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徐徐風9
-
2 # 今生欠你個微笑
很榮幸能回答你的問題,我很小就開始看小說了,好象是小學三年級下學期,那時有的字都還不認識,但是連在一起看懂得什麼意思的,小時候哥哥有一大箱連環畫和小說,剛開始就是從看連環畫看起,但後來覺得看連環畫不過癮,就偷偷拿哥哥的小說看了,看的第一篇長篇小說記得是打仗的,不記叫什麼名了。你看的路遙文集《平凡的世界》是我以前最愛看的小說了,反映70年代前的農村真實生話情況,對我們70後來說好親切,但你現在跟九O後和00後說他們是不相信的。
-
3 # 一葉知秋總
我記得上小學期間,讀了幾本小說《哈爾羅傑歷險記》。講述的兩個小孩隨父母周遊世界,以哈爾和羅傑兩兄弟為貫穿整套叢書的主人公,每本書講述一次探險活動,如追捕偷獵匪徒保護野生動物、考察大堡礁、獵捕某些珍奇動物等等。在這套叢書中,普賴斯塑造了哈爾、羅傑這兩位勇敢機智的少年英雄形象。
後來小學畢業暑假期間,我讀了應該是人生中第一本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具體內容我就不多介紹了,那個時候是90年代,我看的版本還是很早的版本,從父母工廠的圖書館借的。裡面保留了很多原有的內容,沒有刪減,包括玩遊戲“喂鴿子”。但是當時年幼,說心裡話看不太懂小說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更深層次的意義就更看不透了。
實際上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同時期看不同的小說會有不同的意義。隨著社會發展和時間節奏的加快,現在靜下心來讀小說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好的小說或者說名著,總是讓你在不同時期閱讀,會讓讀者有不一樣的收穫和感受。這才是讀書的魅力所在吧。
-
4 # 使用者卡西莫多
平凡的世界是我最喜歡兩書之一,第一是紅樓夢!我看過的第一本是,三輩兒!是我12歲時看的,第一本外國書是,九三年,古典是水滸,一個殘本,都是14歲!文革時代,偷偷摸摸的的!
-
5 # 忍冬317
我看的第一部小說是《在紅色的隊伍裡成長》。我記得作者的名字叫陳茂輝,書中講述的是他自己在部隊裡的戰鬥歷程而成長為一個出色的軍事指揮員及活捉杜聿明的故事。
-
6 # 味美生活記
這是一部特別勵志的小說,小說原著讀過兩次,電視劇看過兩遍。每一次閱讀或觀看都有不一樣的感受,都會給自己注入滿滿的正能量。在城鎮化程序中,在孫少安、孫少平的身上,能看到無數農家子弟走出山村融入城市、融入時代的影子。猶如一顆長在貧瘠之地的種子,總有一天撐破泥土的束縛。
-
7 # 新豐齋主
《林海雪原》
然後,陸續地看了《野火春風斗古城》、《苦鬥》、《苦菜花》、《紅旗譜》…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基督山伯爵》、《福爾摩斯探案集》、《嘉莉妹妹》…
-
8 # 綿羊149486077
看到第一篇小說是丁玲寫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至今難忘。積極向上,鼓午士氣,為當時解放區人民鬥爭的一部優秀作品。
-
9 # 紫氣東來345
如果說最早看過的長篇小說應該是《鐵道游擊隊》,那時自己剛上初中,一度還因為痴迷而影響了學習,兒時的記憶根深蒂固,時隔多年劉洪小波王強這幾個人的刻劃一直印象深刻。
-
10 # 蔡少心語
看過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忘記了,應該是《三國演義》。但早期印象最深的卻是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是走進社會以後才看的,我感覺我就是裡面的孫少平,印象深刻,終生難忘!也可以說它是影響我最深的一部長篇小說。
-
11 # 6931969087海浪
我看過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馮德英的小說《苦菜花》這裡描述的是膠東昆前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蹟。書中的人物母親、娟子、德剛德強等人物。
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汗奸頭子王柬芝,不是一般的壞,欺壓百姓,當地人都恨之入骨,裡面刻畫幾個反面人物栩栩餘生,至今還因為書裡描寫有點黃,當時還害怕看到裡面的描寫,想想當時多麼幼稚可笑。
《苦菜花》這部長篇小說可以說是當時十分暢銷的書之一,這麼多年過去對書裡故事節至今難忘。
-
12 # 煙雨南澪
就是這本《三國演義》,而且我當時只有上半部。那時候大概小學四五年級,用三本連環畫跟人換的(想想真是划算)。
一開始好多地方看不懂,扔在飯桌邊,吃飯時得空就翻來覆去的看,真是越看越有味道。
以至於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一個人的時候,喜歡邊吃飯邊看書。不過話說回來,好書真的可以當菜,下飯~
-
13 # 青蛙依諾
《雍正王朝》,那時候是在高中學校圖書館借閱的。
在那之前受老影視劇影響,對雍正的印象就是殘暴促狹之君。但是看完雍正為政處事的點點滴滴,欽佩之心油然而生,也是從那時候起開始粉雍正了。
可那時候的影視劇裡雍正的形象一直都不好,我每次都覺得意難平。
直到清宮劇席捲,雍正成為形象豐富的偶像劇男主“四爺”,並收穫了一大波粉絲。
-
14 # 小墨文史
我讀的是雨果的《悲慘世界》,它打動了我的心靈。
《悲慘世界》——是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
“在西方文學界和西方藝術界的所有偉人中,他是惟一活在法蘭西人民心中的偉人。”這是羅曼·羅蘭對雨果的評價。青少年的羅蘭儲存一期《堂吉訶德》畫報,上面有一幅“老俄耳甫斯”彩畫:蒼蒼白髮罩著光環,他正撫弄著豎琴,為苦難的民眾引吭高歌。《悲慘世界》的作者留下的這副形象,也許是大眾更樂意接受的。
捧讀《悲慘世界》,最為突出的感覺,當是沉甸甸的厚重之感。同樣是偉大的傑作,同樣又厚又重,讀
《約翰·克利斯朵夫》,或者讀《追憶似水年華》,都沒有這種感覺,這種厚重之感,不是拿在手上,而是壓在心頭,感到的是人類的苦難厚厚而沉重的積澱。不是寫苦難深重的書,都能當得起這“厚重”二字。而《悲慘世界》獨能當得起,只因這部大書壓在作者心頭,達三十年之久。
歷時長達三十餘年的嘔心瀝血,從1828年起構思,到1845年動筆創作,直至1861年才終於寫完全書,真是鬼使神差,這在雨果的小說創作中也是絕無僅有的。這部小說的創作動機,來自這樣一件事實:1801年,一個名叫彼埃爾·莫的窮苦農民,因飢餓偷了一塊麵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滿釋放後,持黃色身份證討生活又處處碰壁。到1828年,雨果又開始蒐集有關米奧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資料,醞釀寫一個釋放的苦役犯受聖徒式的主教感化而棄惡從善的故事。在1829年和1830年間,他還大量蒐集有關黑玻璃製造業的材料,這便是冉阿讓到海濱蒙特伊,化名為馬德蘭先生,從苦役犯變成企業家,開辦工廠併發跡的由來。此外,他還參觀了佈雷斯特和土倫的苦役犯監獄,在街頭目睹了類似芳汀受辱的場面。
到了1832年,這部小說的構思已相當明確,而且,他在蒐集素材的基礎上,寫了《死囚末日記》(1830年)、《克洛德·格》(1834年)等長篇小說,揭露使人走上犯罪道路的社會現實,並嚴厲譴責司法制度的不公正。此外,他還發表了紀念碑式的作品《巴黎聖母院》(1831年),以及許多詩歌與戲劇,獨獨沒有動手寫壓在他心頭的這部作品。醞釀了二十年之久,直到1845年11月,雨果才終於開始創作,同時還繼續增加材料,豐富內容,順利寫完第一部,定名為《苦難》,書稿已寫出將近五分之四,不料雨果又捲入政治漩渦,於1848年2月21日停止創作,一擱置又是十二年。《苦難》一書遭逢苦難的命運,在胎兒中也要隨作者流亡了。
設使雨果也像創作其他小說那樣,構思一明確便動筆,那麼以他的文學天才,他一定能繼《巴黎聖母院》之後,又有一部姊妹篇問世了。或者在1848年書稿寫出五分之四的時候,再一鼓作氣完成,那麼在雨果的著作表中,便多了一部懲惡勸善的力作;雖然出自雨果之手,也能算上一部名篇,但是在世界文學寶庫裡,就很可能少了一部屈指可數的稱得上厚重的鴻篇鉅製。
這三十餘年,物非人亦非,發生了多大變化啊!如果說1830年,在他的劇本《艾那尼》演出所發生的那場鬥爭中,雨果接受了文學洗禮,那麼1848年革命,以及1852年他被“小拿破崙”政府驅逐而開始的流亡,則是他的社會洗禮。流亡,不僅意味著離開祖國,而且離開所有的一切,包括文壇領袖的頭銜、參議員的地位等等;流亡,不僅意味著同他的本階級決裂,而且也同他所信奉的價值觀念、文學主張決裂;流亡,給他一個孤獨者的自由:從此他再也無所顧忌了,不再顧忌社會、法律、權威、信仰,也不再顧忌虛假的民主、人權和公民權,甚至不再顧及自己的成功形象和藝術追求。流亡,把他置於這一切之外,給他一個大解脫,給他取消了一切禁區,從而也就給了他全方位的活動空間,使他達到歷史、現實和未來所有視聽的聲音。
雨果在蓋納西島過流亡生活期間,就是從這種全方位的目光、全方位的思想,重新審視一切,反思一切。在此基礎上,他不僅對《苦難》手稿做了重大修改和調整,還大量增添新內容,終於續寫完全書,定名為《悲慘世界》。整部作品煥然一新,似乎隨同作者接受了洗禮,換了個靈魂。這是悲慘世界熔鍊出來的靈魂,它無所不在,絕不代表哪個階層、哪些黨派,也不代表哪部分人,而是以天公地道、人性良心的名義,反對世間一切扭曲和剖割人的生存的東西,不管是多麼神聖的、多麼合法的東西。
世間的一切不幸,雨果統稱為苦難。因飢餓偷麵包而成為苦役犯的冉阿讓、因窮困墮落為娼妓的芳訂、童年受苦的珂賽特、老年生活無計的馬伯夫、巴黎流浪兒伽弗洛什,以及甘為司法鷹犬而最終投河的沙威、沿著邪惡的道路走向毀滅的德納第,這些全是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們所經受的苦難,無論是物質的貧困還是精神的墮落,全是社會的原因造成的。雨果作為人類生存狀況和命運的思考者,能夠全方位地考察這些因果關係,以未來的名義去批判社會的歷史和現狀,以人類生存的名義去批判一切異已力量,從而表現了人類歷史發展中的永恆性矛盾。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悲慘世界》可以稱作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
1862年7月初,《悲慘世界》一出版,就獲得巨大成功,人們如飢似渴地閱讀,都被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征服了。持否定態度的人則從反面證實這部作品的特殊份量:居維裡耶·弗勒裡稱雨果 “法國第一號煽動家”,拉馬丁撰文讚賞作家本人的同時,抨擊了他的哲學觀點:“這本書很危險……灌輸給群眾的最致命、最可怕的激情,便是追求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的激情……”。也有人指責他喜歡龐大,喜歡誇張,喜歡過分。然而,他這種放誕的風格,添上了“全方位”的翅膀,在“悲慘世界”中奮擊衝蕩,恰恰為人類的夢想,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吶喊長嘯。
時間和歷史和作出了判斷,《悲慘世界》作為人類思想產生的一部偉大作品,已為全世界所接受,作為文學鉅著的一個豐碑,也在世界文學寶庫中佔有無可爭議的不朽地位。
-
15 # 蒙山霧凇
我看的第1部長篇是哈姆雷特,他是沙翁寫的一部經典的代表作。這本書在表面情節上與歷史的傳說並沒有多大的區別,講的是丹麥王子為父報仇的故事,其中充滿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劇中人霍拉旭所說你們可以聽到姦淫殘殺,反常修理的行為。冥冥中的判決,意外的殺戮,借刀殺人的計謀。以及陷入自害的結局。曲折豐富的情節緊緊圍繞著復仇而展開,哈姆雷特從德國的威登堡匆匆趕回國內,是來參加他父親葬禮的,是他不能接受的事,他為趕上父親的葬禮,卻目睹了母親與叔叔克魯蒂斯的婚禮。這已使哈姆雷特懷疑的心,晚上在王宮城堡的露臺上與父親的王魂見面。這種暴行是哈姆雷特的叔叔所為,並要他為父報仇,這次他開始了艱難的付出歷程,與克羅地斯展開了你死我活的較量,最終向克洛迪斯發出了復仇之劍。
-
16 # 踏板騎士老周
我的第一本是初中時候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然後還看了內地作家的《五鳳朝陽刀》,王度廬先生的《玉嬌龍》,之後是整個初中高中看完了金庸,古龍,梁羽生,雲中嶽的書,高山的時候看到了《平凡的世界》——嗯,個人覺得,沒有畢業的人不應該看這書,會讓人覺得這個現實世界是浪漫的,是充滿理想的;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一代70末到80初的人而言:沒有了國家分配工作,自己不知道前途在哪裡;到處是下崗,破產,重組,對未來很迷茫;心中的理想主義被現實打破,經常在理想和現實中間猶疑不定——用一個大哥對我的評價說:做壞人,過不了良心這一關;做好人,又吃不了苦走不好那條艱難的道路——一直到十年後,我看過池利的小說,看過畢淑敏的文字,看過陳忠實的《白鹿原》,經歷過現實裡的得意失意,得到和失去,才深刻的理解了大哥對我的評價:我就是一個凡人,俗人,有一點點小清高,有一點點道德感,也有貪心,也曾經對不起朋友,沉淪在初戀的離開很長時間出不來……看小說看書那是別人的經驗寫出來的,那是別人的感悟!我自己的人生,還是需要自己來感悟!
-
17 # 傳記人劉幫
我看過第一部小說是《烈火金剛》,那是一九七一年春季的事情,那年我十歲,上小學三年級,學校在桂家衝大隊一生產隊保管室裡,那是一個單人教學點。保管室分為三部分,西邊有一間房是生產隊的糧倉;中間一間大房子,一樓是一、二年級的教室,二樓星三、四年級教室和老師的一間寢室;二樓的走廊還存放有生產隊的糧食;東邊一間房,一樓是學生和老師的廚房,二樓是生產隊的糧倉。
我特別喜歡讀書,同班同學榮光家裡有很多書,他父親是老三屆的初中生,當地的文化人,我當時非常羨慕榮光手中的一本《烈火金剛》。
怎樣才能閱讀這本書,我有一支自制的手槍,槍筒是“炮子筒”做成的,“炮子筒”是步槍子彈打過之後留下的彈殼,把彈殼尾部鑽一個可放引線的小孔,插上引線,裝上火藥,並用頭髮掩上,點燃引線就可發射。手槍製作木材,裝藥發射的材料,都是從舅舅家拿來的,舅舅是方圓百里的神槍手,家裡步槍、火銃都有。當時,我表哥是一位造手槍的能手,有他的指點,手槍造得有模有樣,刷上黑色的油漆,這手槍自然成為小朋友心目中的一件好玩具!
物物交換好,我的一把玩具手槍從同學榮光手中換得一本《烈火金剛》。
我開啟《烈火金剛》,八路戰士史更新在死人堆裡復活,丁尚武大刀劈日寇,肖飛孤身闖敵陣……,抗日英雄是我心目中榜樣!
說也奇怪,長大以後,七十年代,我的同學榮光真的成了一名軍人。七十年代,恢復高考制度,我也考上中專!
多少年過去了,我讀過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烈火金剛》,在我腦海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
18 # 人有耳11
我看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仇恨》,1970年,這年我十歲,上三年級,那個年代沒有什麼書可看,在家裡不知怎麼就翻出來的這本書,黃黃的紙頁,書有點破了,不過還是完整的。《仇恨》寫的是解放前一個荒年,貧農抱團到地主家吃大戶的故事。
-
19 # 奔浪英語詩歌演講朗訟
我看過的第一部名著,是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當時高二,一個同學買的,他自己還沒看完,就被我先看完了。
為書中關於青春,關於中學時代的悠傷的句子而產生無以言表的共鳴,總之就是非常喜歡那些悠傷的句子,可能這就是註定此生要與文學結下不解之緣的原因吧,當時還摘抄了不少,多少年了,我依然能出口背訟,如
“中學時代的友情啊,將永遠伴隨著我們的一生,直到我們進入了垂暮之年,我們依然會將我們記憶的帆船,駛向那些金色的日子,那如詩般純潔的心靈,那如金子般無瑕的友情”
少平好友,孫波,參軍回來,之後又找遍天涯海角,找尋軍營對面那個美麗的姑娘,和年輕時逝去的愛情,寫道,
”天空是永恆的,大地是永恆的,而我年輕時代曾經深愛過的美麗的姑娘,此時此刻,你又在哪裡?”
哪種振臂狂呼,蒼天無應的悲壯與無奈,每一次讀來,都令人無比的震撼。及至多年後,自己也丟失了初戀,那令人刻骨銘心的悲傷和痛苦,也許只有經歷過,你才能懂!
文學是什麼,首先能欣賞別人的作品,能讓人從內心深處產生心靈的共震和共鳴,讓人能感同深受。這就是文學永遠的使命,也是無論歷經多少年曆史滄桑鉅變,文學都能永放光芒的根本原因。
-
20 # 中天書法
當然是《三國演義》,它是一部很精彩的小說,它醜化了曹操、美化了劉備、神化了諸葛亮、提高了趙雲,貶低了周瑜……儘管如此,這仍然是我最愛的長篇小說,有時看得廢寢忘食、愛不釋手,恨不得一口氣看完,敢問哪個男兒沒有三國夢?常言道:“不讀三國非男兒,不到長城非好漢。”我想三國演義中展現的忠、義、勇和智慧一生都值得我們學習。
通讀全書,最讓我佩服的是: 這部書雖然涵蓋了大小戰事四百多次,但每次不一樣,即使同是水或火;好有不同;其次桃園三結義,永世不相忘,這種情誼值得推廣。
回覆列表
我是初三開始看網路小說的,我記得一本看的小說是唐三的《狂神》,那時候是在書店租的書看的,一塊錢一天,整整四本,看了一個星期,上課完全沒有聽講,那時候覺的有小說看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結果一發不可收拾,眼鏡近視了,成績直線下滑。奉勸朋友們,小說看可以,適可而止