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21 # 老郭話情感

    為什麼有些女人始終得不到婚姻?

    現在的女性經濟獨立,不再是男人的附屬,這是社會的進步,也是新時代女性的標誌,老郭分析了一下,有幾種原因導致女性沒能走入婚姻。

    一,忙於工作,忙於事業,無暇顧及個人的感情生活。

    案例一,小郭35歲,是某名牌大學畢業生,現在在一個二線城市的醫院工作,主治醫師,業務副院長。

    在她的日曆表上,從來就沒有星期天,除了工作,就是進修,要不就是各種學習,就象上了發條的鐘擺,一刻也不停歇。

    工作是做不完的,放下工作,談一回戀愛。

    二,感情受過創傷,可能是男人也可能是家人。

    案例二,小孫32歲,大學畢業之後,在一家企業擔任文案策劃,工作相當出色。

    小孫參加工作以後,處了一個物件,兩個人情投意合,很快就進入了談婚論嫁的階段。

    小孫父母不知什麼原因,就是不同意。結果棒打鴛鴦,生生拆散了一對情侶。

    從那以後,小孫在沒處過物件。並且說:以後再也不處物件了,不結婚了。但願這是一時的氣話吧。

    不要干涉兒女的感情生活。

    第三,結婚恐懼症。

    案例三,朋友的兒子要結婚了,就在結婚頭兩天,突然宣佈不解啦!他也是很懊惱,已經訂好飯店,親戚朋友也都通知到了,道遠的已經在趕來在路上了。

    問其原因,他也是莫名其妙,只是說兒子的女友得了“結婚恐懼症”。

    這是心理疾病,得去找心理醫生。

    放下工作,放下怨恨,去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吧,生活是美好的,願有情人終成眷屬。

  • 22 # CaseyGrey

    有很多女生開口就問“為什麼我總是遇不到那個對的人?”“為什麼我始終得不到婚姻?”“為什麼我就是沒辦法好好跟他相處?”

    這些問題恰恰反映了提問者的心理,到底是得不到還是不想得到,目的是想得到還是為了得不到而找藉口,為什麼總是問“為什麼”而不是“怎麼辦”

    看似複雜的問題,可以拆解開一一來看,問題就會得到改善。

    問題一:到底是得不到?還是不想得到?

    有一種“目的論”心理學,很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就是有些人表現出的不合理行為,實際上反映出了此人內心想得到的目的。同理,提問者的問題,其實也暴露了內在真實的目的,或者說訴求。

    舉個例子,一位原本成績很好的女生,突然變得不敢與任何人交流,只敢抱著一隻兔子關在房內。她的母親嘗試了所有辦法,女生還是沒法開口說話,女生自己也很痛苦,一旦需要交流時就會變得暴躁不安。

    旁人問為什麼她不敢開口交流了?母親說,可能因為高考失利了,原本成績很好的女兒一下受了打擊,所以變的不敢與人交流。

    這是一個很合理的解釋,旁人都替女生感到惋惜,心理學家卻說“不,她不交流不是因為高考失敗了,而是因為她不想開口交流。”

    這個女生不想開口交流的反常行為,反映了女生內心的目的,就是不交流,而不是因為高考這件事。行為是目的導致的,而不是原因導致的。

    再回歸到初始問題,有些女人覺得始終得不到婚姻,答案就是她們不想得到婚姻。

    有人會覺得很荒謬,反駁道“怎麼會有人不想得到婚姻。”接下來,就是第二個問題。

    問題二:目的是想得到?還是為了得不到而找的藉口?

    還是先繼續上一個例子來進一步說明,旁人問那個女生難道不是因為高考失利才不敢交流的嗎?不,不對。是根本上女生不想交流才找到高考失利這個原因,也就是把高考失敗了當作她不交流的一個藉口。

    “目的論”心理學之所以把行為歸位目的性,就是不想把原因定為一種宿命論。就像是一個罪犯找到他童年曾經收到很大的心理創傷,因為他有著童年陰影,所以導致了他後來的種種犯罪行為。看似很合理,但是難道有心理創傷就一定要犯罪嗎?

    因此,目的論是要找到行為的目的,只有追溯行為者的目的才能真正理解行為者本身的行為。

    所以,女生不想交流是她的目的,也是她的行為。她把高考失利當作她可以不去交流的一個藉口,讓所有人都覺得這是合理的。

    一個女人始終得不到婚姻,有人會說可能是因為她長的醜,可能是因為她不善交際,也可能是因為她原生家庭問題等等,但這些都是原因。女人得不到婚姻就反映出她不想得到婚姻的心理,她會把因為自己長的醜,不善交際,原生家庭問題等都拿出來當藉口。

    有了這樣,那樣的藉口,所以她可以說“因為這個,那個,所以我得不到婚姻,如果我有了這個,那個,我就得到婚姻了。“

    找到種種藉口,她就可以躺在原因上而達到她不想得到婚姻這個目的。

    有人會繼續追問,為什麼她不想得到婚姻?難道真的有人會不想得到婚姻?這就引出了第三個問題。

    問題三:是為什麼?還是怎麼辦?

    當我們把焦點聚集在原因上,就會把行為引向過去,而不會關注未來。過去是無法改變的,我們只會覺得痛苦然後失去動力。而關注問題的目的,才能真正把問題拉到行動力上,也就是怎麼辦?

    所以問題的導向就會變成“有些女人始終不想得到婚姻,怎麼辦?”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摒棄問題的原因,而直接開展行動了。

    當有人再說“因為我長的醜,所以始終得不到婚姻”就告訴她“你不醜,醜也可以變得不醜,你會得到婚姻的。”“為什麼我總是不能和他好好相處?”“你不是不能,是不想,所以你眼裡總為這個目的找著各種理由。”

    發現了嗎?我們的認知已經發生了改變,看待問題變得比以前透徹,我們知道有些人在找著不同的藉口,達到她們心裡的目的。

    那麼同樣的,解決不想得到婚姻的人,辦法只有改變。就如同改變我們看待問題的方式一樣,改變那些人的認知,她們才會停止找理由,而專注於行動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什麼讓真誠開朗的你,變的再也不想取悅別人不願多說話了?有何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