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殘疾人,有的是長相,有的是肢體,有的是精神,你會有偏見嗎?
12
回覆列表
  • 1 # 修行就是一場

      自1985年濱州醫學院創辦殘疾人臨床醫學系並招收第一批殘疾大學生以來,中國殘疾人高等教育已經歷了23年的發展歷史。根據辦學導向的轉移,這一歷程可歸納為兩種辦學模式:一是以突破醫學、教育及制度禁區為目標的“學術導向”型辦學模式;二是以提高社會地位、融入主流社會為目標的“迴歸導向”型辦學模式。這兩種模式前後相繼,目前正在向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轉型。把握歷史機遇,積極促進殘疾人高等教育的職業化轉型,是每一個殘疾人高等教育工作者面臨的緊迫任務。  一、傳統殘疾人高等教育的價值取向及面臨的困境  (一)學術導向型殘疾人高等教育  一般認為,學習是一種心智活動。殘疾人在生理、心理上存在某些缺陷,導致其身體的一些組織喪失了功能,以至於不能以正常的方式從事工作、生活和學習。因此,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高校都被視為殘疾人的禁區而無人獵足。這一禁區的突破首先源於教育制度的創新。1985年2月,針對當時部分肢體殘疾考生報考大學而被拒收的問題,原國家教委等部門聯合釋出了《關於做好高等學校招收殘疾青年和畢業分配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教委、高招辦在招生工作中對生活能夠自理、不影響所報專業的學習及畢業後所從事的工作的肢體殘疾(不繼續惡化)考生,在德、智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不應僅因殘疾而不予錄取。這一政策的出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此開啟了殘疾人高等教育的先河。當年,濱州醫學院率先正式設立殘疾人臨床醫學系;隨後,天津理工學院、南京盲人聯合大學和北京聯合大學也相繼招收殘疾青年入學。1987年9月,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成立,成為中國第一所集盲、聾啞、肢殘人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特教學院。高等教育禁區的第二個突破口發端於康復醫學領域。20世紀80年代,殘疾人康復醫學得到發展,國家組織實施了以小兒麻痺後遺症矯治、白內障復明術和聾兒聽力語言康復為主要內容的“三項康復”工程,大批殘疾人不同程度得到康復,其中不少人上了普通中小學,有些人還考上了大學,個別人還考上了研究生甚至留學國外,在當時被譽為康復醫學的奇蹟。但因為這樣的事例太少,因而其學術意義遠大於社會意義。  (二)迴歸導向型殘疾人高等教育  殘疾人教育權益的實現決定於社會文明水平的提高。傳統上,學校教育將殘疾人與普通人隔離開來,他們只能在專門開辦的各類特殊學校學習,與主流社會完全處於隔絕狀態,不利於他們的身心發展。為此,聯合國教科文等國際組織於1994年在西班牙召開“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會”,首次提出“全納教育”思想,要求各成員國將有各種特殊需求的學生納入到普通學校中來。在國際社會倡導下,中國首先在基礎教育中實施“隨班就讀”制度,將低視力、重聽、輕度智力障礙、肢體殘障、學習障礙、言語和語言障礙、情緒和行為障礙、病孩等能適應學習生活的兒童少年都納入普通教育範疇。在高等學校,殘疾學生只要符合體檢標準都可以報考,普通高校也會破格錄取優秀的殘疾學生。據統計,從2001年至2005年5年間,中國有1.8萬殘疾考生達到普通高等院校錄取分數線,其中被錄取1.6萬人,錄取率與健全考生大體相當。這一萬多名殘疾大學生儘管在學校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一些特殊照顧,但嚴格說他們所受的仍然是普通高等教育,因而這是一種以促進殘疾人迴歸主流為導向的高等教育模式。  (三)殘疾人高等教育面臨的就業困境  近幾年,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殘疾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日漸凸顯。據研究,殘疾大學生就業難是結構性的,而不是總量過剩造成的。不同專業的就業情況差距很大,其中盲人針灸推拿專業就業率最高,其收入高於當地平均工資;但盲人音樂、計算機等專業就業比較困難,不少專業的就業對口率很低。這是因為,一方面殘疾大學畢業生較少,他們的就業問題往往不能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另一方面,殘疾大學生與普通大學生相比並沒有專長優勢,在市場機制作用下反而將他們固有的弱勢更加突出地暴露出來,因而增加了他們就業的難度。就業渠道不暢,對任何高校來說都是致命的。必須增強危機意識,以就業為導向促進殘疾人高等教育的職業化轉型。  二、就業導向是殘疾人高校的現實選擇  (一)與殘疾人就業制度接軌  勞動是殘疾人的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他們與健全人一樣享有法律賦予的平等就業、取得報酬、獲得勞動安全保護、接受職業技能培訓、享受社會保險等權利。2007年“國際殘疾人日”確定的主題就是“為殘疾人提供體面的工作”。當前,中國仍有100多萬城鎮殘疾人未就業,每年還有大量新增殘疾人勞動力和下崗失業殘疾人,他們就業和再就業的形勢十分嚴峻。這裡除了一些特殊因素外,其主要癥結則在於殘疾人所受的教育程度太低,需要為他們提供各種層次的職業技能培訓以促進就業。促進殘疾人就業是中國一貫堅持的方針,《憲法》、《殘疾人保障法》、《勞動法》等都明確要求對殘疾人勞動就業要給予特別的扶持、優惠和保護。1999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勞動保障部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做好殘疾人勞動就業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1999〕84號 )明確指出:“大力開展職業培訓,提高殘疾人職業技能和生產技術,是殘疾人實現就業的重要條件。”這是促進殘疾人就業的根本舉措。但令人遺憾的是,這裡所指的“職業培訓”是由勞動部門及各級殘聯提供的,84號檔案甚至沒有把國家教育部作為檔案的聯署部門,2007年5月頒佈的《殘疾人就業條例》也沒有提及高等教育的責任與義務,這些都是令人深思的。但只要堅持殘疾人高等教育的職業化取向,其促進就業的基礎性作用必然會發揮出來,也會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二)與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接軌  在中國,高職院校在校生規模已佔據整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發展思路漸趨明晰,就是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相形之下,殘疾人高校基本上還停留在英才教育階段。從辦學層次上看,中國殘疾人高校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實施專科教育的6所學校,從體制上說它們已經具備了向職業技術教育轉軌的基本條件,應當不失時機地祭出高等職業教育的大旗;另一類是實施本科教育4所學校,包括山東濱州醫學院、長春大學特教學院、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和北京聯合大學特教學院。這4所高校目前的處境比較微妙,但向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也是它們的可選途徑之一。  (三)與中等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接軌  殘疾人高校處於是整個特教體系的頂層,應以各級各類殘疾人特殊教育為基礎,並對它們的發展給予強勁的拉力。但從目前情況看,這種溝通和拉動作用並不突出,其根本癥結在於它和中等職業教育相脫節。這從一些數字的簡單對比中就可以看得出來。據《2006年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除在普通高中、中職隨班就讀的以外,全國僅盲、聾兩類高中就有69所,在校生達4192人;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116個,在校生8723人;省、市、縣三級殘聯舉辦的殘疾人職業教育培訓機構4457個,另外還有2044個普通機構能夠為殘疾人提供職業培訓,在這兩類機構接受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殘疾人達幾十萬人。但同年考上大學的僅有5134名,這其中有4148名被普通高等院校錄取,超過總數的80%;而進入殘疾人高校就讀的只有986名,不足總數的20%。顯然,對於快速發展的殘疾人中等職業教育、職業技能培訓,殘疾人高校不論從觀念還是體制上都沒有做好應有的準備。一項調查表明,接受過中等職業教育的殘疾學生,93.7%的有繼續升學的願望,他們的老師也有97%希望所教學生繼續接受高等教育,83.1%的家長也期望他們的子女能夠繼續升學。殘疾人高校應當重視他們呼聲,把中等職業學校和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作為新的生源基地,積極疏通高等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之間的渠道,引領殘疾人職業教育快速發展。  三、以就業為導向推動殘疾人高校向職業化轉型  (一)深化殘疾人高校招生和資助制度改革  當前,針對殘疾人的招考制度有兩種:一種是在普通高校招生制度基礎上增加有利於殘疾考生的政策;另一種是單獨考試,也稱作單招、單考,目前僅長春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天津理工大學、重慶師範大學和中州大學有單獨考試招生資格。這兩種招考制度都是為高校制定的,前者在於消除歧視殘疾考生現象,後者在於擴大辦學自主權。儘管這些制度有利於殘疾人平等接受高等教育,但對於促進殘疾人高等教育的職業化轉型作用並不明顯。而要扭轉這些殘疾人高校的辦學方向,關鍵是深化招生制度改革,要點在於實行“免試”、“免費”入學制度,讓殘疾學生既上得了學、又上得起學。這一政策方案並非為殘疾人高校獨創,它在促進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上世紀末,中國中等職業教育出現招生連年下滑的局面。為此,2005年中央果斷擴大中職招生規模,實行初中畢業生分流、降低中等職業學校門檻、拓寬中等職業教育生源渠道等三項措施,一舉扭轉了中等職業教育持續滑坡的頹勢。2007年,國家擴大貧困生資助範圍,使中等職業學校受資助學生達到1600萬人,佔在校生總數的90%;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1500元,連續資助兩年,基本解決了學生在校期間的生活費用。比照中等職業教育,殘疾人高校應當逐年降低錄取分數線,直至實行高中(中職)畢業生免試入學的制度。同時大力資助殘疾學生報考殘疾人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對貧困殘疾大學生實行學費減免、勤工助學、獎助學金和特殊困難補助政策,同時爭取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和社會團體在殘疾人高校設立助學金、獎學金,爭取金融機構為接受殘疾人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提供助學貸款,形成一個以國家助學金為主、其他多種資助方式為輔,具有普惠性的殘疾大學生資助體系。這既是一項針對殘疾學生的善舉,也是拓寬殘疾人高校生源渠道的重要舉措。  (二)最佳化殘疾人高校專業結構和課程體系  促進殘疾人高校向職業化轉型,核心是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體系。當前,中國殘疾人高校的專業設定更多依據的是殘疾人的生理特點。從全國看,本科專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服裝設計及工藝、藝術設計、針灸推拿學、音樂學、繪畫學;專科專業有裝演廣告設計、辦公自動化、園林、中醫按摩、鋼琴調律、計算機應用與資訊、音樂表演等。其中針灸推拿、中醫按摩就業狀況最好,畢業生收入水平最高,而計算機、音樂表演等專業則就業困難,其關鍵在於專業的市場適應性。以聾人美術專業為例,只有繪畫創作、服裝設計、電腦美術和電腦軟體操作等方向,範圍過於較窄,口徑過於單一,而且與普通高校相比沒有任何特色。聾人雖然視覺、動手、模仿能力較強,但是他們的設計思維卻處於劣勢,並且不方便和使用者交流設計意圖,因此僅靠專業實力,就業難度非常大。因此,必須另闢蹊徑,在增加專業特色、發揮殘疾人優勢方面下功夫。為此,長春大學特教學院為聾人美術專業學生開設壁掛藝術課程,取得了良好成效。壁掛是一種有高度表現力和工藝材料美的獨特的實用藝術,常被用於裝飾賓館、飯店、家居等空間,能起到提高生活品位、舒緩心情、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手工壁掛作品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上萬元。其原料是市場上廉價的毛線、晴綸線、麻繩、鐵絲、銅絲以及機器廢舊零件等,製作成本很低,但製作出的效果非常好。聾人大學生透過藝術構思、材料購買、精心製作、修改成型、產品出售等環節,獲得了豐富的藝術體驗,也學到了生產與經營的初步技能。如果今後這些學生以此為業,或者開辦壁掛生產企業,必將是一條很好的就業之路。這表明,透過專業調整和課程改革,也能有效提高殘疾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  (三)開展殘疾大學生的就業及創業教育  殘疾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途徑一般有三條:機關及企事業單位;為殘疾人創辦的福利性企業;自主擇業。近年來,進機關越來越難,去福利性企業就業的也越來越少,而透過自己所掌握的專業技能自主創業者則越來越多。這得益於國家兩方面的政策支援:一是為支援大學生創業而出臺的優惠政策,包括融資、開業、稅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殘疾大學畢業生理所應當可以享受這些政策的優惠;二是專門為殘疾人創業出臺的特殊政策,殘疾大學畢業生可以充分用它們去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而對於殘疾人高校來說,也應順應這一趨勢,並在校內積極推行創業教育,為殘疾大學生開設創業技能類課程,舉辦各種活動為他們提供創業實踐,讓他們掌握一兩項足以立業的技能,增強他們的創業本領和信念。同時,還要結合殘疾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幫助他們做好職業規劃,組織他們學習與創業有關的法律法規、工商稅務、金融保險、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知識,培養他們的職業興趣和創業方向,為他們開創事業做好知識上、技能上、心理上的準備。(劉鵬宇)

  • 2 # cft混凝土瞬間移動師

    不會,2006年,第61屆聯大通過了《殘疾人權利公約》, 這是國際社會在21世紀透過的第一個人權公約, 此公約將指導各國立法,從建築、城市規劃、交通、教育、 就業和娛樂等所有方面,改變公眾對殘疾人的成見。 殘疾人作為公民享有與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 殘疾人與其他人具有同等的價值。中國作為公約倡導國, 應當使公約的理念在國內的殘疾人保障立法中得以確立, 把殘疾人作為與其他公民一樣具有平等權利的主體, 為他們發揮個人潛力、實現自我價值創造社會條件。對待殘疾人, 重要的是平等相待。

    我們應該做到從精神上給予同情,從狀態上給與幫助。做到換位思考他人的感受。人人都是平等的。

  • 3 # JueVency

    完全不會有偏見,也不會好奇偷看人家(就算心裡很想看也要忍住不要讓人家尷尬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駕照科目一考試時,有個斷了一條腿的年輕人也去考,大腿那裡就斷掉的那種。他沒有用柺杖之類的,全靠自己一條腿蹦噠,四樓上下也是自己蹦,進考場時要求安靜不出聲,只有他蹦的聲音咚咚咚響,他全程沒有表現出尷尬不好意思或者自卑的心理,都是面帶微笑~~從此以後我看見殘疾人都覺得他們很不容易,也很佩服他們內心很堅強,他們為了融入這個社會已經比我們正常人多付出了很多很多,所以我們更沒有理由歧視他們,相反地還要給他們更多的理解的幫助,如果換作是我殘疾了,怕根本沒有面對這個社會的勇氣

  • 4 # 大河線上

    沒有任何偏見,上帝給他關了一扇門,會給他開啟一扇窗。雖然身體有缺陷,但在某一方面,必定有過人之處。人與人,是平等的。

  • 5 # 菌同學

    為什麼要有偏見啊!大家都是人,沒啥區別,不能因為人家的長相、肢體和心理上的缺陷而瞧不起和鄙視人家。要以平常心對待,交往久了便會發現他們也有自身的優點,或許比我們還要好。

  • 6 # 源小米

    我對殘疾人沒有偏見,但我很反對殘疾人利用別人的同情心來乞討。每次上街,看到有殘疾人在地上寫粉筆字,唱歌什麼的,我都會給錢,但那種趴在地上不停磕頭的殘疾人,我基本是無視走過去。

    我認為身體可以殘疾,但心靈不能殘疾,我想有志氣的他們也不需要同情,他們更需要的是一種尊重。

  • 7 # 荷聲茹夢

    我可能更有發言權,因為我就是一個殘疾人!

    我當然沒有沒有資格對殘疾人有什麼偏見了,我有許多的話想和殘疾朋友說一下唄。

    曾經我在一家省會電臺做了一年的節目聽評員,為這家電臺的一檔殘疾人節目“同在藍天下”撰寫了許多的文學類作品,詩歌、散文。因此也就認識了許多殘疾朋友,那時候沒有現在的聯絡這麼方便,主要是彼此書信來往,偶然也有透過固話互相問候一下。在那一段時間裡我覺得非常幸福,後來節目停了,彼此之間的來往也就漸漸中斷了……

    殘疾人由於身體的原因,導致了心理的敏感要比一般人強烈許多!這一點兒我自己就深有體會,因此也就寫下了下面這一段話送給有緣的殘疾朋友。

    祝福

    是的,我們也許是命運的棄兒?你不幸無緣那矯健如飛的瀟灑翩躚,她無奈地陷入這無聲無息的圍困,他的世界沒有了日月星辰的華耀,只能用心領悟遠處的山近處的水,你徘徊在無助的憂慮之間一天天獨自嘆息……

    殘疾如果是此生註定,你我就不必讓淚水把那希望浸透!就讓天地作證,看這隻沒有了翅膀的鳥兒一次次衝向雲端,去追尋風雨後的那一片耀眼的彩虹!

    如果此生註定,就讓自己在艱難困苦中用自己腳下的血印綻放出絢麗的光芒!每一滴汗水都是生命旅途上的音符,——讓天地作證!

    生命的長度在雙柺支撐下延伸,奔騰的交響裡有我們從不屈服的昂揚!

  • 8 # 小鹿意趣

    對殘疾人為什麼要有偏見,好手好腳的人未必心理健全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相處,是否能夠在一個環境中能夠和睦生存,是心理上的互動,是語言上的溝通,如果因為身體上的殘障,而對別人另眼相看的人,那麼你也可以把這類人列為殘疾人,心理上的殘疾,因為他天生對待人的看法上有偏見,本來就是偏激的!

    身體上的殘障只是一種形態,是一種你獨特的生長模樣。

    而心理上的殘障,才是最致命的缺失!

  • 9 # 脊髓空洞症患者

    我是一個殘疾人,我的看法還是說說吧,我感覺我出門很多人都是帶著想幫助的意思,走路上臺階還是有很多人主動過來扶的,有個別人對我們殘疾人有偏見也不能說人家不好,殘疾人裡面也有不要臉的!

  • 10 # 不能染指的女子

    對殘疾人沒有偏見,如若這個殘疾人要娶你女兒或者嫁給你的兒子,大家還會說沒問題,只要孩子相愛嗎?

    殘疾人的內心是強大且堅強的,他們真的付出比正常人多幾倍的努力,遭受異樣的目光,工作遭受不平等待遇,他們總是會絕處逢生,努力生活的比正常人更有自尊!

    我們應當發自內心的和他們交流,同情有時候會讓人很不自在,如果我是的話!把他們當成和我們平等的人,因為她們只是身殘心不殘,和他們保持同進度的笑容和憂愁!給她們平等的尊重!

  • 11 # 攜手看明朝宏圖當自描

    我對殘疾人能有什麼偏見!我本人就是聽力殘疾人,如果有偏見的話,我豈不是連自已都瞧不起。在這社會上,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確實不被世俗偏見所接受,與其自卑還不如放手一博,成功了別人會對你敬仰,失敗了,也沒有虛度一生。

  • 12 # 石頭楊柳青青

    我是一名視力殘疾人,說真的,現在的社會世俗的眼光雖然不多,但也大有人在,他們總喜歡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身邊的弱勢群體,用他們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府視身邊的殘疾人,……當然,這當中有些殘疾人也真的是讓人瞧不起,總喜歡以自己的殘缺和弱勢,不方便為藉口,把自己妝扮成可憐兮兮的樣子,以博起他人的同情,利用他人的善良為自己騙取一些物質,如丟掉了一個人應有的自尊,不應提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希望殘疾人朋友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在親人和朋友的幫助下,透過自己的努力,活出自己的風彩,天行健,君子當以自強不息,多給自己一份信心,多給自己一點勇氣,我們殘疾人也一定能夠活出我們的精神,自強不息的精神……!

  • 13 # 山外連著山外山

    如題,

    殘疾人分為很多種。

    肢體殘疾的人,除了大面積的毀容的之外(說實在的,我會恐懼,然後不敢太接近。)其他的肢體殘疾,我覺得他們跟正常人是一樣的~甚至因為肢體的缺陷,他們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更優秀於正常人。我見過很多缺胳膊少腿的老闆,或者說企業家,他們的成功只會讓人覺得更加勵志。

    腦殘算精神殘疾嗎?

    碰上腦殘的,我會歧視,鄙視,甚至會惡語相向。

    腦殘不算精神殘疾的話,其他的在精神方面有殘疾的人,我會敬而遠之,說句實在話,我怕。

  • 14 # 彩鈴兒丁丁當原創歌詞

    為什麼要對殘疾人有偏見?憑什麼對殘疾人有偏見?人家是吃你穿你用你啦還是防礙到你的人生自由啦?殘疾人是弱勢群體,殘疾並非他們所願,這就好比你窮你醜你就能接受有錢人對你有偏見嗎?誰不希望人生幸運,可各式各樣不幸彷彿註定總是讓人難以倖免,那麼你在慨嘆自已所遭遇的不幸時是不是也希望得到社會對你公平對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說對殘疾人有偏見,凡是偏見都是思想弊病。雖然不能道德綁架要求人人奉獻大愛,但最起碼的尊重一定是道德的底線。實在要綁架一下我還真想呼籲一下,關愛弱勢群體,拿出一點愛心讓世界多一點溫暖,這份溫暖肯定有回饋,起碼你能得到安心舒坦然後伴隨相等的時來運轉。

  • 15 # 雅奕

    肯定不會有偏見呀,因為先天或者後天的意外情況導致身體上的缺陷,本身是很痛苦的,如果外人還給予異樣的目光,內心也會有創傷,旁人應該鼓舞殘疾人勇敢面對生活,很多殘疾人創業過得很好

  • 16 # 繁華落幕都是假象

    人與人,生而絕對平等,殘疾人與正常人,完全平等。雖然殘疾人在某方面有缺陷,但不代表他比任何人弱,人殘志不殘,這是最珍貴的力量,這種力量爆發起來,可能是驚人的。所以,社會上的人,千萬別小看殘疾人。殘疾人一旦掌握心的力量,未必比任何人弱。現在社會對殘疾人的刻板效應嚴重,所以應該改善一下這一塊。

  • 17 # 雲南陸良沈

    只要是老弱殘我都沒資格偏見,因為我就是肢殘二級,為了生存,含淚拼搏,要偏也是偏一些怨天怨地的人。佩服一些殘疾人有勇氣上街用唱或寫各種技藝求生,我見到都會給點,儘管少,但我心裡總是有種說不出的資味

  • 18 # 醜莫年華

    我是個肢體殘疾人,三歲小兒麻痺而殘廢。說起來殘疾人的人生的確是很艱辛,不但被別人歧視和重多的偏見,還有家人的偏見…我是甘肅人,有許多痛苦的經歷。找工作難上加難,這一生最多的錢是我幫人家織毛衣所拿到第一桶金一百元。

  • 19 # 鵝鵝鵝169798229

    殘疾人是一個弱勢群體,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是非常曲析的,命運對他們折魔了很深,他們內心是非常痛苦!我們作為正常人,應理智去面對每一個殘疾人!同情,可憐,幫助他們才體現,社會大家庭溫暖!怎麼會對殘疾人有另種看法。

  • 20 # 歲月靜好247419887

    會對不受人尊重的殘疾人產生偏見哦!

    我認為評價一個人時並不是看身體的殘缺,而是這個人是否值得你尊重。

    值得尊重的殘疾人身殘志堅,有強大的意志、平和的心態勇於正視自己的缺憾,內心強大,克服難關,他們甚至比正常人還要優秀的多得多,贏得了無數人的讚歎、鮮花和掌聲……請問這樣的殘疾人誰會對她們有偏見呢?

    例如:幾乎家喻戶曉的勵志女性

    最堅強女性代表 張海迪

    這樣的例子其實數不勝數,還有霍金、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海倫凱勒………

    那麼我們對哪種殘疾人會產生偏見呢?同樣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一些殘疾人利用自己身體上的殘缺坑蒙拐騙,引起人們的同情,來搜刮錢財,之後喝酒、抽菸等,有些人會覺得有些殘疾人甚至比我們都富裕呢!

    有些人甚至利用我們對殘疾人的同情,偽裝殘疾人,騙取錢財,實在可恨,如果是這樣的人,我們對這樣的所謂的“殘疾人”產生偏見,恐怕也無可厚非了吧。

    對於殘疾人,我們是否會產生偏見,是決定他本身來說的,是關於是否他值得我們去尊重來說的,會對那些拿自己的殘疾博取同情獲取錢財的人有偏見是很正常的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臺式主機,裝機械硬碟需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