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朱棣直呼朱元璋為爹,朱高熾也直呼朱棣為爹,按禮制不是應該稱父皇才對嗎?而朱瞻基也是直呼朱棣為爺爺好像也不對,是不是應該稱皇爺爺或皇祖父才對啊?
12
回覆列表
  • 1 # 小平侃事

    我個人認為應該分場合,沒人時對話叫爹和爺應該沒問題。有大臣或外人在應該叫父皇。也難保證老朱家不將就,無所謂不屌這個,直接叫爹爺的。聖旨裡還"俺俺"的。

  • 2 # 氣吞山河勢吞萬里

    這個是可以的,朱元璋最嚮往的不一定是皇權,幼年失去父母雙親,讓他更想得到普通人家庭之樂,所以朱王朝尤其是洪武一朝對待皇親國戚是最好的。

  • 3 # 請叫我董仙笙

    朱棣當了皇帝還一口一個俺俺俺俺呢,請問對不對?你是不是電視劇看多了,被洗腦了?皇帝叫兒子一定得皇兒,皇子叫皇帝一定得叫父皇?拿現在的價值觀評判古代的禮節,本來就是腦殘,還非得問出來,顯得你很好學?

  • 4 # 小城會計

    這正是我愛看《大明風華》的一個原因,帝王之家除了君君臣臣也有親情,況且當時明朝建國的時間也不長,朱棣是成年後當上皇子的,他的三個兒子也是在燕王府長大的,私下相處時沒有那麼多規矩,有點似平常人家,我推想是有這個可能的。

  • 5 # 恰恰無心用

    明太祖出身貧賤,不喜歡文縐縐的,平時就說大白話,史書記載很多,包括聖旨都是用白話寫。所以這是個傳統。正式稱呼應該是公開場合或者書面表達用。甚至清朝皇帝也多用白話。

  • 6 # Miss兔小兔

    他還自稱老子呢[呲牙]。也許是出生於平民,他們本來沒有那麼嚴的規矩,明朝朝堂上經常出現大臣罵皇帝得現象,皇帝家親人之間得稱呼更沒有那麼嚴格。

  • 7 # 津城沐雨

    在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後,為鞏固朱明皇權,而專門編撰了《皇明祖訓》,對其後世子孫進行訓戒。

    其中,第六章就是關於禮儀稱呼的內容,具體內容如下:

    凡進賀表箋,皇太子、親王於天子前自稱曰長子某,第幾子某,王某;稱天子曰父皇陛下,稱皇后曰母后殿下。若孫則自稱曰長孫某,封某,第幾孫某,封某;稱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稱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若天子之弟,則自稱曰第幾弟某,封某;稱天子曰大兄皇帝陛下,稱皇后曰尊嫂皇后殿下。若天子之侄,則自稱曰第幾侄某,封某;稱天子曰伯父皇帝陛下、叔父皇帝陛下,稱皇后曰伯母皇后殿下、叔母皇后殿下。若封王者,其分居伯叔,及伯叔祖之尊,則自稱曰某,封臣某;稱天子曰皇帝陛下,稱皇后曰皇后殿下。若從孫、再從孫、三從孫,自稱曰從孫某,封某,再從孫某,封某,三從孫某,封某;稱皇帝曰伯祖皇帝陛下、叔祖皇帝陛下,稱皇后曰伯祖母皇后殿下、叔祖母皇后殿下。

    由此可見,在朱明王朝,太子和其他皇子,稱呼父親為“父皇陛下”,而不是“爹”。

    那為什麼《大明風華》並沒有這樣稱呼?因為《大明風華》並不是嚴格的歷史紀錄片式的電視劇,只是以那個年代為背景的影視劇。

    《大明風華》中雖有規矩,但是體現的並不是皇家的嚴格,更多的是溫馨的父子兄弟情懷,這肯定是不符合當時的真正歷史情況的,歷史劇取材於歷史,卻又不完全等同於歷史。

    所以,在我們看歷史劇的時候,僅以娛樂消遣的心態來看,不要把歷史劇和真正的歷史混淆,要想真正瞭解那段歷史,還是要看相關歷史書籍。

  • 8 # 農民工歪說古今

    現在的電視劇裡,皇子稱皇帝要麼“父皇”、要麼“皇阿瑪”,似乎這就是皇子對皇帝父親的固定稱呼一般,無論什麼場合都要這樣稱呼!其實不然,電視劇《大明風華》中雖然未必就一定是史實,但它至少說明了一點,那就是皇子不一定非要稱皇帝父親為“父皇”或“皇阿瑪”!

    皇子對皇帝的稱呼

    皇子對皇帝的稱呼歷朝歷代不盡相同,但公開場合與非公開場合稱呼不同是比較明確的。公開場合、書面行文中,皇子通常會稱呼皇帝父親父皇、皇父、皇上、陛下乃至皇帝等等,但私下則相對比較隨意。史籍記載,宋高宗趙構與被金人釋還的生母韋太后對話中提及自己的父親宋徽宗之時就用了“爹爹”這個稱呼。“爹”是中原地區對父親的普遍稱呼,換言之,宋朝的皇帝私下裡也和中原地區的普通老百姓一樣,稱自己的皇帝父親為“爹”或者親切一些叫“爹爹”。

    再說清朝,提起清朝,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皇阿瑪”,其實清朝根本沒有這種稱呼!清朝帝王家的稱呼滿洲色彩濃郁,入關之後仍然沿用了在關外的一些稱呼,典型的便是皇帝,帝王家內部仍然依照滿洲舊俗稱“罕(汗)”,即大汗、可汗之意。所以,“皇阿瑪”的標準說法應該是“罕(汗)阿瑪”,這是史籍中有明確記載的。私下裡,皇子對皇帝父親的稱呼則更加隨意一些,通常和滿洲老百姓一樣,稱“阿瑪”。包括王府等等亦然,根本沒有平日裡“父王”前“父王”後的。據醇王府的後人們回憶,攝政王載灃的兒女們在王府裡都稱載灃為“阿瑪”,而不是“父王”或者什麼“王阿瑪”云云!

    至於其他王朝還有一些特別的稱呼,但有一點可以確認,那就是私下裡鮮有皇子稱皇帝父親為“父皇”或“皇父”之類的,這大多出現在正式場合或書面行文之中。當然,“父皇”或“皇父”之類的稱呼也是事實存在的,史籍記載,清世宗就曾經允許自己的大侄子弘晳(廢太子、理密親王胤礽之子)稱呼自己為“皇父”。說白了,這是一種象徵性的政治待遇,更多地還是出現在書面行文之中,或許私下裡弘晳依然稱清世宗為四叔也未可知。

    電視劇《大明風華》的稱呼是否存在

    明朝有制度,正式分封的皇子在正式場合或書面行文中必須稱呼皇帝父親為“父皇陛下”。但是,必須注意一點,這裡說的是正式分封的皇子、正式場合或書面行文。私下裡,皇子如何稱呼皇帝父親並沒有明確規定。換言之,像電視劇《大明風華》裡那樣稱“爹”是可能存在的。

    明成祖朱棣時期尚屬於明王朝的“草創期”,所有制度並沒有全部完善。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時期,甚至不少“聖旨”都是用白話寫就。書面行文尚且可以使用白話,私下裡皇子稱皇帝父親為“爹”又有何不可呢?更何況,明太祖還沒有稱帝之前,不少兒子就已經出生了,不稱“爹”“父親”又稱什麼?彼時的明太祖還不是皇帝,總不能就稱“父皇”或“皇父”之類吧?

    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鳳陽這地方雖然隸屬現在的安徽省,卻與更靠近南京的滁州、合肥的方言有著很大差別,鳳陽方言相對更加接近中原地區。在鳳陽方言中,對父親的稱呼也與中原地區比較近似,是“爹”。作為鳳陽人,明太祖的兒子們私下裡稱他為“爹”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電視劇《大明風華》的劇情發生於永樂年間,彼時距離明太祖開元建國也就小几十年,明仁宗朱高熾稱明成祖為“爹”還是很有可能的,而且可能性相當大。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皇子對皇帝父親的稱呼很多,正式場合、書面行文以父皇、皇父、陛下等等為主,但私下裡相對要隨意得多。明朝皇子像電視劇《大明風華》裡那樣稱呼皇帝父親為“爹”是可能存在的,而且可能性非常大。但是,必須注意一點,那就是私下場合與正式場合、書面行文的區別。正式場合、書面行文,皇帝父親首先是君、其次才是父,所以一般情況下皇子是不能直接稱“爹”或者“父親”之類的。

    最後順帶說一句,現在電視劇裡皇后、皇太后都一口一個哀家!這也是不對的。只有皇帝丈夫死了才能稱哀家,哀的意思想必不用本人多說什麼。所以,皇太后自稱哀家是可以的,皇帝丈夫不死,她當的哪門子皇太后?但皇后如果自稱哀家那就是犯了大忌了!這不等於是在咒自己的皇帝丈夫死嗎?電視劇這種東西,看看就行了,別太較真兒。

  • 9 # 開心影視集結號

    大家都知道我們所看的所有電視劇裡的太子皇子都見了皇帝叫父皇,皇阿瑪,但私底下的公主,郡主偶爾會叫阿瑪,父親

  • 10 # 叢林戒賢1

    首先說皇明祖訓不可信,不知道被改了幾版了。因為老朱就是文盲,稱帝前不可能講究這些。稱帝后他的聖旨也是大白話。成祖出身成疑,但能確定不是馬皇后所生所以並不受重視。自幼跟著老朱放馬,文化程度比他爹強,但是肯定不能跟有名師教授的朱標比。他們在正式場合或許還按禮數相互稱呼,私底下這種可能就很小了,肯定是怎麼隨便怎麼來!所以我覺得沒太大問題!

  • 11 # 包子雯雯

    個人認為比較真實,理由有三: 其一,朱棣與其子孫從從靖難後獲取天下,之前乃王侯家庭,稱爹多是習慣。 其二,朱棣家族乃武將出身,多不在稱呼上計較,且爹孃稱呼更順耳。 其三,影片中的爹兒等稱呼,多在生活中私下發生。在朝堂正式場合未見如此,除非某事敗露情急下呼喚親情使用。 此劇的精彩之處便是如此,別忘了這是個漢族統治的王朝,後來的滿清朝則是刻意學習漢族文化,所以更加註重禮儀,稱呼更加嚴謹罷了。 清劇看多了,難免認為此劇不嚴謹,但我認為恰恰相反…

  • 12 # 月輪皎皎

    進賀表上奏摺朝堂開會肯定要正式稱呼,因為那是工作關係,就一家人在一起或者小範圍搞個什麼活動肯定像尋常人家那麼稱呼,皇帝也是人,他肯定也需要親情的安慰

  • 13 # 米廬

    在明代日常生活中,皇子可以稱皇帝為爹爹。明代于慎行《谷山筆麈》中曾載如下事:“皇子衣小緋袍,乘小轎子,擁至奉天門下。上抱置之膝,皇子輒抱上頸,呼曰:“爹爹。”上悲泣下。”

    而且朱元璋和臣子交談時本身就比較口語化,如洪武元年(1368)召見孔子第55代孫襲封衍聖公孔克堅時,就對孔克堅說:“我看您是個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您勾當”。

  • 14 # 前朝遺事

    別被幾十年電視劇給洗腦了。明朝皇子私下稱皇帝為爹爹。進表和朝堂才稱父皇,或者陛下。皇帝也並不是總稱“朕”私下和家人,內侍交談也是稱“我”

  • 15 # 青瓷雅居

    你沒有看到叫爹都是私下叫。朝堂上,接旨都是叫皇帝陛下,皇上,太子,皇叔。私下才爹,老頭子,爺爺,老大,老二,老三,猴崽子。這樣不好嗎?

  • 16 # 高涼霽語

    漢人皇家,在家人私下是與平常人家相互稱呼的,是孔子的考與天倫之樂。若稱父皇與皇兒就是君臣了,沒有天倫了,是不合漢人的禮儀。宋代多處文獻就有記錄,明立離宋不遠,這個禮是傳下來的。所以稱下是稱爹孃的,在辦公就要分君臣了。所以朱元章在《明皇祖訓》中就要求書面語要分君臣之稱,是正私下與公事之分。不讓混亂。

    為什麼我們現在多不清楚這樣的事了呢?這就要滿清入關,只學君威不與兒子親近。慢慢的,就只能稱皇啊瑪,之類,失去天倫之樂的父子之稱。進入民國,那些滿清所謂亡國之公候,一直這樣自己為是的高貴,父子稱呼更分等級,以至很多民國人物記錄就要這樣個情況,都以為古代皇家家人稱呼是用君臣名號來相互私呼,實則大錯!

    故明朝私下皇帝與兒子們的稱呼是叫:爹爹與大郎二郞稱呼多。

  • 17 # 飛翔惹

    公開場合和私下場合還是不一樣。以前皇帝自稱朕,也是比較正式了,自稱“我”在私下其實也很多。歷史記錄唐玄宗提過“四哥仁義”,這個四哥就是他的父親,當然唐代稱呼父親為哥之類還是比較獨特,主要是說明私下裡家長裡短,帝王家也差不多。

  • 18 # 炒米視角

    《大明風華》裡,朱瞻基喊太子朱高熾為爹,當著朱高熾和朱高煦的面叫朱棣爺爺,完全一副普通家庭的稱呼。但是當著太監們的面喊,還有顯得內外有別,尊稱皇上。

    雖然電視劇不是歷史紀錄片,不能較真。但這種事情是可能發生的,儘管朱元璋在《皇明祖訓》裡對此類稱呼作了嚴格的規定。

    《皇明祖訓》規定皇子尊稱皇上為父皇陛下,尊稱皇后為母后殿下。而且對皇子自稱也有嚴格規定,比如長子某某;第幾子某某;長孫某某;某某王謀某;謀謀封某某,等等。

    但是要知道正是因為朱元璋自己草根出身,才特別重視這些稱呼。朱元璋曾經習慣了自己稱呼咱家,稱呼大臣們你每(們),自己都改不過口,甚至還經常把這些稱呼帶到自擬的聖旨、佈告裡。

    這其實不能怪朱元璋,不是說他文化低,就一定稱呼粗俗。而是宋元明時期文化碰撞得厲害,古白話文是一個高度發展的時期,連南宋的王室也“爹爹”這般稱呼來著。所以這是有先例的。

    《皇明祖訓》是朱元璋在給後世子孫們立規矩。是要為了實現朱元璋理想中“等級秩序井然,萬物各循其道”的理想。

    朱元璋在《皇明祖訓》裡對後世的很多事情規定得很細,也奠定了很多制度的基礎。比如聖旨裡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個制式的開頭,也是朱元璋發明的。

    而朱棣時代離這些制度建立初期比較近,所以王室是有可能還保留著自己原來的一套稱呼習慣的。反而越是往後這種細枝末節的規矩反而會也是因為養成了習慣,而稱呼得比較準確。

    另外朱元璋雖然對子孫操碎了心。但是子孫們未必都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事。

    朱允炆也沒有按照朱元璋的“眾建諸侯,屏藩王室”想法,繼續執行下去,而是立馬進行削藩。而朱棣更是打著“靖難”的旗號,奪了侄子的江山。

    所以朱棣的家庭成員,原本行伍為主,習慣瞭如此彼此稱呼,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是在家庭內部的彼此稱呼而且。

    非要說不準確,那應該是,不應該稱呼“爹”,而是應該稱呼“爹爹”。因為“爹爹”才是宋明時民間的標準稱呼。

  • 19 # 小太陽D

    若是要問這麼稱呼對不對,其實按照明朝祖制是不對的,但是卻不是不能這麼說,又或者說也可能是真實發生的。

    為什麼不對

    我們都知道,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那可以說是平民出身,而且小的時候沒受到過什麼良好的教育,雖然後來開始學習,但是很多小時候養成的習慣都沒有辦法改正,哪怕是當上了一朝君主。

    影視劇《朱元璋》中曾經有這麼一個片段,朱元璋剛剛立國,和宋濂討論禮法的事情,也就是明朝以後各個時期的禮制問題,說著說著,宋濂和朱元璋說,君上,您不能總是咱咱的說話,這樣不符合一個君主應該稱呼自己的方式,朱元璋就問了,那咱應該怎麼稱呼自己啊,宋濂回答,君上應該稱呼自己為朕,這樣才合乎禮制。

    朱元璋之後說,把這個也寫到禮制裡面,當然了,咱就算了,從咱往後,皇帝一律不許稱咱,要說朕。

    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對於禮制還是十分重視的,雖然他自己沒有按照定下的規矩來,但是卻要求後世君主要遵守。

    不僅如此,朱元璋還留下了《皇明祖訓》。內容是為鞏固朱明皇權而對其後世子孫的訓戒。 初名《祖訓錄》,而在《皇明祖訓》中,就有關於後世皇子怎麼稱呼皇帝的訓條

    凡進賀表箋,皇太子、親王於天子前自稱曰長子某,第幾子某,王某;稱天子曰父皇陛下,稱皇后曰母后殿下。若孫則自稱曰長孫某,封某,第幾孫某,封某;稱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稱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按照朱元璋《皇明祖訓》所要求,《大明風華》裡面的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就不該稱呼朱棣為爹,而應該是父皇帝陛下。朱瞻基作為皇帝的長子長孫,則不能稱呼朱棣為爺爺,而應該是祖父皇帝陛下。

    所以說,按照祖制,《大明風華》裡面的稱呼是不對的。

    為什麼說《大明風華》中的稱呼有可能是真實存在的

    要知道,不論是太子朱高熾等皇子還是皇孫朱瞻基,稱呼朱棣為爹或者爺爺的時候,都是私下裡沒旁人的時候,也就是都是自己家人,所以稱呼親暱一些沒有那麼正式並不是不可能。

    再有,朱棣是誰啊,朱棣可是連朱元璋話都不聽的造反皇帝啊,反了自己侄子的王朝自己稱帝,不論他有沒有後悔或者說有多後悔我們不談,但是足以證明他對於朱元璋的話並不是句句都聽,而且朱棣也是跟隨朱元璋從基層幹起來的,朱元璋稱帝之前,稱呼爹什麼的肯定也習慣了。

    所以朱棣可能和朱元璋的想法一樣,我就不遵守了,讓後面那些皇帝完全的遵守祖制吧。

    由此來看,私下裡朱高熾,朱瞻基等人稱呼朱棣的方式真和《大明風華》裡面一樣也說不定呢。你們覺得呢?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 20 # 小聰歷史客棧

    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大明風華》裡面,朱瞻基是皇太子朱高熾的長子,他直接喊朱高熾為爹,朱瞻基喊朱棣為爺爺,很多人對此很疑惑,明明身處皇家,為什麼這些都是普通家庭的稱呼呢,歷史上也是如此嗎?

    其實如果是在真實的歷史上,太子面對皇帝的時候還是要稱呼父皇的,在公開場合稱呼爹不符合身份。

    在封建社會的歷史長河中,眾多皇帝都希望皇位永固,國柞延綿,併為此彈精竭慮,費盡心機,朱元璋在此方面也是如此,因此他為後世子孫制定了一部 《皇明祖訓》。

    《皇明祖訓》是一部專為訓導後世子孫的皇室家訓,內容極為豐富,其中就有關於後世皇子怎麼稱呼皇帝的訓條:

    凡進賀表箋,皇太子、親王於天子前自稱曰長子某,第幾子某,王某;稱天子曰父皇陛下,稱皇后曰母后殿下。若孫則自稱曰長孫某,封某,第幾孫某,封某;稱天子曰祖父皇帝陛下,稱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

    可見《皇明祖訓》裡面已經明確寫明,皇太子見到皇帝要稱呼父皇陛下,見到皇后稱呼母后,如果是皇長孫見到皇帝,不能和平常普通百姓人家一樣稱呼爺爺,必須得稱呼祖父皇帝陛下,稱呼皇后也不能稱奶奶,而需要畢恭畢敬稱為祖母皇后殿下。

    綜上所述,就算朱元璋是布衣出身,既然當了皇帝就得嚴格按照古代皇室的稱謂規矩來,如果皇太子在朝堂上稱呼爹爹,會不符合規制,也會不得體,必須稱呼父皇陛下,而作為皇太子的皇長孫更不可能稱為爺爺了,必須得叫祖父皇帝陛下。

    當然如果和《大明風華》電視劇裡那樣,皇太子私下裡喊朱棣為爹,也是有可能的,畢竟當時朱元璋的家訓還沒有確定,可能各方面行文規範並沒有落實到好,《皇明祖訓》更多的是給後世子孫定的家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和華為的手機系統,哪個比較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