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晴天299
-
2 # 谷中之百合
有的,這裡存在很多問題,父母的關愛都是在物質基礎上,覺得養大你就可以了,沒有太注意孩子的精神層次需要,沒有在意孩子在某階段她心裡的想法,還有就是文化層次不一樣,交流不是很通暢,重要問題是缺乏溝通
-
3 # 如瀑喧囂
說說我的體會吧,現在很多人都是獨生子,小的時候估計也沒少父母不在家,忙工作的情況。大家一個人的時間長了,總是喜歡獨處,也不是孤僻,就是更喜歡一個人,不會覺得孤單也不會寂寞。
但是隨著父母年紀大了,迴歸家庭,如果之前在人生觀等方面交流較少,那就很容易讓他們產生掌控欲。覺得他們說的對,按道理來說,經驗豐富的人的話應該聽。但是對於現在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的狀態來說,其實很多時候大家都是碰運氣。
聽話也好,不聽話也好,未必誰是對誰是錯。
但是,父母如果願意管你,你應該珍惜世界上還有最愛自己的人。父母有多重要,只有將來你才能明白。
我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年輕時也有很多瑣碎的事情互相不習慣,可是年紀大了,就發現,所謂孝順,一定要順,一個人到三十歲就不太能被改變,何況父母,不要試圖說服父母,即便你不認同,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嘴上說他們說的對就是了。
不要那麼在乎自己的感受,自己真的沒什麼大不了的,所以也不用覺得壓抑。古人說綵衣娛親,真的很對,我現在就經常插科打諢的逗他們,轉移話題,轉移關注點。每天儲備幾個笑話,逗得大家笑哈哈。然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就可以了。人生太短,讓大家都快樂一點吧。
-
4 # 阿凱的時光98155
跟父母在一起由於年齡段的不同,父母考慮的會比較多,想的也多,有的時候講的也多,作為我們年輕人肯定會覺得不耐煩,壓抑,
-
5 # 材料人不聊材料
壓抑的原因有多種多樣:
1.自身性格原因。例如喜歡獨處,與父母在一起住,不免感到壓抑;
2.與父母的性格及生活方式差異較大。例如,年輕人較多的睡覺較晚,起床較遲,而父輩多是早睡早起,共同生活時,會出現較難調和的問題;
3.消費觀念不同。例如買菜、做飯及對剩菜剩飯的處理方式上,年輕人主張健康飲食,而父輩可能帶上節約的觀念,面對這些問題時,很容易引起一些爭論,;
4.自身經歷。假如童年期間長時間與父母分隔兩地,而後住在一起,很難相互適應。
當然,還有其他諸多影響因素!如若居住一起,避免矛盾的方法還是相互體諒為主。如若由於性格、生活觀念差距較大,最好分開居住為佳!
-
6 # 樰碧
我來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吧。
我跟我媽在一起吧沒什麼話說,不過我媽會跟我說她的一些事,我也會聽著。換作是以前的我,我會因為我媽的觀念不同而發生爭執,在她面前玩手機,不按時吃飯,熬夜吧,讓她看到了就覺得你在外面不會照顧自己,在她心裡就還只是個孩子,但是我一個人的時候我就很會照顧自己啊,我會自己做飯,玩玩手機,看看書,寫寫東西,就是回家了之後吧什麼都不想幹了,然後給他們看到了就覺得你一身毛病,就愛操心。吃飯催,洗澡也催,起床也催,他們已經習慣早早就起來做飯,洗衣服幹家務,早飯什麼時候做好你就得什麼時候起床,“還不起床吃飯啊,都幾點了,都睡到下午了,飯都要涼啦”這句話會一直間接5分鐘重複直到你起床為止,起來之後還得一頓說教……洗澡,她會幫你熱好水,水好了之後呢,又得催你去洗澡,“趕緊去洗澡啦,水都涼啦,洗完再玩啦,手機有什麼玩得完的?”同上。吃飯吧“吃飯啦,飯做好了等下就涼啦”五分鐘之後還不去吃“做好飯叫你們吃都不吃,還得去請你吃是吧”以上回家跟父母一起住生活方式不一樣,但是他們就愛操心,什麼事都給你安排好,不管你要不要。還喜歡給你做一些補的東西吃,但是你又不喜歡吃硬是逼著吃完,他們喜歡吃些清淡的營養的東西,所以每次回家我都沒什麼食慾。但是慢慢經歷了些東西之後,內心強大了吧,能包容體諒別人了,可能你給予我的不是我所想要的,可能會有人說你太自私沒有考慮別人感受,但我明白你們無法去考慮太多的東西,你們只知道這樣是不對的,希望我能變成你認為的好才能說服你內心的不安。我願意用這些去換你的安心,因為我也是個有接受過知識灌輸的成年人了,我有能力去分辨是非,又何必與你去爭辯?只要心裡明白就好!也不要試圖強逼別人去接受她接受不了或她不認同的東西,這樣你又何嘗不是在重蹈覆轍呢,你不是也不喜歡別人這樣對你嗎,你不是也不舒服嗎?那她又何嘗不是呢?她覺得怎樣舒服就怎麼過吧,吃一塹長一智。你跟她說再多的東西她未必都能懂,反而容易傷了和氣。誰不喜歡跟聊的來的人聊天呢,因為這樣舒服啊。把這種舒服留點給你父母不也挺好嘛。放低姿態去好好跟父母相處也是一種能力,不要覺得他們思想落後跟他們出門丟人,其實跟他們一個年紀的人很多都是這樣過來的,這沒什麼丟人的,你沒看到的不一定別人就不是這樣,只是被別人塑造著和束縛著罷了,他們應該會很羨慕那些可以很low但又很舒服的生活方式的人吧!
能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依然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一件很難得又很稀缺的能力!
跟我媽去買菜就跟我說過“別人嫌棄只是一瞬間的事,我可是挑了好東西”也是,如果你害怕別人嫌棄,那你只能買到不好的東西了。
-
7 # 自由行走的灰
我是90後,我不知道題主與父母是怎樣相處的,但有一點我敢說,父母的愛是全宇宙最無私的愛,沒有之一,他們會為了子女付出一切,包括生命!父母的身邊才是世界上最溫暖的港灣!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天下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富有富的孝法,窮有窮的孝心,父母最需要的不一定是物質!
最後,祝天下所有的父母幸福安康!!
-
8 # 尋找樂呵
想必和父母在一起的都很難長大……再有結婚後也會很多不方便得地方,都屬於正常,看你怎麼調節之間關係了,只要努力總有好結果。
-
9 # 紅巖楓葉
父母對於子女的愛,是真誠的、無私的,無論作什麼,說什麼,都是為了兒女們的好,只是上了年紀的人有些嘮叨,但是作為小軰來說,應該理解、體諒一點。
-
10 # 月歸西山
回家真好。
老爹喜歡喝點小酒,我炒上幾個菜,陪他喝兩盅。老媽閒不住,手頭老有一些小活兒,拿個馬紮坐在她對面,邊幹手頭活,邊聽她講些家長裡短的。
到了晚上,她倆都愛聽戲,電視調到11頻道,看的津津有味的。
-
11 # FarmBoxer農拳
與父母在一起感到壓力,這個是自己的沒有把自己的事業與家庭關係理清楚的一種自卑的表現。
家是父母的給我們的一個最後歸宿,那是淨土,那是港灣,那是我們避難處。自己的事業沒有做好,我們可以完全把他當成兩回事,自己的事業沒有做好,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存在著某些方面的不足,還存在差距,把他找出來,努力就可以了。
如果自己的不成功,不滿意的情緒帶到家裡,不但對自己事業沒有好處,還給父母,家庭帶來壓抑的氣氛。
-
12 # 2020繼續努力加油吧
因為疫情一家三代同住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中,這其中的酸爽大概只有經歷過才能體會吧。每天作息習慣不同起床時間不一致,吃飯時間不一致,導致一天到晚聽的最多就是吃吃吃吃吃吃..........
-
13 # 簡學話題
與父母在一起可能會有一些行為方面的約束,雖然自己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和接受其約束或要求,但來自父母的約束一般不會是無理的,自然也就形不成壓抑。通常情況下,壓抑是受到外部環境過多的不理解、否定、甚至是遏制下產生的。而這種情況的發生,又通常與個體對事物的負面認知和情緒太多所致。如果我們對事物能夠做到正向理解和行為,就不會出現壓抑現象,無論與什麼人在一起。
-
14 # 智聖無名
你好,理解你的壓抑,你媽媽的絮叨其實是在表達她內心的焦慮,她又把這種焦慮傳遞給了你,不知道你多大年紀?其實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是該分離的時候分離,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考慮適當的分離。
-
15 # 這亼冇罪
如果你已結婚那就趕緊和父母分開吧,父母照顧子女到成人在結婚那是相當的不辭幸苦,到了晚年就讓他們少點鬧心多點舒心安享晚年吧。
-
16 # 玫瑰270412366
彼此都很壓抑,因為是兩代人觀念不同,生活方式和理念有很大的差別。最好是各自過各自的日子,偶爾在一起比較好。
-
17 # 吾咖Sir
壓抑?
壓抑,
是正常的情緒,
如果和父母在一起壓抑,
你可以搬出來。
不要想改變別人,
努力改變自己,
時常壓抑就變換環境,
因為你壓抑,
你父母也會感覺壓抑。
如果還壓抑,
你可要去看看心理視窗。
-
18 # 藍藍的天快樂一生
有,我就是。離父母遠一些吧,因為他們可能在消耗你的能景。我父母整天吸,甩臉子。只有兩種表情,哎聲嘆氣和咬牙切齒。目的是控制兒女。離開了才知道自己為什麼那麼痛苦!當然,有幸攤個好父母的,就去享受生活吧!
-
19 # 寧寧205996271
我現在是一名媽媽,我也是我媽的女兒,這個問題應該分年齡段吧。小時候在父母跟前是撒嬌的時候,非常快活,等到了叛逆期,就感覺有壓抑感了,處處與父母作對,有心事也不跟父母溝通,父母的說的話就是嘮叨,看父母橫豎不順眼,這個時候就不愛回家,感覺壓抑,等結婚以後有了自己的寶寶,就體會到做父母的不易,整天牽掛著自己的父母,一天不打電話就感覺心裡空落落的,回到家跟父母有說不完的心裡話,哪裡有什麼所謂的壓抑,等到了中年以後,感覺有父母健在是最幸福的事了,能常回家陪陪父母感覺太幸福了,聽聽父母的嘮叨心裡暖暖的。。。壓抑從何談起。。。所以趁我們父母健在,多陪陪父母,多聽聽父母的嘮叨,別給自己留遺憾,祝願全天下父母健康幸福!希望我們做兒女的多陪陪父母,壓抑感是來自於父母的愛!珍惜吧!!!
-
20 # 原上草131818803
年紀大的人愛絮叨,話說三遍招人討厭,他自己確不知道。假如是一個惜字如金的人,你看看有人討厭你嗎。我孩子對他自己的孩子叨叨,他孩子就說你煩不煩呀。記住,沉默是金,一天嘮嘮叨叨的人,誰願意和你在一起。
回覆列表
畢業一年多了,找工作的時候就一直盡力找外地的,為的就是想一個人出去闖闖,後來沒能如願,就在家裡的城市工作了。爸媽經常吵架,爸爸性格比較直,說話都要用吼的,媽媽控制慾很強,什麼事情不告訴她就認為我們看不起她了,覺得她老了。我的童年就是在他們的吵架中度過的。爸爸主外,基本不參與孩子的管教,媽媽從來不會鼓勵我們,比如說,小時候考了99分,她也不會誇獎,只會說,你離滿分還差一分,跟他商量一個事情,他首先害怕,然後還要把這種不安散播給全家人,姐姐畢業找工作的時候跟媽媽商量想考教師證,以後能當老師,當時教師還沒像現在這麼搶手,媽媽的第一句回話是,你覺得你身高夠嗎?後來姐姐去了外國讀書,畢業的時候想在那邊工作,媽媽的回話是,做這個工作你甘心嗎?然後一直說姐姐年紀大了,要回來找物件,說的好像回來就一定會很好一樣,結果姐姐回來之後更糟糕,我們這種小地方,本來機會就很少,稍微一兩個好工作全部都被關係戶搶走了。然後媽媽又讓我們去考公務員 沒考上就說 你看誰誰誰 一考就考上去了 。以前姐姐在大學的時候想找男友,爸爸說,絕對不行,真是要被氣死,姐姐屬於那種爸媽沒全部同意就不會去做的乖乖女,結果現在被搞得工作不好,還成了大齡剩女,這時候爸媽又不承認之前的種種了,說姐姐現在這樣都是因為她不聽爸媽的話。我現在也畢業了,住在家裡,跟父母相處很壓抑,他們從來不和我們談心,每次我們主動和他們談心,他們就閃爍其辭,顧左右而言他,談到最後我們都氣死了。每次一和他們商量什麼事,媽媽就開始露出害怕的表情,說了一大堆嚇唬我們的話,到最後事情的中心就變成了她的情緒最大,本來要解決的事情不重要了,得先安撫她,我覺得這樣很累,本來生活就不易了,每次跟他說就是多製造一個麻煩,所以就不想和他說了,但是不跟他就說他就不開心,說她還沒有老,還不傻 叫我們不要把她當白痴。我很想去外地工作,這樣就可以不用住家裡了,另一個原因是想出去磨練一下自己。在家裡住,我覺得很壓抑,有一種等死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