塔,理解不當處,敬請指教!!
-
3 # 楊軍108398491
練字能不能先練結構再練筆畫?
可以!我們知道漢字是由筆畫和結構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我們寫一個漢字如同搭建一個房子,首先,地基要穩(也就是字的重心的問題),其次,是要寫出一個字的平衡(如:中宮收緊,左收右放,上緊下松等)。再者各個筆畫間的組合搭配要合理,舒展大方。由此,個人認為,結構要比筆畫重要,應首先掌握好結構。在此基礎上,再對筆畫進行強化訓練,將會事半功倍。如果,筆畫練得好,對字的結構的筆畫間如何搭配,處理的不合理的話,那這個字寫出來後,給人的感覺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彆扭感的。其實,先練結構還是先練筆畫兩者並不矛盾的。結構是由筆畫組成,我們練結構的同時,是不是也得練筆畫啊?!建議:練習時不用書寫太快,我們在心中對結構有所掌握後,書寫時的每一個筆畫就是我們練習筆畫的時候。二者可一併進行練習……
-
4 # 蘭因硬筆書法
硬筆理應如此。
筆畫寫直,到位即可。
結構至上。
一釐米一個字,太糾結筆畫沒有必要。
-
5 # 麓風軒
練字,結構和筆畫同等重要,但是在初學階段,當然可以先重點練習結構,然後再重點練習筆畫,而且這樣做是能事半功倍的。
我這種觀點,其實啟功先生也有相同的論述。他曾說:“用筆”管的是筆畫的形狀問題,結字’管的是整體的效果問題,一個字筆畫不夠標準優美,但擺好了,這個形象還能湊合過得去;如果筆畫區域性都很優美,但擺得東倒西歪,那能不能成字都將成為問題,還談得上什麼美?
啟功先生還說:王羲之的書法是歷史公認好的,但如果我們把帖裡的字剪一個出來,把筆畫分別鉸開,隨便一擺,那還能是王羲之的嗎?所以“用筆”和“結字”問題,雖說兩者不可偏廢,但對書法學習來說,還是應該以“結字”為先,尤其是初學者。
啟功先生結論:以我個人的體會,“結字”是有規律可循的,掌握好了可得事半功倍之效。
例項說明:以上下結構的漢字為例,楷書中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五種結構,即“上下相等”(如禿字)、“上寬下窄”(如宮字)、“上窄下寬”(如寺字)、“上大下小”(如基字)、“上小下大”(如聳字)這五種結構掌握了,寫起上下結構的字來,基本上就心中有數了。
各位書法同道們不妨先學結構試一試。
-
6 # binge1980
就和人說的,可不可以先吃飯再煮飯一樣,飯都沒煮,你怎麼吃。
筆劃沒練好,寫出來的結構自己都看不過眼,把點寫成橫,把豎寫成撇,那不就成了一個笑話嗎? 雖說筆劃和結構都是組成一個字的重要因素,但也要分清先後順序。不需要像分析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一樣讓人迷茫,一目瞭然了,先筆劃再結構才是正確的練字正確方式。
-
7 # 書法顏二
先練筆畫,再練偏旁部首,然後從練字開始就要注重結構練習。
這個是有傳統的,古人習字,由唐代書法家張旭開始,就開始練習永字八法。永字八法就是點畫的基礎練習。如果把字比喻成一個房子,那麼點畫就是磚瓦椽梁,是搭建房子的零部件,是材料。道理很簡單,想要造好房子,得充分準備好材料。臨習書法也一樣,點畫練習好了,偏旁部首懂得了,我們在臨習字的時候,主要精力放在結構上,結構像了,字就像了。剩下的要把字寫好,就要在筆畫的精緻、變化上下功夫。
王鐸臨《聖教序》區域性
-
8 # 如石書藝
這其實真沒有規律。習慣的教學一般都先講筆畫的寫法,再講字法和章法等,並且按照筆法的不同分門別類的介紹字法,如結構《三十六法》、《九十二法》等。這對於我們理解筆法和字法有一定幫助,但在臨帖練習過程中,不可一味效仿。否則,容易產生誤解。
練字沒有固定的模式,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按固定方式練習,於書法不利。
初學書法,對執筆、筆墨紙張以及基礎的點畫寫法都有一個基本的瞭解,有助於書法的學習,而練字主要依賴臨帖。
一、點畫筆法,不是一個獨立的概念,過多的解讀,容易產生對筆法的靜態理解。筆畫是字型的有機統一體,就好像人的各個部位,都是人的一個有機部分,充滿生命力。尤其楷體,由於結構關係,加之碑刻原因,如果不從字形整體考量,極易產生誤解,寫成刻板的美術體。
二、字法中含有筆勢。我們如果按照一套靜態分析方法講解字法,就忽視了筆勢的概念。例如《蘭亭序》中相同字形有不同寫法,這就是筆勢產生的,而不是筆法上的不同。字法中的疏密,虛實、呼應、避讓等關係,變幻莫測,也是筆勢所致。這些字法中的關係,也必須透過連貫性的臨帖方法才會領悟。
三、書法的意境不在工整規範的書寫,而是體現在整幅作品中的筆墨情趣,而其中所涵蓋的筆法、字法這些屬於技巧類的東西只是“外衣”,真正體現書法神采和意境的是依託法度或超越法度,一種人的情感和精神意識藉助筆墨揮灑而流露出來的真性情和精氣神。
-
9 # 書法說
萬丈高樓平地起,說明基礎很重要。先筆畫(點畫),再偏旁,再結構(結體),再整字練習。本人認同這一說法,這也是打牢基礎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習書法也要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才能事半功倍。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今天學顏,明天又學歐。
在下筆之前,先得讀帖。宋代書法家黃庭堅《書論》說:“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時隨人意。”臨帖之前,認真觀察其字形大小,點畫形態、間架結構,整個字疏密分佈特點,瞭解整字的全貌,書寫過程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很多人臨帖時沒認真仔細讀帖,看一兩眼字帖就臨。結果可想而知,差之甚遠,還要複寫十遍百遍,不但浪費時間,毫無意義,還鞏固了錯誤!在臨寫完之後必須對比字帖,總結經驗這是非常重要的。
初學者都得從點畫入手,循序漸進,練習次數越多,心裡越明白,手中之筆更熟練到位,這也是反覆體會的過程?
-
10 # 抱庸詩書
按照筆畫——偏旁——單字的順序來練字是一種方法,但未必是最有效的方法。筆畫偏旁當然要練習,但最好是放在單字的練習之中,就像是畫人物素描,要把五官細節與全廓同步推進。
每一種體勢的筆畫形態都是不同的,比如隸書與行書,實踐中,以隸書入手的書法學習者田隸入行時,是不是需要從點畫開始重新練起呢,答案是否定的。每一個書法學習者肯定要把點畫的練習放在單字的練習之中,與結構捆綁在一起學結體。
在初學書法的階段,一筆一畫的練習是需要的,但絕不是要等到把點畫練得足夠圓潤足夠凌厲才可能組合成偏旁,爾後再是單字。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就像是做雕塑,首先要打胚,胚子有了再對區域性精髓細刻,而不是把各個零部件做完之後再拼湊。對應在書法上,就是要把字先攤勻寫開,四梁八柱先撐起來,再去打磨細節。
很多臨帖非常慢的朋友,往往花很大的功夫在橫豎撇捺上,寫了很長時間,似乎練得效果不錯了,結果一拼接成字,就到處是不自然。因為你雖然在點畫上下足了功夫,但沒有與結構統一起來,所以單字就往往寫不協調,更遑論字勢了。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
11 # 翰墨書道
要。
先聯絡永字八法,是比較科學的,特別是小白。因為八個點畫包括非常深厚的內容。並不是八個點畫形態的問題,用筆的技法,讀帖技法,結構的基本原則,都可以從中學到,簡單而不簡單,所以才有了永字八法的口訣。還有就是永字八法的點畫可以說是以米字線分部的,透過臨摹練習永字八法,可以鍛鍊七個方向的運腕技巧。,基本上涵蓋了書法的基本技法和點畫形態,點畫造型基本形式。
完成永字八法在去臨摹字帖的點畫和偏旁部首,獨體字,合體字等是一條由簡易到繁難的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子。就像等山,首先要學會走路,永字八法就可以起到學會走路的作用。然後我們就可以依次一步一個臺階的書法往山頂攀爬了,每一部都是前進的一個高度。
基礎不勞,地動山搖。基礎紮實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學習書法練,只是一個方面,關鍵在於讀帖,因為要想練好了,首先要心中有數,這個心中有數就是靠讀帖獲得。讀帖有所得,然後才能心揮手運,"翰不虛動"。臨摹練習書法,透過讀帖帖才能獲得書法的法,有了法的臨摹練習才是學習書法。學習書法,無法,練什麼呢?除了抄字就是抄字,這樣的練習,沒有書法的法也沒有藝術的文化,可以說純粹是在反覆重複自己過去的錯誤,就是能夠得一,也是得一漏萬,徒好時間和精力。
-
12 # 老院大門一號
個人觀點:
練字的時候,可以先練筆畫,就像跑步運動一樣,起跑前先做一下熱身運動,這樣,在跑的時候才不會很累或者不適應,練字同樣的道理。
我每次練字時,都會先練一下基本筆畫,比如橫、豎、長線條等,然後才去練習我所要臨摹的字帖。但是我幾乎不刻意去練習偏旁,同樣也像跑步一樣,我們所做的熱身運動是預熱一下肢體,而非在原地小跑吧。因為偏旁也是由基本筆畫構成的。
對偏旁部首、字型結構的掌握,是在練字的過程中瞭然於心的。當我們臨習一種字型的時候,首先對它要有基本的認識,比如顏體,要知道顏體的特徵即字型結構是怎樣的,顏體的偏旁部首是怎樣的,這樣練出來的字才會像顏體,而非讓別人看到後,不知道你臨習的字出自何家,這才是對偏旁部首,對結構掌握的最終目的,所以並非是在練字前要去刻意臨習的,而是要在臨字的過程中去思考和把握的。
練習書法,重於勤學苦練,要下功夫,不可取巧,因為你寫出來的字就可以代表自己所下的功夫。作為初學者,當然,我也是。雖然我的學齡比較長,但是我習字的過程並不是連續的,中途因為工作等原因會偶爾練,但對書法的關注一直都在。
書法同於任何藝術形式,就像唱歌、跳舞一般,是我們情感的表達與宣洩,當然,不同層次的人可能感悟不一樣,對情感的表達程度各有不同,但它也可作為一個很好的視窗,讓我們在焦灼、迷惘時,提筆、靜心,思考當下亦或思考未來。
練字的方法很多,找到合適的方是捷徑,但是若能取長補短或在他人習書過程中多一絲關注與借鑑,對自己的進步便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
13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練習字帖之前,先練筆法動作,而後練筆畫,再練結字法則……不然的話,直接開啟字帖照著寫,讀不懂方筆、圓筆怎麼產生的? 筆畫的起止處形狀都是用什麼筆法寫出來的?
所以,學習書法必須按正規系統的訓練套路一步一步的進行,單純照字帖練,一個字一個字的摳,看一眼寫一筆,像拼圖擺積木似的,那種作法是不專業的,也是不科學的。或者說是違反操作規程的。
初學者,請參考下列訓練模式,如圖:
-
14 # 壹庸方室
整個練字的過程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並不能單純的練習筆畫,字法,章法,所有的東西都要放在書法的大環境下去學習,同樣一個點畫,字的大小,欹側,縱橫等的不同都有所變化,所以單純的練習不是最好的辦法,都頭來還得學習組合的技巧。
但是,每個時期的側重點是不同的,老師輔導也是根據一定的先後順序進行的,可以單獨的講,但是學的過程是有層次的,但是是整體的。只為了學習筆畫而直接疏忽了結字,或者說只為學習結字而疏忽筆畫都是不科學的。
並且,每個階段練習的重點不同,你的選貼等學習目標等都會發生變化,並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也沒有指定的規範,需要結合自身情況具體分析和選擇。
-
15 # 顥天
有字貼的話先跟上字貼走一遍,走完以後可以實踐一下,比如抄個古詩或者是歌詞,目的是檢驗你這段時間的練字效果。重點來了,寫完以後認為你寫的好的字或偏旁部首在以後可以少練,重點是加強寫得不好的字或偏旁部首,逐個突破。問題來了,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這就靠個人的審美了,所以說,想要練一手好字,我概括了6個字:多看,多想,多練。
-
16 # 楚都墨客
練字帖應先練筆畫,再偏旁,後結構這個順序循序漸進,例如小孩都應先學會站立,後學會走,最後才會跑。
漢字全部是由各種筆畫組成的,筆畫是寫好字的基礎,筆畫在毛筆字中至關重要。而練硬筆與毛筆是有分別的,毛筆字重點在於筆畫的運筆變化,講究很多筆法的技巧與運用。而硬筆字不同於毛筆字,硬筆由於筆所限,表現不出各種筆法變化。不用刻意去表現毛筆字筆法。因此,決定了硬筆字與毛筆字練習的側重點不同,硬筆更側重於結構方面的練習研究。對於一個字而言,只要結構合理,搭配得當,即使筆畫的起,行,收變化差些,整個字也會工整平穩,看起來也不會太差。
但硬筆字筆畫也應瞭解掌握,筆劃與結構相鋪而成,筆畫可以起到修飾,豐富硬筆字的藝術性與觀賞性。筆畫練習不可就筆畫練筆畫,應把筆畫與單字結合起來練習。因為筆畫的目地是應用,一個筆畫在不同的字有不同的姿態與效果。
-
17 # 雨夜構想
練習寫字重要的是找到好的方法,在不斷的練習中探索尋找總結。這些都是以練好書法為目的。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本人特意去看了別人的回答,我比較同意抱庸老師的觀點。開始練字貼時要是按部就班的練習確實是比較好的方法,可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對於沒有書法基礎的人來說可以這樣練習,把筆畫練好,再逐一練習單字,這樣對初學者好處很多。可是對於有了一些書法基礎的人來講,就有一些過於煩瑣和多此一舉了。書法基礎好的人,已經過了單字練習的階段,需要佈局全篇。即使有一些筆畫和結構不甚熟練,也會在通篇練習的時候找到自己的缺點加以改正。所以就沒有必要再去單畫單字的練習了。
練習寫字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自然發展到書法的境界,不一定練習書法就可以成為書法家,可是練習者都會有一個目標。或是以哪一位書法家為榜樣,窮盡畢生精力學習,可是也只是一直在學習的路上,我們這些初學者又何嘗不是呢?在拿起筆來寫字之前,我們都在考慮要從那一步開始才好呢!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很迷茫的,不知從何開始,又懷著一顆熱愛之心。真的很糾結,幸好現在網上練習寫字的字帖和教程非常多,也很好找到。我們終於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可以開始練習寫字了,感謝現在網路的發達還有各位老師的分享。
總之,練習寫字是書法愛好者畢生愛好,能夠找到好的方法固然重要,找不到好的方法我們也會在不斷的練習中摸索尋找到那些有利於練習寫字的好方法。一切都是以練好字為目的。
-
18 # 祺藝學書
我認為這個因人而異。對於一點寫字基礎也沒有的應該先從筆畫練起,再練偏旁,然後再練結體。有一定寫字基礎的可以直接練結體,先從獨體字開始練,在練的過程中再糾正自己筆畫上的不足。從簡單的獨體字開始練,再練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包圍結構等。從簡單到複雜。寫字的過程中,要多觀察字的形體,筆畫的穿插,加深對各種字形結構的理解。總之要本著先易後難、由簡入繁的認知規律,一步一步的練習。
-
19 # 翰墨今香
練書法臨帖的時候,最好是一開始先練練基本筆畫,然後再開始臨帖。偏旁、結構是放在臨帖當中完成的,而不是單一把它們拆開來練。
一開始為何要練練基本筆畫呢?是為了練習最基本的控筆。很多初學書法的朋友,拿起毛筆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入筆,這個時候從最基本的筆畫入手,熟悉一下每個筆畫的入筆、行筆、收筆的動作。熟悉了之後,就可以轉入到實際的臨帖當中深入學習。
畢竟在很多經典法帖中,這些名家的用筆是非常豐富的,即使是同一筆畫,在不同字當中,形態也不盡相同。因此,長期只是練基本筆畫意義不大。
而偏旁部首的學習也是很有必要的,透過練習偏旁部首,可以總結出很多的用筆和結字的規律。例如我最近在創作《啟功體硬筆行書技法》的時候,在總結歸納偏旁部首的時候就發現,同一個偏旁,不同的字中,寫法也不盡相同,結字、開合、向背都不盡相同,可謂變化萬千。
從這個角度來說,單獨、孤立的練習偏旁部首是沒有意義的,必須結合臨帖練習。
學習偏旁部首是對字帖進行總結歸納的好方法一本字帖很多字,臨帖的時候往往是臨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那麼在臨帖的同時,不妨結合偏旁部首來進行總結歸納式的練習,練習行書的時候更是如此。
例如在創作《啟功體硬筆行書技法》的時候,對啟功書法豎心旁進行的總結,就有三種不同的寫法,有的時候寫法不同,用筆也會不同。
筆畫、偏旁、結字都是書法的元素,不可拆分來學,一定要結合臨習整字去學習。學習的時候要善於總結歸納,這樣有一天離開字帖也能寫。
-
20 # 老陳聊書法
當然可以,先筆畫再偏旁再結構,這樣的練字順序是比較適合楷書的學習。
事實上,田楷的學習應該就是這麼個模式,印刷體、美術字也都是這個套路。楷書作為一種樣板式的文字書寫模式,必然需要一套固定的規範規則從而把這個模式固定下來,榜樣嘛,當然不能朝三暮四的,是不是?!
楷書學習的基本要求就是要達到規定性。很多學習顏體、歐體的人看不上學習田楷的,實際上大可不必。唐楷的尚法精神不就是追求顏體、歐體的這麼一個規定性嘛?今天的田楷能夠被很多書法愛好者接受,關鍵在於田楷把筆畫、偏旁和結構的規定性更加標準化統一化,把楷書的學習推向技術化、技能化了,便於上手。當然,弊端在於田楷更多地喪失了書法追求個性的宗旨,成為印刷體、機器字。
楷書之外,行書和草書的學習來說,這樣的拆分式學習方法就不太管用了。因為行草書的筆畫、偏旁更加體現整體的關聯和連線,一體化模仿和體會才能更好把握每個字的形神。
所以,練字帖的時候,尤其是楷書學習的時候,按照筆畫、偏旁、結構的順序練習是一種正確的方式。楷書就是我們用各種筆畫,依照漢字構成規定,在視覺審美的原則下組合、搭建的一種造型結構。至於行草書而言,則更強調整體化的造型把握。
回覆列表
書法學習是個系統完整的的過程,在學習書法的初期,字的間架結構(也就是字法)和筆法應該是同步練習,同步提高,這樣有利於初學者對書法有一個總體認識。
隨著書法水平的不斷深入,書法學習進入中高階階段,在筆畫和結構基本掌握的情況下,需要進行精細化的訓練,這個時候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開展一些專門訓練,以行書來說,如果學米芾,就要抓住米芾的結字特徵,可以採取先摹後臨的方法,先保證結構的準確,在進一步練習用筆。總體來說,書法的核心是用筆,趙孟頫說:結字因時相傳而用筆千古不易。但是一幅書法作品首先看到的是字的外形結構,風格特點上來說,字形的變化出新要比筆法的出新要容易一點。書法學習過程中字法、筆法相輔相成,應該是同步提高,但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階段進行針對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